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改寫作文 >

關於改寫古詩作文八篇

關於改寫古詩作文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還苦於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改寫古詩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改寫古詩作文八篇

改寫古詩作文 篇1

一輪皎潔的明月下,長亭裏,一對好友正在飲酒。酒杯碰撞的聲音驚動了一隻小鳥,它展開翅膀飛向天空……這大概就是李白離別時的情景吧。

“再喝一杯酒吧。”李白又給汪倫倒了一杯酒,“哎,不行了。”喝得半醉半醒的汪倫連忙搖頭又擺手。“不行,明天我就要和你分別了,以後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逢,再喝酒,現在多喝一杯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我一人飲酒實在是無趣,你就再陪我喝一杯吧!”李白不停地勸説着汪倫。“好吧,好吧。”看着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大才子醉眼迷濛地坐在他眼前,汪倫心中頓時湧起萬千離愁,於是他再次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第二天,到了離別的時候。李白看見汪倫還在酣睡,不忍吵醒他,於是他偷偷離開了汪倫家。正當他登上船準備揚帆起航時,他突然聽到岸上載來了汪倫的歌聲,循聲望去,汪倫正深情地向他這邊走來,他一邊豪情萬丈地唱着《踏歌》,一邊還用腳打着拍子。看着汪倫越來越近的輪廓,李白情不自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汪倫大喊:“太白兄,你怎麼不跟我説一聲就走了呢!下次一定要再來我家玩啊!”

李白頻頻點頭:“你回吧,別送了。常聯絡哦。”

水流潺潺,落花紛紛。在這個離別的傷感時刻,有感於汪倫的一番盛情,李白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贈汪倫》,想來這是他可以回贈給汪倫的最好禮物了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2

一天,張籍被官臣們押送到了洛陽城裏,他在那裏關了五年,終於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把他救了出來。

這時,正值深秋,一陣陣秋風吹來,像針刺一般,讓他感覺又冷又餓,於是,他邁着沉重的腳步走進了一條繁華的街道,街上有酒家、雜貨鋪、賣藝的以及大大小小的貨攤。他買了一些肉和菜,又去山上砍了一些柴,採摘了一些蘑菇,在一棵松樹下做了一碗湯,吃飽之後,他就背上行李,進了樹林。因為小時候他的父母經常帶他上山砍柴,並摘些蘑菇給他吃的。

第二天,他經過一個飽經戰亂的村莊,那裏還住着一些人家,這時,一個瘦瘦的小女孩出現了,那個女孩身穿破爛不堪的衣服,也沒有穿鞋,她拿了一個破碗,碗裏什麼也沒有,她乞求説:“叔叔,給我點錢吧!”他趕快拿出幾個錢遞給她,她興高采烈,飛快地走了。

他看到這一幕,便想起了家鄉的親人,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啊?頓時淚流滿面,他突然想寫一封信給家人,於是拿出毛筆和紙,飛快地寫着,感覺有説不完的話要寫,寫完後小心翼翼地裝好,囑託一位老朋友幫忙捎給家人,朋友出發後,他便回到家中,哭成淚人。

故鄉,是我們的家,親人是我們的至愛,離開故鄉,更多的是鄉愁,等你回來的時候,它可能不復存在,你的親人,也可能遠去了……珍惜親人,常回家看看。

改寫古詩作文 篇3

賀知章是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家喻户曉。從小他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裏,他三十七歲的時候考 中了 進士,便離開故鄉,來到京城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過去了,賀知章,越來越想念自己的家鄉了。

有一天賀知章正坐在井邊休息,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家鄉口音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兩鬢已經花白了,賀知 章看到了井中的自己,已經老了於是就辭官回村了,一路上他日夜兼程,就是盼望早點回到故鄉,一天又一天 過去了,他終於來到了故鄉,他在家鄉的小路上溜達,邊看看家鄉有沒有變化,家鄉的美景依舊。遠處一排排 高山高聳入雲,山下的青草碧綠碧綠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一排排房屋乾乾淨淨,整整潔潔。

這時他看見幾個孩子正在村口玩遊戲,賀知章走過去,小孩看見了一個陌生人很奇怪,就笑着問:"您是 從哪來的呀?"賀知章有點傷感,心想:看來我真老了,連自己家鄉的人都不認識我了。賀知章回到家寫了一 首詩"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這首詩一直流傳着,直到現在 。

改寫古詩作文 篇4

傍晚,晚霞伴着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着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着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卧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着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着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着他連蓑衣也沒脱,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着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着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為成為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着想着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説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巖路過這裏,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改寫古詩作文 篇5

秋深了,夜靜了。寒風“嗖嗖”的颳着,刮進每一座茅屋。

這是一座在茅屋中都極不起眼的小茅屋,它十分破舊、矮小,順着一絲微弱的燈光,看見孟郊正在讀書,母親正在逢衣。

孟郊穿着寒酸,燈光也十分渾暗,他仍舊津津有味地苦讀詩書。母親看着孟郊,嘴角露出一絲幸福而欣慰的微笑。她拿出針,穿了一次又一次,但母親依然不知疲倦。在第十八次,終於穿好了。母親縫了一針又一針,一線又一線,可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鮮血一滴滴的落在衣服上,顯得火紅火紅。孟郊急忙放下書本,説:“娘,算了,去睡吧。“母親歎了一口氣,説:“老了,老了,不中用了。郊兒明天一早兒就走,也睡吧。”孟郊安頓好母親,也去睡了。

孟郊清早起來,看見母親在織着那件衣服,孟郊輕輕地走到母親身邊,看着母親佈滿血絲的雙眼和一雙凍得發紫的老手,淚不住地流了下來。母親遞給我,轉身回房了。孟郊捧着這件珍貴的衣衫,半天説不出一句話。

孟郊覺得今天的天空格外晴朗,鳥兒的叫聲格外動聽,因為有一縷温暖的陽光陪伴他到永遠,永遠!

改寫古詩作文 篇6

清香裊裊的早晨,楊萬里佇立在船頭,欣賞着安仁縣的美麗景色。

高遠藍悠的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極目遠眺,那一座座青翠欲滴、連綿起伏的羣山,就像只用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綠意滿山,輕輕流入雲際。被輕紗似的白霧籠罩住了,好像猶抱琵琶奏歌聲的仙女一般,露出了她羞澀的半邊臉。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瞧,近處,嫵媚的陽光灑在了江面上,波光粼粼。江水一望無際,平平的,靜靜的,猶如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一陣清風吹來,江面上盪漾開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紋。岸邊的垂柳在風中梳理着那長長的辮子,婀娜多姿。

此時,一葉漁舟躍入了楊萬里的眼簾中,船中坐着兩個小童,他們已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撐着傘坐在船中。楊萬里望望天空心裏不禁疑問;為何張傘呢?並沒有下雨啊!

這時,其中那個扎着牛角辮,臉蛋紅撲撲的,還戴着個小紅肚兜的弟弟説“;哥哥,你這招管用嗎,不會是在耍我吧?”

“你還敢不信哥?”哥哥敞着圓圓的肚皮,拍着胸脯説,“我用項上人頭擔保,絕對管用,我用過這招!

船在江面上緩緩行駛着。”哥哥,你太棒了,船開了,船開啦!你果真沒有騙我!“弟弟高興的拍手稱讚,手舞足蹈。

這時,他調皮地將傘轉了個方向,哥哥見了,從弟弟手中奪過雨傘。

將傘轉回了順風的方向,批評道;“不可以這樣做,逆風方向,會讓船後退,離我們的目的`地就越來越遠了,南轅北轍了,也就前功盡棄啦!”

“知道了,長官!”弟弟調皮地塗了一下舌頭。

童年美好的時光已經拂袖而去,雖然看得到絢爛的夜空,但是卻摸不到;儘管聽得到童年幸福的天堂裏的歡聲笑語,可還是走不進那幸福的天堂!因為同年離去,時間定格,它永遠成了回憶!

此刻,百感交集的楊萬里不禁吟誦下了這首詩;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孩子是如此天真浪漫,聰明伶俐!

改寫古詩作文 篇7

夏天,楊萬里路過安仁縣,偶爾看到了有兩個孩子坐在一隻小漁船上曬太陽。

在不知不覺中,船停了,這時楊萬里可清楚了,其中有一個小孩子穿着小紅衫,另外一個小孩穿着短袖短褲。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

只見其中一位孩子從船中拿出了一把傘,楊萬里心想:咦,他們這是想幹什麼?現在又沒下雨,他們為什麼要撐傘呢?這真是太奇怪了,楊萬里情不自禁地上前問了問:你們這是幹什麼?現在又沒有雨,你們為什麼要撐傘呢?”哈哈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們現在沒力氣搖船槳了,就用傘來借風力使船前進,嘻嘻。”小孩笑着説。

楊萬里望着他們的背影笑了,心裏不禁感歎:這兩個小孩真聰明!

改寫古詩作文 篇8

有一天,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遊覽廬山。因為,他們聽説唐代大詩人李白去過廬山,看過廬山瀑布,並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篇。他們也想看看這美麗的廬山。

早上一起牀,他們就開始啟程了。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一看:“啊,這麼高的山呀!”蘇軾的妹妹喊道。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看。他們看到山中的樹林就像一張長長的綠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着歌,好像在歡迎他們的到來。蘇軾和大家一起爬着爬着覺得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蘇軾説:“橫着看廬山就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嶺,到處都是綠色。可爬着爬着景色怎麼變了?你們看,側着一看廬山是高聳入雲的山峯,好像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和一棵棵嫩綠的竹筍。”他的弟弟説:“是啊,是啊。你看從遠處看像一羣羣綠色的小綿羊,從近處看山霧環繞,神祕莫測。”接着,他的妹妹説:“從高處看下面是不知深淺的山溝,從下面仰望到處是懸崖峭壁。”

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瀑布,水留下來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這就是大詩人李白仰望過的廬山瀑布。看完瀑布後,他們我一言你一語的辯論起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説:“我們站在廬山的中間,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是因為我們就身在其中。”

遊覽完廬山後蘇軾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標籤: 八篇 古詩 改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aixiezuowen/rn7v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