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改寫作文 >

秋思改寫(集合10篇)

秋思改寫(集合10篇)

秋思改寫1

一天晚上,張籍讀完經書,他揉了揉眼睛,站起來,走到院裏。一陣秋風襲來,樹上的葉子飄飄悠悠地落下來,都投入到大地的懷抱。“秋天真的來了。”張籍喃喃自語道。他回到屋裏,覺得身上一陣寒冷,走向衣架想拿一件棉衣,卻看見了衣服上那密密麻麻的針角,想起了他臨行前母親熬夜做成的棉衣,眼前彷彿看見了自己和妻子孩子一起在田地裏幹活,孩子在旁邊盡情玩耍,多麼幸福啊!耳邊也想起了母親的叮嚀,路上小心啊,天氣漸漸涼了,多穿點衣服。張籍趕快把棉衣穿上,心想:我在外面漂泊十多年,也不知家人怎麼樣,好擔心啊!他心想着,決定給家裏寫封信吧!

秋思改寫(集合10篇)

他回到屋裏,鋪好宣紙,蘸好毛筆,握筆在手旋在空中,卻時時不可落筆,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説起。眼前又彷彿出現了父母慈祥的面,妻子温柔的.目光,孩子可愛的笑臉……想着想着,張籍心裏的情感猶如泉水一樣流出來,他把所有的思念都集中在筆尖。一邊回憶,一邊寫。寫寫改改,改改寫寫,寫了好半天,才寫了一兩頁,他念着,想着,改着,寫了大半夜才把信寫好了。

第二天早晨,張籍直奔驛站,把信交給捎信人,他千叮嚀萬囑咐,説:“一定要送到嘉家鄉,一定要!”捎信人説:“放心吧!捎信人上馬揚鞍而去,當快走的時候,張籍説:“請等一等!”捎信人説:“怎麼了?”“讓我再看看有什麼遺漏的,再讓我檢查一下。”説着,他拆開信封有讀了幾遍,確定沒有遺漏時,再把信封好交給了捎信人。張籍望着捎信人的背影,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從眼睛裏流了出來。

他回到客棧,文思泉湧,寫下了這首詩: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改寫2

“颯颯颯颯……”洛陽城中秋風吹過,落葉像蝴蝶一樣飄在空中。洛陽城裏人來人往,在小店吃飯的,菜場裏叫賣的,或是在馬車上趕路的人都沒有注意這一景象。

突然“砰”的一聲,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因為男子與女子牽着手,顯然他們是一對夫妻,那名男子揹着一位小朋友看着這一幕,張籍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給他們寄封信。

張籍坐在書桌前,思緒萬千,正想提筆書寫,可又不知從何寫起,他突然想起了父親的'傷,於是在信上快筆行書:爸,你的傷好了嗎……他抬起頭看了看時間,快要申時了,於是他便加快了速度,終於寫好了。張籍來到送信人家中,張籍説:“請幫我把這封信送給我的父母。”此時為申時,送信人慾要走了。

這時張籍去攔住他説:“等一下,我還沒寫完。”送信人一臉疑惑説:“你沒寫完還送過來!”張籍説:“沒辦法,對親人太思念了唄。”“好吧,五分鐘。”送信人説。

張籍拿出信來,心裏想着:還有很多事要和媽媽説,還有三個月後的事……他邊想邊奮筆行書,過了五分鐘,送信人就要出發了。

送信人跨上馬揚起馬鞭,拍了下去,張籍一直看着送信人遠去,直到送信人消失在天際……

秋思改寫3

洛陽城裏秋風習習,獨自一人的我漫步在河畔邊。兩岸的楓葉,在夕陽的照射下格外紅豔。一陣秋風吹過,滿樹的楓葉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地飄落下來,路旁的小花也笑彎了腰。抬頭看看天空,一羣大雁正在南飛,我不禁感歎:秋天來了。

路上行人匆匆而過,看着他們手中滿載而歸的物品,恍然間才知道又到中秋佳節了,不禁想起王維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的我倍感淒涼,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身在異鄉的我,卻不能跟家人團聚。我的父母兄弟,你們是否安好?你們是否也想起了我呢……回到家,我趕忙走進書房,拿出筆墨,這些年,我經歷的事特別多,提起筆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當年離別的景象不斷湧現在腦海裏,我何時才能與家人團聚?想到這些,不覺熱淚盈眶,一時間,所有的淚水都似泉水一般湧了出來。寫我在這裏過得好不好?寫我最近遇到的趣事?寫我……。

我顧不了那麼多了,提起筆來,揮揮地寫了起來,一張紙、二張紙、三張紙……信寫好了,我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不能把自己對家人的思念全部表達出來,猶豫不決,要不要再寫一點?

當送信的人趕來的時候,我急匆匆地把信交給他,希望能把我的`思念早點帶回去。可是,我又擔心是不是漏寫了什麼。我趕緊從送信人手中拿過信,又在末尾加寫了幾行,戀戀不捨地把信交給了送信人。當送信人準備出發時,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親自交到我家人手中。

送信人快馬揮鞭,揚鞭而去,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簌簌地落了下來,那是思鄉的淚。遠方的父母,我想念你們,明年的佳節,我一定回來看望你們!

秋思改寫4

晚飯後,漫步在林蔭道上,一片樹葉掉下來打在我的頭上,我彎腰從地上把它拾起,拿在手中細看,原來樹葉已經發黃,一陣晚風吹來,頓時覺得有一絲涼意。哦!“一葉知秋”,又一個秋天來了。

因為整天忙於生計,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老父母通信了,二老身體還硬朗嗎?這幾年的收成如何?日子過得寬裕不寬裕?還有今年夏季的旱災給家鄉的影響大嗎?家鄉的.相親們是否能吃飽飯……想到這些,我思緒萬千,回到屋裏,提筆修家書一封。

我想告知老人我的情況及兒女的情況,還有我們的生活狀況,檢討了我對父母不孝,沒有經常給他們寫信,讓他們遠在家鄉想念漂泊在外的兒孫。寫完後,我把它疊好裝入信封,封好,準備明天交給同鄉帶回家裏。

第二天,那個同鄉來了,我把信交給他,他裝好信,正準備出門,我又叫住了他,把信要了回來。因為我突然覺得有些話遺漏了,有些話沒説清楚,還有其它不當之處……我決定重修一封。為不耽誤這位同鄉的行程,我只好稍作修改,又匆忙將信交給了他。

信寄走了,我仍然心潮澎湃,故作詩一首,記錄我的心態: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改寫5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洛陽城裏已經是秋天了,進京趕考的遊子都紛紛回到了家鄉,唯獨張籍沒有回去。他站在一棵樹下面,靜靜的看着枯黃的落葉像蝴蝶一般地飛到地面上,心裏卻在想:我寒窗苦讀數十年,就是比不上那些走“後門的”的,那些考官,收了他們的銀子,就准許他們過關了,而我,家境貧困,實在拿不出銀子來啊!唉,我沒有顏面再見自己的父母了!!!

突然,張籍想寫一封信回家。於是,就絞盡腦汁地想,想了又寫,寫了又改,因為實在有太多話想對父母説,不知從何下筆,就出去買了兩壺酒,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趁着醉意濃濃,就連忙拿出紙和筆,刷刷的寫了一頁字,寫完還看了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次日,張籍把寫完的信用信封裝好,走出客棧,把信交給驛使時還不忘拆開來看看,才不舍地將信交給驛使。隨後,張籍趕忙回客棧,拿出紙和筆,刷刷地寫下一首詩: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因此,就有了千古流傳的詩《秋思》。

相關閲讀:

秋思

原文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⑴。

復恐⑵匆匆説不盡,

行人⑶臨發⑷又開封⑸。

註釋

⑴意萬重:極言心思之多;

⑵復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臨發:將出發;

⑸開封:拆開已經封好的家書。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説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説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説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創作背景

張籍原籍吳郡,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敍事成分;到了中唐,敍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説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敍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藴。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淒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藴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複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裏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説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説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裏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複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託“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着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裏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説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説盡的內容,不如説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裏。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説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着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説:“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歎,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秋思改寫6

秋風乍起,滿地黃花堆積,一片一片金黃的落葉落了下來,似一隻只黃蝶翩翩起舞。洛陽城喧鬧聲,吆喝聲,此起彼伏。

這般美景勾不起張籍的注意,卻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起他那時離家之景,不禁落下了巨大的`淚珠。他已經離家十年之久,這十年,他一直流浪着。

於是,他決定給家人寫封信。坐下提筆,卻發現自己想説的實在太多了,竟不知從何時下筆,想了會兒,他提筆開始寫。

寫了一整天的張籍沒吃沒睡,晚上終於寫完了。但在牀上他也睡不着覺,生怕少寫了一個字,便又起身仔細檢查。

天終於亮了,張籍也顧不上吃飯,衝向郵局,把信交給郵差。當郵差快出發時,張籍喝了一聲:“等下,讓我再看看!”他又拆開仔細地檢查後,交給郵差,目送他離開。

秋思改寫7

秋天來了,洛陽城裏一片碩果累累,天空多麼皎潔!一陣陣秋風拂過人的臉上,讓人涼颼颼的。天空大雁排成一排,飛向南方。

涼涼的秋風掠過唐代詩人張籍的.臉上,他不經讚歎道:“大雁都南飛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故土呢?”

張籍一想到自己好幾年沒回到家了,連親人的模樣也變得模糊了,眼淚便奪洭而出。決定寫信問候一下父母親。他拿出筆和紙,向父母訴説自己的事,自己過得很好,讓他們不要為自己擔心。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一定會回來的。可想表達的意思太多了,怕少了支言半語。

信寫好了,在路囗等捎信的人,郵差來了,把張籍的信接過去。當郵差快出發時,怕自己匆匆寫出的信不能表達出所有意思,又打開已封好的信查看。

當送信的人愈走愈遠,張籍才依作不捨地離開。

秋思改寫8

轉眼間,夏天匆匆地走了,秋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樹枝上發黃了的樹葉被“趕”了下去,隨着秋風飄呀飄,飄落一地,當作肥料。小草也穿上了暗黃色的衣裳,少了幾分生氣。一羣羣候鳥從天空中掠過,偶爾幾聲的鳴叫打破了空中原有的寂靜。

“秋來了、秋來了……”張籍站在客棧門口,喃喃道。他望向南方,吹着涼颼颼的秋風,不禁想起了在家鄉度過的一個又一箇中秋節,想起了老母親的月餅,想起了和兒女們的嘻戲打鬧,想起了和親人一起賞月時的那份美好……張籍愈想愈難受。

於是他便返回客棧,想給在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張籍拿起紙,將毛筆沾好墨水,準備開始寫信,可當他拿起筆時,卻不知從何説起,是寫對妻兒的.思念,還是問問家鄉的變化呢?想到這,張籍鼻子一酸,淚水順着臉頰流了下來,心裏因太久沒見到家人而感到失落。沾滿墨汁的毛筆懸在空中,過了許久才落下……

第二天早晨,張籍早早地就起牀了,他把信捂在胸前,好像是什麼珍貴的寶貝似的,過了一會兒,捎信人便騎着馬兒到了張籍跟前,張籍雙手託着信,鄭重地交到了捎信人手中,並對他説:“你一定要送到我家人手裏,拜託了!”“你放心吧!”捎信人説完,便準備上馬出發。這時,張籍又從他手中奪過信,打開來看了又看,生怕有什麼遺漏,才放回捎信人手裏。

張籍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看到了馬兒已經遠去了,才慢慢地回到客棧。

秋思改寫9

秋風乍起,洛陽城落葉片片瀟瀟地飄下來,那淒涼的落葉不僅讓張籍想起了自己離家20xx年,卻日日夜夜思念着家鄉的親人。

這時,他便想寫封信寄給家人,他心想:光寫這封信既寫不下我的所有的內容,又表達不出我對思鄉的情感。正當他千言萬語説不盡,只愁家書寫不盡時。想了半天張籍終於開動筆了,整整寫了一個晚上,他從未合上眼休息。直到清晨,他仍然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檢查着書信,生怕又有一絲的內容遺漏了,他改了一遍又一遍,然後把信小心翼翼地裝在信封裏,再也不敢用力,生怕弄破了。他把信封好,手遲遲握着那封信,猶豫不決。

那捎信的.人已加馬快鞭地趕到這裏。

張籍把那書信遞給捎信人,正當那人要上馬時,又把封好的信撕開再過目,他最後戀戀不捨地遞過去。看着那捎信人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落日中。

秋思改寫10

唐朝時期,某一天傍晚,秋風瑟瑟,捲起滿地枯葉。在洛陽城裏做官的張籍,站在窗前,遙望遠方。他看着隨風飄舞的落葉,不自覺地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一顆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這淚珠,包含了張籍多麼深切的思念家鄉的情啊!

他轉身走向書桌,鋪紙研墨,準備給家人寫封信。他提起筆來,心中想到:這麼多年沒有回家,他們都還好嗎?老母親的身體是否康健?這些年家裏的收成也不知道怎麼樣。還有我那三個兒子,有沒有好好讀書?最淘氣的二兒子,有沒有和同學打架,會不會頂撞先生……唉,真想他們呀!他思緒萬千,竟不知該從哪説起,忍不住淚水盈眶……

寫好了信,他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復,再一次走到窗前。窗外,那輪明月嵌在天空中,正與他遙遙相望。他想,此時家鄉的親人是不是也在看着這輪明月,思念着遠方的.我呢?

第二天,張籍早早起了牀。他把昨天寫好的家書交給家僕,命他騎上馬,把信送回家鄉去。

家僕揣好信,牽着馬,走到門前,正要上馬啟程,張籍突然説道:“請等一等!”他上前一步,對家僕説:“把信給我!”只見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拆開,從頭到到尾地看了一遍,然後再次封上了信。原來,他是擔心自己昨天信寫得匆忙,還有要説的話沒有説。

家僕走了。張籍目送家僕離去,直到看不見家僕遠去的身影。他抬頭仰望天空,看見有一羣大雁排成人字向南方飛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aixiezuowen/94ex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