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1

從櫃子裏拿出挺長時間的一本書,就在今天,合起了書本,深呼吸了一口氣,且撐了撐懶腰。隨口説了一句:“收官!”

在那個交通便利的'時代,有這樣的一個退休工老頭,花了87天,一步一步走了627里路,就是去為了見一個故人,這着實是很讓人震驚。

他每天過着一成不變的生活,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你會相信他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做得超乎常人嗎?大概不可能吧?更像是一種無稽之談。是的,當我初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懷疑這老頭的腦瓜是不是出了問題?

哈羅德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在釀酒廠有40多年工齡的退休工人,這40多年裏他從未與他人相爭,也沒有知心朋友,也沒有人與他為敵,日復一日,平平淡淡。當然也沒有過崗位上的升遷,這樣的生活好比是一潭拋下石頭也激不起浪花的水,甚至於到了他退休時,也沒有歡送會,上完最後一天班就回家去了,畢竟沒有任何人會在意。

然而一封信的到來打破了他一成不變的生活,那是一封來自身患癌症的老友奎尼的信,奎尼二十多年前幫助哈羅德背了個黑鍋後便被解僱消失了。在震驚和悲痛之下,他寫了回信,再寄出的過程中,因為加油站小女孩的一句“去接受一些你不瞭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讓哈羅德深受啟發,於是他越走越遠,最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尼就會活下去。

哈羅德的一切似乎是那樣不可思議,他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甚至於平庸的人也可以嘗試不平凡的事。在這期間,哈羅德的壯舉不但受到媒體的關注,還激起社會各界人士對人生的思考。

平凡的哈羅德,終究成就了一件不平凡的事。退休後的他可以,為什麼現在還年輕我們卻總説“太難了,我做不到呢?”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總會去計較得失。正是如此,才有“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話,而正好是那些不計較得失的只佔十分之一的人,把那些我們認為不屑一顧的事情堅持了下來,從而達到了我們曾在一起所期望的成就。

認真和堅持是改變一個人甚至成就一個人的關鍵因素。主人公哈羅德在生活上一事無成,他是妻子莫琳和兒子戴維共同疏遠的對象。作為男人,他在家中地位低下,完全沒有該有的地位和尊嚴。當他和家人探討問題時,收到最多的是來自妻子的“我不這麼認為”的回答,以及兒子言語間的不屑與眼中的挑釁。在教育兒子不要罵髒話後,換來的卻是一句“走開”,甚至連説個笑話都能被兒子嘲笑。你也許會認為他沒本事,是的',確實如此。但正是這個平庸的人,自從他踏上旅途並堅持走下去後,他的妻子也對他這次的執着感到不可思議,慢慢轉變了從前對他的固有看法。在行走的過程中,在眾多陌生人的幫助及鼓舞下,哈羅德逐漸找到自我、重拾自信,最後還引起媒體關注曝光,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大波追隨者。當妻子莫琳在眾多追隨者中再次見到他時,她看到的不再是以前那個卑微膽小的哈羅德,而是一個全新又自信的男人。

哈羅德的轉變,我們可以説那封信是引火線,但是最為重要的是他堅定和堅持的意識覺醒。反觀當下的我們,是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下漸漸的浮躁了起來,愈發缺少一種堅定和堅持呢?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把一切歸於其他,沒有哈羅德的自我反思,亦沒有他那一步一個腳印去踐行目標的勇氣。

年輕的我們,為何我們不去借鑑和學習哈羅德的精神呢?來一段屬於自己心靈上的旅程,去看看曾經的自己,去感受那份源於靈魂上的鳴唱。畢竟那個理想上的你,不值得被辜負。信念很多時候是支撐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雖然知道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做一定不會成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信念,篤定且從容。

你會發現,哈羅德原來是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2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作品。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隨着閲讀的深入,越發覺得精彩,發人深省;很久沒有這樣的書吸引我一口氣讀完,感慨萬千,希望與大家分享。

全書從60多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來信開始講述。奎妮與哈倫德已經有20年沒有聯繫,信上奎妮告訴哈羅德自己患上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這封信是專門來和他道別的。看到信的那一刻,哈羅德非常吃驚,往事也隨之湧上心頭,他覺得應該為奎妮做點什麼,為了讓奎妮恢復健康或活得更久,他決定從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羅德沒有告知妻子莫琳,沒有攜帶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裝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裸走”,因為哈羅德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對奎妮的健康有所幫助。在沒有藉助任何交通工具情況下,哈羅德耗時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療養院,見到了奎妮最後一面。

剛開始上路,哈羅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眼光,中間也經歷了幾次動搖,但因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勵、肯定而得以堅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開始享受以地為牀以天為被的愜意,並樂意接受別人有限的食物和幫助,同時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徒步的過程,是哈羅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他們關係的修復過程,更是他們彼此心靈重建的過程。

哈羅德帶着傷痛出發,卻選擇了走向愛。與其説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説他經歷一個87天的心歷路程。在一個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見了自己,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他接納了自己,原諒了所有人,這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而妻子莫琳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丈夫。他們彼此重新敞開心扉,敞開懷抱。

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要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懂得捨棄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3

好久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本小説。剛開始《一個人的朝聖》只是平緩的敍述風格吸引着我,喜歡雷秋·喬伊斯對風景細緻的描寫,喜歡主人翁在耳邊輕輕細語的感覺,喜歡想象他在看到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羅德的平靜生活是從郵寄一封給朋友奎尼的信開始的,那時我只能看到哈羅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點祥和,並不能感受到哈羅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認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羅德的神經,兒童時期的陰影時不時的襲擊着哈羅德,不懂得如何去愛導致哈羅德對生活諸多躲避,一路上,哈羅德回憶着童年對愛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後對妻子莫林和兒子戴維的所作所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羅德的喪子之痛,才明白為什麼莫林和哈羅德產生了無法跨越的鴻溝。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結尾為什麼哈羅德會張開雙臂在雨中揮打對回憶吶喊:不要。為什麼會無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語: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讓你失望。

心路歷程啊!哈羅德剛踏上旅程時幾經掙扎,徘徊在放棄的邊緣,又因為一些小啟發,讓哈羅德重拾自信。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不正是和哈羅德一樣嗎,選擇的,疑惑着,徘徊着,又堅定着。第18章開始,哈羅德是堅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東西,地圖、手電筒、膠布膏藥送給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記在腦子裏,手錶,銀行卡郵寄回家,哈羅德輕裝上陣,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贅,欣賞沿途的風景,思考過往的人生,温和的對待相遇的人們。這是我不能及的,我還無法卸下外界的誘惑,甚至有時會因此而感到苦惱。

小狗的加入,朝聖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説,什麼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着矛盾和商業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羣中感到孤單,唯有夜裏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讀這段時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許會選擇離開他們一個人上路,但哈羅德卻是感激並覺得有責任保護他們,直到朝聖者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包括最後小狗的離開,哈羅德終於又一個人了。又一次經歷了失去,這讓哈羅德想起了父母的遺棄,兒子的孤獨,妻子的怨恨,哈羅德崩潰了。我一度懷疑結局是不是哈羅德和他父親一樣老年痴呆,那該多麼的殘忍啊!幸好,哈羅德只是精神上極大的痛苦,對現實中自我徹底的否認,對徒步意義的極度懷疑進而導致了他如行屍走肉般的行為。終於哈羅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雙帆船鞋。這時沒有歡呼,不是興奮,相反倒多了許多惆悵,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這樣的,這符合常理,比如我們辛苦了半學期,考了個高分,以為會很興奮卻沒有高興。考證書,得獎學金,拿獎金都好像是這樣的心情。所有為什麼會有過程很重要這句話了。我們應該在過程中多快樂些,到了結果,人總是開心不起來的。

喪子之痛如何放下,我無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諒和理解了哈羅德,也放過了自己。結局是他們回憶第一次在舞會上的一見鍾情,還有他們笑到肚子疼。到底是怎樣的一句話呢,能讓倆個人笑的如此開懷?書中是這樣寫的:“你説得對,連好笑都算不上。”哈羅德邊説邊用手帕擦眼睛。有一會他好像正常了。“那就是愛的威力。其實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一定是我們太快樂了,所以才覺得那麼好笑。”

我喜歡靈魂跳躍時的感覺。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4

看這本書就像哈羅德的路程一般,走走停停,最後終究到達終點,然後繼續。看的很費勁,帶着些壓抑,然後長呼一口氣,終於看完了,哈羅德的“朝聖”之路也結束了。

一封信,一個契機,一個女孩兒的話,讓哈羅德莫名開啟了一段路程。或許很突然,或許早已註定。長久以來內心的束縛,無法逃離的生活,感受不到真實的自己,就在某個時刻,瞬間的念頭爆發出來,轉而變成信念。這段路程,他回憶了他的童年,他的母親,他的戴維,他的莫琳,他的朋友奎妮,當然還有曾經的自己。路上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和他們不為人知的面孔。以及到後來,一堆想要與他同行卻沒那麼純粹的“朝聖者”。哈羅德掙扎在現實與回憶,亦或是夢境中。有過迷茫,有過沉浸在大自然的快樂,有過放棄的念頭,有過突然找到這段路程意義的豁然開朗,有過在一羣同行者中的迷失,也有過臨近終點前的崩潰。還好,他還是做到了,帶着初心。最後的他,看到了依舊等着的奎妮,與想象中的情境並不太一樣,自己的信念還是沒能抵過現實。隱約中看到自己的朋友,等到了他,奎妮離開的很安詳。莫琳陪着哈羅德,與奎妮告別,陪着他繼續,一切似乎還是一樣,但又卻不一樣了。

這段路程裏,哈羅德找到了真實的自己,他愛着自己的兒子和妻子,愛着自己的朋友,愧疚於過去的行為,也終於直面那個自己,和莫琳一起,結束了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個人領悟5

——這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哈羅德,一個退休的老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來,那封改變了哈羅德一生的信。

一個人,六十多歲,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僅靠着一雙帆船鞋,和一個必勝的信念,走路橫跨整個英格蘭——去救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這八十七天裏,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堅守過,迷茫過,快樂過,絕望過,質疑過,相信過。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就在這一路上全部呈現;人性的善良與堅持,也在這一路上絢爛綻放。

兒子的自殺讓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讓他無力面對生活。與生活的關係開始逐日下降,他開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時的女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信,他才開始對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羅德,一個男人,六十多歲。他安靜,卻不沉默;他寡言,卻不怯懦;想過放棄,卻並不放棄。這一年,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裏,我們需要信念,也更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坎坷,或挫折,都要像哈羅德一樣,有一個信念,以它為目標,去前進,去進步,就算沒有完成,它也會帶給我們許多心靈上的收穫。

就像哈羅德一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xlgd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