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放兒童》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1

《解放兒童》這本書共用三個篇幅來闡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

第一篇:尊崇天性。

“遊戲是兒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在不自覺的限制兒童的遊戲。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為了孩子的安全。遊戲當中孩子會全身心地投入遊戲的世界,扭打、碰撞,詮釋豐富的肢體語言。老師就會擔心孩子別磕着了、碰着了。其實,老師的擔心也是源於家長過多的呵護導致老師去限制孩子的遊戲,遊戲中是讓孩子最容易出狀況的時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老師就會設置很多的框框來要求孩子。讓孩子在遊戲中瞻前顧後,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鄉下有兒童成長的沃土”。鄉下是美麗的,是童話滋生的原野,是夢想飛翔的地方。

帶有濃郁田野色彩和氣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軒深藏內心的鄉村生活嗎?我來自農村,對鄉村的回憶是夏日的夜晚,繁星點點,趁着夜色,常與同伴在户外盡情玩遊戲。累了就圍坐在大人旁邊納涼,享受着扇子傳來的習習涼風。纏着村中的長者講故事,那是何等的樂趣。鄉下物質生活雖然貧困,但鄉間廣闊的天地卻賦予孩子一個美麗值得回憶的童年,培養了人間最純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質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養,缺少玩伴。天冷了不能進行户外活動擔心孩子着涼,天熱了户外活動温度過高會中暑,還會有蚊蟲叮咬等等。真正適合孩子出外遊戲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和家長交流中經常會聽到家長説:孩子吃飯要哄着吃、跑着喂;經常會在課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動中説“老師我不會,你來幫我”;放學後家長看到孩子衣服髒了就會説下次小心點,別再把衣服弄髒了等等。我們不能把孩子當做籠中的小鳥,畢竟圈養的鳥兒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二篇:解放兒童。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説: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幹;解放兒童的雙眼,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之能談;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可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繪畫活動。老師説今天的主題為《美麗的大海》主要是教畫輪船。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老師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輪船,欣賞、教畫,並讓孩子自由選擇喜歡的畫在畫紙上。一個孩子遲遲不下筆,老師問:“為什麼?”他回答:“美人魚漂亮!我想畫美人魚!可是我不會畫。”老師既苦口婆心又嚴厲地勸阻孩子:今天學的是畫輪船,美麗的大海上怎麼能不畫輪船呢?所以這個孩子的作品便是勉為其難畫出的輪船。

如果,老師告訴這個孩子美人魚就是把一半人和一半魚畫在一起,也許他會畫出人臉魚身或者魚臉人身的美人魚來,説不定還會畫出一個熱帶魚形象的美人魚來,我想這也許是最有趣、最美麗的童畫了。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我們教孩子在畫大海時總會説大海是藍色的,要用藍色的彩筆;小草是綠色的,要用綠色的來畫……如有個別孩子畫出了不一樣的色彩,老師就會説畫錯了。既然是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就讓孩子自由想象創作自己認為最美的畫面。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説教育兒童為主題,也説培養創造性,但是我們老師、家長真的理解這一點嗎?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做到了嗎?

第三篇:走出誤區。

從“三寸金蓮”到“超前教育”書中的這些描述無不讓人痛心與反思。在幼兒園中班,孩子已經去學了英語、鋼琴、舞蹈、繪畫,還有一些跆拳道、溜冰、快速識字等五花八門的輔導班。應試教育PK素質教育總是前者勝。當前的教育環境使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費盡心思,一起交流時對於孩子在輔導班的成績是津津樂道。家長們不知道,順其天性是兒童成長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會變成蝴蝶,而蝴蝶卻一定是由蛹變來的。當蝴蝶還潛在於蛹的形態之中的時候,我們任意地要求蛹長出美麗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樣翩翩飛翔。”多可悲的舉止啊!

可現在幼小的兒童不就是任社會擺佈的蛹嗎?家長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實現,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識字、超前教育、過熱的幼兒英語學習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卻存在着,經久不衰。於是孩子在一項項興趣學習中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自己快樂的童年,失去了應有的童趣。如今面對日益激烈的環境,家長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長”的做法卻往往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作為家長,是否應靜下心來,順應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適合孩子成長的計劃,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順應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興趣來選擇學習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把孩子快樂、自由的童年還給他們!

要解放兒童,不是教師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家園共同的合作。《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要使兒童真正獲得“解放”,做家長的也要與教師一同轉變觀念,正本清源,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希望教育無痕,希望作者《解放兒童》的呼聲能深入人心,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潤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舒暢地呼吸、健康、快樂的成長。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2

最近一直在研讀劉曉東教授的《解放兒童》一書,感慨很多,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體會,更覺得這部研究兒童教育的學術文集,用淺白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兒童教育方面的理論觀點,極具研究價值。兒童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和成人迥然不同,兒童的生活主要是本能的無意識的,兒童只有遵循進化歷史賦予的路線、節奏和速度來成長,才能擁有童年的快樂、童年的生活,才能茁壯健康的成長。當代中國的兒童教育還存在着種種誤區,這些誤區的根源在於,中國目前還不存在現代形態的兒童觀念和教育觀念,而發現兒童的世界,尊重兒童的生活,建設兒童本位、兒童中心的教育觀念,是走出兒童教育的種種誤區、實現兒童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正本清源,轉變教育觀念,孩子們才能在自由的環境中順應天性、釋放本性,激發創造力,快樂成長。

陶行知先生一貫倡導解放兒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新時期教育要求注重對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改革倡導的“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都是與陶行知先生主張培養創新人才、開發人才的創造力等教育思想不謀而合的。陶行知先生關於發現和認識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思想,就是主張釋放孩子的天性,激發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更要解放兒童的思維,釋放兒童的本性。聯繫平日的教育工作,感受也是很深的。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他們喜歡參與其中,在遊戲中感受到活動的快樂。但也有些幼兒受到情緒的影響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歡參與遊戲,這時,我們教師就應當讓孩子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們的發展。

一次户外活動,我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遊戲計劃組織孩子們做好熱身活動之後,對他們説:“今天咱們來玩一個外星人遊戲好不好?”一聽到要玩新遊戲,大部分孩子都很興奮,但這時也有孩子説了:“不好,我喜歡玩以前的切西瓜”,還有的孩子則説:“我們喜歡玩木頭人。”聽到孩子們這麼説,我想了想後對他們説:“好,那我們今天分組玩好了,想跟着老師玩新遊戲的小朋友我們為一組,想玩別的遊戲的小朋友自己組合,這樣行吧?”孩子們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大聲的答應着。在提出遊戲的規則要求之後,孩子們開始分組玩自己選擇的遊戲了。因為是孩子們自主選擇的遊戲活動都玩得很開心。我認為,要尊重幼兒自己選擇遊戲內容的權利,尤其是户外體育遊戲,遊戲的目的本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若讓孩子勉強參加遊戲,活動的僅是幼兒的身體,而他們的心裏並不愉快,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認為一定要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這也是一種解放。

兒童的世界不同於成人世界,他們天真無邪、率性自然,他們的精神世界裏有許多成人不具備的內容,兒童本位的教育若能得到實現,那麼兒童便真正得到了解放,他們長大成長之路也會越來越寬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希望教育無痕,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潤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順暢地呼吸,健康、快樂的成長。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3

解放兒童,要解放兒童的時間、空間,解放兒童的手、腦、心。早在半個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發出瞭解放兒童的號召:“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會裏去取得更十富的學問;解放他們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添滿,不通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解放兒童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教育是生存的本能和自身的需求,教師的職責就是要激活孩子自身的這種需求。”教育需要尊重兒童受教育的本能,尊重兒童的自身需求,尊重兒童的不同個性,尊重的身心特點,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摒棄“滿堂灌”的教育方法,摒棄“整齊劃一”的教育目標,摒棄“一刀切”的評價標準,真正去尊重兒童的需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樣的教育才能解放兒童。

解放兒童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是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更沒有解放兒童的教育。賞識每一個孩子,激勵每一點進步,呵護每一顆童心,讓兒童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教師不是按自已意願任意裁剪枝葉的園丁,教師不是用鐵牀殺戮個性的普洛克路斯忒斯,教師不是強化記憶的訓獸師。教師應該是兒童潛能的發現者、開掘者,是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引領者。

解放兒童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教育是要講科學的`,首先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關注人的終身發展、尊重個性、鼓勵創造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養考試的高手能手,教育不是為了用升學率去保證學校發展,更不是要犧牲德育、美育、體育去促進智育。科學的教育是要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諸如紮實的生活知識、技能,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的身體、心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等等。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教育者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關愛。用愛去溶化他們,用愛去感化他們,他們才會理解、感受到教育者的一片苦心,他們才會用感恩的心回報我們。

我想,愛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沒有那一種教育方式比愛的教育更好、更有效。期待更多愛的教育,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4

的確,大自然是人類最古老的最根本的家園,正是因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真實生活的切身感悟,才有了魯迅的《少年閏土》、《社戲》,才有了曹文軒的《草房子》,才有了安徒生的《醜小鴨》。我是十分認同作者的這一觀點。於是,就有了想讀下去的衝動。

現代的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無暇欣賞牆頭野花、河邊蛙鳴;都市的喧囂、煩鬧,打破了人們心底的那抹寧靜;灰色的鋼筋混凝土組合的一棟棟高樓,也將你我分開。現代兒童出生在一個物質十分富足的年代,但是遺憾的是沒有象我們這代人一樣的親近自然的機會。那裏有初升的太陽、明亮的星辰,有清新的空氣,最新鮮的瓜果還有最美妙動聽的萬籟之聲。我不禁覺得自己真是有幸,也能和大作家們一樣,也擁有一個赤腳瘋跑、無拘無束的童年。然而,心地底又不免升起一絲遺憾,那就是沒能留下童年的隻字片語或是些許感悟。

然而,這一代兒童都被一個“獨生子女”的皇冠緊緊地約束在幾代人掌心,這是一隻多麼華貴的金絲籠啊,有這這麼多的呵護,有這這麼多的關注。然而自由呢?赤腳瘋跑——對他們來説,就是個夢啊!更不要提與人相處,長期的以自我為中心,讓他們早已失去了關心人的能力!他們又如何能體會小夥伴們嬉笑、玩鬧的樂趣。我為他們這一代人悲哀!

關於藝術,我想到了一個詞——拔苗助長。對於兒童那點剛剛萌芽的藝術的興趣,作為大人,家長也好,教師也好,總是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長。美其名曰是培養、是發展,孰不知過早地進行高難度的訓練、輔導,只會適得其反,將兒童的那點寶貴的興趣,消失殆盡。“兒童都是藝術家。”這是全世界所公認的。但是這藝術家應該是具有童心的,童趣的,有着成人無法臨摹的特色,是一種自由的大膽的發揮狀態;而不是成人認為的“年齡最小的某種藝術的專家”,所以,灌輸教育的後果只有一個,多了一個人雲亦云的藝術上的匠人,如此而已。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實在看多了這樣的事。幼兒園接觸孩子最早,是個發現孩子興趣,愛好的地方。那些個小小的腦瓜裏有着這樣那樣美妙、神奇的想法。學會欣賞他們吧,而不是一昧地拔苗助長,將孩子的創造扼殺在搖籃裏。

那麼,到底應該進行怎樣的藝術教育呢?“我們認為:藝術教育應當打破傳統的以灌輸為主要方法,以臨摹和寫生為主要教育內容的舊思想,而代之以鼓勵兒童自由創造、適當進行藝術技巧訓練的新觀念。”作者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讓我們在恍惚之間,指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既要鼓勵兒童自由地進行藝術創造,又要適當進行藝術技巧訓練。在一定方法指導下的大膽創造,將會開出更美麗的藝術花朵。我將期待這朵美麗花朵的綻開。

教育不是説教,教育就是在你我輕聲的絮語中讓我有所感悟。這就足夠了。

教育也不是空談,教育就是在你“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時候,為你指點迷津。如此,就足夠了。這些就是劉曉東博士的《解放兒童》帶給我的感受。

《解放兒童》讀書筆記5

最近有機會拜讀了 劉曉東博士的大作《解放兒童》。看了這本書,同感、質疑、否定參雜在一起。

看了書名,很多人肯定會説:“全人類都解放了,兒童還要解放嗎?”是啊,在大多數人看來,現在的孩子真是幸運,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無憂無慮,幸福快樂。但當你讀了劉曉東博士的《解放兒童》一書後,就會知道何為“解放兒童”,為什麼要“解放兒童”,同時你也會被他的真誠和他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熱忱所打動,在書中他借鑑盧梭、蒙台梭利、維果斯基等國外教育家的觀點大膽地闡述自己對中國學前教育的看法,語言尖鋭而富有哲理,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良書。

書中主要分為三篇:第一篇“走出兒童教育地誤區”,第二篇“本能、潛意識和兒童教育”,第三篇“尊崇天性 解放兒童”。我對第一篇看得比較仔細,劉博士主要論述了自己對當今中國學前教育現狀的批判、反思和再思考,從開始談“三寸金蓮”到發出“救救孩子,救救教育”的呼聲,無一不顯示出他獨到的見解和發自內心的對中國學前教育的擔憂,因此,他也大膽地提出了尖鋭地批評。作者在書中多次引用魯迅先生的話,也寫到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到百草園的樂趣,使我思考了很多……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這並不是我們一個人兩個人所能做到的,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我們已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以這個觀點來審慎我們的工作,還幼兒更多的遊戲時間,還幼兒絕妙鮮明的彩色世界,還幼兒幸福快樂的童年。

教育應當尊重兒童發展的自然規律。作者給了以下幾點的闡述:

1.發展決定着教育。兒童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教育所應當採取的內容和方式,教育是由發展制約着,決定着的,或者説,教育從屬於發展。

2.教育又創造着發展,沒有教育,兒童的發展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甚至可以這樣説,沒有教育,兒童就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只能作為一個純粹的生物體而存在,從這一角度看來,發展是由教育制約的、決定的、創造的。

3.教育儘管創造了發展,但它所創造的發展又必然遵循着兒童發展的“必須途徑”。教育對發展的創造不是任意的、無邊無際的,它的創造過程立根於發展,而且它的創作結果又必然的符合兒童發展的自然進程。因而,教育與發展是互相制約、互相決定的。

教育體制是服務於兒童的成長的。從“政治性語文”的逐步消失、從郭沫若老師“美”其名曰的“刑教”的消失、從“素質”教育的推廣等一系列的教育舉措的開展,無非都奔着同一個目標——更好的服務於兒童。正如書中分析的兒童心裏成長規律一樣,現行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正逐步適宜兒童的身心特點,我們在教育的時候更多的是採用多位的方法,通過不同的刺激手段去完成核定的目標。

教育是為了兒童飛的更高。兒童是一個靈活的多面體,在某些特定規律的前提下,他會展現一個的鏡面給我們去觀察,而通過觀察,我們才能逐步挖掘兒童存在的潛能,這個潛能並不是我們去填鴨式的灌輸而激發出來的。但是我們是否在探索兒童潛能的同時,發現一些並不一定為教育者所接受的方面,如:某一遊戲、某一漫畫等。如果這時我們採用扼殺的方法去讓這本不該被掩埋的地方,填塞入我們成人所認為的必要的知識:如《三字經》、美文背誦等,我們花費了多少的心血,小孩子花去的多少的快樂時光!得到的是我們對孩子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些東西現在對小孩無用,但來日方長,日後肯定會對他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在這裏,我不禁問自己:我們有什麼能力去猜測一個兒童將來的人生軌跡;或者,我們憑什麼斷定他肯定吃這套?用一句《三字經》裏的話“子不學,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通通都給囊括進去,一代傳一代,於是一代代的“背”下去。

最後套用一句書中的話結束我的感悟:兒童有兒童的天性,教育應當迴歸生活,應當迴歸到兒童自然的本真的生活那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xe43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