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1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個歷史文化中又藴含了淵博的文字,藴含了中國美妙的語言,更藴含了從最早的奴隸社會到如今絢麗多彩的現代社會的偉大發展歷程。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贏利的歡呼同時也經歷了失敗的轉衰,譜寫了一章又一章壯烈的歷史篇章,它為中華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文化,更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小學時,中國名著和外國名著相比,我最喜歡閲讀外國名著,因為它和我一樣童心未泯。但上了初中後,我接觸更多的是中國名著,瞭解更多的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聽説更多的也是有關中國文化,哪怕在聊天裏,聊最多的也是中國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歡上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最喜歡閲讀的名著是《論語》,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沒怎麼弄懂裏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課時,學到了《論語》。於是我對《論語》就有了深一層的瞭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而在《論語》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內容。《論語》中,使我受益頗深的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這句對於此時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來説,真是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句子。

就舉兩個事例來説吧。在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這些成績好的同學平時學習多是勤思考,踏實學的。而有兩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思考與學習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時成績很好,但在考試中往往容易出錯。他在我們班可以説得上是安靜而成績又好的學生吧。在每次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都毫不理會,只顧着玩他的遊戲。而等到老師寫出答案後,就急忙抄寫,下課後多看這個問題的解答,在平時練習時總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試就出很多錯誤。這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

許玲則是隻會思考而不喜歡學習的一名同學。老師提出的問題們總是積極思考,但不喜歡寫練習,更不喜歡做筆記。所以每次回答老師的問題時,總以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聽課。這就是所謂的“思而不學則殆”。

要是這兩位同學能夠學與思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離不開認真,仔細,更離不開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體組成部分中,大腦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們有大腦這一構成部分,就應該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我們自己成為大腦真正的主人,敢於超越常人的思維習慣,樂於在廣袤無垠的未知世界裏自由馳騁。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單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光輝。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2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中華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唐詩、宋詞、元曲被人們歷代傳承,中華人民將繼續傳承和創造。

光陰似箭,我已是八年級學生,最近,我正在閲讀《論語》,我相信這是一本家户喻曉的經典名著。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論語》此書正是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成為儒家經典,歷代傳承。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對學生的諄諄教誨,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我們學的第一句選自《論語》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彷彿聽見孔子告訴我,三個人一同走路,在這裏面一定有一個可以當我們老師的人,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這句話讓無數人懂得相互學習。

同樣的,也有一句教科書上出現過無數次的名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也是出自《論語》,孔子的意思是讓我們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對照別人身上的缺點,及時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讓我們受益終生。

學習成長中,怎麼做才是明智的表現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這才是明智的表現。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學習一樣,學習知識如果掌握了,可以多做練習鞏固,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要及時請教,不能渾水摸魚,這才是明智的表現。一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也應懂得。

當沒有人理解自己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知人也。”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他人,這句話也出自《論語》,給讀者們帶來安慰,深深影響人們的心靈,讓人的心靈重歸寧靜。是啊,做好自已就行了,不必執着別人是否瞭解自己。

當自己排斥別人的時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要團結不搞幫派,搞幫派的都是不團結的小人,這句話給我們敲醒警鐘,讓我們不要排斥別人,成為小人。

當你想要抓住過去不放手時,“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要再説了,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去匡正,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這句話藴含的道理讓人值得深思,它會提醒你懂得放下過去,抓住現在重新開始。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弟子,他的語錄由弟子收錄下來,編成《論語》流傳後世,一千多來來讓世人深受啟發,看了這本書,我瞭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懂得了為人處事。

國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品讀國學經典,受益終生,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我們將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我們的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3

《論語》作為儒家的經典,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儒家思想也成為歷代統治者統治國家的思想。《論語》及其意義不是我們所能評價的。而我看論語,體會到得就是《論語》中的忠君、愛國、孝敬父母長輩、義氣對待朋友,講誠信,對個人的要求,還有對學習方法的説法等等。

第一章的'第一篇《學而》的開頭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學了又時常温習,又能從已經學過的知識裏得到新的知識。這也説別把學過的知識給丟掉了,經常拿出來温習,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朋友來請教他,他不倦的給人講解,就算朋友不理解,他也不會覺得厭煩,這就體現了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注重個人的品德修養的主張,對我們也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

孔子認為一個人要忠於國家,首先得學會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他認為一個人只有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他才能做到不犯上作亂,如果連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都做不到,又怎麼能做到服從統治者呢?《論語》中孔子強調的最多的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師長。“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等等。而這是他所認為的治國之道,用人之本,而這體現的正海他得“仁”的思想。

孝順長輩,他指出,父母在家就不要遠遊,“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侍奉父母要竭盡全力,他説:“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才算盡了孝道。”還有:“(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悦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這些都是他對孝道的理解和闡釋,而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也是值得我們很多人去反省的,當今社會,這個問題已越來越多的被人忽略了。

對於朋友,首先要講誠信,他説:“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義氣、誠信成了與人相處的基本,這與現在的“要別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尊重別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認識和見解到現在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很多,值得我們反

省的也很多,在現在的社會裏,我們缺失的東西實在太多,而現在提倡文化治國,就是復歸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儒家的“仁”的思想正是我們需要重新找回,並學習,繼續傳承的東西,我想這對我們國民素質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我現在看到的只是《論語》裏面最表層的東西,甚至連表層的東西都還沒看到。我對自己的知識體系,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論語》裏的思想更使我需要學習的。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4

讀了《論語》,儒家思想讓我倍受感觸。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剛讀時就能領悟其中的含義: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書上記載:有一次,孔子在東遊途中,被一位小孩攔住了去路。孔子從車中探出頭來,問這位小孩的姓名,並告訴他自己的身份。小孩聽到後便得知他就是那博學的人——孔子。問道:“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地上有多少五穀,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聽後大驚,羞愧得搖搖頭。小孩洋洋得意起來:“告訴你吧,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薦五穀,人有黑白兩根眉毛。”孔子聽後不得不佩服,連忙下車行禮,對小孩説:“知識是無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一個人不論學問有多高,都要謙虛,知識是無止境的,世界上哪兒都是一種學問,千萬不可因為對方閲歷淺而嫌棄。因為孔子謙虛好學,所以他的學問不斷增大,尊敬他的人越來越多。

《論語》中也有這樣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一句話充分地表達了孔子好學、知趣與豁達大度的胸懷。對於我們來説,光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就足夠讓我們去刻苦學習。孔子的品德一直處於世人所説的“最高境界”,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事父母幾諫”可謂是個經典,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句話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得輕微婉轉地勸阻。我們何嘗做到?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大大咧咧地喊叫父母這您們做錯了。這不僅損害了和父母的關係,還會使家庭氛圍緊張。我覺得這是孝敬父母的常規知識。

還有一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易懂,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當今社會,“孝”的本義是好好侍奉父母,晚輩侍奉長輩。每個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有所成,過上繁榮的生活,但他們的內心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孩子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年邁的父親與女兒的對話,父親都説在家鄉過得很不錯,不用女兒回家陪他,其實,他的雙腿已經不靈便了,他的老伴患了重病,醫藥費都壓在了他的身上,而女兒卻渾然不知。這則廣告看哭了多少人。陪伴,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人都會逝去,但是人的一生不在於活的時間是否長久,而是在於這活的時間裏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沒有價值,有沒有讓自己後悔。做一個道德的人,展放出人生的生命力,讓自己活出精彩,活出價值,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x9ro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