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1

《世説新語》每章節都是簡單的交代一件事或一個人,並不給出自己的評價,讓讀者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客觀的書,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物原本的樣子,不誇張,不渲染,謝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裏幾乎都是他,然而書裏也收錄了幾篇可以看出他缺點的,這樣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個人都豐滿·立體·現實。

書裏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德行》中,講管寧與華歆決裂還有王朗學華歆不成的兩篇了,這兩篇是緊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華歆還是一個不專心鋤地,讀書而被外物干擾的人,從而招致管寧與他絕交。後一篇就變成了在見識和氣度上的楷模。一開始我甚至以為自己看錯了,因為之前總認為古代的賢人們不論何時何地總是賢能的完美無缺的,現在看來並不盡然。一個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個時代在推崇的,於是便為賢士。而華歆的不專注是管寧所厭惡的,於是他們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羨慕《世説新語》中描寫的當時士族們的生活,似乎總是那麼悠閒,每天遊山玩水,寫寫書法,寫寫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願生在那樣的時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賞花,定能成就一身風流。然而透過士族們悠閒奢靡的生活,也可窺見當時百姓的疾苦,而名士們清閒生活的背後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們表面過着悠閒生活,內心也許非常苦悶抑鬱。這樣一想,清閒對於他們來説何嘗不是一種酷刑。

最後要講其中我最喜歡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關小時候的晉明帝。晉明帝的父親元帝兩次問他長安和太陽孰近孰遠,得到的兩次答案卻是截然相反的。我反覆讀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説太陽遠過長安是為了寬慰父親。而後一次説長安遠過太陽我卻始終想不通,只是這個小孩子在表達自己對長安的思念嗎?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2

最近讀了一遍《世説新語》,內心頗感世事滄桑變換之快。在這紛繁的世界上,堅持一顆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賞那些在亂世中還本事挽狂瀾的人物。這些人物都有自我獨特的才能。我欣賞他們的個性。也許有的人會説這些人都太怪異了。是的,我也承認他們的行為怪異。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本事。

我欣賞他們的魄力。讀過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了自我行為的隨意性不強。當然,我是願意做一個真正的自我的。做我自我是我此刻要追求的,也是我將來乃至終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這本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回味的。我願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讀後感。我覺得這本書中的許多事情似乎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一般,閉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們不會覺得這些事離我們太遙遠了。確實是這樣的,如果細細想想,還真的是這樣。

可是我在那裏要説的是我最近發此刻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世説新語中所述的事簡直是太正常了。這是我讀後所有所思的地方。這本書中的故事有許多啟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歡讀這本書的。

比如書中的乘興而來,無興而返。這個故事就挺有意思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在我們在做某件事時,我們能夠根據我們自我的真實需要去決定我們是否必須要做或是暫時不做。我們完全有對所要做的事做出我們做與不做的決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權利。沒有人能夠干涉我們的決定。只要我們做的合乎我們自我的意願,沒有違背常理,我們的決定就值得去做。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3

讀完了《世説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歌頌讚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説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鍾毓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這則文言文説的是鍾毓和鍾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幹什麼。鍾毓先行禮,然後在喝酒;鍾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麼?鍾毓説:“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而鍾會則説:“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

看完之後,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鍾毓的回答很妙,鍾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説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讚歎嗎?

可這點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古代人能説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學的不夠多。“學無止境”,學習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麼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几年的學習時間,才相當於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活到老,學到老”,後面學習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4

《世説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説,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語,卻能述説出一個個發人深思的道理。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口吃的鄧艾,自稱時便經常重複説“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説:“你總是説……艾,……艾,究竟是幾個艾啊?”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説:“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隻鳳。”他用楚國陸通比喻孔子的名言,來説明自我雖然常常連連説“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悦和簡文帝。顧悦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悦頭髮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麼你的頭髮比我先白了呢?”顧悦回答説:“蒲柳的資質,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經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説明了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一樣。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他時常告誡弟子,説:“我如黃昏時的落日餘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願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我熱切的言辭和神態,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

鄧艾雖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就應好好的發揮屬於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隻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侃,卻引出了顧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資質稟賦的不一樣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我,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鬆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説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説得不平凡,説得搞笑。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明代的學者胡應麟評介《世説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既是絕唱,定有屬於他絕唱的魅力,反覆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説,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世説新語》高中生讀書筆記5篇5

讀《世説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不僅僅這些。《世説新語》還是“無數”成語的“發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餘”、“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説新語》裏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説:“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麼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嘗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誇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還側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脱穎而出,終後為竹林七賢之一,成為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捨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可是他們沒有自我必須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境好壞來執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我教育孩子為例,異常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於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更關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我年邁的母親為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於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能夠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我的原則,什麼事情該罰,什麼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並且要經常讓孩子知曉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於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詳細完備,讓學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你犯什麼錯誤會相應得到什麼樣的處罰,而一旦學生犯錯,必須要處罰,當然這處罰要嚴格遵守事先的規定,不可過於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夠到達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世説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vxwv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