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1

偶然看到一本書《爬上豆蔓看自己》,作者發日記的形式、以樸素的文字記述着一名一線教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隻言片語中透露着她的教育信仰。

本書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叢書之一,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敍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曆程。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繫;第六部分抒發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班級人數的多少、現實條件的差異對於教育有着影響,但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名愛思考、愛學習、愛生活、愛孩子的老師造就了這樣班風班貌優秀的班級,讓人們不得不相信教師仍然是教育的決定性因素。《爬上豆蔓看自己》中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良好的反思和學習精神對於新教師有着推進作用。從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對其而言是一種信仰,她的文字中給人的感受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從孩子出發,當看到孩子的表現沒有預想完美時,她能看到孩子的進步,在諸多篇日記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講述每名幼兒的進步,將理解、寬容孩子貫穿在現實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態,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我作為一個一線幼兒教師看了這本書後得到很大感觸。

一、美好的教育理想,堅定的教育信仰教育在目前還是我的職業,一份謀求生活的工具。工作中令自己欣慰的事都是:我的指令得到很好的回饋、我組織的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面對孩子我有了更多的自信……而從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對其而言是一種信仰,她的文字中給人的感受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從孩子出發,當看到孩子的表現沒有預想完美時,她能看到孩子的進步,在諸多篇日記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講述每名幼兒的進步,將理解、寬容孩子貫穿在現實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態,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二、教育過程生活化教育是什麼?“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教育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秉承這樣的教育思想,作者是日常生活中思考着的人,作者的教育即生活(或反之:正因為作者是日常生活中思考的人,促就作者有這樣的教育思想)。因此,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很多的教育活動可能由教師的一個突發奇想、由幼兒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由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等引起、貫穿的。同時作者也是一個愛玩的、熱愛生活的教師,於是她常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曾經常玩的遊戲轉嫁為活動內容;將電影、電視劇、日常待人接物的所聞所想轉化為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良好媒介。

三、自覺良好的學習精神讀完整本書,無不為作者高昂的學習熱情、廣闊的知識面、對於專業理論書籍的研讀,用心感悟所打動。同時作者的成績也成為學習使人進步的良證。一本書、一個章節、一個細節甚或一句話,都能引起作者的共鳴、思考,併成為其日後教育生活的指導。也成為自己閲讀專業書籍的一個指明燈,翻開那些一時興起購買的如今卻時常束之高閣的書本,對比之下,很大的諷刺。每本書都要慢慢品、慢慢回味,理論的最終作用在仍於指導實踐。讀完《爬上豆蔓看自己》感觸很深,作者基於自身經驗進行的講述與反思中所折射的教育信仰是順應當代幼兒教育發展的、是很多人所不及的。它讓我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激發我去反思、體驗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價值和意義,讓自己真實地活着,做真實的事情,用自己真實的聲音生活,用自己真摯的情感從事教育,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育生活。

一次閲讀並非完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本書是一線教育者的一面鏡子,需要我們不斷對照。因為我知道我是喜歡我的職業,我也能從觀察、瞭解並理解孩子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幸福。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2

《爬山豆蔓看自己》這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敍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將一個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大家面前。

“作為一個老師,愛孩子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給每個孩子公平和公正。只有瞭解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懂得寬容和等待。”這就是《爬上豆蔓看自己》作者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從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我的日常教育生活、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我在教學中的感悟、我和家長的愛心聯繫、我的讀書和生活隨感六部分向我們講述了一位普通教師專業成長的點點滴滴,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雖有彷徨、迷茫甚至抱怨,但這些情緒最終被無私細膩的愛所取代。

教育是什麼?書中説: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堅持”,多麼普通的詞語,多麼難以企及的高度。有哲人這樣説:人最珍貴也最能實現的品質是堅持,在堅持中,平凡到偉大不到半步之遙。我合上書本,讓思緒停頓,讓心靈安靜,我在寧靜中看到一個依然迷惘的自己,有個聲音在問:你在堅持你的教育事業嗎?

幾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我懷着滿腔熱情,帶着對心中的“夢想教育”的無限嚮往,主動申請到九寨溝支教。踏上那神奇的土地,我不禁為那裏的青山綠水迷倒,真不愧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呀!天真無邪的孩子點燃了我那年輕的心,淳樸真誠的家長喚起了我奉獻青春的熱情。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逐漸成為不變的規律之後,年輕的我已經無法讓自己火熱的心安頓下來。那種與羣山相看兩不厭的詩意逐漸遠去,而日益漸濃的鄉愁慢慢溢滿自己心田。我感覺自己就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受了上帝的懲罰,日復一日地推着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山,而那石頭每天都會滾下來。九寨溝在我眼中不再是“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成了我心中的悲慘世界。

迷茫的我,偶然翻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走入高美霞的教育日記。“讓我們心中的那個我慢慢地爬上豆蔓,一直爬上豆蔓伸到雲端上面,再撥開雲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在書中,我看到了高美霞,看到做為一個自然人日復一日的對教育的堅持;看到了作者坐在陽光裏給野菊花剪枝,一朵朵金燦燦的花朵從手頭飄落,陣陣幽香從手指間不經意飄過,生活原本就這樣悠悠悄悄的滑過。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猶如淡淡的野菊花,有着不經意的驚喜;看到了因為愛而幸福的與家長的愛心聯繫;看到了採了一把清新欲滴的狗尾巴草,看着被狗尾巴草包圍的草坪,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讀書和生活隨感。發現瑣碎的教育的每一天都可以精彩,不動聲色的精彩,書中的隨筆更是篇篇精彩。無論是關於理論的《理論的用處在哪裏》,還是講述與孩子一起畫畫的《發現孩子畫中的美》,和個別家長溝通的《憂慮》、六一演出排練《感受的不同》、《登上舞台的日子》,孩子搭積木時教師看似不經意地觀察,教學活動後的思考都《樂在其中》。作者用教育敏感捕捉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老師不同於媽媽》、《讀孩子的心》《孩子心,天上星》讓內向的孩子來審視你、瞭解你,不輸給任性的孩子……《新進的兩個孩子》一種幼兒教師所特有感受童真的幸福浮在人眼前。

相比之下,我自歎不如。工作的每一天我努力做到了勤懇。但在生活上卻平平淡淡,更多地為了工作而工作;近乎索然無味。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看到作者詩樣生活的工作態度,才發覺我們工作原來也可以這麼的有成就感,這麼的有意思,而不是單純的日復一日、枯燥無味。仔細想來,作者的工作狀態似成相識,原來的'我們平時也經歷這樣工作的,只是我不是一個有心人,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迷茫和困惑。我環顧身邊,發現也有這樣一個用愛和堅持踐行的老師,

記得那天是星期五,雨下得特別大,孩子們在教室裏坐等天晴,但天似乎有意與人作對,雨就是下個不停。孩子們於是決定冒雨回家,左老師顯然是不放心的,決定護送孩子回家,我也跟着去了。漫長泥濘的山路上留下了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噼裏啪啦,又濕又冷,我真後悔跟着出來。我心裏想:孩子的家長都不管他們,我們也只要盡到教書的責任就行了,何必要冒那麼大的雨送他們回家呢,還不如回寢室享受難得的安逸?左老師在我陌生的道上熟練的前行。走在我前面的左老師不知為什麼滑了下去,我連忙去拉可沒有拉住,眼睜睜地看往山下滾。幸好有個彎道擋住了她,我們所有人都嚇哭了。左老師滿身是傷但仍笑笑,“沒事,剛才腳沒有踩穩,你們可要加倍小心啊!”雨很大,天很冷,左老師很淡定,不知道她在這條路上摔了多少回……孩子們終於安全到家了。孩子們和家長都不擅長語言的表達,但我們還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感激之情,我突然明白了,這不就是書中提到的堅持?這不就是平凡中的精彩?這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嗎?

回望在腦海中漸行漸遠的左老師,再看看手中的書,我突然意識到,記憶中的左老師不就是那個不斷爬上豆蔓,不斷審視自己的好老師嗎?而我,我曾經想爬上豆蔓嗎?我在往上爬嗎?我爬到哪裏了呢?我能爬上那豆蔓的頂端嗎?……

已經在幼教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我,不再是當年那個容易熱血沸騰的青年,現在的我更善於反思自己,更習慣於用理智牽引熱情,使熱情更持久、更永恆。每次一個活動結束後,總有很多感觸,有的是關於活動中的迴應策略方面,有的是關於教學設計方面,有的是教學活動準備方面,隨着每次的積累,也越來越瞭解自己想要什麼,想達到怎樣的效果,就如書中作者所説的:“老師豐實的體驗,富足的見識,常常不經意地在教育活動中自然迸發和流露,為活動增添精彩。活動中有了機智發揮,活動之後的自己常常很開心,很充實。”

翻開《爬上豆蔓看自己》,它的每一個片段,都是那麼細微,那麼樸素。翻開我的教師生活,它的每一個片段也是如此細微,如此樸素。是啊,幼教工作並非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它甚至可以説是異常繁瑣的,但生命敢於在這些枯燥、無味中尋找樂趣和意義,這難道不是是生命的偉大、教育的崇高嗎?

還是很喜歡書中那句話:“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正因為高老師對理想教育的堅持、對平淡生活的堅持、對睿智教育的堅持、對與孩子溝通的堅持、對愛的教育的堅持、堅持不斷的反思,堅持不斷的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所以她收穫了孩子的愛,收穫了教育的思考,收穫了思考形成的智慧。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qq3k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