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

《爬上豆蔓看自己》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叢書之一,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敍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曆程。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繫;第六部分抒發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初讀《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朧的感悟。書中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良好的反思和學習精神對於新教師的我有着很好的推進作用。從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對她而言是一種信仰,她的文字中給人的感受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從孩子出發,當看到孩子的表現沒有預想完美時,她能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在諸多篇日記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講述每名幼兒的進步,將理解、寬容孩子貫穿在現實教育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態,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教育是什麼?“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教育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秉承這樣的教育思想,高老師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思考着的人,成為了“教育即生活”的驗證者。因此,我們可以從高老師的日記中看出,很多的教育活動可能由教師的一個突發奇想、由幼兒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由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由一些突發事件等引起、貫穿的。同時高老師也是一個愛玩的、熱愛生活的好老師,她常常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曾經玩過的遊戲轉嫁為活動內容;將電影、電視劇、日常待人接物的所聞所想轉化為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良好媒介。高老師在日記中還提到:有一種路必須走,那就是親自去體驗,體驗前人的經驗是內化,內化前人的經驗,通過自身的實踐,體驗自身的發現是創造。

高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如果只有一種情緒或是隻有一種表情,如果總是生氣、總是尖酸、總是喜悦而熱切,可能就是問題的徵兆。有事難過悲傷表示孩子有依附他人與在意他人的能力,而這些情緒是抗發展的象徵。感覺不強或沒有變化,則可能是情緒低落的早起象徵。

“如果孩子一直像儀式般或刻板的按照某種遊戲的步驟,以同樣的方式使用同樣的東西,那麼他可能正處於情感漠然的狀態,需要特別的幫助。孩子逐漸增加一個遊戲的複雜或適度地變化遊戲,這顯示有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內在的安全感讓他能跟環境嬉遊。

“如果孩子從來不探究環境,從來不去碰一碰禁忌的東西,他可能是因為害怕被處罰或因為過度發展的良知而不敢或不想去做。這樣一來他就無法把握正常發展所需的對某些事物的界限也就是了解。”

“孩子偶爾會拒絕成人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或看法,甚至提出抗議,但是最後總會屈服,這表示孩子的社會發展良好。一味接受大人的命令或限制而從不反抗,則暗示着孩子過度的焦慮、恐懼或自信心的低落。”

“孩子常常喜歡單獨玩並不意味着孩子有問題,只要他不是因為過度害怕與同伴互動或極度缺乏社會能力才自己玩。同樣一個表示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孩子,可能是在尋求自我肯定,或可能覺得自己在失去一些特權或特殊的地位,或覺得自己無法實現父母過高的期望。”

“如果無法專注於一項活動,很少完成一項活動或很少有始有終第完成一件事情,那麼他就需要幫助。”

“不管在哪一個家庭或哪一種文化裏,發展正常的孩子都會以適當的方式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人知道自己愛他們,以及覺得生命與世界是雨露埃爾滿意的。但是過度的情感表達,可能暗示孩子對自己與成人的情感依戀關係有着不確定感。”

“孩子是否能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探究新環境、探究新事物等都是美好的事情。”

看到這些指示,我想那些對孩子生活上無限照顧、學習上卻要求苟刻的家長是不是該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呢?正確面對孩子這個年齡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這個年齡可以培養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享受美好事物的心情。其實,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們自己做主,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麼樣的早飯、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給小朋友等等。家長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真正的關注。家長應該愛“真實”的孩子,而不是僅僅愛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

面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不僅家長需要細膩、再細膩老師也需要哦!老師需要拋棄那種舊的教育觀念:無論我做什麼,只要是為孩子好就行了。這份“好”不應該讓孩子長大成人後才去回味、體驗和理解,而應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讓他們從小就能感受到並喜愛這份好。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太粗線條了呢?我們很少探究孩子那敏感的小腦袋裏究竟有什麼奇妙又豐富的想法,我們很少思考該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導他們想得更多更深。有人説:“反思是個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改進方法的過程。”多學習(向其他老師和家長學,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多看書,多反思,多動筆。相信任何一位老師在教育孩子時都可以變得更冷靜、更睿智、更從容!其實幼兒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細心、耐心、愛心、童心、責任心的事情。

我覺得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的靈魂,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的關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常瑣碎中的品質,並非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日記裏體現出來的教師職業理想是美好的,其中闡釋的教師職業是陽光的職業,是有挑戰性也是充滿快樂的職業。如果我們都能經常“爬上豆蔓看看自己”,冷靜地旁觀,經常地用心反思,經常地回憶往昔,經常地彼此對比,不知不覺就會有很多感悟。成長就是從旁觀自己、反思自己、回憶自己、對比自己和孩子的過程中悄悄進行的。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高老師一樣經常爬上“傑克的豆蔓”看看自己,或許今天的教育又將成為影響未來成長的潛在因素和動力,不能輕視自己的一點點感受、一點點體會,因為它們是我們自己的聲音!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yl3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