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1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2

《三國演義》在我國是盡人皆知的作品。隨便找來一個人也能説出些道道來。“温酒斬華雄”、“赤壁之戰”、“空城計”等。我看時不禁拍案叫絕。仰慕關羽的神勇,欽佩諸葛亮的機智。可情節太好,看着看着就變了滋味。太玄了吧?

先説“温酒斬華雄”,別人迎戰華雄都被斬了,關羽師出何處?哪兒來的絕世武功,帳中人一聽到賬外鼓聲震震就瞧見華雄人頭。關羽真是天神下凡,厲害到超聲速了。

再説“赤壁之戰”,此戰的關鍵所在便是孔明借東風。大冬天的,只見孔明披頭散髮,口唸咒語,站在七星台上一陣作法,便掛起了東南風。古人迷信也不能把諸葛亮神話成這樣,讓人想起《西遊記》裏的妖怪道士,着實破壞孔明在人民心中的英武形象。

其次便是“空城計”了。這一戰絕了。深刻地表現了孔明在敵方心目中不可比擬的偉岸形象。

“忽然飛馬來報: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蜂擁而來,此時孔明身邊也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嚇得失魂落魄。孔明此時不慌不忙地傳令下去:大門四開,禁止喧譁和出入。自個兒在那兒笑容可掬地焚香彈琴。想必那琴聲必定悠揚得很,把司馬懿這元大將騙得撤軍。這司馬家人才輩出,這司馬懿怎麼就不懂兵法。不進城來個擒賊先擒王不成麼?能清楚地看到孔明彈琴的樣子想必離的不遠,拿弓箭射下他不久軍心大亂勢如破竹了麼。就算這想不到,你那十五萬大軍吃乾飯的麼。在那城池周圍困他個把月,沒糧草供給,城裏人哪會不出。再説了,這打仗的年頭,大夥兒灑掃什麼城門啊?叫我看來,這孔明的戲也太假了。若不是要把他這個讀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再塑造得高大些,就是那司馬懿太傻了。

後來看《品三國》才得知。原來這空城計根本不是孔明的計謀。全是他晉朝的粉絲郭衝先生感覺大家對他的崇拜還不夠,就替他打了這場流傳千古的仗。事實上,司馬懿那會兒在很遠的地方做都督,哪能分身率15萬大軍來打他?

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三種面目。一是“歷史形象”,就是史學家主張的樣子。二是“文學形象,就是文學家主張的樣子。三是“明間形象”,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樣子。每個人對這段歷史都有自己的譜。於是幾千年下來便越來越邪乎。

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是超過史學着作的。於是《三國演義》不是真的三國,但人們就是愛看,並百看不厭。

話説回來,咱不用把三國瞭解得很透徹。堅持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愛聽戲的照舊,説書的仍靠這謀生計。畢竟歷史已經過去,把搞明白玄乎歷史的時間拿來創造新的歷史不是更好麼?

三國演義高中讀書筆記800字3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燦如星河的古詩詞文化裏有不少文人雅士,他們書寫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經典名作。其中,我最為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很生動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間中國古代這段歷史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在這本厚厚的書裏,記載着許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藝高超的呂布、忠心耿耿的關羽、威猛忠心的趙子龍、謙卑有禮的劉備……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讓人讀罷不能忘懷,使我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心懷天下的賢者劉備,他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而三顧茅廬,以為一段佳話,這是多了不起呀!雖然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他仍舊堅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一些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鼎力協助,成為三國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裏另一個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賞和喜愛了——諸葛亮,字卧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知人善用,忠君愛國,是一位十足的智者。書中他似乎無所不能,令人欽佩。空城計騙過狡詐多疑的司馬懿,設計騙取曹操敗走華容道,草船借箭、火燒連營、七擒七縱孟獲大塊人心,一計連一計,一環套一環,讓人不得不連連稱讚,拍手叫絕!可當我看到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時,眼淚又不自覺地就流下來,為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作為所感動,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這樣的一個人才並沒有功高奪主,自立為王,而是選擇盡忠於新主,哪怕這個新主庸庸無碌……這讓我想起諸葛亮嘔心瀝血所寫的《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多麼得可歌可泣,多麼得感人肺腑!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關羽的忠、張飛的義和諸葛亮的智。那些層出不窮的智慧謀略、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英雄主義的人格精神,都展現了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親愛的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嗎?我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olp2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