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000字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0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000字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藴含着無窮的神祕,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祕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鋭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裏,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着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衞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循環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説“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

讀這本書可以説是一個巧合,在舊書店裏不經意看到了,剛好老闆便宜賣給我了,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今年早些去世,使得這本曾經就很火的書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學校的圖書館也一直借不到,原本還想不跟風,誰叫我是一顆孤獨的心靈呢,計劃等過幾年再來拜讀此書的,這買回來的就忍不住要讀了,讀了更是收不住了,這本書我也是花了很快的時間給讀完了。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

這句話是小説最後出現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開啟了家族的輝煌史的第一頁,但最後也如他的好朋友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在羊皮卷寫下的那樣,被綁在樹上。

家族的最後一個人,奧雷里亞諾,由於布恩迪亞家族在給小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喜歡用長輩的名字以表達緬甸之情,但這離奇的家族有時會在某個午後走來某個人的身影,而該人在幾年前由於失蹤被家人以為早已死掉了的人,可以説我對小説的人物名字還是挺亂的,但是這不影響我繼續閲讀此書,或者説這些並不重要,不過我記得,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一個人,就是叫奧雷里亞諾,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很早就留下來的預言,也證實了該預言。

該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讓人入勝。

讀開始讀的時候,我想不就是説了故事嘛,跟書名有什麼關係呢,好像一點都不沾邊的,當故事發展到第一代家族落幕的時候,我明白了,百年孤獨,這是如此的貼合。

布恩迪亞家族,家庭人數並不少,繁衍的能力挺強,家族的生命力也很旺盛,但是他們每個個體都是孤獨的,整個家族也是孤獨的。

這本書,如果你是兩年前給我的,我肯定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感受,如果是兩年後再給我看,我想,也是和現在不一樣的感受吧,剛好就是現在,就像釀酒一樣,味道剛剛好。

與她相識兩年多快三年了,遇到她前是孤獨的,今後的我,還不知道會不會孤獨,不過我確定的是,現在的我是孤獨的,像是汪峯的那首《美麗世界的孤兒》,大聲的吶喊,可是沒有人迴應,曾經那顆把我的全部緊緊包圍的心也已不在,晚上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空虛,自己的喜怒哀樂,無人來分享也無人來分擔,無人來感受也無人來慰問。

我一直挺反感説自己是孤獨的人,因為標榜自己是孤獨的,説明他並沒有孤獨到他的骨子裏,只是身心的孤單,然後説出來讓這個世界來給予他安慰,可是世界又有幾個人聽到他的聲音呢,真正孤獨的人,他已經忘卻了還有孤獨這回事。

如果從這方面説的話,我應該是不孤獨的,畢竟身邊還是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還有關心我的家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還有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獨,這不自己的感受與自己的看法相違背了嗎,突然我有點不懂的我自己了,其實我用理性思維來想自己,意識到現在的我,有時還是可以給予她一些小小的安慰,她有時也給我一點點的驚喜,這就已經比別人幸福多的多了,我還能有什麼不知足的呢,我説我自己孤獨,其實我不是想説給世界聽,我只想你聽見,想讓你知道,到我又知道這樣太自私了,又希望你沒有聽見,矛盾的心理,一個矛盾的'人。

從我自身的角度,該小説也讓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愛,如何做一個懂得愛別人和被愛的人。

從小出生在農村,父母也是傳統的農村人,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給我們兄弟倆的愛是那麼害羞,以至於我們沒有感受到,我知道父母一直以來都很關心我們,他們的辛勤農作也是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可是我竟不記得我在家裏有慶祝我生日快樂這麼一回事,我沒有一次在父親節或者母親節的時候對他們説一聲節日快樂。這本書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是孤獨的,孤獨盤桓在百年的家族上,第一個人被綁在了樹上,這些種種跡象,如若他們能多付出一些愛,來關心他們身邊的親人,情況會不會就好了很多呢?他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家族觀念,可是但又對每天都在身邊的親人若是無睹,經常發生着矛盾,他們要是能更加包容,對身邊的人給予更多的愛,懂得如何怎樣去愛別人,懂的在被愛的時候知道分寸,我相信布恩迪亞家族會更加悠久而不是隻有百年。我越來越覺得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每每總是攝取更多的愛,可是卻不懂的去愛別人,現在回頭看看,她是那麼懂得關心我,可是我呢,我有為她做個什麼嗎,我知道我心裏愛她,可是我卻不懂的如何去表達這份愛意,不懂如何去愛,連買個禮物都不懂,還要問她想要什麼,這也難怪我失去了她,活該。

身邊的好朋友也是如此,每次別人都那麼關心我,可是我卻不懂的去回報,哪怕是他們給予我的萬分之一,導致朋友也是越交越少,一個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年齡,卻發現朋友是那麼的少,而且心態還是如小孩一般,一張突顯衰老的面孔,包裹的卻是一顆幼稚、未成熟的心智,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3

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是在1987年,當時硬着頭皮讀了幾章,放棄了。接着繼續讀的時候,五年已經過去。原因很簡單,表面上是敍述有點顛三倒四,最大的困難在於自己當時還不具備閲讀名家名著的素養。

對魔幻現實主義的理解,源於老五的小説。那時候,他寫一個採油隊的工人,半夜生病,找不到醫生,就喊了一個獸醫治病。這讓我吃驚,小説咋個可以這樣寫?老五就告訴我,那叫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很多青年作家都在模仿。他看好莫言,還向我推薦《透明的紅蘿蔔》和《紅高粱》。

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山寨。最讓我啼笑皆非的是,我閲讀的幾個版本的《百年孤獨》居然也是山寨的,人家馬爾克斯根本沒有授權。這個算不算魔幻現實主義?我笑而不語。

2013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評委會稱即使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在給莫言的授獎詞也寫道:

“通過幻想與現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的混合,莫言結合威廉·福克納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創造了一種世界性懷舊,與此同時,也找到了舊式中國文學與語言傳統的新出發點。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俗傳奇、歷史與當代性。”

老五當年一語成讖,我就納悶:咋個是莫言而不是老五?當年,他們可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馬貢多作為一個美洲叢林裏的一個小鎮,它經歷了拓荒、建鎮、殖民、建市、乃至最後反抗殖民統治,與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命運緊密相連。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就是殖民、反抗、獨裁統治、獨立的歷史,也是拉丁美洲文學唯一的主題。儘管魔幻,但卻把它歸為現實主義。

拉丁美洲文學受葡萄牙文學的影響最重。這與當年葡萄牙殖民統治有關。在萄語文學最偉大的著作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荒唐的夢遊者。這就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源頭和範本。

在拉丁美洲光怪陸離的現實中,有兩種文明疊加,值得引起關注。一是早期的土著文化,包括印第安人的文化,印加文明和瑪雅文明,都帶有神祕氣質,至今仍有很多難解之謎,包括瑪雅預言。另外就是來自非洲的神祕宗教。這也是當年殖民者販賣黑奴到美洲的結果。黑奴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傳播非洲的文化。當兩塊大陸交匯在某個時代並經過沉澱和沉積後,自然生長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參天大樹。

興起於二十世紀的魔幻現實主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世界性的文化覺醒。如果説,十九世紀是貴族文學的世紀,那麼二十世紀就是平民文學的世紀。十九世紀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登峯造極,它從神權思想中解脱和解放出來,形成批判現實主義。隨着二十世紀世界形勢發生鉅變,兩次世界大戰,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實踐,徹底打破了舊的政治格局和秩序。在這場社會鉅變面前,魔幻現實主義代表着的是新興的文化力量。

中國現代文學起始於“五四運動”,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摧枯拉朽的破壞後,並沒有建立起新的文化體。近百年來,走過混亂、迷惘、拿來等不同階段,從三十年代對俄國文學的借鑑到八十年代對魔幻現實主義的借鑑,都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和拉丁美洲有相似的歷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拉美被殖民統治。中國也經歷着半封建半殖民的統治。共同的歷史遭遇也找到了文學認同。

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很多作品都能找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除了莫言,還有格非、阿來、餘華、扎西達娃。莫言杜撰的地名山東高密縣東北鄉,和馬爾克斯的馬貢多一樣,都在不同的小説中反覆出現。而在中國,對魔幻現實主義真正心領神會而獨得精髓的,當數閻連科。

但中國作家似乎走入了歧途。在借鑑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對魔幻手法的模仿,從而忽略了現實主義的本質。在格非的中篇小説《褐色鳥羣》中,我們看到的是時空的錯亂,大量的暗示和神祕主義,讓人在迷宮裏面反覆穿行,卻永遠找不到出路。

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之深,無以復加。在近年網絡上大量的驚悚小説、玄幻小説、穿越小説,就可以看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它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又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魔幻現實主義不是中國文學的出路。只能説,這是中國文學在現階段的一種嘗試,而最終,隨着中國的發展和自信,中國傳統文化的迴歸是必然趨勢,也會找到最具中國底藴的文本。

閲讀《百年孤獨》,需要一百年,需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它帶給我們的是什麼。《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但不算登峯造極之作,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説《交叉小徑的花園》更意味深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ny4k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