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1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活着》讀書筆記1

一個逍遙狂放的毛頭小子嫖賭輸光了家裏百畝地,把老爹氣的死在糞缸旁,丟了媳婦險些失了娘。在給娘求醫的過程裏,被國軍抓取當了壯丁,一走就是兩三年,回來的時候,娘沒了,女兒也變得又聾又啞。

你以為這就是最困苦的時候了?生活總能拆破人生貧瘠的想象力。老人的後半生裏,親人們走馬燈一樣的紛紛消逝。兒子因為抽血過量死了,女兒難產大出血死了,老婆患上軟骨病撒手人寰,女婿搬貨時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到最後,孫子也被自己遞過去的黃豆噎死了。到最後只剩下自己和一頭剛買的老黃牛,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我有些嫌這劇情過於工筆,死了一個又一個,彷彿所有悲傷的事情都接踵而至。二喜好像這書裏最乾淨純粹的一個欣喜,他風風光光迎娶了鳳霞,生活的基調驟然明朗起來,可餘華偏偏要讓鳳霞難產而死,緊接着又叫她夫君被水泥板夾死,連好不容易苟活的兒子都被黃豆卡死——講道理,哪家活的這麼不巧,像是被掌管瘟疫的鬼神奪去了生死簿,硬要在家譜裏劃上幾道子解氣。

但畢竟是文學創作,我們應該寬容於它的戲劇發揮。只拋開這一點,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裏的人物。

我喜歡福貴,雖然他負了許多人揹負了許多情債,可我覺得於他這骨子裏的小少爺而言,一切都算是理所應當,何況也做沒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總歸是東家長李家短,不經意間就奪得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喜他的真,喜他的坦率,喜他對過往的態度,甚至喜他買下那頭不能耕地的老黃牛。兩個“老頭子的”相依為命活在書頁的最後,大風大浪磕磕絆絆活了一輩子,他們“活着”了,卻又超脱了。有些老人歷經風帆到了卻只能稱作“活過”,因為他們垂垂老矣時已經失去了活着的勇氣和熱情,他們大手一揮將往事散盡風裏,只留下一副軀幹和不再言語的口鼻。所以我欣賞福貴,一切能在入土之年將過往那些垃圾的、不垃圾的、悲傷的、不悲傷的小事,一字一句娓娓道來毫無保留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二喜就更像是餘華刻意安排的插曲。餘華覺得,福貴的人生已經太慘了,鳳霞這輩子也太窩囊了,來吧,送你們一個命運的禮盒,於是福貴打開一看,嗬,裏面躺着一個偏頭的女婿,鳳霞湊過來一瞧,呀,我有了一個夫君。

福貴當年迎娶家珍,只用了一台花轎幾輛馬車。而二喜娶鳳霞,卻弄來了一羣敲鑼打鼓的大陣仗,中華煙和糖不要錢似的漫天發,鞭炮煙花到處的響,鳳霞藏在紅蓋頭下痴痴地笑,二喜的城裏伴郎説,不得了,你家的媳婦真漂亮。

這一段娶親,讓我在屏幕前面差點淚眼汪汪。真解氣啊,真風光。二喜太像是文學裏的人物,出場方式都那麼不拘一格。他話少,實幹,孝敬又愛妻。在福貴將鳳霞送人以換取兒子學費的年代,他能説出“保大不保小”這種話,讓我總覺得是餘華捏着手指,把他從什麼迪士尼畫報上小心翼翼剪下來,放到這本書身上。

所以鳳霞難產死掉的時候,我心裏有個揪心的小人在想:“不是吧”。然後二喜也莫名其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的時候,我挺傷心的,因為我發現這本書還是落入了俗套。為了悲而悲號,這種情節的植入讓這本書變得不那麼酷了。

我想餘華是窮盡所有筆力,讓福貴在最後達成孤身一人的完美結局。但是如果是我,我會讓時間靜止在鳳霞順利生產這一刻,讓這家人和和美美下去。

因為我覺得,萬事萬物都沒你那麼湊巧。更何況,人活着是要還債的,誰人都揹負着一個份額。你昨日喜了,今日便是悲;前半生困苦了,後半生也要開懷一回。這家人的苦已經受夠了,餘華沒有給他們一份“甘”,是不符合宇宙神學定律(我獨創的…)的。

人性本善,善再附加幾層淳樸,便容易成了不假思索的惡。但在這本書裏,我沒有看到純淨的惡,所有人帶有一份芸芸眾生的普通夾心。龍二耍了點聰明,贏走了一百畝地,他往牙上鑲金牙,逢人就笑口常開以便展示那塊金,這種幼稚的舉動讓我覺得他有點可愛。這是一個市井、市儈的二流子,他絕不是惡,但是卻也領到了自己的果。在土改期間被作為地主抓來槍斃,臨死的那一刻福貴轉過身去不忍再看,那也是一種善。我是想説,我喜歡這種普通。在我心裏,他們都是命運多舛的普通村民。

我還覺得,人民公社的村長很可愛。他盡心對村民,回過頭來被紅衞兵抓走的時候,沒人有膽子去看他替他説句話,回來的時候村長鼻青臉腫卻眼眶紅紅,那樣子就像是在索求回報的孩子。村民們的心思很淳樸,他們還不懂,人際交往中,付出就僅僅是付出,不要企圖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回報,不然總會失望。

書裏唯一讓我心疼的,恐怕就是出場沒幾頁的長根。舊社會裏,地主家是要給家裏幹了一輩子的長工養老的,但是福貴把家產輸沒了,長根沒地方去,就成了乞丐。忠心淳樸的可憐長工啊,到最後還心心念念着舊主人的家庭,不去擔憂自身的處境,只是哭着説“少爺怎麼能受這些苦”。後來的場次裏不見他的身影,我猜他是捧着碗倒在了哪個露天荒地,雖然我希望他能繼續堅強活下去。

從全書的結構來看,第一人稱敍事為主,穿插三次簡短的第三人稱,分別是在福貴敗光家產、妻子去世和全文最後。好處顯而易見,第一人稱敍述往事,往往帶有敍述者本人“年少輕狂”的代入感,第三人稱聚焦晚年孤身一人的福貴,筆觸冷靜剋制,與往事的狂放不羈有了鮮明的對比。

文中出現多處相互呼應。無論是“從雞到鵝到羊到牛”,反反覆覆用動物作比演繹家族興衰史;還是從開頭一人一牛到結局的買牛經過,都能體現出餘華情節架構和節奏把握的功力。

最後來説,我不認為《活着》着筆於單獨的人,我覺得更像是在講述人與土地的連接情深。就像《飄》裏的斯嘉麗握着泥土仰望夕陽,窮盡全身也要保住莊園一樣,在舊社會的村民心裏,恐怕土地承擔的意義要更多。無論是全文一直在講的“我要我的五畝田”,還是福貴娘怎麼也不願搬家離去,包括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埋在一起的土葬觀念,處處體現着人、地的親密聯結。

《活着》讀書筆記2

有的人活着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享受,有的人活着是為了追求一種精神,還有一種人活着不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為了什麼。他們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正如《陽光的快樂生活》中所唱的那樣:糊里糊塗地活着也挺樂呵!雖然他們並不樂呵,但他們的生活態度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打開《活着》這本書,耳邊悠揚地響起美國民歌《老黑奴》,聽着聽着,彷彿那位飽經風霜的老黑奴不經意間走進了我的視線:枯瘦的骨架外面搭着一件濫衫掉色的破布,散亂的頭髮被風吹的更加散亂,黝黑的面頰上爬滿了歲月的皺紋。不由的,我對老人生出一種憐憫之心。他向我挪動着,軀體彎得像一個拉緊的弓,似乎在拼命的直起身,想往遠方看,然而始終沒有抬起頭來,但還是讓我看到了他的腮部在動,好像在訴説着一個生命的不幸。他一生經歷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樂觀地面對生活,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每當我無所事事,寂寞纏身之時,我都會思考,人到底為什麼要活着呢?這時,老黑奴的形象躍然於我腦海,他彷彿問我:"今天你過的怎樣?其實我每一天都過得比這還累。"

《活着》讀書筆記3

人活着,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着》,如果要問我説,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合看《活着》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衚衕裏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4

這本書看了有大半年吧,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點,看了之後不會刻意去想,再次翻閲時又會重新浮現在腦海。

大概是快餐文字和真正文學的區別了。

這本書,太沉了,又彷彿很輕鬆,以看客的冷峻筆觸描繪出一幕幕非常富有畫面感的場景,福貴如同每一個即使滿臉皺紋,身上都是老人斑,但眼底淌着清亮的光的老人一樣,知世,通透,面對過往,無論是怎樣的,他們都能微笑,彷彿過去皆是一吹便能散去的雲煙,那是暖色調的滄桑,像這種時間的厚重感非常打動我。

「活着」這個主題本身就是沉重的,但是整本書的開頭和結尾,時不時的插敍,始終是暖色調的,一聲歎息,一個微笑,一個講述故事的下午,時間在流逝,太陽在西沉,老牛在池塘邊休息,樹葉被風吹拂沙沙作響,老人眨着透亮的眼睛用滄桑的聲音講述着自己的過去,聲音被風帶去了遠方。

這一老一少在樹下講述着故事,只過了一天,又仿佛經歷了幾十年。

福貴的經歷,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是灰色的。

不知世的,養尊處優的小少爺,生活空泛,在賭場和青樓進出,騎着胖女人向岳父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的請安。最終因自己涉世甚少而把自己推向深淵。而後嚐遍生活的艱辛,經歷了大多數苦命人的磨難,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時代部分人的縮影。

除了少年時期的富貴,其他時候都幾經波折,苦難與挫折接踵而至,日子從沒好過。親人一個個離世,送走了兒子,送走了女兒,送走了妻子,送走了女婿,到最後又親手送走了外孫。

這苦嗎?當然。

那他倒黴嗎?也許。

他有一個好的妻子,有一雙懂事孝順的兒女,有個樸實的好女婿,有個省心的好外孫。他有一個雖然無知膽怯但也算有個善心腸的隊長,有一羣愚昧,有小市民思想,但也會幫助他的村民。

土改時他沒死,內戰時他被強徵入伍沒死,文革被他避了過去。

生活不針對任何人。你説它苛待某人,這個話題與我而言就像雞和蛋一樣難以辯解。

苦難的同時它也為人埋下一些能讓人能夠活着的什麼,或者精神,或者物質。

於這本書裏的角色,每一個都是這樣的。家珍、鳳霞、二喜、苦根這些角色也是飽經苦難的,但他們也有被生活善待的時候。

覺得最慘的其實是有慶,他有快樂,但是是最少的,他常年光着的腳,悉心照料卻被宰的羊,翻來覆去分的三堆糖果,初進醫院獻血時的興奮與回來時沒有心跳,青白的臉。

關於這個角色不得不發出一聲歎息,苦啊,比苦根還苦。苦根死在天真年紀,但他是漸漸長大的小少年,沒等到屬於自己的喜悦就提前迎來了死亡。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感慨。

另外覺得有意思的是文中的老牛,那種對應感和老人福貴對老牛福貴説的話與評價都是很有趣的,品一品還挺哲學。

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有慶死亡那一節的比喻,把月光比作鹽真是妙,還有文章末尾那首歌。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這三句可以説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餘華先生的筆力真的讓我折服,灰色的故事和橙色的開頭、插敍和結尾,整個下來是一部史詩,讓我感慨萬千。

覺得餘華先生的序裏説的不錯。

「活着」這個沉甸甸的詞,充滿力量。

《活着》讀書筆記5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歎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文革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歎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説的都悠悠地説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6

再次翻開餘華的《活着》,一種莫名的感動再次湧上心頭。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敍説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作者餘華這樣解釋“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在談到死去的親人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徐福貴活着,好像就是為了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死亡構成了福貴一生不間斷的悲劇:兒子有慶死於強制給縣長的女人獻血,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大出血,女婿二喜死於建築事故,外孫苦根死於吃豆子撐着了,這些死亡誰也預料不到。只有他的父親、母親和妻子家珍死得尚且自然。

濃縮在福貴身上的無盡苦難看似是命運的戲弄,自從敗家開始,他的命運彷彿是被死神安排着:自己被抓去當壯丁,結果母親因缺少照料而死亡,女兒也缺乏照顧而變成了聾啞人。而他自己不止一次與死亡擦身而過,在戰場上,猶如子彈呼嘯,帶給他種種錐心的痛和可怕。最後士兵們都死了,成千上萬的屍體橫在他面前,只有他和春生倖免遇難。上天終究還是眷顧他的,不忍去觸碰他那顆鮮紅的心,所以他幸運的活着。他從軍隊回來之後,由於貧困,家珍積勞成疾而亡。兒子給縣長的女人鮮血,卻被大量抽血而亡……

在這出關於殘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少爺不懂得傷心而破敗後的福貴沒資格傷心,因為他已經成了佃農,佃種着曾經屬於自己的五畝田地。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

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着,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從表面上看,這一切好像都只能歸結於命。而事實上,這些悲劇歸根結底來自動盪的社會,不正常的歷史,在這個扭曲的年代裏,在殘酷的歷史面前,貧苦的個體生命註定不會有好的前景,死亡便彷彿應運而生。在那個戰爭的年代,大躍進的年代,福貴是一個象徵,他是貧窮百姓縮影,揹負着諸多的厄運和沉重的歷史悲傷。在那個灰色的年代,創傷充滿了整個社會,歷史把人類所能承受的所有不幸都壓在中國百姓身上,因而他們的生命也才顯得那麼脆弱。

在失去了其他的親人之後,福貴與苦根相依為命,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攢錢買一頭牛。錢終於攢夠的時候,苦根卻已經死了。福貴一人買回了牛。那本來是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牛,它已經幹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殺它恐怕也活不長了,但是,因為不願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會哭的福貴買下了它。起個名字也叫福貴。

一過10年,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着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他變成了一個孤獨的的老人,站在老黃牛旁,絮叨他這一輩子的故事!他是多麼的無奈,面對親人的死,他只能眼睜睜看着,沒有血淚的控訴,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命運不公,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忍耐和堅強的意志,這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的悲痛,以致再大的苦難降臨,福貴也能將他無聲無息地消融在包容之中。生命是脆弱的,生活是殘忍的,眼淚是沒有用的,而惟有一顆堅定勇敢的心才是永遠不老的。在福貴心中,這個世間無所謂無望,他活着是為了活着的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的親人死了,生前他們相依為命;死後,福貴知道,不管他死去的親人化作了泥土還是化作巖石,這都與他無關了,他只有好好的活下去。福貴一生經歷種種生與死的轉換,他向死而生,在死亡的邊緣喚醒對生的渴望,頓悟生的價值與寶貴。在殘酷的生活裏從容。有人説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對死亡的麻木。其實,我想他是在用沉默的方式思考生與死。他懂得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而生存是通往死亡的一條路,或許這條路上險象環生,或許平平淡淡,但他依舊在以各種方式考驗着活着的人,福貴,他經得起這種考驗。在殘酷的、不穩定的生存中,福貴也變得越來越堅強,忍耐。福貴頓悟了一切的苦難,在對苦難超強的忍受中,顯示他堅忍不拔的品質。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作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出生在9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你年報道的那位為錢財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拿了鉅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説,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7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苦難雖多,但是人間值得。

早前就讀過餘華的《活着》,疫情期間二刷了這部作品。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徐福貴充滿波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少年時期成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在賭博中,輸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產,淪落至為三餐温飽而奔波的佃農。而後,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所有的親人相繼離去。他親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伴。

初讀《活着》覺得故事很壓抑,整本書裏沒有希望,每當福貴一家燃起希望之時,生活便給他們沉重的當頭一擊,把他們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會想結局會不會有什麼反轉。然而作者就是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活着註定是要與苦難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活着實屬不易。福貴的一生與苦難為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較於福貴來説。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卻仍時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於是我便時常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懂得感恩。

疫情期間再讀《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這個詞在打擊和困境下,是充滿着力量的。它不單是與命運的抗爭和吶喊,更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跌宕,苦難和幸福。接受命運給予的種種,感激他,仇恨他,擁抱他,但是不拋棄他。正如作者所説“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就像作者説的:“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輸掉了家業,家還在;經歷了生死,命還在;福貴更是在苦難中品嚐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他的生活裏是有幸福快樂的。

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那都是屬於自己的經歷。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種姿態去抒寫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認真生活。苦樂參半的人生裏,愛自己,便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活着》讀書筆記8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經典之作,《活着》講述了一名叫富貴和他周圍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富貴年輕時因為賭博從富家的紈絝子弟淪為身無分文的農民,然後在抗戰時期被抓去抗戰,經歷了非人的折磨,意識到生活的殘酷。幸運的是,迎來了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在富貴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發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

富貴的一生正是當時那個年代所有社會底層人民所經歷過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後生老病死。然而生活並不會讓你如此平庸度過,總會給予你意料之外的東西,戰爭,階級鬥爭,突發意外等,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間來臨讓你措手不及。讀後感·在那個年代,人們飽受飢餓,戰亂,矛盾,爭奪,尊嚴之間的選擇與抉擇,最終只是為了“活着”!

無論人們身處在哪個年代,終歸逃不了生活的洗禮。過去,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到處奔波;現在,人們為了精神愉悦日常消遣。終歸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人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到哪裏去,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許,人們活着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説活着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並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活着》讀書筆記9

也許大多數讀者在讀完《活着》這本小説後都會有一種為小説悲劇的強烈震撼,同時淡淡地思考:這本書以如此悲傷的一個主題,到底想表達怎樣一種狀態,一種態度,一種精神呢?

這本書所涉及的時代背景相當豐富,故事主人公福貴經歷了民國到共和國的轉變,熬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人名公社……然後活着。強調活着。生存活着是故事的主題,為襯托生活的主題,作者描述了大量的死亡。主人公親朋好友的相繼離去,一次又一次給主人公以感觸,一次又一次重塑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離去的第一個人是主人公的父親,之前主人公認為父親和自己一樣是個敗家子,自己便有理由去敗家,去毫無顧慮,肆無忌憚地敗家。敗家由起初一個有趣朦朧的概念,到一個沉重壓着的現實,主人公猛然驚醒並感到自責後,才猛然發現父親原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父親也才得到了尊重。其實主人公對父親生前的尊重,對父親死後的追念都是愧疚的一種形式,意識到父親的死,母親的悲傷,妻子的為難都源於自己的愧疚。主人公的人格已發生轉變,彌補了自己人性上的缺失。與此同時,主人公也成為一個只是帶有特殊歷史的普通人了,這也是書中的一個妙處,故事的發展又得以從勞苦大眾的角度凸顯那一種苦難。

我們都已經發現到,每當一個親友離去時,主人公誠然會感到悲痛和孤獨,但都不會感到絕望。每當陷入一個困境時,主人公誠然會苦惱,會迷茫,但都在努力地走出困境。作為一個小人物,他能堅持活下去,只要命運不徹底擊毀他,他就活下去;只要他還有生存的希望,還有生活的可能,他就堅持活下去;他能活下去,無論生活多麼悲傷,多麼貧苦,多麼缺少快樂享受而充滿了傷痛。這種活下去的精神是一種最平凡的精神,也可能是人性中最堅韌的一點。

當主人公由富貴跌入貧窮的時期,是他敗光家產的那段時期,生活發生轉變的那段時期,也是主人公擺脱行屍走肉這個形態的時期。期間主人公恐懼過,迷惘過,失去過生活的動力和方向,在父親的開導下,決定改變現實,通過勞動再次積累家業,人活着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需求,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這是一種原始而強大的推動力,同時也是活着的一種精神,那就是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

在後來的變折中,主人公感受到了小角色的艱苦和幸運。艱苦在於,無論在哪一種浩劫中,他都會成為間接利用和受害的目標,只能盲目地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活下去。幸運在於,他永遠不會成為矛頭所向,矛盾所在。即使在內戰中,他只能毫無怨言的去做了壯丁,但永遠不會像那個被弟兄倒戈的連長。投降後還是能活下去的。他只能選擇被生產隊壓迫,被紅衞兵侵害,但永遠不會像可憐的春生失去生的希望。把頭低下還是能活下去的。他為生計的奔波,他對生命的熱愛,他對生活的不放棄,就是活着的一種精神————熱愛並堅持。

讀《活着》讓我想到了《駱駝祥子》,這兩本書的主人公有趣的異同引起了我的思考。兩者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隨着現實中苦難的打擊,不停地降低目標,降低要求,最後目標變得十分簡單————活着。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活着”的含義是不同的,祥子遭受挫折後是放棄了希望,喪失了抗擊挫折的能力,安於現狀沒有追求的生活,已經成為標準的行屍走肉了。可福貴的活着是在與挫折抗爭中活着,在化解悲傷尋求樂觀中活着。雖然目標越來越小,可他是有追求,有希望的。直到最後一個親人苦根離開之前,他都存留着一種可以把日子過得幸福快樂的期待。即使所有人離他而去,他也能在老牛的陪伴下,回想親人,回想過去的一點一滴,繼續樂觀地生活下去,這是難能可貴的,這才能真正反映“活着”這個主題,這是一種平凡的精神中的可貴,不平凡的那一點。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也許,平凡地活着,這種平凡的精神,真的不失為一種成功的人生智慧。

《活着》讀書筆記10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於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能夠過上儘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能夠一家團聚,卻不得不理解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後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着。

小説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敍述着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説:“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後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着!但他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

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我們是幸福的,正因我們無需生活於那個動盪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着的好處,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着!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取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麼要選取死亡呢?只有活着才會有期望。我們要活着,但不能只為活着而活着,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好處給本沒有好處的生命。

因此活着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1

利用了一週睡前的時間又重讀了一遍餘華老師的《活着》,餘華老師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年輕時的福貴是紈絝、不羈公子哥兒,從家財萬貫到輸光所有的家產,到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艱難的選擇着“活着”,做一個繼續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人。

文章最後,寫到了福貴老人與老耕牛“福貴”相依生活。從此,兩個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全書的境界也在這微妙的刻畫中得到進一步昇華,在給了人們更多思考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暴風在洶湧過後終會變平靜而祥和。

初次讀完福貴的故事時感覺他是平庸的更許是悲慘的,待重讀之時細細體味,其實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擁有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就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其實,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它們就是鞭笞我們的動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需要在最低谷的時候去抓住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堅強,變成一個有經歷、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着》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餘華的《活着》,真是受益匪淺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j4zo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