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1000字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10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10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1000字

《一句頂一萬句》是最近看完的一本小説,它深深地打動了我。和餘華的《活着》一樣,看這書就像聽村口的老大爺給你講過去的事,你聽得津津有味,但《活着》聽着聽着故事結束了也就沒有然後了,《一句頂一萬句》卻不會隨着故事的結束而結束,相反,講了個什麼故事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聽故事的人最後反倒成了故事中的人。不是説你成為了楊百順(小説的主人公),你顯然不是楊百順,但説到底我們和楊百順又有什麼區別呢!

楊百順他爹老楊是個賣豆腐的`,但他不想賣豆腐,於是便離開了家,跟了天主教傳教士老詹,名字也就改為了楊摩西,後來老詹死了,楊摩西只好另找出路,出路就是“娶”了寡婦吳香香並把名字改為了吳摩西,可他和吳香香説不着,吳香香後來跟“隔壁老王”跑了,吳摩西帶着説得着的養女巧玲一塊出去找,本打算隨便找找就回家,結果老婆沒找到反而把女兒給弄丟了,吳摩西找巧玲找了好久,可最終沒有找到,他也就沒有回延津,而是流落到了他鄉並終老於他鄉。

這就是小説上部《出延津記》的主線。小説下部《回延津記》則主要講了發生在巧玲及巧玲的兒子牛愛國身上的事。

發生在楊百順、巧玲和牛愛國身上的事都不是一些大事,但祖孫三代人的事蹟卻書寫了一部中國人的百年孤獨。

什麼是中國人的孤獨?簡單説就是找不到人交心。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孤獨了不會去找上帝談心,而會去找人聊天,而和身邊大多數人,往往都説不着,和説不着的人説了一萬句話還不如和説得着的人説上一句話。而説得着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而且,現在説得着不代表以後也説得着。

不論是楊百順、巧玲還是牛愛國,也不論是出延津,還是回延津,小説都在反覆講一件事——説得着和説不着。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找一個能説得着的人,卻最終沒有找到,這本小説讓我深刻明白什麼叫“人生至苦是孤獨”。

它還讓我明白——精神上的痛苦不是隻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有。以前的我很膚淺,總覺得像楊百順這種沒文化的普羅大眾,每天想的應該都是怎麼填飽肚子,根本就不會有精神上的痛苦,可我現在明白了,孤獨面前,人人平等。

這本小説讓我想到了我的二爺爺,他沒有結婚,所以無兒無女,晚年信了基督教,後來住進了鎮上的養老院。我對他的印象已經很模糊,因為他已經過世很多年了。我只記得,他在住進了鎮上的養老院後,每年除夕,還是會回家來和我們吃年夜飯,他每年都會給我紅包,可我卻不記得他都説過什麼,印象中他只是吃完飯,然後默默地坐一會兒,然後就回鎮上去了。也許,他內心也有很多話想説,只是我們作為親人,可也説不着吧。

最後一次見到二爺爺,是和爺爺一起去鎮上見他最後一面。二爺爺躺在牀板上,彌留之際的樣子,我見了只覺十分悲涼。對於二爺爺的過去,我知道得不多,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沒有結婚,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過幾個説得着的人,我過去只覺得他是沒有故事的小人物,可現在想來,要是把他的人生寫成一本書,也許他就是楊百順,也許他就是牛愛國。

除了二爺爺,我還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我那不久前突發心梗猝然長逝的叔叔。我曾一度以為他們都是那種只知道幹體力活且很容易滿足的人,不會像我們一樣思考人生理解孤獨。可我發現我錯了,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害怕孤獨,也有精神上的苦悶和痛苦。而我們作為親人,並沒有體諒過他們,也沒有和他們好好談過心,甚至沒有看出他們藏起來的委屈。

人一生所要經歷的悲傷如果可以分攤到每一天,那人生也就不覺得悲傷了,可事實是,巨大的悲傷會在某一天突然降臨,需要你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把它消磨殆盡。這時我們還要寬慰自己,“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9l3ev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