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借我一生》讀書筆記

《借我一生》讀書筆記

《借我一生》是餘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是他蔑視災難、不斷突破的精神歷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閲讀!

《借我一生》讀書筆記

篇一:《借我一生》讀書筆記

前不久在圖書館偶然間發現了一本名為《借我一生》的書,土黃色的封面加上四個鎦金的宋體字,毫不張揚的靜靜的呆在書架上。而我卻莫名的感到了一種內斂的大氣,於是抽出來一看,是餘秋雨寫的。

翻開書的第二頁看到了這麼一段話:“謹以這部記憶文字獻給我的父輩我的同代。”

尋思着,我還成偷看了,便更有好奇了。仔細地閲讀起來。

原以為像他這種大家之作,應該是語氣深沉,措辭深奧的。可是面對着他這輕鬆恬淡的筆調,似乎更可稱的上是詼諧幽默了。

這本書是從餘家的祖輩開始説起的。提及了他的父母那特殊的身世背景下的特殊婚姻。確實呢,當時他那樣富裕殷實的外公,怎麼會捨得將他那嬌慣寵愛的大小姐嫁到這窮鄉僻壤裏來呢?可也正因為這樣特殊的婚姻,才會讓餘秋雨有着這麼一個知書達禮的母親,和這樣一個鄉村中寬鬆自在的生長環境,或許也才使得秋雨先生有着不一般的性情吧。

童年裏的秋雨先生經歷的多事我似乎只在電視裏才見過,那些佈滿了鄉野氣息的快樂往事在秋雨先生的筆下格外的吸引人。還有那個半真不假而孩子們卻深信不疑的傳説,更是為他所居住的那個小村遮上了一層霧氣。看着這些,我忽的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好象離我們很遠很遠,但又似觸手可及般鮮活。

在他書中的童年,有一件事讓我尤為記憶深刻。那就是他的母親辦私塾教村民認字的事。現在看來,似乎由女性當老師很尋常,可是在當初那個女人都還不能下樓見客的封建農村,他的母親要承擔起教書的重任,需要的勇氣與決心也是驚人的。敢作敢為在他母親身上的到了印證。這在以後餘秋雨的生活中似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青年,他剛上大學的時候,卻遇上了動亂的十年,全國上下都處在混亂中,當然,餘家也沒能倖免。在父親被誣衊入獄的情況下,餘秋雨開始獨自承擔起了一個家的責任,在面對接踵而至的災禍面前,他用文字告訴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那段艱難歲月的人一個家庭是怎樣在風雨中堅強的。讓我有種在歷史書以外的地方學到了歷史的感覺。

至中年,多年的奮鬥與堅持有了回報,而餘秋雨卻做出了令大家吃驚的舉動,拋下了這些而去做己喜歡做的事去了。在平常人眼中他肯定是瘋了,然而在他的心裏,他只不過是做了一次不由別人干涉的獨立的選擇。

整本書看下來,我看到的似乎更多的是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對讀者的親切。讀書有時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似現在有些作家喜歡玩弄文字來的晦澀,空洞。餘秋雨的書文字很簡單易懂卻有種強大的生命力,他展開了一幅幅的畫卷,如放映電影般雕刻下每一個讓人熟悉的任務,建立起一座橋樑,直達他和我的內心,揭開塵封的回憶與美好。

篇二:《借我一生》讀書筆記

我常常想,人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當我老了,再次回顧生命的路程時,又會如何感悟?但我讀完《借我一生》,當一部奮鬥史,一部生命史,一條跋涉生命的艱難旅程忽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時,我感到驚訝而震驚。不是為了生命本身的存在,而是為了一點一滴的跋涉所築就的生命之牆所具有的堅不可摧的力量,那是對生活的敬畏,對生命的禮讚。

《借我一生》可以説是餘秋雨的自傳,記敍了他從孩童直至中年時期的故事,就像一條生命之河在滔滔訴説着,讓人不得不聆聽。

品讀《借我一生》,絕不只是故事那麼簡單,更富魅力的是那極富優雅韻律的語言。現摘錄幾句如下:

“山間那麼美好,因此,孩子們也就從不害怕墳墓。現在想來,這是湖光山色在撫平人間的生死界限。默默地撫平在孩子們歡蹦亂跳的天真裏,使這些孩子們長大之後都達觀開朗,不會為生命的坎坷而多愁善感。”

“一種經過反覆調試的秩序,會構成一種穩定;一種經過時間考驗的生態,會構成一種慣性;一種沉澱着文化的規則,會構成一種防衞;一種藴涵着人性的習慣,會構成一種氣氛。”

“我想一個勞於事功的人如果想要解除職位的桎梏放鬆一下,比度假村更好的去處是年老父母的膝下。”

這明明不是單純的語言,而是糅合着強烈的音樂,每一個音符都足以撥動心絃,都足以蕩起人的情感波瀾。記得餘秋雨先生曾經在訪談中説過:他的文章追求的是一種韻律。我體會到了,每一句富有詩韻的話語都是生活的精粹,是從生命的過程中提取出的。跟着餘秋雨先生這一生,我彷彿也過了一次那樣的生活,跋涉了那樣的一段生命歷程。

一次心靈的洗禮,足以讓人學到些東西。

我學會了如何面對巨大的壓力與困難:巨大的精神痛苦——生離死別、含冤入獄;極度的物質匱乏;艱難的農場勞動,都壓不垮真正的脊樑。要把生命擱置在最痛苦的坎兒上,才能清晰的感知它的存在。

我學會了如何面對榮譽:人接受榮譽太簡單,但要主動放棄榮譽的光環,需要的是品格與夢想。因此,餘秋雨先生聽見的是文化對他的召喚。我,能否聽見夢想的召喚呢?

經過了磨礪的生命真的如珍珠般光潔燦爛,它不再需要更多的沙礫,不再需要更多的狂風暴雨,它因時光歲月變得平滑而堅韌,温厚而充實。當它展露在人們眼前時,人們驚歎着讚美,而它卻微微一笑——那是温和的目光看穿了歲月的痕跡,那是平整而熨帖的生命撫平了一切視線。

自那一刻起,敬畏,那跋涉的生命。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8oqv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