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1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沒這樣看書了,《布魯克林有棵樹》,真的是本好書。今天,趁着“菲特”肆虐,放假一天,於是,一邊享受着涼爽,一邊走進布魯克林,一種久違的寧靜與感動!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是一本講述成長的書,講述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貴。在貧窮、飢餓、寒冷、輕鄙中……不低頭,不屈服,保持尊嚴,種下天堂樹。

貧窮,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不是一無事處。在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尼雷,非常堅強、堅韌,特別是弗蘭西,她的堅強超她的外婆,她的母親,她的姨媽,她的堅強,讓她超越困難,實現家族夢。以致後來,弗蘭西和尼雷談到他們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時,竟然説:“可憐的勞瑞。”因為她體會不到苦中的那份甜和樂趣。

貧窮,還賦予人類另一種財富——善良和愛。貧弱的弗蘭西飽嘗了大人們為生計奔波的艱辛:撿垃圾、賣垃圾、購物、儲錢……但弗蘭西的處境改善後,到糖果店,默默地做好事,給某個貧窮的孩子一次幸運的摸大獎的機會。小説寫到,人們對待自己貧困的背景通常有兩個辦法:“一個通過自身艱苦奮鬥走出了社會底層的人,通常有兩個選擇。脱離當初環境後,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這個環境之後,永不忘記自己的出身,對殘酷拼搏中不幸拉下來的人充滿同情,充滿理解。”無疑,弗蘭西就是後一種。

貧窮中“羅姆利家族”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外祖母沒有讀過書,母親小學畢業,弗蘭西16歲上大學去。艾薇姨媽要讓她的三個孩子,擁有三個文憑;茜茜姨媽在孩子出生時已經給孩子買教育基金。即使貧窮到上頓接不上下頓,弗蘭西、尼雷卻擁有巨大的精神財富。弗蘭西出生時,她的母親凱蒂告訴她的外祖母,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後像她一樣辛苦。她的外祖母建議她的母親凱蒂給自己的孩子讀《聖經》,讀莎士比亞,每晚都讀,直到他們自己能看懂為止————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在充斥嘲笑、骯髒、破爛的布魯克林!水泥地裏,香椿樹(天堂樹)也能萌芽。於是星期天下午,弗蘭西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裏,她在這裏看着書,做着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得了A,她的作文在校刊裏發表……她每星期都去圖書館借書,想把圖書館的書從A到Z,看過遍。最後一次,她去圖書館還書,圖書管理員和往常一樣:她依然連頭抬都沒有抬一下。但天堂樹還是鬱鬱葱葱地成長起來了。

天堂樹,不擇環境,它何時何地都能萌芽,成長。在你我的心中種一棵天堂樹吧。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支撐。有一天,你會驀然發現,你的身邊有許多天堂樹,你也是其中一棵——鬱鬱葱葱。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2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部令人感動的書,讀完我就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綠山牆的安妮》,都是非常好的成長小説。但是布魯克林的弗蘭西,她成長的環境更現實,更艱難,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這部小説就像是一首充滿旋律的歌,積極向上,主要敍述了一個名叫弗蘭西的女孩的成長故事

20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弗蘭西,這部小説的主人公,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卻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它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又飽受輕鄙。但同時,她又是一個擁抱夢想,不斷充實自我的女孩,她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弗蘭西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讀書,對於她來説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書裏充滿着有趣與新奇有豐富多彩的故事,有一波三折的情節,有形象豐滿的人物……一切都是那麼美妙。相信閲讀到累了女孩一定會掩卷思索,做一個好夢吧。

“她發誓長大後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是一個女孩對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消極和抱怨。她始終擁抱夢想,最終她脱胎換骨,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

“像其他許多小説一樣,這種感動並不一味地顯示在完美無缺的、心懷悲憫的人那裏,也會出現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沒有責任感的人那裏,而這種峯迴路轉時的感動,卻格外地使人心靈的暖流環繞不息。”這是曹文軒叔叔對這部小説寫的序言。很對,在這個坐落於布魯克林的平常家庭裏,父親顯然不及母親偉大,父親甚至還是一個醉鬼。但,經過了一個個故事之後,一直在改變的父親到作品的後面,又是光彩照人的,他愛着他的女兒。弗蘭西在父親去世六個月之後的畢業典禮上,意外收到了父親生前託茜茜姨媽送來的鮮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讀到此處,無論是弗蘭西還是我們,心都會微微顫動。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棵樹是那棵被人砍掉,被人焚燒卻依然活下來的那棵天堂樹嗎?也許吧,但我覺得這並不侷限於此,這棵“樹”還代表着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態度,一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樹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

“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正如作者貝蒂·史密斯所説的那樣,活着,奮鬥着,相信希望,相信未來,積極向上,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一定可以重獲新生。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3

這次已經是我第五次讀這本《布魯克林有棵樹》了,前四次讀這本書,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這次讀完了它的體會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濃烈。

這一次讀完了這本關於生存的書,我再次體會到了閲讀可以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可以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裏,弗蘭西,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他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蔑和鄙夷的目光……這麼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卻要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麼不可思議,她也曾苦悶、憂愁、傷心,卻始終保持着那份尊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努力的學習,終於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記得曹文軒先生曾為《布魯克林有棵樹》題序:文學就是為了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本來有着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

我認為,作者寫了這部小説,就是為了證明在這個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比如感情。在這部小説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敍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孩子們的父母的感情,都無時不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着人心的柔軟之處。

在這部小説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主人公弗蘭西一家在最貧困的時候任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小説中的凱蒂在丈夫過世,家中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之時,酒吧老闆故意“還錢”給她,她堅決不收,不受嗟來之食,人窮志不短。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未必一無是處。它可以磨礪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雷尼一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來,反而表示出同情,説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人可以受困、受窮,但不可以失去骨氣和尊嚴。小説中寫到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困,卻附和着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實在是令人汗顏。

用貝蒂?史密斯的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小説:“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8oe2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