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母愛的羈絆》讀書筆記

《母愛的羈絆》讀書筆記

初衷:

《母愛的羈絆》讀書筆記

野狼特戰隊一週一次的思維導圖訓練,本週的訓練主題是“三八婦女節”。

這次我選擇了一本書《母愛的羈絆》。

原因是:

1、這書裏涵蓋了“婦女”的兩個角色,就是媽媽和女兒。

2、我又是媽媽,又是女兒。可能媽媽的使命感會更強。也想看看自己給到的母愛是不是羈絆的。

看了書評,有些人哭了,有些人很有感觸,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重新正視自己與母親的關係,有些人後悔自己沒有在20幾歲的時候看了這本書。

內容分享:

《母愛的羈絆》,主要講述的是“自戀型的媽媽”

自戀型的媽媽,有2大特徵:一是情感匱乏,她整天關注的都是自己的感受。二是強烈的自我關注,做任何事情的考慮角度都是從自己出發,很少關注別人,她會控制女兒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

自戀型的媽媽,有9個特質,我進行了歸類:

1、從自身定位開始。她總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最好的。她覺得自己享有特權,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讓她等。她相信她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能被其他特別的人、地位高的人或社會名流所理解。

2、從需求而言,她需要過度的崇拜,她對為你做的每件事情她都需要得到你的讚美、感激和恭維,比如做的飯很美味、挑選的'衣服很有品味等等。她專注於無止境的成功、名利、美貌、才華的幻想。比如瘋狂的騎着電動車、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一天能帶着孩子五六個班的跑下來。

3、從人際關係而言,她喜歡利用別人來幫自己實現目標,她覺得這很正常。她缺少同情心,當女兒難過的時候,她總會説,你應該堅強一點,而不會安慰她、理解她。她嫉妒別人,甚至有時會嫉妒自己的女兒。她傲慢、目中無人。

自戀型媽媽的女兒,她要按照媽媽的想法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

一、為什麼我總覺得沒人愛我?

二、為什麼我總覺得我做的不夠好?

三、為什麼我經常覺得空虛?

四、為什麼我總不自信?

在這樣的心裏環境下生存的兩個人中間,有十根毒刺:

第一根:女兒總想得到愛和嘉許,但是卻永遠無法取悦母親。“為什麼我怎麼做你都不滿意!”

第二根:母親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你感覺怎麼樣。出門前會把你收拾的漂漂亮亮,而不考慮你是否舒服;找男朋友要找個什麼樣的男朋友才有面子、才門當户對,而不是這個人愛不愛你。

第三根:母親會嫉妒女兒。在西方會比較多見。但在中國,在家庭會議中也可以看到一點。

第四根:不支持女兒的自我表述。有時媽媽會用哭來做逃避的通道,當女兒試圖去講清楚事情時,媽媽總會拒絕。

第五根:家裏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着母親轉。甚至家裏的父親也不得不圍着母親轉。

第六根:母親沒有同情心。這是自戀型媽媽的標誌性特點。

第七根:母親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情緒就會摔門、摔東西。能夠發泄出來的情緒也只剩下了憤怒、抱怨,所以有些女兒會表述“媽媽像石頭一樣冰冷”。

第八根:母親愛挑毛病,指責別人。

第九根:和女兒成為閨蜜,穿相似的,做類似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一種容易讓孩子對母女關係界定不清晰的方式。甚至隨着年紀增長,女兒充當起了媽媽的角色。

第十根:女兒和媽媽之間沒有隱私,她不尊重女兒。

自戀型媽媽如何識別?共有6張面孔,而且也會影響出女兒身上的一些特點:

一、浮誇外向型媽媽。

二、成就導向型媽媽。

要求女兒做任何事必須成功,所以會為了成功不惜任何代價。她給予的評價多半是外在的,而不是內在。比如“孩子是個成績很好的人”、“孩子是個表現很棒的人”就是外在因素決定的評價;而“孩子是個心地很善良的人”等等等就是是孩子的內在表揚。

三、心身疾病型媽媽。

動不動就會説自己身體哪兒哪兒不舒服,經常要孩子帶去醫院檢查。其實檢查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其實這個可能是由於她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很缺愛,所以在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之後,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家裏人圍着她轉,來獲得愛。

四、成癮型媽媽。

五、不懷好意型媽媽。

經常“潑冷水”的媽媽,愛挑事。

六、情感飢渴型媽媽。

女兒會呈現出的特點是:

1、過度在意形象。

總覺得自己長得不好,不夠完美。

2、自我加壓。

永遠是通過不斷的努力,當下的是不滿意的,幸福永遠在下一刻。

3、尋找外在的補償。

找老公一定是找特別寵她的,獲得想要的愛。

那如何解決這樣的“母愛的羈絆”呢?

一、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感受對方的感受,重視她舒不舒服,重視她的男朋友愛不愛她,而不是外在的東西。

二、試着獨立出來。

從空間上,可以搬出來。從情感上,交流上,可以不按照她的方式,也可以和她表明你的底線。

三、在改變的期間和諧相處。

不指責她,而是要感謝她。因為所有的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她以她的方式來愛你。

四、建立自己的愛的體系。

很多時候,這種傳承是一代接着一代,有時我們最不想成為的那個人,很有可能你最後就成了他那樣的人。如果想讓自己的下一代讓自己的女兒不走相同的路,那就建立自己的愛的體系。重品格,培養孩子有愛人的能力。這樣才會結束這樣的“遺傳”。

感悟:

我也是媽媽,也是女兒。很慶幸自己沒有這樣的“自戀型”媽媽。但是我相信這本書並不是專門給自戀型媽媽看的。更多的我們,是要在這本書中找到我當下或許也有相同的一些些問題,進行改善,更注重內在,注重愛人的能力。女兒是一個單純的個體,給她讚美、嘉許,幸福就在當下,而不是下一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4n98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