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範文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愛的羈絆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範文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1

未婚時,工作上不順心,只想第一秒時間回到家裏和媽媽在一起,雖然明白媽媽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但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彷彿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結婚了,只要一放假,就習慣於帶着孩子找自己的媽媽。只因和媽媽在一起是幸福的,心裏是放鬆的。只有此時,自己才是最真實的自己,氣着媽媽時,過後趕緊想方法彌補。媽媽吼自己了立馬生氣,但絲毫不影響下一秒吃媽媽剛做好的香噴噴的餃子。一切的一切,只以為是習慣而已。

當拿到這本書《母愛的羈絆》閲讀後,深深地明白原來我們一直以來的幸福只緣於這個叫母親的角色,最為重要的是母親得體的付出和那份濃濃的但不沉重的愛。

一個女人一生大概就是在女孩、女兒、女人、媽媽、婆婆或丈母孃的社會角色中進步或來回轉換,在你的記憶裏是否有許多歡快而平和的記憶?還是永遠不夠自信,哪怕做了再多,也不能給一個肯定?請在《母愛的羈絆》這本書裏找尋那份答案。

如果一個女人,無法肯定自己,建立自信,或許很漂亮、能幹,但卻會覺得,我不如他人。但一些外在條件不好的人,卻是那麼地勇敢和自信。這一切可能都來源於你母親的一個特質——“自戀”,只會過度地關注自己。如果你因為自己某些行為,或者對自己過分要求而痛苦,你一定需要了解,或許你成為了你媽媽的一部分!但我們的媽媽也是她自己媽媽的女兒,她或許也沒有機會去了解自己的內心,我們去深度剖析,不是為了責備已經繼承的事實,而是為了理解並更好地接納所有!

書中介紹自戀型母親的特性:

1。對自己的重要性有着不切實際的理解;

2。專注成功,美貌,權利的幻想;

3。相信自己獨一無二,孤芳自賞;

4。覺得自己享有特權;

5。人際關係剝削,喜歡利用別人;

6。特別需要過度讚美;

7。缺少同情心;

8。常常嫉妒;

9。傲慢目中無人!

如果你是一份自戀的母親,請理性地對待書中內容,告訴自己:為了家庭的和諧,改變自己。或者你是一個自戀母親的女兒,對於自己的不幸童年,也許一些早已在心中生根的種種不開心都會隨時牽絆你的生活,可是隻因她是母親,卻是努力告知自己,那是自己的媽媽,母親向來是被歌頌的,怎麼有對母親的褻瀆和不敬,哪怕只是悄悄地想一下下而已。但書中的治癒的方法中會告訴我們,客觀對待這件事,過去的依然存在,不會消逝。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放下和釋然,瞭解過去和總結,能幫助我們走出陰影,因為母愛的羈絆,我們無法選擇,那猶如孃胎帶來的氣性,能選擇的,永遠都是自己放下枷鎖和固定思維,勇敢而無畏的心!不讓原生家庭裏的不良結果再傳承下去。

也許你已經是一位女兒的媽媽或是即將會有女兒出生,不要把這些自戀母親的物質留給孩子,而是應該教她平和而完整,大度不虛榮。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2

在我最喜歡的一個作家的博客中看到了他推薦的一本書《母愛的羈絆》,買回來以後迫不及待的將整本書讀完,感觸良多。

在《為何家會傷人》那本書中,提到每個成人其實也是小孩,每個成人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性格的缺陷,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時候我們的父母或是環境給我造成的,每個人都有兩次的成長的過程,一次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問題所在,那麼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就能夠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轍。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 the daughter of narcissistic 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母愛會有羈絆,就是因為母親的自戀的性格特質造成的,孩子永遠會問自己一個問題“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一直會有一個陰影籠罩着自戀母親的孩子:我足夠優秀嗎?我的這些優秀的特質能夠討得母親的喜歡嗎?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給與自己很大的一個壓力,自戀母親沒有帶給孩子一個温暖安全的成長心裏環境。這本書令人動容之處是:“這不是一個生氣、不滿、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個理解之旅。”之所以有這樣的自戀的母親,是因為母親在還是小女孩的時候肯定也遭受過不能克服的心裏障礙和陰影,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教會女兒和母親一起面對這些成長過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礙,從而是母女關係得到改善,母親和女兒都得到康復。

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還是最後一章《結束自戀母親的影響》,自戀母親的女兒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親的覆轍,告訴你做為母親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做為母親必須解決自己的問題,最小程度的讓自己的孩子收到這種自戀的傷害。

同情、責任、特權、價值、真誠、這些至關重要的人格特質,我們都要給予孩子,最後在生活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完成自己的只屬於自己的人生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3

作者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考察母女關係中複雜的心理狀態,平實温暖卻又發人深思。是一次堅信卻非常有意義的心理歷程。對於子女如何尋求自我的出路之道,脱離母愛的羈絆,重新獲得自信,方式方法很有實踐價值。如果想成為一位更勝任的母親,更深入地認識自已,書中分析的很細緻。

也針對已經造成的傷害分析了應該怎麼克服心理障礙。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而這愛與傷害,總會被孩子繼承下來。特別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的父母大多來自遭受太多剝奪的時代,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心留下缺乏與創傷,後來在孩子身上尋求補償,對孩子過度保護和溺愛,在學業上對孩子過高期待與強求,在教育上採用極端強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經驗去代替孩子的經驗,挫傷孩子的生命潛能,壓抑孩子的自我成長。作為母親需要一個意識:我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母親的生命裏有傷害,就需要獲得覺察,經歷醫治和成長。讓自戀的母親去反省自己跟女兒關係的本質,意識到自戀型“母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做為女人有許多東西是最寶貴的,比如健康,美貌和愛情等等,但這些東西都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只有學習才是可以使用一生的化粧品,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天天都在進步,在改變,自己若不動,而只呆呆地望着別人遠去的身影是不會得到內心快樂的。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眼睛不能只盯在他的缺點上,也要常識他,要精心把他教育大,而不是隻把他養活大。

母愛的'羈絆讀後感4

在閲讀這本書之前,我原以為這是一本敍述與母愛有關的温暖治癒故事的書。但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引入眼簾的是另一位著名教育作家——納內特?加特瑞爾的書評:“這是一本每一位感覺生活在強勢家長影響之下的子女必讀之書”

原來這本書敍議的主題遠比我想象的要沉重。

此書的作者是位美國註冊的家庭治療學家,已有28年的心理諮詢實踐經驗,是治療家庭問題方面的專家。同時,她也是一個經歷了自我醫治的女性——母親的女兒。這本書反映她本人的生命感受與治療經驗——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名字為《母愛的羈絆》而不是《家庭的羈絆》的原因。

書中以夾敍夾議的方式闡明瞭偏心、偏激、自傲、苛刻、重男輕女……等父母在教育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這些原生家庭對孩子們的影響,孩子們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等等話題。作者在提及每一個觀點時,都會加以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當事人的切身體會與心理活動,非常清晰而生動地展示了複雜而微妙的母女關係的多個層面。

父母自身的心理狀態與其對子女的態度十分重要。就拿一代才女——林徽因來説,她的原生家庭也給她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她的母親何雪媛嫁入林氏,未育有一子。丈夫被搶走,情敵又生了兒子,何雪媛積攢了一肚子怨婦氣,並持續了一生。她無盡的哀傷無法宣泄,只能發泄在女兒和生活中。以至於林徽因寫信給費慰梅“差不多希望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那早年的鬥爭對我的傷害是如此持久”。

除此之外,父母對自身教育的認識也十分重要。許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於己的東西繼承下來,用以加害下一代,而這種傳承,總是普遍發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而這種專屬於原生家庭的“接力”,應該引起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視。在家庭系統中,好的資源應該流傳下去,傷害的因素應該受到阻止。

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也越發明白原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無關貧富、無關美醜。希望世界上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也希望舊時代的悲劇不再重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4d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