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5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濟南的冬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5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1

成長在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我早已習慣於依靠天氣預報來決定穿着,隨着季節的更替計算時光。我常懷疑自己會很輕易地忘掉生活中細微的冷暖。來到徐州已近三年,在寒潮頻頻肆虐的當下,偶然間再一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濟南的冬天》,竟覺得每一寸細枝末節都温暖了起來。

濟南的冬日是響晴的,沒有風聲也不見烈日,總是洋溢着平和的温柔;濟南的小山是秀氣的,把整個城市平靜地環抱在中;濟南的雪是體貼的,就那麼妙的一點小雪,是古城冬景中最優雅的點綴;濟南的水是温熱的,要在冬天把所有的綠都滿滿呈現出來,讓人覺得新鮮的暖春很快就要到來。寥寥數百字之間,濟南的山水草木,處處都充滿了生命的喜悦和温和的保護:舒適的小搖籃,俏麗的白花,嬌羞的薄雪,剔透的藍水晶……此情此景,溢於言表。老舍先生用最温情的筆觸勾勒出明媚的濟南,把心中的温暖描摹給每一個人聽。

北中國的歷史底藴和文化內涵是令人肅穆的。蒼涼沉鬱的氣候環境,硝煙瀰漫的割據戰爭,中國北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整體的民族氣質。天子腳下歷盡繁華的北京,碼頭密佈痞氣十足的天津,海天一色豁然開朗的大連,沃野千里物產富饒的太原,甚至身居要塞衢通南北的徐州……這諸多城邑之間,偏有一座與世無爭、温潤如玉的濟南城,正似綿延千百里的燦爛和蒼翠、沉靜和秀麗,都被安詳的容納在這一圈環抱之中。在這環抱的中央,所有的靈秀和單純彷彿都悄悄融化、蒸發了,就算尋覓不得,也可以隨時體會到那樣的氣息在周圍氤氲。也許濟南正是擁有了這些珍貴的温晴,才無愧為一處寶地。

文學大師老舍先生的文字中,透露出平靜的張力。雖不足千字,卻有豐富的人文氣息盪漾在字裏行間,讓人讀來不勝欣喜。 據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那些盎然的春意,那些温柔的小雪,那些靜卧的小村莊,處處映襯着作者温和平靜的心境和典雅的生活態度。可惜,即使是老舍先生本人,也僅僅擁有那麼一段風景秀麗沿途欣賞的時光,然而生命中擁有過這樣的平淡美好——即使不算長久,也足可以稱得上無憾了吧?

今天的濟南依然被稱為“最慢的城市”。誠懇的土壤,靜默的街巷,城裏的人們目光坦然,步態自如,彷彿只是一邊散步一邊發呆,要讓自己的心靈澄澈起來。似乎對濟南人而言,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這份無關緊要的心情。即使偶有人形色匆匆,可是轉瞬間,城市就被他拋到身後去了,互不挽留。焦慮不屬於濟南人,那份毫無顧忌的閒適和清逸,實在令旁人羨慕不已。

所謂的“城市性格”,正是在四季更替和歷史的變遷中逐漸形成,又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逐漸呈現,為人所熟知的。老舍先生在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以他生動而傳神的筆觸,漸將他的第二故鄉相冊般一頁頁翻開。文字裏的風景總是能給讀者留下久久回味的想像和油然而生的嚮往,《濟南的冬天》能成為其中最經典的節選單獨成文,最美之處莫過於於文末的點睛之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只淡淡的一句,無需華麗的言辭和宂雜的修飾,躍然紙上的,正是這份純粹而樸實的珍愛。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2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幾點: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説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温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説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説“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藴含着“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遣詞造句非常精妙。還有關聯詞的運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裏“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説的意思。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3

我們都領教過“寒冬”的淫威。然而,濟南雖位“在北中國”,冬天卻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麼笑容可掬,“慈善”可親。讀罷老舍的名作《濟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鮮明。

作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20年代至抗戰前夜,他執教於英國倫敦大學和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北平、倫敦、濟南,先後成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獲得了評判對比的資格。“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如果“不颳風”,便堪稱“奇蹟”,那麼“沒有風聲”就應是“奇蹟中的奇蹟”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沒有風聲”,感受這麼深切,是不難理解的。當時,作者是從霧都倫敦回到“響晴”的濟南的,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個強烈的對比:“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了強調這種異常鮮明的感受,作者繼而就將“熱帶的地方”同“北中國”的濟南作了第三個對比,以熱帶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襯,突出了濟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氣”之可愛。至此,既有“奇蹟”,又有“怪事”的濟南,其暖冬的特點已經躍然紙上,未措“慈善”之辭而已見“慈善”之狀。

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條主線,緊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鋪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第一幅是小山搖籃圖。作者先為讀者勾勒了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何等恬靜,靜到壓根兒“沒有風聲”;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響晴”。難以想像這是北中國的冬景,但這卻是濟南真實的冬令。“寶地”的“出奇”之處便在這裏。然而,作品的“出奇”之處,卻是在引出“山”之後對“山”的描摹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對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作品只用一句話就寫準了:“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也便是濟南出現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點出這個原因,用的不是學者的口吻,而是文學家新巧的比喻:“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的慈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呢:“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幅“小山搖籃圖”竟然藴含着感人的脈脈温情。就憑這種體貼入微的撫愛,濟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雪後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畫面。除了風,嚴酷的冬天還要憑藉雪來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發顯露了出來。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鬆”都罩不住,反而由於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的青黑”,僅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4

老舍《濟南的冬天》無疑是一篇不多見的美文,理該從語言角度去品味;而筆者從構思角度去揣摩了一番,也覺得較有滋味。

比較猜讀。

顯而易見,濟南的冬天與冬天的濟南這兩個短語的中心語不同。如果將它們分別作為文章題目先去猜讀一番文章內容,那麼前者可以寫陽光、北風、大雪、厚冰、山頭等,後者則可以寫濟南老城、郊區、房舍、山頭、河流、人物等。也即前者寫氣候為主,後者寫實景和實物為主。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知道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一文裏寫了前者所述的情形──濟南的冬天裏因為陽光強烈而響晴,因為無北風而舒適;濟南的冬天也不同於一般北方的冬天,要下也只是下小雪,而水不結冰反冒着熱氣等。可以説,濟南冬天的暖和舒適特點瀰漫在文章的章章節節。一句話,獨特的濟南冬天讓人感覺特別的暖和。

前兩段的關係。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將濟南冬天無風與北京冬天多刮北風相對比,將濟南冬天響晴(即萬里無雲)與倫敦冬天多霧相對比,將濟南冬天豔陽高照的温晴與熱帶烈日直射的毒辣相對比,旨在表明濟南的冬天暖和在北中國極為罕見,濟南是塊適宜避寒的寶地和福地。或者這樣來説,人們在冬天裏最怕北風肆虐,最怕見不着陽光,倘若無北風且熱量足,則冬天不足怕了。而濟南恰恰具備了人們禦寒的這兩大優越條件。難怪老舍要大聲地讚美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了。一般同學呢,見着老舍在第一段末尾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很像一個總括句,因此在分段落層次時自然而然將它劃為第一部分。其實這是不很對頭的'。因為第一自然段是在表述無風、陽光強且不乏温晴,而第二自然段也是在描述陽光朗照、四周圍是山(即冬天的濟南像個舒適的搖籃),也就是説從意義上去看,一、二段聯繫較為緊密,應該將它們看成是不可分割的同一個部分。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第一自然段是在總寫濟南冬天天氣暖和的現象,而第二自然段是在描述濟南冬天天氣暖和的原因(即四周圍是山)。

前兩段與全文的關係。

全文寫濟南冬天裏的情形,而前兩段寫濟南冬天氣候的暖和情形。筆者認為,要寫濟南冬天的獨特只要寫出光照充足、沒有北風便可以了,至於下小雪、不結冰都是以濟南氣候温暖為基礎的,可以寫可以不寫,寫它們與否無傷暖和大局;當然寫上它們比不寫上它們讓人們會對濟南冬天有更全面更形象的瞭解。這就決定了《濟南的冬天》一文描述的內容是主、次關係。也即無風、光照足是主,下小雪、不結冰是次。故全文可以分為主、次兩部分。或者也可以這樣説,下小雪、不結冰一部分與無風、光照足一部分不能顛倒次序來安排;這一點是由它們內在關係規定了的。

末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歸屬問題。

該句前是個分號,表明與前述藍水晶內容是平列關係,在本句中表示的意思為整塊藍水晶似的天與水與濟南是冬天的濟南情形,在句子外表現的語意還指向不結冰反冒熱氣的水也是冬天的濟南情形,在全文中呈現的意義甚至還指向下小雪和無風、光照足的天氣也是冬天的濟南情形。或許有人會問:這還不如讓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獨立成段好呢?問得好!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更能理解作者的構思。在獨立成句抑或獨立成段現象中莫過於獨立成段更能夠説明情況,我們就以它為例來進行表述。如果讓該句獨立成段,所起的作用應該還是總括和呼應前文,因而該句就可以另外分為一部分,使全文呈現總──分──總或分──分──總關係式結構。誠如前述,全文第一、二兩部分既非總──分關係也非完全意義上的分──分關係,現在再貿然加個第三部分的總去綰合就很有些不倫不類。因此將該句歸屬到次要內容旗下的層次更顯得主次有別。反回來説,無論如何,該句前用分號也比讓該句獨立成句或獨立成段要高明得多。因為該句前用分號的形式能讓一般不愛動腦筋的人也考慮得出冬天的濟南里水藍凝碧的情形;再仔細思考,我們還能悟得到該句有綰合文章所有前述內容信息的作用。

文章中,濟南在冬天裏有些什麼呢?簡言之,暖和、舒適而已。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5

成長在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我早已習慣於依靠天氣預報來決定穿着,隨着季節的更替計算時光。我常懷疑自我會很輕易地忘掉生活中細微的冷暖。來到徐州已近三年,在寒潮頻頻肆虐的當下,偶然間再一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濟南的冬天》,竟覺得每一寸細枝末節都温暖了起來。

濟南的冬日是響晴的,沒有風聲也不見烈日,總是洋溢着平和的温柔;濟南的小山是秀氣的,把整個城市平靜地環抱在中;濟南的雪是體貼的,就那麼妙的一點小雪,是古城冬景中最優雅的點綴;濟南的水是温熱的,要在冬天把所有的綠都滿滿呈現出來,讓人覺得新鮮的暖春很快就要到來。寥寥數百字之間,濟南的山水草木,處處都充滿了生命的喜悦和温和的保護:舒適的小搖籃,俏麗的白花,嬌羞的薄雪,剔透的藍水晶……此情此景,溢於言表。老舍先生用最温情的筆觸勾勒出明媚的濟南,把心中的温暖描摹給每一個人聽。

北中國的歷史底藴和文化內涵是令人肅穆的。蒼涼沉鬱的氣候環境,硝煙瀰漫的割據戰爭,中國北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整體的民族氣質。天子腳下歷盡繁華的北京,碼頭密佈痞氣十足的天津,海天一色豁然開朗的大連,沃野千里物產富饒的太原,甚至身居要塞衢通南北的徐州……這諸多城邑之間,偏有一座與世無爭、温潤如玉的濟南城,正似綿延千百里的燦爛和蒼翠、沉靜和秀麗,都被安詳的容納在這一圈環抱之中。在這環抱的中央,所有的靈秀和單純彷彿都悄悄融化、蒸發了,就算尋覓不得,也能夠隨時體會到那樣的氣息在周圍氤氲。也許濟南正是擁有了這些珍貴的温晴,才無愧為一處寶地。

文學大師老舍先生的文字中,透露出平靜的張力。雖不足千字,卻有豐富的人文氣息盪漾在字裏行間,讓人讀來不勝欣喜。據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那些盎然的春意,那些温柔的小雪,那些靜卧的小村莊,處處映襯着作者温和平靜的心境和典雅的生活態度。可惜,即使是老舍先生本人,也僅僅擁有那麼一段風景秀麗沿途欣賞的時光,然而生命中擁有過這樣的平淡完美——即使不算長久,也足能夠稱得上無憾了吧?

今日的濟南依然被稱為“最慢的城市”。誠懇的土壤,靜默的街巷,城裏的人們目光坦然,步態自如,彷彿只是一邊散步一邊發呆,要讓自我的心靈澄澈起來。似乎對濟南人而言,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這份無關緊要的心境。即使偶有人形色匆匆,可是轉瞬間,城市就被他拋到身後去了,互不挽留。焦慮不屬於濟南人,那份毫無顧忌的閒適和清逸,實在令旁人羨慕不已。

所謂的“城市性格”,正是在四季更替和歷史的變遷中逐漸構成,又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逐漸呈現,為人所熟知的。老舍先生在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以他生動而傳神的筆觸,漸將他的第二故鄉相冊般一頁頁翻開。文字裏的風景總是能給讀者留下久久回味的想像和油然而生的嚮往,《濟南的冬天》能成為其中最經典的節選單獨成文,最美之處莫過於於文末的點睛之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只淡淡的一句,無需華麗的言辭和宂雜的修飾,躍然紙上的,正是這份純粹而樸實的珍愛。

標籤: 冬天 濟南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7ev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