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温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啟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為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為;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來説,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生產線忙閒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為自己和大家今後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温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為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鬱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於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裏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於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脱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於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於困苦過後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着眼於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麼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於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後,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於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才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於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於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為我們的風馳願景而努力奮鬥!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2

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給我們介紹了紫手環的用法,通過我們在抱怨時就將手環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的做法,向我們闡述了手環僅僅是一種手段,最終要靠自己去不斷感悟,從而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

當我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不抱怨的事情嗎?於是我耐着性子看完了全書。書中很多細節方面都來源於我們現實生活,例如工作不順利,抱怨一下;生活不順心,抱怨一下;經常性的抱怨使我們變得容易暴躁,容易缺乏耐心。當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能像聖人般的心態平和,我們將抱怨作為了一種對生活、工作不滿的發泄途徑。對於我們來説,重要的是在抱怨之後,我們是繼續抱怨,繼續發泄不滿呢,還是轉變心態,從抱怨中走出來。

回想工作中經常性會碰到學生上課不認真,工作中同事不配合,使得自己的努力達不到預期的成效。於是我會在學生上、同事中不斷找原因,是誰不配合,是誰聽不話。總結起來就是自己工作中很不順心,沒有事情是按照自己意圖來的。現在想來,不斷的抱怨除了宣泄情緒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與其愚蠢拿那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不開心,還不如認真審視自己哪裏做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改變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和難題時,我已經學會用平和的心態冷靜去面對,學會了抽絲剝繭般的去梳理、去分析,學會了透過繁雜的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每當工作不順心時,我會走到室外,通過深呼吸來放心心情;每當孩子不聽話時,我會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很多事情換個心情,換個角度,都能有新的發展。

每個人的人生機遇不同,遇到困難一味怨天尤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抱怨的人看誰都不順眼,抱怨的人走到哪裏都像是地獄,人肯定是不能過這種生活的,所以改變自己是必須的。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財富上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在學會知足,不要一味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同同事、家人而斤斤計較。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説: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為一名教師,要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

參加工作以來,讓我深知自己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每一次的所教年級段變動都會給我帶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所以對待工作我始終心懷敬畏,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好好學習業務知識,努力發揚任勞任怨;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刻苦勤奮,忘我工作的實幹精神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精神。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温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該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

抱怨是人們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為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抱怨的世界》中的手環是一種心理暗示,只有我們面對凡事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廣的心胸,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困難將不是困難,任何問題都能引刃而解。剛開始,不抱怨會比較難,但是沒關係,一起為之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3

懷着好奇的心情,我翻開了《不抱怨的世界》一書。該書是由美國著名的基督教牧師WillBowen編寫,發行兩年多以來,在全球80多個國家暢銷,共600多萬人參與到“不抱怨”活動中。

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評價都是不經常抱怨,能夠理性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但當我讀完本書的第一章,卻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是處在一種“無意識的無能”狀態,這和周圍絕大多數還未意識到的人一樣,我們只是以為自己很樂觀,以為自己不抱怨。實際上,每天我們都在不自覺的抱怨別人,抱怨自己,抱怨世界。書中對於抱怨的定義是:“所謂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那麼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抱怨真的是無處不在,工作中不能得心應手而對自己產生的怨氣,膝蓋磕到桌子產生的淤青疼痛讓我一週都在心裏碎碎念,對男朋友不聽自己的勸告而產生的滿腹牢騷,周圍的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對於政治、世界局勢、天氣、交通擁擠的哀聲歎氣、抱怨連連。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太多含有負面能量的字眼、耳朵在無意識的狀態中接受了太多抱怨的話語,真的讓我震驚,我本來還以為自己是樂觀的人呢!

書中説的:“當你不太舒坦地察覺(意識)到,自己有多常抱怨時,你進入到第二階段’有意識的無能’”。當我們在抱怨時,可能會嚐到獲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頭,也可以會迴避去做讓自己緊張的事情;然而,抱怨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於這些微不足道的優勢。常年抱怨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總是不幸的,生活很累,沒有希望,最後可能被周圍的人孤立,因為沒有人會希望自己始終作着傾聽抱怨的角色。杜絕抱怨,才能與周圍人建立起健康的溝通。要做到健康的溝通,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且不能解決問題。另外,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與別人溝通時,要注意儘量陳述事實,而不是抱怨,這有一個簡單的規則:假如你和A在陳述一件事情,事情的主要人物是你和B,如果不在場的B突然現身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複自己和A説的話,那麼你就是在陳述事實。因此,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抱怨,儘量將抱怨改為陳述事實,這是改變自己,建立起健康溝通的第一步。

書中提到的第三個階段是“有意識的有能”。當“有意識的無能”階段成為一種習慣,你自然就會過渡到第三階段“有意識的有能”。這個階段是一個超級敏感的階段,人們會察覺到自己説的每一句話,變得十分謹慎,正面的話語會多了,因為會在話還沒説出口之前,先穿越過濾器,過濾掉那些負面的話語。當然,在這一階段,往往取代抱怨的是沉默。但這並不妨礙你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如果無話可説,那就保持沉默,因為沉默能夠讓人反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説出的話更加具有建設性,而非破壞性。英文中”spirit”(精神、靈性)一詞,是來自於拉丁文”spiritus”一詞,意思是“氣息”,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人充其量只能簡單地做個深呼吸,而不是失控地將抱怨説出口。抱怨是一種習慣,而暫停一下吸口氣,就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在説話時更加小心的遣詞。所以,儘量“深呼吸”,而不要“窮抱怨”。

當達到第四個階段“無意識的有能”,你就成功了。因為,當持續一段時間有意識的“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發現自己更加快樂了,不再注意傷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周圍的人似乎也是這樣,此時,你已經上升到“無意識的有能”狀態,是一個快樂,並能感染周圍的人變得快樂。

當然,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第四個階段,即人不可能永遠不抱怨。但是經過這樣四個階段的訓練,你會發現,“抱怨”只是有時候的事,並不是很常見。抱怨不會每天都發生。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情,其實寥寥可數。最後,以文章中的一段話自勉:

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

停止抱怨,在好事發生時表達感激;

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4

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給我們介紹了紫手環的用法,經過我們在抱怨時就將手環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的做法,向我們闡述了手環僅僅是一種手段,最終要靠自我去不斷感悟,從而改變自我的內心世界。

當我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不抱怨的事情嗎?於是我耐着性子看完了全書。書中很多細節方面都來源於我們現實生活,例如工作不順利,抱怨一下;生活不順心,抱怨一下;經常性的抱怨使我們變得容易暴躁,容易缺乏耐心。當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能像聖人般的心態平和,我們將抱怨作為了一種對生活、工作不滿的發泄途徑。對於我們來説,重要的是在抱怨之後,我們是繼續抱怨,繼續發泄不滿呢,還是轉變心態,從抱怨中走出來。

回想工作中經常性會碰到學生上課不認真,工作中同事不配合,使得自我的努力達不到預期的成效。於是我會在學生上、同事中不斷找原因,是誰不配合,是誰聽不話。總結起來就是自我工作中很不順心,沒有事情是按照自我意圖來的。此刻想來,不斷的抱怨除了宣泄情緒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與其愚蠢拿那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我,讓自我不開心,還不如認真審視自我哪裏做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變自我。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堅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夢想的實現。

此刻每當我遇到困難和難題時,我已經學會用平和的心態冷靜去應對,學會了抽絲剝繭般的去梳理、去分析,學會了透過繁雜的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每當工作不順心時,我會走到室外,經過深呼吸來放心心境;每當孩子不聽話時,我會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很多事情換個心境,換個角度,都能有新的發展。

每個人的人生機遇不一樣,遇到困難一味怨天尤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抱怨的人看誰都不順眼,抱怨的人走到哪裏都像是地獄,人肯定是不能過這種生活的,所以改變自我是必須的。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財富上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在學會知足,不要一味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同同事、家人而斤斤計較。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説: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樣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堅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為一名教師,要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的每一次提高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忙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

參加工作以來,讓我深知自我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每一次的所教年級段變動都會給我帶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所以對待工作我始終心懷敬畏,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好好學習業務知識,努力發揚任勞任怨;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刻苦勤奮,忘我工作的實幹精神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精神。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温是一名虔誠的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當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進取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

抱怨是人們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為抱怨並不可怕。我們能夠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抱怨的世界》中的手環是一種心理暗示,僅有我們應對凡事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廣的心胸,擁有一個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困難將不是困難,任何問題都能引刃而解。剛開始,不抱怨會比較難,可是沒關係,一齊為之努力,必須會有收穫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5

早在兩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好好閲讀,直到最近,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閲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淺。事實上,我一直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不屑的態度,因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空談”,內容無非是眾多例子+ 説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閲讀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勵志書籍相比,這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有兩方面:第一,作者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非常到位;第二, 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一直在推崇一個叫“紫手環” 21天不抱怨活動,説將手環戴在手腕上,發現自己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重新開始,堅持下去,達到連續二十一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這可以使讀者 “身體力行”。可以説整本書都貫穿了科學的心理學思想,無論是作者對抱怨行為的分析還是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後者,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其步驟、方式、時間都藴含大量的心理學原理在裏面。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最好的勵志書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淺見與朋友們分享:

一、關於抱怨行為的心理分析在這本書的作者鮑温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 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為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衞、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害怕因為成長而付出種種代價。

二、關於抱怨的行為改變 鮑温認為走出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自己的抱怨即無能,毫無所覺即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辭,以便於説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鮑温提出的四個階段是對“改變抱怨行為”整個流程的理論描述,而紫手環運動則是一種矯正行為的具體方法,二者結合使用,簡直可以説完美的認知行為療法!結合二者,我個人覺得改變抱怨行為的整個流程可以這樣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個慣於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並且自己毫無察覺(無意識的無能);終於有一天,你發現那些受夠了你抱怨的朋友都遠離了你,你身邊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樣愛抱怨有意識的無能的人;你發現抱怨不僅沒有改變你的現狀還變本加厲,你想改 變,因此,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抱怨,可以採用紫手環運動,開始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便於説出有能量的話而非無意義的抱怨;經過一段時間,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積極了,你得到很多來自於環境的正向反饋, 例如: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使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

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順心已經習慣於不抱怨,正如人們走路不由自主地邁出步子一樣,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即無意識的無能, 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讓我明白到應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心 態,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己、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馬雲説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非常有道理。不能將眼光只着眼於眼前的 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漫長的生命歷程。因為,在漫長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 我相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説:“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付出無法想象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 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讓自己有 “能量” 去解決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27l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