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史鐵生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史鐵生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史鐵生原籍河北,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這要在現在可是一樁光宗耀祖的好事,但在那個時代做學問的最不值錢,甚至是一件恥辱。他1969被下放到延安插隊,1972年癱瘓,31歲。男人三十而立,正值“最狂妄的年齡”的史鐵生突然遭遇不幸,當時他的悲痛與絕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做工的生活固然艱苦,不比正正經經呆在學校裏接受教育安逸和有意義,但起碼還證明一個人的四肢起碼是健全的,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然而史鐵生卻癱瘓在家,無法走出自己內心的困苦與黑暗,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餘生都要與輪椅相伴時他想過自殺,他一時接受不了這個半死不活的軀殼。最終他沒有死去,他的求生意念戰勝了,或者説他已經不在乎生死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什麼也找不到了”,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對於那些一下子過不去就死了的人來説是壞事,但對於那些縱然過不去也仍活着的人來説是好事。因為這樣一來人的心就會變得開闊,瞎子的聽覺特別靈敏,肉體受限制的`人靈魂更活躍。

史鐵生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史鐵生的母親也一直支持着他,擔心着他,他的《秋天的懷念》回憶了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剛癱瘓那陣子母親總勸他出去走走,和那張醜陋的輪椅。但那時史鐵生脾氣非常暴躁,他明白自己的不幸和行為對母親是一種多大的傷害,他也明白母親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從來沒有少掉過一滴眼淚。但這些事實都被殘酷的癱瘓排擠到了後面,以致於母親死後史鐵生回憶母親帶着難以言盡的後悔。很多時候我們年輕的遇到不順,回到家,回到父母身邊把他們當作出氣筒,父母總會安慰我們,可我們出去闖蕩後他們只能在空空的屋子裏抹淚,親情就是這麼奇怪,我們明明知道應該珍惜卻不懂得珍惜,年紀再大了一點學會向父母撒謊,不告訴父母自己失業了失戀了,為了讓老人安心,其實父母怎麼會看不出來子女的苦?他們畢竟是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

《我與地壇》要講的就是史鐵生和地壇相依為命的感情,就像史鐵生和他的母親一樣。在文中史鐵生並沒有把地壇和母親直接關聯,但實際上在他最黑暗的時刻陪伴他度過的就是母親和地壇。地壇那時還沒有被開發,才更顯得珍貴。史鐵生正好需要一個清淨的環境思考生與死,人生的價值。彷彿這都是註定的。如果不是地壇給了史鐵生一個環境,一個不會改變的忠貞的伴侶,史鐵生也許就不能堅持走下去,走了幾十年,留下感動幾代人的的書與精神。史鐵生在這文章裏字裏行間表露對地壇的深情。地壇從早到晚的光景,春夏秋冬的樹蔭與落葉,十五年來人事變遷(當然地壇的寂寥致使人事的簡單),什麼時候瓢蟲會升空蟬兒會蜕殼,他都一清二楚,領略細緻,好似對一件喜愛之物精心雕琢。

史鐵生把玩着這件喜愛之物,想着人這一生活着是為了什麼,生下來為什麼會不停地走,走不動了是不是一定要死去。成年累月,殘廢終於把福祉帶到史鐵生的膝上,和地壇一起不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oy0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