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書,就像一束鬱金香,沁人心脾;書,就像一輪紅日,撥開我心中的雲霧;書,就像一支畫筆,為我的生活錦上添花……

我最喜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是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小説,這本書介紹了雖然殘酷的病魔奪去了海倫的視力和聽力及説話能力,但是她在莎莉文老師和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最終不僅學會了五種語言,而且還成為有名的作家,並且終身致力於殘疾人事業,成為許多人學習的好榜樣。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是: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遇到困難,都不要害怕、不要退縮,要像海倫一樣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只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就能獲得成功。

與這本書結緣,源於一件事。去年暑假,小提琴考級前,有一首曲子很難,我老是拉的不流暢,煩躁時就想放棄考級。這時,媽媽拿出這本書讓我讀,讀完以後我被海倫頑強學習的精神感動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我夜以繼日地苦練,反反覆覆地練習,發準每一個字音,練習,練習,再練習。雖然這很枯燥,而且經常失敗,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把音發準,就能讓我所愛的人聽到我説話,我就立刻充滿了激情和勇氣……”讀到這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海倫一個盲人,都能堅持學習,絕不放棄,何況我現在遇到的只是一個很小的困難,怎能輕言放棄呢?於是我重又拾起信心堅持不懈地認真練習起來,一遍又一遍,直到滿意了為止,現在我的小提琴已考過了八級。

我要感謝《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它激勵我在學習的路上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有這樣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的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珍惜今天,為明天而努力學習,像海倫·凱勒那樣,朝着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我們每天以眼睛看世界,微觀世界,成熟世界;用耳朵聽聲音,汽笛聲,鳥鳴聲;用嘴巴與人交流——在我們看來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一般。而在這個世界上,還生活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每天睜眼,閉眼,所看見的卻都是黑暗,聽不見也説不出,每天都是一個人在孤寂和寂寞中過着自己的生活。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偉大作家。她一共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卻有八十七年是生活在無聲無光的歲月裏,耳朵聾了,雙眼瞎了,而且又由於“聾和啞”的雙缺陷妨礙了語言學習,進而形成了啞。我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這樣的不幸,我一定會沉浸在痛苦中無非自拔吧!幸好,有海倫·凱勒,她讓我領悟生活的真諦。

海倫·凱勒是一個傳奇人物,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看一本書,去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去親近大自然,去聆聽這世間最神奇的“交響曲”,更無法和人們交流,但她卻擁有着這世界上最為寶貴的東西——毅力和恆心。在她的心裏,也許也有着一個像城堡一樣的地方,在她的手裏,永遠不忘初心,永遠握着信念。

倘若這世間沒有陽光來給予你温暖,倘若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你都感受不到體會不到,又倘若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值得你去留戀,你該怎麼辦?學學海倫·凱勒吧,學學海倫·凱勒吧!她會教你如何“化險為夷”,她會教會你如何從黑暗裏一步步走向光明!

我想我之所以被她所震撼,一定不僅僅是因為她那驚人的毅力,還因為她讓我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我們不知道未來有多遙遠,未來的路有多長,也許現在在你的面前已有了“攔路虎”。不過,別怕!只要相信自己,不忘初心一定能化險為夷的!

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像海倫·凱勒那樣與命運作鬥爭,要好好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健康條件。珍惜我所擁有的,爭取我所沒有的,並充分利用它,是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陽光總在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海水的潮起潮落,人生的滄桑,註定了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不平坦,一步一個腳印,海倫·凱勒那頑強毅力一直激勵着我,讓我不怕困難,反抗命運,直麪人生的磨難。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雖然沒有什麼扣人心絃的故事,但卻深深地感動了我。

海倫·凱勒是一位雙目失明、無法言語的殘疾人。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但卻常常犯那種“常識性”的錯誤。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性格孤僻。直到7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幾近失明、當時在20歲的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美妙,領悟出了知識的奇妙,以及生命的真諦、人生的意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海倫·凱勒一生的事。書中感人的故事,總是在我受到困難時鼓舞着我,要勇敢地面對這一切,將困難解決,而不是埋頭痛哭。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目標,並不懈地向着希望努力進取,就不會被困難絆住腳,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人在白白浪費着自己的生命,自暴自棄。海倫·凱勒是一位雖然雙目失明、無法言語的殘疾人,可是她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地抬起頭面對風雨。為此,我感到很慚愧。

從沒有遭遇過災難,甚至從沒有體驗過不幸的我們,只有享受幸福。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這句話深深的震撼了我。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描寫。海倫憑着一顆堅強而有毅力的心,最終在災難中立起。

讓我們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地面對生活和困難,不讓自己的生命白白流失,讓有限的生命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讓自己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努力學習,用微笑度過困難,用頑強不屈的毅力放飛希望的翅膀!讓我們生命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如果第三天的長夜結束之後,你將永遠不能再看見日出,這寶貴的三天你又將如何度過?你最希望凝視的,將是什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的這句話使我陷入沉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視力和聽力。這對於小小的她來説簡直是個噩夢。後來,她的家人請來了一位家教安妮·沙利文,從此改變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在安妮的悉心教導下,讓海倫·凱勒走上了求知的大道。她憑着驚人的毅力, 學習知識,最後考上了劍橋女子學校。但她並沒有為此感到驕傲,將目光放到了拉德克利夫學院。經過海倫日以繼日地學習,她終於接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是多麼了不起啊!她在面對噩耗時,不輕言放棄,面對挫折,勇於承擔。試想,我如果跟她一樣,我能堅持下來嗎?或許我早就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了吧。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對海倫心生敬佩,她是多麼堅強啊!我記得自己在不久前,也當了一回“殘疾人”。那時是因為我貪玩,從蹺蹺板上摔了下來,導致我的右手骨折。經過醫院的治療,我的手打上了石膏,不能動彈,幾個月不能有右手寫字。出院之後,為了不影響學習,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用左手寫字。

我左手拿着筆,先練起了筆畫。我在紙上寫着橫,但無一例外,都七歪八扭的。這對於我來説簡直是無法接受的,眼淚撲簌簌地流下來,可我一想:“這點算不了什麼!有的人從小失去了雙手,還要用腳寫字呢!堅強一點,你一定能行的!”我鼓勵着自己,繼續練了下去。儘管手十分痠疼,簡直就要抽筋了,但我仍堅持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用了幾天的時間,學會了用左手寫字。

在老師的鼓勵下,我的字越寫越漂亮,贏得了同學們的讚譽。人生只有一次,有挫折,有苦難,但同樣的,有着歡樂。未來怎樣,我們無從知曉,但可以做好眼前,一步一個腳印,憑着努力取得成功。失敗和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去面對它。世上有許多困難,但同樣的不也是人們用智慧和毅力去戰勝的嗎?

海倫·凱勒雖然遇到了不幸,但她對以頑強的毅力,向世人譜寫了一支生命的壯歌。這個故事啟迪我們要不屈不撓,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要有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李若瑤。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温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李若瑤》。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海倫的三天就如此僅僅有條,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説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説,並不缺乏完善的身體組織,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蹟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我們從今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是的,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應該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勤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勤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勤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着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會憑着自我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我這個體格健全的中學生呢,有着良好的學習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説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

二、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則故事,也説明了這點。兩個成績相當的秀才,赴京趕考,半夜趕路時,遇上喪隊,與棺材擦肩而過,前者十分擔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而後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財。於是後者考中了狀元。而前者卻榜上無名,這個故事更可以説明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這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夜,寧靜而安詳,枱燈下放着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海倫在困境中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海倫從小失明失聰,身體的缺陷使她性格暴躁,除了瑪莎願意與她玩耍,幾乎沒有人願意與她結伴。在黑白顛倒的日子裏,小海倫的脾氣愈來愈火爆,直至她人生中的引路者——莎莉文老師的出現,使黑暗中的小海倫看到了一些希望。在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教導下,小海倫不僅學會了用手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學會了説話,漸漸敞開了心扉,走出了困境,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海倫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她失明失聰,無法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幸運的是她吸取了知識,擁有無盡的知識寶庫。海倫沒有因命運對她的不公而放棄,而是抱着如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的信念,在黑暗中努力反抗,成了命運的主人,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倫雖然生活在黑暗中,卻給許多人帶來了光明,她創建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謀得了福利,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

古往今來,像貝多芬、霍金、張海迪......雖然他們身體都患有殘疾,可是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成功,讓他們成為赫赫有名的偉人呢?是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因為堅持,所以成功。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他21歲時患上了嚴重的疾病,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可霍金憑藉不屈的精神,造就瞭如今的成功。正如泰戈爾所説:“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絕唱。”

歌德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是的,讀書從名人名著開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值得你去讀。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一個女人,她是一個生活了88個春夏秋冬,卻度過了87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説不出話的殘酷日子……也許,對我們來説,攤上這麼一項就夠不幸的了,但是她卻因一場大病失去了所有的陽光。所有的聲音。所有與人交流的機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那熱切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書字裏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該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盡世界的一切景觀。

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説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遊玩着。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説,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明白了一定要珍惜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它就像一根蠟燭,隨着它的身軀的縮短,時間便一點點地消失了。人的生命與時間是連在一起的,時間流失,意味着生命的丟失。

有的人説海倫凱勒是個弱女子但是骨子裏卻滿是毅力和堅強。我很同意這種説法,因為她畢竟是個聾啞人,但是她卻跨入了大學的校門和寫出一本世界名著,不要説是聾啞人了,就是我們正常人也很難寫一本世界名著啊。可是,這位偉大的聾啞人卻做到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跡象啊!

現在我們能看見燦爛的太陽,碧綠的草地,繁忙的都市,恬靜的田園,我們為何不去珍惜它們。“珍惜在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這是要海倫凱勒告訴我們的.,因為她知道失去那些事件多麼痛苦的事。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每天都抱着追求,希望,懷着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精彩!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一本傳。她不是一個平常的人,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正是這麼一個生活在聾啞世界的人,竟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並寫出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等幾部著作。連美國作家馬克。吐温都這樣讚揚道:“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在這本書中,海倫寫出了假如給她三天光明所想見到的內容:第一天,看望她的老師,約朋友來家,去樹林散步,觀賞落日。第二天,參觀博物館。第三天,看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來證實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光明對於她來説確實是一種奢望,她只能用手觸摸有限的範圍,憑藉豐富的想象力,描繪自己假定獲得三天光明,所見到的光明世界和所體驗到的精神愉悦。

這也是一本催人奮進,鼓勵人們珍惜生活的書,它讓我們走進海倫的世界,體會沒有光明的一種生活,讓我們在體會中去感悟生活,去獲得滿足。同時它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樣去體現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迷茫,不放棄,正是因為挫折的出現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成功後的感覺。

我是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有着健康的身體,但遇到什麼事就喜歡依着自己的性子來,遇到困難總不能堅持下去,直至向困難低頭。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考得不太理想,拿了捲紙後回家就哭了。與海倫。凱勒相比,她是多麼堅強,而自己顯得多麼渺小,多麼脆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教會我怎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教會我怎樣走出困難的陰影和寂靜。它是我戰勝困難的動力和勇氣。

親愛的同學,讀過這本書後你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和使用你自己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從你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今天,我懶洋洋地坐在陽台上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用四個字來形容我讀完的感受——大有收穫。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主人公海倫變成盲聾人後,剛開始的海淪對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脾氣,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了希望,她是多麼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成為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嚮往。在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閲讀,認識了許多的字,也讓她感受到了身邊無處不在的愛。隨着時間的推移,海倫在老師和親人的陪同下,體會到了許多“新鮮”事物,如和家人一起過聖誕節、擁抱大海、“欣賞”四季……海倫漸漸長大了,在她的求學生涯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同時她也結識了許多朋友……海倫在學習中,由於她的不屈不饒的精神,她學會了説話、寫作。雖然在這過程中海倫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但她也並沒有放棄。終於,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用自己的汗水實現了大學夢想,進入了哈佛大學。因為生理有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課中使她很吃力,在老師的幫助下,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還掌握了英、德、法、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但大學畢業後,她遇到了悲傷的事——慈母的去世。書中還介紹,後來海倫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偉人,如馬克吐温。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慈善活動。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像海倫那樣,遇到了困難不退縮,最終就能成功!俗話不是説困難就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嘛!所以呢,不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遇困難一定不能退縮,要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困難,不輕易放棄才能取得成功,達到目標。

這本可真好看啊!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她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海倫·凱勒因一次高燒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是她沒有因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她只是身體上的弱者,在精神上絕對是一個強者。她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從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我記得書中寫道海倫內心充滿了對光明的渴望,她渴望自己擁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她的老師、親人、朋友,因為她愛他們,她想看到他們的臉龐;第二天,他想去看看壯麗的日出,她是那麼得熱愛大自然,她希望去觀察這個世界;第三天,她有太多的東西要看,她是那麼渴望光明,渴望看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而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就不會去注意身旁的事物,也不會在意身邊的一切。就像海倫説的:“耳明眼亮的人看到的東西是很少的。”從書中樸實的語言裏,我瞭解了海倫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那份堅強與善良。

海倫懂得珍惜生命,她用她那驚人的毅力戰勝困難、戰勝自我、接受生命的挑戰,使她本以殘缺的生命比正常人更有意義、更加完美。而我們中卻有一些人不珍惜自己的寶貴年華,白白地糟蹋它,這樣就等於看輕了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必須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對自己負責。

同樣是鮮活的生命,為什麼在有些人那裏是如此的暗淡、脆弱?而在海倫那裏卻堅強得令人感動、令人震撼。雖然人的生命短暫,但

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一時的無奈而放棄生命。生命不是一支蠟燭,生命是一支噴薄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更旺盛。讓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同學們,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讓生命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第一天

這是我獲得光明的第一天,也是我寶貴三天中的一天,我會懷着渴望和期待,一早來到我所能走到的最高處,迎接屬於我的朝陽。我要看那通紅的太陽慢慢升起,我要讓這第一輪陽光照耀在我的臉上,照亮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我會向朝陽大聲呼喊:“我看見了!”告訴它我對它的渴望和在它呵護下的温暖。我會乞求它永遠照耀大地,帶給全世界光明。

第一天是美好的,我會用手去觸摸身邊所有的事物,甚至是空氣。我要記住它們的樣子,記住它們的顏色和温度。我會讚歎大自然的美好,有光明真好。

第一天的黑夜我會難以入睡,我會用心觀察和欣賞星空的美麗。有星星的夜晚真美,不再是孤獨,不再是害怕。

第一天是短暫的,但卻是多麼美好。感謝上蒼,帶給我無限的温暖。

第二天

這是我獲得光明的第二天,也是我寶貴三天中的一天,我會懷着感恩與家人共同度過。我會扶摸着身邊所有人,告訴他們,他們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告訴他們,見到他們的樣子我有多麼高興,告訴他們,我對得到的呵護是多麼的感激和珍惜。我會盡我所能做一桌好菜來招待他們,我要看着他們邊品嚐菜餚的美味,邊聽説我講述我對未來的期望。

第三天

這是我獲得光明的第三天,也是我寶貴三天中的最後一天。我會親手在家門口種上一棵小樹,並給這棵小樹取個名字叫“光明”。我會告訴它,我天天來看它,天天給它澆水。我要它快快長大,我要它以後做我的眼睛。告訴所有人,我們盲人心中都有光明和希望。

三天時間太短,如果還有時間,我會站在街頭,告訴走過的每個人。盲人需要的幫助,不僅僅是攙扶,還要多給他們講講有光明的世界。

如果還有時間,我會走遍世界,告訴我遇到的每一個人,有光明的世界是多麼珍貴,我們要好好珍惜。

如果還有時間,我要建立一個盲人俱樂部,一起努力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如果還有時間,如果還有時間……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海倫·凱特是19世紀的一個奇人。”這話是馬克·土温先生説的。我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倫*凱特理性地對生命的一種寬容,更是對生命的感恩、感謝!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眼前一亮。她用她的眼睛,也就是她的心靈觀察人類,歷史,用心靈來閲讀書籍,觸摸世界……要知道,海倫·凱特,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女性。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也走過了87個無光、無聲也無語的日子。但她並不孤單,也不脆弱,她説:“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萬物,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我遇到了許多人,他們把字寫在我的手中與我交流,我們的思想產生了快樂和共鳴。這難道不是奇蹟麼?我的心和其他人的心之間,原來是一片草木不要生的荒野,現在卻也花紅草綠,生氣勃勃。”

看來,用心去生活我們可以得到更多……

其實,從她的文字裏,我也不難看出,她也痛苦過,迷茫過,自暴自棄過!但是,可親的莎莉文小姐,不,應該尊敬地稱一聲莎莉文老師,是她,是她的關愛,寬容,善良讓海倫發出“世上還有比我幸福的孩子嗎?”這樣的感歎,也正因為如此,使一個生理上不健全的孩子能保持着一種平和的心態,寬容地對待着自己殘疾的身體,成為博愛、奉獻與一身的偉人!

假設,或者是如果,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遭到只剩下三天光明的厄運,我們會以一種怎樣的心境去面對?怎樣去安排這僅有的72個小時呢?

《假日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第一天説要看人,看人的善良,温厚與友誼,她説要長久的凝視莎莉文小姐的眼睛,還要看看小狗們忠實信賴的眼睛,來體會,運用這種所謂“耳聰目明”的人的心靈之窗……最後一天,她説要在日常世界中度過,首先去看日出,迎接黎明,去感受人類,去欣賞如萬花筒般的色彩……三天很快過去了,永久的黑暗將再次襲擊,但是海倫説她不會懊惱,因為她的內心充滿的甜蜜的回憶,使她沒有時間來懊悔,一個美麗的世界將永遠在她的腦海裏……

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在震撼着,生命是多麼可貴啊,健康是多麼難得啊!一個失明、失聰又失語的人對待生命有這樣的寬容,那麼我們呢?我們該怎樣對待我們的生命呢?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出自於海倫·凱勒,她是一位殘障教育家,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在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奪取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八歲時,海倫的父母為她找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和家人、朋友的共同幫助下,她先後進了柏金斯盲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並考進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實的記錄了她的這段生活。面對殘酷的事實,海倫·凱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並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而且還將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有2個奇人,一個是海倫·凱勒。”在19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法震撼了全世界,她——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的孤獨歲月……

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前書卷,其中雖然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件,,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確,海倫·凱勒那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及她與命運抗爭的歷程感動了我,給我了奮鬥的力量。作為正常人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雙目失明、失聰、失語的人是怎麼用心去感覺天地萬物,但海倫就是用心靈傾聽着世上最美的聲音,看見了世上最美的風景。她永遠是生活的強者。

她用自己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向世民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找到了自信,堅強和樂觀。真的,一部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們增加知識,還能使我們看透人生、感悟人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四肢健全的人,可能難以體會殘疾人的痛苦。

你從小失明的話,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做些什麼呢?

四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今天,我就閲讀了一本有關海倫凱勒生活經歷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這本書是説一個黑暗而無聲的世界,磨練出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女孩。她克服種種艱難困苦,讀完了大學。她的唯一夢想僅僅是擁有三天的光明。

這對於一個每天都能夠看見日升日落,擁有光明的人來説,這並不算什麼。所以,給一個從未失去過光明的人用三天的時間看整個世界,他可能一無所獲,他們實際上僅僅注意令人驚奇的和壯觀的事物。然而,即使他們觀看最壯麗的奇觀,眼睛都是懶洋洋的。但是,這三天對於海倫·凱勒來説,這是充滿驚喜和難以忘懷的三天。只能靠用手去觸摸,用心靈去感受的世界,突然間展現在他的眼前,她的心情該是多麼的激動啊!她看這個世界是用心去看的,把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有記在心中,而不是一眼掃過。

一個失去光明的人,他的渴望就是重見光明,扞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了,對於一個盲人而言,只要能夠看一看她的親人、看一看這個世界,把他們深深地記在心中。她就滿意足了。黑暗給了她的是對光明的渴望,同時也給予了她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她將會無比珍惜這些對她而言的美好的時光。

我們與海倫·凱勒比起來,現在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學習上我們有老師的教導,生活上有父母的照顧,還有健康的身體,而海倫的生活中沒有陽光,她卻可以堅強地走出困境,創造奇蹟。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向她一樣呢?現在的我們只不過是在學習、生活上有了一點點困難,就灰心喪氣,畏首畏尾,見到困難就畏縮不前。《真心英雄》中的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就連世界上最精緻的瓷器都要經過多次熊熊烈火的鍛造。我要向海倫學習,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向她那樣用心去看事物,用心去感受事物,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海倫在書中曾經這樣説過:“作為一個盲人,我要給視力正常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就好像明天你將要失明一樣;盡情地利用你的眼睛去捕捉和擁抱你目光的每一樣東西;最後,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展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mxrr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