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1

今又讀《三國演義》,不覺感悟頗深,中間的不少情節都讓人敬佩不已,《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不覺對他可貴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現在人與他一樣,社會將會多麼和諧。

國家的統治不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智慧無人能比,連聰慧的司馬懿也稱絕

曹操從積極的方面為結束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和軍閥混戰做了傑出的貢獻,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他打擊了地方的士族門閥加強中央權力,奠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暫緩了土地兼併的壓力.但是他生性多疑,為人嚴厲且頭頂漢賊大帽,而且曾經有過盜墓,拿人肉充做軍糧的醜聞.故歷來為中國的文人和傳統價值觀所唾棄,這些都無法掩飾他作為一個英雄的光輝,這就是一個奸雄的一生。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2

利用三個多月,42個小時的空餘時間,終於把《三國演義》看完了。94年唐國強版本的《三國演義》貫穿了我從小學看熱鬧階段,到如今看門道階段的10多年時間,電視劇上上下下看了不下10遍。《三國演義》是在四大名著裏最能看進去,最願意看進去的一本書。與《紅樓夢》的柔情似水、兒女情長,《水滸傳》的打家劫舍、盜亦有道、“混江湖”,《西遊記》的降妖伏魔、拜佛求經(看電視劇很多),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喜歡看三國時期,各家如何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如何使用戰略謀取一席之地。

三國演義中,每個有胸豪傑都有各自的優勢、特長,也都有各自的缺點、不足。讓人明白,即使是稱王稱霸的人也要不足,也不過是一個凡人。也會出錯,也會嫉妒,也會勾心鬥角,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國時期,各家都想各自為戰,已成霸業。曹操獨攬大權,孫堅膩着傳國玉璽,劉備揣着匡扶漢室夢想,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就是稱王稱霸嗎?漢朝早已氣數已盡,各路英雄豪傑輩出,佔山為王。想必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三國中三位霸主,曹操心狠霸道、孫權優柔寡斷、劉備太過仁義,各自帶有鮮明的人物性格,都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曹操,多次險些做成刀下鬼,最驚險的兩次是呂布和馬超,都被僥倖逃脱,真是福大命大。孫權,傳説中9歲去找荊州劉表那討還其父親屍首,不過三國演義裏並沒有寫,歷史真假難辨。在三國演義裏,孫權也並不出彩,比不上其父親孫堅、其兄孫策。經常諮詢謀士,該如何如何,然後説上一句“此言甚善,正合孤意”。孫權一輩子,都在“稱王”、“求和”和“歸降”之間徘徊猶豫。劉備,都説劉備是哭出來的天下,其實也真差不多。第一哭,哭出來兩個義氣的弟弟等等吧,劉表三讓荊州時,諸葛亮曾多次讓劉備接下,劉備總説怎麼能這樣呢,好吧。我不太明白,諸葛亮為什麼在當時英雄豪傑中,選擇了劉備,就因為劉備仁義嗎?

歷史總是那麼的神似,曹操當年逼迫漢獻帝,獨攬大權。多年以後,歷史再次相似的重演,司馬懿也是如此這般的對待他的後代。後人有詩曰“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歷史長河中,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好現在的我們,來避免未來難於預料的是非過錯。善待現在的別人,保護未來的後人。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3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但我發現了問題,沒錯,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他使我受益匪淺,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處事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才華,正是如此,我深深地敬佩這位智者

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為了體現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時間的幾年中東征西戰,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是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後人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篡了漢。曹操在梅園沒有殺劉備,這時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還是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招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得來説,通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4

“劉關張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歷史小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羣雄各據一方,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成為魏國、蜀國和吳國的爭霸,最終晉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不少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劉備,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等。其中,我最喜歡卧龍先生諸葛亮。他機智過人、神機妙算,卻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狹窄、詭計多端。他對劉備十分忠心,對待公事一絲不苟,“開誠佈公”這個成語就是從他這裏來的。他可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

想到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邊的人。在放假期間,我們在家裏舒舒服服地玩耍時,老師們還坐在燈前,像諸葛亮在案前審閲奏本一般一絲不苟地批改我們的作業;交通警察還站在路旁,像諸葛亮操演軍民一般指揮着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他們和諸葛亮一樣,沒有人極力去讚揚他們,可是他們還在努力付出。

我們應該像對諸葛亮一樣,給他們——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一個無比真誠的贊!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5

拿起三國,感覺與其他的名著不同,那畫面深深吸引了我。翻開它,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的悽婉哀怨,也沒有《西遊記》的神奇縹緲,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軀譜寫的歷史悲歌。

當我看到一個個早已從書中熟悉的人物活生生地在熒屏上出現,當我看到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殘牆斷壁,血流成河,就會感到心靈的震撼,那種開天闢地的氣勢,又豈是我們能想象的。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細緻而又生動地描繪了從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到三國最終晉統一的歷史畫卷.其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三國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和政治鬥爭。

作者的文筆生動而犀利刻畫了 “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陰險狡詐的曹操……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使人猶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更是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三國裏的`英雄層出不窮,不管哪一位都那麼英勇無謂,氣貫長虹。

最值得我欣賞的,是曹操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在書中,我還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還有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的諸葛亮。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有時間的話,來讀一讀這本書吧,你會從中學到很多很多,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更加讓我認識什麼叫做肝膽相照,什麼叫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什麼叫做英雄!英雄應該聰明透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其實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如劉玉儒、任長霞,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漢代後期曹魏、劉蜀、孫吳三國爭霸,最終統一為晉國,從此中國歷史掀開了統一的新篇章。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關羽關雲長。在一次劉備與曹操的戰鬥中,劉備和關羽被打散了。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了曹操,但他與曹操約定降漢不降曹,同時只要有劉備的消息,就離開曹操,前往尋找。當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他不為美女、金錢、官位所動搖,不忘結義兄弟的舊情,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於大哥劉備團聚。關羽是一位真英雄,讓世人為之敬佩。

通過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關羽是一位忠義之士。他對國家、信仰、朋友的忠義之情,讓人為之動容。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忠於祖國,忠於黨,忠於人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本領,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添磚加瓦,努力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同時我們也要像關羽一樣真誠的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人與朋友。

《三國演義》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經典的一部古典小説,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活潑、場面波瀾壯闊,為我們世人瞭解當時的歷史畫卷與場面,提供了幫助。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7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在豪傑輩出的亂世三國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風流儒雅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就連大名鼎鼎的蘇軾這種豪放的詩人也忍不住手癢,揮灑筆墨,為他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赤壁懷古>,成為自己的代表作。

我欣賞周瑜指揮若定的大將風采,他手搖羽扇,頭綰絲巾,談笑之間百萬曹軍灰飛煙滅。在歷史諸多方面,周瑜遠比諸葛亮有名氣。周瑜不僅腹有兵書,更精通音樂,大多數人都知道”曲有誤周郎顧”這句話,意思是周瑜在喝醉的情況下,聽別人演奏的樂曲,只要稍有一點差錯,都逃不過周瑜的耳朵。這也説明了周瑜的才華蓋世。

説起奸雄,會想起的是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充分的描寫出曹操的奸猾。但是我卻打心眼裏佩服曹操的堅強,曹操因為自己的祖父是個宦官,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沒有地位,也經常被人瞧不起。但是曹操能夠做到仰起頭,不理會他人的嘲笑,奮發圖強,終於取得了成功。他並不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當他的小兒子曹衝去世的時候,他悲痛欲絕,甚至擔心小兒子一個人在墳墓裏太孤單……在文學上,他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歌散文,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和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的起”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句話。

歷史早已翻過。雖然我們見不到三國豪傑們的英姿,但是能從史書上去了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們應當珍惜美好時光,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8ov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