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1

我喜歡讀書,我的媽媽也喜歡讀書,媽媽困惑的是選取什麼樣的書才對我的發展、身心健康有益,一向是媽媽的困惑。現代物質禮貌的發展,電視、網絡對我的誘惑,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兒童讀物,雖然我喜歡讀,可媽媽覺着很多書對我的身心發展並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對我有教育好處的書,我又不喜歡。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十分有好處,讓媽媽更加重視我的課外閲讀,調動我和家人閲讀好書的用心性。

為了我的暑假過得更加充實,媽媽和我共同到書店選書,選書由我作主,這極大地調動了我的用心性,買到我喜歡的書,我愛不釋手。我與媽媽商定每一天寫完作業閲讀30分鐘,我有興趣可多讀一些。在我的閲讀過程中,媽媽發現我只是看熱鬧,看裏邊的小故事,顯然對語文知識潛力的培養及教育沒起到多大作用。於是媽媽開始抽空和我一齊讀書,但是由於工作忙,要全都與我一齊讀是很難做到的,於是媽媽和我比賽,誰有時間誰看,看誰看得快,誰看完一部分都要給對方講講看了哪些資料。在閲讀過程中,我和媽媽互相討論、交流,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潛力。有時間的時候,媽媽會給我讀一段,讓我享受傾聽的快樂,然後共同討論書中的故事、人物、語言,讓我養成了讀書,討論,思考的習慣。以前我讀書是讀書,懶得做筆記,我和媽媽共同讀書以來,我們一齊邊讀書邊把看到的畫下來,注重引導我記錄,讓我逐步養成了用心讀書的習慣,而不是光看故事情節,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我基本能做到邊讀邊找好詞好句,讀書也用心多了,這有利於提高我的寫作水平。

與媽媽一齊共讀不僅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惑。我不懂的地方媽媽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和我一齊查資料,媽媽和我都在閲讀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思維潛力。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2

從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和媽媽共同學習,媽媽和我一齊讀書,感受故事資料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我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我們一齊看過的書有《淘氣包馬小跳》《中華上下五千年》《稻草人》《夏洛的網》等,我覺得有益的書籍能讓我知書達理,懂得感恩,能引導我健康成長。讀書也能讓我們全家氛圍融洽,一齊看書,一齊討論,有問題一齊提出來,有時爭得面紅耳赤,然後在書中尋找答案,並握手言和,一家人其樂融融。

陪我一齊閲讀,才發現自己的成人思維,真的不太適合此刻的我,總是發現我學得太慢,一個問題有時要講三四遍,我急得不得了,但之後媽媽靜下心來想,自己小時候的樣貌,我還真不容易,媽媽暗暗告訴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強加於我腦中,要持續我的童真。至少在陪我閲讀中媽媽體會到了對我要有耐心,用我的思維體會啊媽媽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收穫吧!

媽媽與我一齊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們共同經歷着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情緒讓媽媽和我貼得更近,讓媽媽能夠感受到我心理和思想的變化。

讀我的書,看我的事,聽我的話,懂我的心,一本好書帶來的啟迪,讓媽媽走進我的內心,成為我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3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日益成為我們每個家長的共識。近年來,二實小以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為目的,開展的假期親子共讀活動,使我們全家人受益匪淺,我們的孩子張子陽也越來越喜歡讀書。

首先,我們儘量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並以此為出發點,找一些相關的,充滿童趣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閲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當碰到問題,會提出許多的“為什麼”,而為了解決這許多的為什麼,他就願意去看更多的書,就近一步激發了他看書的舉趣,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他以前不感興趣的領域,探索的樂趣,拓寬了他的興趣面,以此類推,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每個孩子來説,書本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了無盡的想象。我們作為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領孩子去閲讀,讓他們發現閲讀是一種有趣的、愉快的經歷。激發他們讀書的慾望,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於書的世界裏,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書,使我們家長由對孩子教育的無知變為略知一二,使我們自己的事業起飛,使我們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於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

其次,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問題要他回答,啟發他主動思考,引導他説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哪怕他的想法是粗淺的,偏頗的,也不要粗暴而簡單的否定,有許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釋,可以激烈的討論,彼此用自己的觀點去説服對方,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縱深發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資料,再看書,尋求最佳答案,這樣可以使他接受的心悦誠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時,家長也增長了以前沒有關注的或者沒有興趣的知識,達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目的。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4

作為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是很快樂的事情。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讓孩子愛上讀書。

在孩子的學習中與孩子共同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首先在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做完作業,預習完功課,開始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與孩子靠在一起,不時的拍拍他的小腦袋。讓他感覺到一起讀書的幸福。

讀書時要讓孩子有計劃的閲讀。把全書分的精細一些,哪些需要精讀,哪些需要略讀,哪些需要摘抄記錄。在讀書中與孩子一塊探討,讓孩子有充分的發言權。孩子提出問題時,家長不明確的情況下查找資料,給孩子準確的答案。

讀書中不止讓孩子回答一些問題。讓孩子在讀書中尋找,增加孩子對讀書的慾望。在讀《愛的教育》時,孩子總結了《我們的新老師》這篇文章的讀後感。新老師的和藹、善良,老師對同學的關心。老師對孩子們説的話,讓孩子們感覺到老師的親切。孩子們只有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用實際行動向老師表達謝意。從讀書中讓孩子知道了所謂的愛。不只是父母的愛,還有老師的愛,以及別的親人的愛。

讀書的同時可以讓孩子講一講有趣的故事。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自己去吸取書中的知識。作為家長從讀書中也學到不少知識,我們也有重新學習的機會。讓我們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怎樣去善待別人,做孩子的好榜樣。以後我們會進一步改進方法,激發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時刻提醒我們多讀書、讀好書,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在讀書中讓孩子尋找快樂,健康成長。和孩子共讀,一起摘取豐收的成果吧。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5

老師推薦了一本《我要做好孩子》作為親子共讀書目,這真是一本適合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閲讀書籍,看完以後讓人回味無窮。

小説的`主人公金鈴是小學六年級即將面臨畢業的學生,她非常地正直、獨立、善良、充滿着愛心,但很馬虎,成績中等。為了做一個老師、家長眼裏的“好孩子”,她付出種種努力,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故事。

讀着這部小説,我卻有着相似的感覺。“我要做好孩子”是每一個孩子的心聲,也是每一位家長心裏所期盼的,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如何去教育孩子做人,家長怎樣跟孩子相處,溝通,交流,怎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是比較困惑,迷茫的,這是許多家庭中都會碰到的問題,應該值得思考。

在主人公金鈴的身上,我見到了我女兒的影子,從小我就教育女兒要有愛心,跟帶回倖幸的金鈴一樣,女兒也曾經收留過流浪狗,為失去生命的貓哭得稀里嘩啦的,極為感性。金鈴為了攢錢給倖幸買洋娃娃,從而對媽媽提出要求當家理財。對於孩子的獨立性我要好好地學習金鈴媽媽的做法,可能平時我們做父母的害怕孩子會受到傷害,會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間,也缺少一些鍛鍊的機會,所以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像金鈴一樣,互換角色,才能體會生活的來之不易,抓住自己的未來。今年我讓孩子參加了夏令營體驗活動,孩子通過一些角色體驗,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對各種職業、角色都有了新的理解,深深地記得回到家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好想您,您辛苦了!”

感人的話語激盪着我的心靈,也讓我深深地反思:讓我們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讓他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好孩子的內涵很豐富,它不是簡單地由100分組成的,而是外表平凡靈魂偉大就行,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像金鈴一樣要做好孩子,相信他們會充滿自信地面對自己的未來!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6

週末,應女兒的要求跟她一起讀孝心故事———《曹娥的故事》,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很多,女兒唯獨選了這個故事同我共讀,源於她的一次旅行。

一天,女兒跟爸爸到曹娥廟一遊。曹娥廟位於浙江省上虞市孝女村,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頗為感人的故事。東漢漢安二年端午節,上虞巫師“曹盱”為迎潮神,逆水行舟,不幸捲入急流,葬於江底。曹盱之女曹娥年方十四,為尋父屍,沿江號哭十日有七,悲慟感人,後解衣投水而死,孝德感天,致使五日之後父屍出水。

也許是曹娥的孝感動了天,感動了人。後人感其孝心,在江邊立碑建廟,以彰孝德。

故事中有這樣一句對聯:“百行孝為先至性感人餘熱淚,大江流不盡夕陽終古咽寒濤”,是啊,民間宗廟也好,宗教也罷,焚香點燭,叩頭謁拜,還是其次,要緊的卻是要孝字當頭。曹娥廟、曹娥的故事,以他古老的傳説,獨特的風貌,吸引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遊人。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看着旅遊時前來瞻仰的後人,加上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動,女兒的小心臟被那份孝心深深地打動了。我想通過學校開展的關於“孝”的主題活動,女兒一定會懂得更多……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7

和兒子共讀書有一段時間了,感悟頗深,之前,一直認為,讀書是自己的事,只要我把書買給他,讓他自己讀,自己消化,就可以了。但在和兒子共讀的這段時間,明白了,共讀可以提高讀書的質量,共讀可以提高讀書的樂趣。

捧起這些充滿童趣的書,彷彿回到了童年。《長腿叔叔》是和兒子最近共讀的一本書。他要求一人讀一段,就這樣,我和他共同走進了小茱蒂的生活。小茱蒂自小生活在孤兒院,生活清苦,感受不到一絲的親情,讀到這兒地時候,兒子説,我好想把我得到的愛分給她一點點,讓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挺詫異的,這麼大點的小孩,還懂愛。隨着故事的深入,小茱蒂長大了,有人資助她上了大學,她開始了美好的大學生活。當讀到小茱蒂放假去做家教,而拒絕了長腿叔叔邀請她到歐洲去遊玩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他説茱蒂長大了,要自力更生,我説:那你的感受呢?他説:長大了,就不能讓爸爸媽媽養着了。一剎那,我有了一絲的感動,兒子長大了,書裏淺顯易見的道理他明白了。希望再以後的日子裏,我和他共同堅持共讀。

寫到這也就結束了。説點題外話吧,成人在紛雜的生活中,難免受外界的、內在的環境影響,慢慢的失去了那份童真和想象力,真心的希望,所有和孩子共讀的爸爸媽媽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己的什麼呢?展開想象力吧!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8

親子共讀是一件很有好處的活動。為配合學校組織的這項課外作業,到達共同快樂成長的效果,我與媽媽共同讀完了一本《快樂男孩的故事》兒童文學作品,感觸很深。

剛開始,我對讀書很不感興趣。因為有很多字詞都不認識,儘管有拼音註釋,但對於拼音都沒有完全掌握的狀況下,讀書實在是很困難。起初不得不邊教拼音邊讀書,前幾個故事基本是由媽媽讀完的。但慢慢的我對書中的故事情節產生興趣,書中故事講述什麼是善良,什麼是無私,什麼是堅強,什麼是智慧,書中語言通俗優美,資料簡潔洗練,插畫鮮亮生動。透過觀看書中的插圖,我開始詢問這個圖是什麼意思,那個圖的人物又在做什麼等問題。

漸漸地我對讀書產生了一點興趣。對我印象很深的是讀完《曹衝稱象》這個故事後,我開始嘗試着自己讀書。在不認識字的狀況下,開始邊讀拼音邊認字,但一個故事讀下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且不明白故事講的是什麼意思,媽媽不得不在讀一遍,講述故事的資料給我聽,透過講述故事資料來吸引我對讀書的興趣。

慢慢地經過鍛鍊,我對拼音和生字也認識得越來越多,讀書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學到了新的生字,對拼音有所掌握,大致瞭解故事的資料。同時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一個樂於助人,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的我。

透過“親子共讀”,我的閲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閲讀水平和語言表達潛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媽媽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我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有了更好的調整。作為學生的我能有這些領悟,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師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老師不止給了我們的關愛,而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搭建了平台。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着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知識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閲讀中,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構成了一些適合我們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我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媽媽做完了家裏的雜活,關掉電視和電腦,我們全家一齊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取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我依偎着媽媽,媽媽用手攬着我,不時摸摸我的頭,拍拍我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氣氛。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媽媽在為我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閲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我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我閲讀書中的精華資料,因為閲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閲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我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閲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閲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善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我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我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9

與兒子一起閲讀,一直以來都是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在他開始牙牙學語時,我就一直開始與他一起閲讀詩歌,故事書,所以他的語言發展都很順利。可是隨着他進入了小學後,反而和他一起閲讀的習慣卻沒有了。也許是因為他每天的作業佔據了一定的時間,還有是因為身為職場媽媽,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務,實在抽不出太多時間來陪兒子一起讀書。今年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孩子與家長一起閲讀的活動後,喚醒了我久違的那種親子感覺———與孩子同讀一本書。

假期來了,讓我能有充分的時間陪同孩子讀書,感受非常好!成長中的兒子喜歡看書,也喜歡讓爸爸、媽媽陪着一起閲讀的感覺。每天晚上當到了我們共同約定好的時間讀書時,兒子就會大聲的提醒我:“媽媽,快來和我一起看書!”我聽到他的號召。我只好停下手中的活,先陪他看書了。我覺得他其實從內心是非常期待家長一起讀書的哦。這個假期,我們一起閲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等。

這些讀本都是特別適合孩子們的思維與年齡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從中還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培養幼兒思想、道德品質、交際技巧都大有益處,當然,孩子也從中受益多多,很多好習慣的養成就來源於對書中主人公的認識和肯定呢。每次等看完一本後,我們會在一起討論和回味書中的故事情節。兒子會告訴我在書中他認為感興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則幫他分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同時我們還啟發孩子對書中的人物進行比較,尋找書中每個人物身上優秀及具有‘閃光點’的地方。

孩子的閲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全面提升閲讀力對於一個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通過假期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光,從中體會到了幸福和滿足。希望我以後每天都能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更好的引導他探索知識世界的奧妙!

親子共讀家長讀後感10

和孩子一起讀完《綠野仙蹤》這篇故事,我覺得孩子真的比以前懂事多了。讀到動情處,她會傷心落淚,讀到高興處,會手舞足蹈,高興的蹦起來,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故事裏去了。還説要想多羅茜那樣,做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因為我的女兒以前特別膽小,從不敢一個人在屋裏,甚至不敢自己去上廁所。如果有小蜘蛛或小蟲子趴在書桌或身上,都會把她嚇得大哭起來。多羅茜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真的是把孩子感染了。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書特別感興趣,所以剛上了幼兒園,就給她報了《識字郎》學習班,因此認字比較早一些。可能是受了她爸的影響,而且和她爸一樣,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在廁所,都會看個沒完沒了。每次買回新書來,她都會如獲至寶,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書看完。有一次因為在吃飯時看書,吃飯太慢,我就發火了,把孩子的書和飯碗都扔到了地上。

通過和孩子一起閲讀,可以更好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增加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閲讀,不僅可以使孩子拓寬知識面,還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人,學會感恩,增加想象力,提高寫作能力。

讓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吧,身教重於言教,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在書海中翱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o7z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