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發現母親》讀後感1

一本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可是這個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早晨的太陽仍然需要母親來托起!教育的藝術便是風箏線的藝術,即使遠在天邊,那風箏線還緊緊地握在母親和教師的手裏。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人格發展的重大影響。母親雖然學歷不高,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學習,她都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要認真做,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工作換來的讚譽和無數獎狀影響着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可以説是我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發: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還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我要做一個向偉大邁進的母親!我要做一個向優秀看齊的教師!”這是我讀完《發現母親》後心底發出的最強音。

《發現母親》讀後感2

首先,衷心感謝學校領導能給我們教師一本價值不菲的《發現母親》這本書!《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讀它,讓人蕩氣腸;讀後,使人感慨萬千。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王東華把一箇中國教育上的重大課題擺在了國人面前;如果説人類史上確曾有過改變其進程的著作,那麼,這本書極可能是人類及中國未來世紀婦女兒童發展的一本好策劃書!《發現母親》如果僅僅在中國轟動,那就意味着失敗;《發現母親》也許會成為中國每個家庭的必備之書。

現代社會,有太多的年輕人一生下孩子就把他們抱給婆婆或自己的媽媽,從此輕鬆自在的做起母親,這種摒棄母職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也許對我們很有啟發:“行業、專業、工作,有數十種,上百種,許許多多:有的是修鐵路、有的是蓋房子、有的是種莊稼、給病人治病、縫衣服等,但是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最複雜和最高尚的工作,對所有人來説都是一樣的,而同時在每個家庭中又各自是獨特的、不會重樣的工作,那就是對人的養育和造就。”

書中的案例浩如煙海,俯拾皆是;書中的觀點新穎、獨到、實際、震撼人心。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本天書的印象,我特意從自序《願天下人共讀之》中挑出一段,讀來給你們聽:

“遺憾的是,我們過去的教育學,都是‘教’的教育學而不是做的教育學,殊不知‘做’比‘教’還要根本。因此父母不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確的‘做人’比正確的‘教子’更為重要!而正確的‘做人’決不是結婚生子之後的事情,同樣是他們從小就要學習的事,這是改‘天下父母’為‘天下人’的第三層意思,也就是説‘做父母’同‘自己的做人’是緊密相連的,‘做父母’不過是面對孩子這面鏡子對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檢驗再校對再完善與再提高。因此絕不應該在做了父母之後才開始修正自己,更不應該在做了父母之後還依然故我不做努力,而應該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為‘最好的我’了,這樣父母的‘教子’同自己的‘做人’便聯繫在一起了。”

需要提一點的是,我們很多人,看了“做父母之前就已成為‘最好的我了’”這話後或許會感到遺憾,因為自己已經是父母了,因為在做父母之前沒有接受到一個全面的“做人”的教育,因為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缺失,自己不完全。那並不要緊,從現在開始,亡羊補牢,還是來得及的。只要有一顆真愛孩子的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仍然會成為最好、最盡責的父母親,仍然會教育出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來。

願天下的母親都能記住這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願天下的孩子都能記住這句話“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比教皇更偉大,比聖徒更無私”!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發現母親》讀後感3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稱呼如何認識母親這個重大角色,《發現母親》一書,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

作者認為,人的生產是一切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母親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雖然她在體力上抵不上一個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同時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無惡不作的殺人犯。在孩子的成長上,母親的作用佔90%以上。只要母親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對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損害和打擊。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成功人士的身後往往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宋代的賢相張浚,幼時喪父,母親計氏矢志苦守,孤兒寡母,度日艱難。但張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張浚剛會説話,母親就讓他誦讀父親生前寫的文章,到他能記事,就告訴他父親的言行,“無頃刻失教”。所以張浚幼時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説話不打誑語,他20歲剛行冠禮,就進了國子學,母親送他遠行時哭泣着説:“我們孤兒寡母,門户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業了,你應當把你祖父和父親的事業時刻掛在心上。”並書寫了數十條誡語送給張浚。後來張浚一生不斷進取,愛國重賢,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飛、韓世忠等。紹興八年,金使以招諭為名南下議和,他不顧自己遭貶永州的逆境,連上五十疏表示反對,為後人所推崇。

一個寡母帶着孩子,其生活之艱苦,可為世人所想象,卻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養得如此之優秀,可值得現今為人母者去思考。現在有很多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職責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母親對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的父親逝世以後,他便過着乞丐般的生活,35歲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也説:“我18歲起沒有一天不苦惱。”約翰羅斯金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説:“一般來説,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錯誤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對此曾評論説:“藝術或學術的天才們,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極端的天才教育,結果變得偉大。但是,許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災禍,身心健康受到損害,使終生不幸。”這些天才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本身卻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類在注意智力的同時忽視了更本質的精神的培養。因此,井深大説:“20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強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僅把教育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卻了培養精神或樹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從早期開始進行智力教育,肯定會培養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發現,如果從增強智力的目的出發進行‘幼兒教育’則是錯誤的。總之,最重要之處,並非培養以知識為中心的智力,而應以培養精神、培養品德開始。我要再三強調的是,要把忘卻了的‘另一半教育’置於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個“三不朽”説,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層次的,而立德則是最高的要求。進入立德這種境界,人會對這個世界抱一種感恩的心理:因為有千千萬萬人的創造,才會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年的歷史,才讓我經歷了這個大千世界。每一個黎明,都會感謝上蒼又多給了自己一天的創造,每一個夜晚,都會感到一種慰藉的滿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經過,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態度對待,他就還會為任何外界的誘惑所幹擾,因此他一定會創造出最大的事功。對於立德來説,成才僅是結果,而決非目的。到了這種境界,便如老子所説:“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有了這種幸福觀,莫扎特也許不會潦倒,帕斯卡也許不會早逝,尼采也許不會瘋狂。他們會像馬斯洛所選出的自我實現的愛因斯坦一樣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樣,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證人生幸福的教育,讓人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都有一個如馬克思讚頌林肯那樣的一個幸福圓滿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本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母親的職責,認識到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乃至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此書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豐富的思想和信息,立論嚴謹、觀點新穎,可讀性、啟迪性也很強,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詞造句十分精煉,完全可以當做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也是令許許多多父母困惑的一個大問題。《發現母親》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這一問題,給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將成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課。

《發現母親》讀後感4

做了十幾年教師,已是四歲孩子的媽媽,一直覺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讀了王華東的《發現母親》後,我如坐鍼氈,因為我又發現了自己的淺薄。一般會被認為,《發現母親》是一本講早期教育的書,倒不如説它是講全面教育的書,更確切點説是講根本教育的書。作者以理想主義的熱情,發現了母親的偉大作用——“母親的素質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和命運”,或者説:“左右國民命運的是母親的教育”,“母親,只有母親,才是創造歷史的正直動力”。他用詩一般的語言概括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多年來,我一直關注着學校教育,對兒子的學前教育自我感覺也良好。可《發現母親》不僅讓我看到了自己荒廢了許多對兒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時光,而且也讓我找到了那些學校教育頑疾難以治癒的癥結————家庭教育的薄弱。《發現母親》讓我對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令人心酸的往事。王華東出生於1963年,出生後不到半年,便因母親的長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邊時,迎接他的家庭氣氛比當時全國的氣氛還要沉悶。父親是被打倒的走資派,父母微薄的工資要養活包括他在內的三個男孩子,本來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個“費衣費鞋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飯桶。更糟糕的是由於外公外婆多年的溺愛,使他更難“入家隨俗”了,他攪亂了原有的家庭秩序。從被父親“打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在心靈深處對抗着這個家,對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懼的地獄!家的外面永遠是美麗的,離家越遠,這種美麗越動人!”“隨着年歲的增長,這種敵對不僅沒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學的最強烈動因,就是要遠遠的離開這個家”。

為了減輕心中的壓抑,我不想繼續整理那些悲劇。其實,天底下的許多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別是由教育不當產生的悲劇。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類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這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國上下從教材到教育理念,從教育方法到教育設備等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教育的確在改變,而且已初見成效。但是,受王華東老師的啟發,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們不妨做個試驗,把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學習生涯中的老師換一換(可以換換班級),也就是換成同時代的其他教師,我想結局一般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同樣環境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都是統一的,老師的素質雖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會很大,每位老師最低標準也要擁有教師資格證。而如果把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送到一個不同環境的家庭裏去養育,孩子將來的結局肯定會與親生姐弟大相徑庭。我們都能看到,從一個家庭裏走出來的幾個孩子都有驚人的相似,除了遺傳素質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後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響。

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有各級的政治機構、專業機構在引領,有眾多的家長和監督部門在監督,這些都促進了學校教育的質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個專業機構和部門在監督評價檢查每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種自發行為,有多少不具備做父母資格的人正在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懸殊。所以,我國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校教育的發展,影響着人的素質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湧現,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價值,否則,再好的學校教育也像一個蹺腳走路的殘疾人,它永遠難以發揮出速度和水平!

《發現母親》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用他自序中的話:“願天下人共讀之,不僅僅是讀這本書,甚至就不是讀這本書——而是讀父親、母親這樣的大書,而是讀做人、做高尚的人這樣的大書。因此,不僅願天下人共讀之,更願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後,我用此書後記最後一句作結:“每一個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母親”!

《發現母親》讀後感5

王華東的《發現母親》一書,我自一年前購來,至今已經讀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會受到震撼。發現母親這一口號是如此振聾發聵,又是如此動人心絃。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過世的母親。她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但她給我的教育卻超過了所有的老師。她一生貧苦,一生節儉,飯無求飽,衣無求暖。而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她卻又那麼慷慨。自己家再窮,她也從不讓路過的乞丐空過手。一勺飯,一把米,或者一個窩頭,她的眼裏充滿憐憫。有時她還留那些孤老乞者住宿,在嚴冬裏燃起一盆火,温暖老人單薄的身子。母親教給我同情和憐憫,所以我至今一直保持着對弱勢羣體的關注。我已經連續六年參加無償獻血,希望在救助病痛者的同時,也能安慰地下長眠的母親。

母親一生勤勞,即使在中風偏癱過後,也沒有停止她的勞作。小時侯,一從學校回來,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我父親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一年到頭只做兩次飯,除夕晚飯和大年初一早飯。其餘的日子,全由母親操勞。五十五歲那年,母親終於病了。住了一個多月醫院,回來時只有右半邊肢體活動自如,左臂抬不起來,左腿挪動不靈,而她自小就是個左撇子,可以想出生活該有多難!可母親硬是學會了右手拿筷子,右手拿一切器具,學會了自理!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她就開始勞動了。左手扶着盆和麪,做出可口的麪食;一隻手從溝底提水澆菜;一隻手摘棉花……母親是多麼堅強!她永遠不願意麻煩別人,哪怕是她的兒女。每當我有些懈怠時,我的耳旁就會響起母親的話:“不要愛惜力氣,用了還會長起來的。”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能做些什麼呢?廣義地説,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孩子。做得像我母親一樣好,的確不容易,只希望自己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教育,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遺憾。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比較複雜,有的時候真是讓人為難。照顧少了吧,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照顧多了吧,又怕她養成依賴習慣。好在有高人指點,我總算是個讀書人,《發現母親》就是一本好書,我會繼續讀下去,學下去。

《發現母親》讀後感6

當我接觸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地震撼了。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女性共讀。更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閲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因為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江山是銀,母親是金。”母親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質塑造的第一老師。“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孩子的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閲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為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在這本書中,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為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論。養牛、養鳥、養魚、養花都要懂得專門的方法,而養孩子呢?王老師的反問正道出我國育兒的欠缺之處。我們什麼時候想到要為即將到來的一個生命去打電話諮詢,去購買一本書籍,去拜訪一個教育成功的母親呢?在今天,什麼都在講品牌,可是誰注意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誰注意到了這個世界——母親這個本質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應該是活的,它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孩子成長的箏線應牢牢地捏在母親手中。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學習,原來是自己沒時間照顧孩子,或者説為了孩子上寄宿制學校而拼命忙於掙錢,這不僅不表明你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恰恰相反,卻表明了你對孩子教育的無知。如果説自己沒時間教育孩子,那就是説自己沒時間做人。因為自己的做人正是教育孩子的教科書。

寫的太好了,讀到這些時,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現實,有多少家長不是自己圖省事把孩子送來,把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了學校,交給了老師,縱然再高明的老師也無法替代一個母親的位置啊!越讀我越想建議我班甚至我校乃至全社會的家長朋友們都來讀讀這本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7

“江山是銀,母親是金。”母親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質塑造的第一老師。在這本書中,作者不但號令人們關懷母親,更要給為人之母營造做母親的環境,讓每一個母親都成為孩子成材的推進搖籃之人。在這本書中,我深入認識到了作為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論。比如知識與智力的關係:智力同知識並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智力是獲得知識的能力。比如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在老師講解水的知識時,孩子們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認識快,理解快,記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淺,記得少,明顯地表現出智力的差異。即使記住了,在實際中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不一樣,文彥博運用它去樹洞取球,司馬光運用它去砸缸救人,曹衝運用它去稱象的重量。對水的認識屬於知識,而控制和運用這種知識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識和智力雖是不同的範圍,但相互間有着不可分割的接洽:控制知識是發展智力等必要條件,而智力的發展又能增進一個人對知識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智力則是質的問題,知識是量的問題。學生的智力教育不在於獲取知識的多少,而在於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思考習慣。儘管獲取知識也是一種成果,但絕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識和智力的理論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那就不只關注知識的積聚多少,更要關注學生在控制知識的同時是否發展了智力。舉例來説,我在引導學生背誦精彩句段和古詩詞時,往往我重視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古詩詞。今天看來,如果記住了古詩詞,不會運用,那等於儲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學會了積聚和運用,這才是教育目的。為此,我在引導學生記憶和背誦古詩詞時,應當創設多種情景,讓學生表達已積聚的古詩詞,同時,還要學會運用已經背誦的古詩詞來自己創作詩詞。這樣,就會使積聚和創作相結合,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寫作程度。

當然,明瞭了這個道理,在語文教學中,都要建立一種發展學生智力的理念。學習生字,教學目的不光是記住生字詞,更重要的是學會自己認字、解字、記字;理解課文內容,不光是要會讀,還要在讀的過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實際,讀出問題,讀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學生也就必定能達到這個“高度”!

《發現母親》讀後感8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孩子。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端。

——題記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

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歎的書,閲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因為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的確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全書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闡述了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書中作者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旁徵博引用許許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證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教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閲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為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者經過認真考查發現在唐宋時期女性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甚至高於現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幾手每個人都有一位識書達禮的母親,他們的成名與母親從小的教育不無關係,歐陽修之母更被稱為千古名母,歐母畫獲的故事流傳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嬪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讀書識字,能詩善文,就連當時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眾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認為那時的國富民強與重視女性教育有直接關係,因為母親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着對孩子的教養。但中國畢竟是個男尊女卑極其嚴重的國家,唐宋之後女性教育與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為了男性的利益,之後女子無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識發展,用束胸束腰纏足束傅女性身體的發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整個民族素質的衰退,其實“東亞病夫”的歷史就是“東亞病母”的歷史,沒有聰慧健康的母親就沒有智識超羣身體強壯的孩子,一個民族的未來就是暗淡的。

作為新中國的女性應該是極其幸運的,現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的程度卻並不是普遍的。許多女性在社會所承擔的諸多角色中恰恰忽視了母親的角色,接受過教育的母親只是為了自身能在社會上和男性一拚高低,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在《發現母親》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便命。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是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不能教育出一個聰明而具豐富精神素養的孩子的。今天的母親在現在這樣好的條件下如果還不能為孩子的成長負起責任那就是不能原諒的錯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72y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