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讀《水滸傳》有感(精選11篇)

關於讀《水滸傳》有感(精選11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水滸傳》有感(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水滸傳》有感1

俗話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名著,唯獨《水滸傳》這部小説是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形象的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其中,我對盧俊義的印象最深。盧俊義是市民階級的上層人物。雖然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的英雄形象和力敵萬人、通古博今的高超武藝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他不聽別人的勸告,總把忠言當惡言。

寫到這,我不由得想起我妹妹。前幾天,天上突然着小雨,妹妹還在外面悠閒地騎着自行車。我連忙叫妹妹進來,説一會兒下大雨了。我苦口婆心的勸她,她就是不聽。説時遲那時快,雨突然間越下越大了,直到這時,妹妹才慌忙地把車騎回來,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濕了,像落湯雞似的。俗話説得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好藥雖然是苦的,但是隻有苦才能治病。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順聽的,但是卻對我們的行動有好處。

《水滸傳》使我受益匪淺。我還要繼續看下去,從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令人愛不釋手的《水滸傳》!

讀《水滸傳》有感2

最近我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裏面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是替天行道的勇者。他們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個個都是好漢,雖然常常被官府迫害,卻總能突破重圍。後來他們南征北戰,保家衞國,轟轟烈烈地幹了一番事業。雖然這些好漢最後有的被毒死、有的被殺死,落得了一個悽慘的結局。但他們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幫助弱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除暴安良的人都是心懷正義的,他們或許不是警察,但他們都堅持正義,這樣社會才會更穩定,更和平一些。我更覺得為人要學會幫助別人,敢打抱不平,這樣就等於向弱小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懲惡揚善。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是有正義感的,和梁山好漢們一樣,我們身邊就有幾位“好漢”。一次,我和爸爸去逛街,剛走到步行街的廣場,看見三位中年人舉着三個牌子,我們上前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個女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的錢來治療,而這三位竟都是和她毫無關係的志願者,我一時大為感動。這時,老爸上前一步,把一張百元大鈔投入了捐款箱,這三個人都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我心想:老爸和這些人都是“好漢”哪!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來讀《水滸傳》,那肯定也會想替天行道一番,也有可能產生為人打抱不平的心態,這樣,今後就有很多人會幫助他人,人人都做“好漢”。

讀《水滸傳》有感3

《水滸傳》是一部鴻篇鉅製,它由元末明初的文學獎、小説家施耐庵花費畢生心血所創。當我讀完《水滸傳》時,已經深深被文中那“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氣概所吸引。説實話,

誰是真英雄?晁蓋是真英雄。梁山聚義首當其衝,召集好漢一馬《水滸傳》中的108名將士,個個都是好漢。那麼,誰又是真英雄呢?當先。功勛卓著不論其勞,為攻濟州獻身於義。晁蓋的一生令人讚歎,即使在生命之火消耗貽盡之際,也不曾提起自己的豐功偉績。像晁蓋這樣無私奉獻、義不容辭的人,天底下有幾個?

誰是真英雄?宋江是真英雄。晁蓋歸西日夜啼哭,起身讓位不求富貴。人雖不俊胸懷壯志,彬彬有禮真正英雄。我打心底裏佩服宋江,因為他人如其名。他的雄心壯志,胸懷寬廣就像是滔滔江水,永世不絕。晁蓋死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召集了108位好漢豎起了替天行道的旗杆。這等功高蓋世,能不是英雄嗎?

誰是真英雄?花榮是真英雄。百步穿楊箭法真好,結拜兄長待人謙和。一杯雄酒壯大心膽,替天行道在所不惜。花榮不愧為小李廣,年紀雖輕,卻箭法一流,可謂是百發百中。他與宋江關係極好,一杯酒下肚,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如此重情重義,真是無人能比。活擒方臘,圍剿濟州,哪次遇到難題時,沒有他忙碌、焦急的身影?

是啊!樑上好漢替天行道!這本《水滸傳》感染着我,把我帶回了千年的明朝。我愛《水滸傳》!

讀《水滸傳》有感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累呀!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自從晁蓋坐了頭把交椅,梁山泊成了“唯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漢們的天堂,有盧俊義、關勝、宋江、武松、吳用、黃信、林沖、李袞、孫明、楊志……108位好漢。雖然個個稱不上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條張順水性奇佳、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個個都是人中奇才。

梁山泊中的108位好漢約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要數“智多星”吳用,你可別看他的名字叫“無用”,聽上去是沒有用的意思,但是他足智多謀,能耐可大了:他用蒙漢藥麻倒“青面獸”楊志,智取了生辰綱。用計謀打敗祝家莊,捉回了祝龍、祝虎、祝彪等人。立下了許多戰功,深受梁山泊好漢們的尊重。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僅僅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説,還是一本歷史書。

讀《水滸傳》有感5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當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由盛轉衰的偉大農民起義的壯闊故事。

《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農民起義的原因在這裏得到了深刻揭示,那就是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於是被壓迫者們忍無可忍,逼上梁山,在梁山上,以宋江為首,宋江憑着他的義薄雲天的豪情,團結了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漢,但是也因為他的“忠”斷送了一切,把自己和其他兄弟拉上了絕路。

義氣,不論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我們和其他人交往時所注重的,那何為義氣?是為兄弟兩肋插刀,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兄弟的利益,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義”這個字太深奧,但是也許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就存在着“義”,它能使人們團結,能擴大你的社交,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和諧,充斥着一種美好。而“忠”呢?在古代,忠就忠於皇帝,忠於封建主義的皇權;在現在,忠可能是忠於你的老闆,你的上司,更是忠於你的家庭、職業,古今中尉,太多太多的悲劇都是因“忠”而起,所以我把這種“忠”稱為“愚忠”,人不能一輩子忠於他人,那麼你就是一個風箏,擺脱不了別人的控制,最終走向滅亡。所以人是需要有點野心的,有了野心,你才會去想要獲得更多的空間,但是,野心不是貪婪的霸佔。

三國時期,劉備憑着一身義氣,桃園三結義,開創了蜀國的空前盛事;司馬懿忠於曹家,卻野心勃勃,最後一統三國,開創了統一的晉朝;北宋時期,人稱及時雨的宋江,義薄雲天,結交了不少江湖朋友,被逼上梁山後,仍在説:“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臆然將梁山斷送了,這樣的例子,後時太多了,義是墊腳石,但“野心”會讓你不斷上前,“愚忠”會讓你摔得粉身碎骨。現在更是如此,在一家企業工作,你會想當然的忠於你的上司,為此而努力工作,創造最大的利潤。然而或許有些好的老闆會很器重你,但是他不會允許你爬到他的頭上,如果你還是那麼的愚忠,相信你的上司,那麼你就會和宋江一樣下場,但是,適當的野心會讓你警惕,讓你平步青雲。義使其團結,忠使其死亡。

學會義,學會“野心”。

讀《水滸傳》有感6

夕陽西下,我打開書頁,領略着一百零八個英雄反對朝廷的志向,領略着一百零八將對戰敵人時的豪放勇猛,領略着作戰重要的管理能力。一部《水滸傳》,令我難以忘懷!

想起宋江三敗高太尉的故事。宋江的無奈,與高俅的險惡成為故事的開端。宋江帶着一百零八將,帶着堅定的志向,帶着成功的信念,突破了高俅的一道道防禦,終於打敗了高太尉。

在生活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遇到失敗,我們不能放棄,應該樹立信心,堅定信念,知難而上。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獲得成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樹立志向是最重要的。

愛迪生髮明電燈,也不是一下就成功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換一種又一種的材料,最後終於發明了電燈,造福了人類。對照《水滸傳》,我明白了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

想起武松在景陽岡打虎的勇猛豪放。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使看見了官府榜文,也仍然走上景陽岡。真的看見老虎的時候,武松不顧一切,赤手空拳猛打老虎,為人民除害。武松的勇猛豪放、迎難而上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經歷許多的坎坷,但我們得對自己説:“永不放棄!”我們應該像武松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逆流而上,才能克服那一段又一段的艱辛。

學校裏,我一遇到難題,還沒嘗試就放棄了,其實自己是可以答對的,因此經常失分。在武松打虎時,他一次又一次地狠擊老虎,最後努力制服了老虎,我感到十分佩服!相比武松,再看看自己,遇到那麼點小問題就放棄,我想: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想起吳用、公孫勝智取生辰綱的足智多謀,和楊志因缺少管理能力而領悟萬分。炎炎烈日,楊志因已經丟失一次生辰綱而着急。他對手下的人態度極差,命令他們走快點。此時吳用吩咐白勝拿着一瓶“酒”誘惑楊志,讓他們喝。楊志即便不讓手下的人喝,但手下的人還是會故意和楊志唱反調,因而丟失了生辰綱。

在學校裏,我作為班長,也應該有好的管理能力。當老師有事不在時,我要管理好班級的紀律和衞生,承擔起老師小助手的管理責任。管理者在一個集體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夜深了,月亮懸掛在天空中,我在牀上輾轉反側,對《水滸傳》這本書久久回味。我對自己説:“我要做一個勇於面對困難的人!”

讀《水滸傳》有感7

寒假期間,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書上説的是北宋年間民不聊生,許多英雄好漢不堪欺凌,奮起反抗,來自五湖四海的08位好漢先後聚集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特別佩服盧俊義忠誠的僕人燕青。當薛霸要害死盧俊義的時候,燕青把他救出來,揹着他走了十幾里路,把他安頓在路邊的小店休息,自己去打些鳥雀給主人吃。等燕青回來,發現盧俊義被聞風趕來的一兩百個差吏抓了起來,押進了大名府,他又不遠千里、不辭辛勞趕赴梁山,請宋江他們發兵救出盧俊義。

燕青的忠誠真是令我肅然起敬。我要學習他這種可貴的品質,忠於祖國,忠於親人,忠於朋友……

《水滸傳》中這樣動人的故事還有許多。當然,書裏也有很多早已過時了的東西,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要懂得什麼值得學習,什麼應該放棄,這才是讀書之道。

讀《水滸傳》有感8

大家一定都看過《水滸傳》。裏面講述的是梁山泊108個好漢的事情。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沖誤入白虎堂、吳用智取生辰綱等等。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小李廣花榮。喜歡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射箭準,和李廣一樣,所以給了他一個小李廣的稱號。在書裏,他大鬧清風寨,黃信把宋江和花榮捆綁走了,後來被燕順等人打跑了黃信。後來花榮和秦明單挑,分不出勝負,花榮拔馬就跑,暗取弓箭在手,回身一射,射到了秦明的'紅纓上,秦明帶領官兵強行攻山,結果中了計,被擒。成功攻佔了清風寨。

從這裏我可以看出小李廣這個稱號對於花榮的確適合,他沒有瞄準,一轉身就射,不偏不倚就射到了對方的紅纓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很吃驚。

後來,梁山泊上的好漢排座次,分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還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

在最後,梁山好漢先後陣亡七十二人,到活捉方臘時,只剩下三十六人。後來,魯智深圓寂,武松出家為僧。不久,林沖中風癱倒;楊雄患杯瘡醫治無效死去;稍後時遷因患攪腸痧無藥可治去世。半年後,林沖也死去。到最後只有二十七個被封賞。後來二十七人中年老去世或在人陷害死去。只有宋江和李逵和了被高俅下了毒的酒,而毒發身亡。

當我讀完是我很震驚,怎麼故事結尾會這樣,開始時,我以為故事結尾不是這樣的,沒想到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不在了。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了不起!

這本書很好看,大家如果想知道其他的故事,就趕緊去看看吧!

讀《水滸傳》有感9

終於完完整整把《水滸傳》看完了,作者施耐庵真是了不起,能夠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個性寫得如此活靈活現,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水滸裏湧現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點。林沖原本是官府八十萬禁軍教頭,一開始逆來順受,最後被迫上了梁山;而魯智深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他三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史文恭則會呼風喚雨;宋江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常常好行方便,排憂解難,濟人貧苦,忠義兩存;李逵有勇有膽,天下老子第一;吳用則足智多謀。每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江湖義氣,各個都是好漢。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要數吳用。他熟悉兵書,精通文法,文思如泉,一身正氣,排兵佈陣是他的強項。“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等,每次戰鬥都能體現他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讓大家都佩服不已。很多人都認為梁山好漢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我認為不盡然。就算是“悲”那麼也應該是悲壯。“大江東去浪淘盡”斯人已去,但他們的精神仍在,勇敢、堅強、團結、忠心、義氣……

合上書,閉上眼。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讀《水滸傳》有感10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初次瞭解這本書是通過小學時學習到的一篇課文,這才瞭解了四大名著,也讓我愛上了裏面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一位位性格各異的人物,跟着他們體會他們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看到了一位位智勇英雄,瞭解一個個豪傑;閲《水滸傳》,體會“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之情;看《紅樓夢》那寶玉和黛玉的悽美愛情,同時又心疼那寫出“冷月葬花魂”的美人;知《西遊記》一心只向西天,路遇重重困難也永不放棄的決心。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水滸傳》。

在《吳用智賺玉麒麟張順夜鬧金沙渡》中,我瞭解到了吳用的智慧。梁山為了拉盧俊義入夥,“智多星”吳用便利用盧俊義正躲避“血光之災”的惶恐心理,暗藏“盧俊義反”四個字,廣為傳播,成了官府治罪的證據,最後把盧俊義逼上梁山。

這個故事便可看出,“智多星”吳用的為人機智善於謀略。所以凡事一經他策劃,就沒有辦不成的。由吳用想方設法讓盧俊義上梁山也可以看出,盧俊義的本領高強和品行端正。他不僅樂善好施,濟人危困,名聞四海。

但盧俊義也是一個可憐的人。他身邊從來都沒有一個心腹,可以讓他信任。盧俊義招安後被武功大夫,後被高俅用藥酒毒傷,不能騎馬,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這一個人的經歷讓人唏噓不已。

《水滸傳》一書中人物形象刻畫十分仔細,情節一波三折,讓人看後更能感受那種英雄氣概,希望我也能學習到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

讀《水滸傳》有感11

《水滸傳》是一部產於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説,生動而又深刻的描寫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蹟。

在《水滸傳》這一本書中,講了許許多多的好漢的英雄事蹟,在這麼多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了。

一天,武松來到了陽谷轄區,他走的肚中飢餓,看到前面有酒店,招旗上寫着“三碗不過崗,便進店喝了十八碗比老酒還烈的自釀酒和三斤牛肉,從店主那裏得知,景陽岡有隻兇猛的大老虎,一害死了二三十個好漢。但武松不怕,拿起哨棒搖搖晃晃的進了景陽岡。果然,走了一會兒,看到了一隻又飢又渴的大老虎,武松見狀,閃在老虎後面,掄起哨棒打向老虎,結果打中了枯枝上,哨棒也被打成了兩半,只好用手抓住老虎頭頂上的花皮,猛按下去。武松用腳王老虎臉上亂踢,接着又提起鐵錘般的右手,用盡平生力氣,打了老虎六七十拳,老虎的嘴裏,耳朵裏,鼻子裏都流出鮮血,又來到松樹旁撿起那半截哨棒,怕老虎沒死,又打了一陣子,終於打死了。武松下山後,告訴了身蒙虎皮的獵户,把老虎抬下了山來。

這一段,我反覆讀了好幾遍,其它如魯達拳打鎮關西,吳用智取生辰綱,宋江三打祝家莊等等故事,都在我童年的心海中,激起了喜悦的浪花。

掩卷沉思,我覺得這本書寫的太好了。很精彩,大家一起來看《水滸傳》吧。

標籤: 有感 精選 水滸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ypo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