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應台目送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1

龍應台的《目送》一書,包含寫父親、母親、兒子、朋友、兄弟的七十三篇散文,深邃、美麗的文字,吸引我在這個七月盛夏用幾個晚上讀完該書,共鳴之處頗多,最是印象深刻的還是跟孩子有關的《目送》和《十七歲》。

首篇《目送》,講述兒子華安上小學第一天目送其消失在門裏;十六歲機場送別一寸不移的跟隨安檢的兒子終沒等候到兒子消失前的回頭一瞥;大學時不搭同路的母親的車,留下母親高樓俯視其等公交車的身影。敍述着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變化,透露着作為母親的落寞無奈與對不必追的選擇。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孩子的成長中要不斷順應孩子的變化呢?

《十七歲》那篇讀到華飛從德國飛到希斯羅機場與劍橋演講的媽媽相會時那段,華飛拒絕媽媽為他預備的雨傘;笑説媽媽對歐陸早餐與英式早餐的大驚小怪;提醒媽媽只説就可以不要用手指牛頓蘋果樹後代……讓我想起前一日兒子掛掉我沒有説完的電話以示對我管束他的抗議,再打過去,直呼神經病隨即掛斷來對付我的囉嗦,跟十七歲時的華飛不同的是,兒子七歲就開始了跟媽媽意見不一時的應對,就那麼不輕不重不鹹不淡的應對着,讓你愛不來氣不起的。還在為兒子掛我電話的事情耿耿於懷,計較着兒子對我不尊的時候,從《目送》的文字中讀出作者在面對孩子時,跟所有的母親一樣有困惑,不同的是她懂得控制,使得她在孩子獨立和疏遠時,懂得用自我調整的方法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所應有的自由和尊重,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犯的一個錯誤,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導致跟個性獨立的孩子發生衝突時魯莽的給孩子定義為叛逆。我們要像作者那樣,做一個睿智的家長,把孩子當做一粒種子,給予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愛護他、滋養他、保護他,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在被塑造被管制被約束,而是在溢滿愛的環境中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切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教育的理論學習都是無用的。好讀書,讀好書,重在應用,尊重孩子的成長變化,做好孩子的好父母。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2

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龍應台的《目送》,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這一評價確實很貼切。

中學讀朱自清的《背影》並沒有什麼太深的感受,可能是那時年紀太小,也可能和朱自清生活的時代隔的太遠,總之,朱對父親的那種感情,在當時的我的心中沒有產生太大的共鳴。

可《目送》不同,因為80後的我們開始準備成家立業,準備擔起責任,父母能為我們做的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思考怎麼讓他們安度晚年。所以,讀她的故事彷彿可以看到10年後的自己。

龍應台,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這是個堅強的女人。精通英法德多國語言,在政壇中叱詫,可光鮮的背後她也是個普通人,為人子,為人母。面對中風最後離她而去的父親,面對老年痴呆的母親,面對在法國的孩子,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這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辛酸和温情。

當把整本書都讀完,回頭才開始明白《目送》這個名字的意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目送。小時候,總是父母目送我們離開,那種目光出現在學校校門口前,出現火車月台上,出現在機場安檢口,我們總是高高興興地離開了,他們不能挽留,只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在孩子的背影上多停留一秒。

現在,當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了,才發現父母正在漸漸走遠,在我們的生命中。

想帶着她看電影,電影院裏的只有武打,恐怖,懸疑,充斥着荒唐的喜劇,適合老年人的柔和的電影少的可憐;勸她買幾件新衣服,她説沒有合適的,我不相信,拉着她走進百貨商店,琳琅滿目的服裝,淑女裝,男士專櫃,兒童天地,唯獨沒有老年人。“老”,意味着不被關注,從人們的心中消失。

想為他們做很多事情,想留他們在身邊,可每次回家看到他們變白的頭髮;看到忙碌的廚房裏少了以前利落的身影,多了一些凌亂;看到手上的老年斑,心裏就是一陣陣酸楚。歲月正清楚地告訴你,他們在離你遠去,而你無能為力,唯有目送。這種折磨,是一種痛。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3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朋友家做客,就放在她的枕邊。隨手翻開來看,恰好看到那篇。文章結尾説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頓時,眼角融化,因為內心的觸動。於是,隨即便也去買來讀。

確實,《目送》吸引了我,對親人,對家庭,對生活,這些我們天天要面對的,我們已經熟悉到視而不見,忽略不計的,讓我們喜歡也讓我們無奈的一切的一切,龍應台作了真切的描述,觸動了人性的柔軟,善良和美好。當然更多的是共鳴,因為她所提出的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我在欣賞美文的同時,似乎也在討教對人生、對社會、對親人如何交往的真知灼見。

這些年來,漸漸懂得,不論自己做多大的努力多少的嘗試,在父母心中,就如龍應台所寫,依舊是“背影漸行漸遠”。人,得於父母賜之生命,本來就是新的個體開展一段新的旅程,總歸是要自己往前走。他們至多隻能陪着走一段,將我們渡過初始的跌宕流域,然後便在那渡口,開始無望而甜蜜的目送和等待。子女也須知道,這是回不了頭的單程旅行,所能做的,只有感恩了。

在閲讀這本書過程中,你不得不敬佩龍應台觀察的精細,對父母,對孩子,對生活中的種種人和事,因為她是用心在體驗這一切。她的文筆優美而細膩,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湧出筆端,躍然紙上。在閲讀過程中,你也不得不敬佩龍應台概括的精到,我們必須抓緊時間享受我們和親人在一起的感覺,否則一切將漸行漸遠,一切都不可複製。在閲讀過程中,你也不得不敬佩龍應台人格魅力,你會不自覺地在她的引領下忘卻這世上的所謂正事,大事,要事,把目光聚攏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上,而這些正是你應該關注的正事,大事,要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yn8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