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通用6篇)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通用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通用6篇)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1

初次讀這本書已記不得是什麼時間,只記得當時讀挺激動的,一直給安安的媽媽點贊,現在再次捧起這本書,與女兒一起看感覺真的不錯,一邊讀女兒一邊問題不斷,我也耐心的回答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就好像又回到了女兒0~3歲的那段時間,想想當時自己在教育孩子這塊兒做得挺好的,可是跟安安的媽媽比起來,覺得遠遠不夠。比如簡單的繫鞋帶,很多時候都是代勞的。比如説讓孩子跟着去看婦科檢查,在我這裏也是行不通的。

再比如讀《水滸傳》……那些事情做媽媽的都經歷過,試問能像安安媽媽處理得那麼得體,有用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的能有多少人。寫到這兒,我又想起了感動中國的同桌媽媽陶豔波,一陪就是十六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怎能夠做到!

孩子你慢慢來,也就是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細節,請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足夠的時間來改正。當然,家長也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會不斷的磨練中,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幹。要達到這一點,媽媽嗎就需要足夠的耐心,也要有冒險精神。

謝謝寧老師推薦的這本書,順祝家長和孩子們家長及老師們節日快樂!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2

這本書講述了龍應台女士和她的兩個兒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整本書中,每一個與孩子相處的細節,都是母愛的流露,同時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從古至今,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無條件的遵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在這本書中,龍應台女士讓我看到了一種獨特的觀點: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這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家長與孩子之間總會因觀點不同而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面對這些衝突,很多的家長找不到恰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但在這本書中,龍應台女士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給了我啟發。這段話是這樣説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而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段話寫出了我想對孩子説,卻又表達不出來的觀點。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新穎的觀點,讓我受益終生!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3

今天,我讀完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頗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龍應台和她孩子在一起的生活趣事,故事生動形象,美麗動人。

書中的孩子給人無限快樂,華安的調皮可愛更是讓人大笑不止,最讓我驚歎的是德國的教育,書中看似含影射沙的顯現德國教育的寬鬆,但這種暗示好像有無所不在,我不太贊成這種教育,但更不贊成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靈活,不會應用。中國孩子學習時間太長,扼殺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國呢,相對來説卻十分寬鬆,只學一個上午,作業量卻只用15分鐘即可完成,這樣的教育,卻耽誤了正在讀書時的少年,應適當在添些時間學習,學習時間較之玩耍多些,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又鍛鍊了學生手腳並用能力,將來對學習一些科目也有所幫助,這樣。,最妙。況且,我們還有在初中高中再適當加些學習時間,時間要呈金字塔狀慢慢累積,不能過度學習或過度玩耍。相對來説,美國教育我更贊成些,因為它更貼近事實。

書讀完了,但它生動形象的內容,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刻在了我腦海的深深處。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4

有人問我成大是什麼?很難説明,每個人經歷的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小時候總想着快快長大,快快長大,想象着大人的世界。長大後的我,又懷念童年的美好,那時候的我們什麼都不懂,快樂的像只小鳥。童年,代表着青春的肆無忌憚。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出自——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而我的母親,已漸漸變老。頭頂上爬滿了絲絲白髮,那個為我遮風擋雨的身軀也不再硬朗。而我,終有一天我也會離開你們的庇護,組建自己的小家庭,也將會成為一位母親。每個小孩都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她選擇你做她的母親,是因為對你的喜愛。我想:我選擇了我的母親,也是因為我對她的愛!淺愛深歡喜。

小時候媽媽騎着老舊的自行車,載着我在那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往學校的路上緩緩前行。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水泥路,交通也沒有現在發達。交通工具要麼是自行車,或者步行。汽車對我來説,是很遙遠又陌生的。騎往學校的道路,兩側都是稻田。到了夏天,遠遠的就聞到了一股水稻的清香,慢慢的在太陽報的光合作用下變成了金燦燦的美景。我想:這是太陽對水稻的愛,是愛讓它們慢慢成長;也是莊家漢對水稻的愛,盡心呵護着它們,等待着它們慢慢成長,盼望有個好收成。

或許三言兩語,也無法道清親情的千絲萬縷。感謝母親多年的包容與呵護,也期許着我未來的那個她,明朗又可愛。是的,我也願意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5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温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作為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龍應台的文章豪氣逼人。然而在這部生活散文中,她的筆觸也可以有萬丈深情,在這本書裏龍應台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她用她的耐心和體貼教導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讀這本書是被這個題目所吸引,“孩子你慢慢來”引發了我的深思,在當今這個一切都快速發展的時代,“慢慢來”似乎不被接受,大多數的父母都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忽略孩子的成長,而龍應台作為一個知識女性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陪伴孩子的偉大事業上。給了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惡事,沒有必要讓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龍應台是個聰明的媽媽,而作為她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和作為一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智慧。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時,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把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於是就有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卻忽略了一個孩子的感受。對一個對世界還未完全通透的孩子,至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慢慢來。正如這部散文首篇提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讀到這我的內心是震撼的,感受到一個母親最偉大無私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一份關懷,一份寬容,一份安慰。孩子的不懂事、頑皮、各種缺點在大人的眼中就會放大許多倍,他們對於孩子過於迫切,失去耐心。卻未想到欲速則不達,如果那時可以説一句“孩子,你慢慢來”,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每一個母親都會有自己的種種理想與計劃,但會被孩子的出生打亂。龍應台在“野心”那一篇散文中寫到“若冰在一旁察言觀色,用很温情的聲音説:‘這種種理想、計劃,做了媽媽以後都不能實現了,對不對?’媽媽軟軟地躺在沙發上,很沒力氣的:‘對’‘你後悔嗎?’……‘還好!’”她在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最終給出這個答案。我想她是真的愛孩子,愛超過了孩子帶給她的困擾,因為愛,不覺得時間的漫長,不覺得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不會催促不會責備,她享受這個過程,任由時間慢慢流逝。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在這部散文中不斷回憶她的生命,提及對孩子長大後漸漸的陌生感,讀後讓人感到心酸。作為孩子的我們確實缺少了一份烏鴉反哺的温情。這一點她在《目送》中也提及“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讓我想到了令人忽視的一個話題—感恩。

作為孩子的我們會把父母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當做理所當然,也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長時間不求回報的關心。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便不再是那個唯一接觸我們的人了,我們會漸漸的發現與父母間產生了代溝,實則是我們對他們的關注漸漸的少了,與他們談論的共同話題也沒,再然後我們便離家求學,陪伴他們的時間更少了,有時連一個電話都吝嗇於他們,卻不知包容我們一切的港灣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回到家可以肆無忌憚的做你想做的事,説你想説的話,因為我們不在乎他們的感受,把他們對我們的愛與包容當作理所當然,而我們卻沒有在意他們日益增多的白髮,沒有想過我們的世界沒有了他們該怎麼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羊尚有跪乳之恩,何況我們人呢?所以感恩需及時,勿當“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才後悔。

這便是我讀這部散文後的感受,在我們關注“孩子,你慢慢來”的同時,也注意“父母,慢慢老”。父母的“愛”於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孩子對父母的恩情要及時回報。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讀後感6

無意間,拜讀了華人作家龍應台的文章——《孩子你慢慢來》,心裏隱隱作痛,感慨頗多,簡單聊表,與大家分享。

今天,社會好像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着往前走,否則你便會掉隊,趕不上來。每天我們都在承受着各方面無盡的壓力。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更一個更穩妥的未來,讓他們的將來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地鐵有一席之地,早早的我們就把孩子趕上了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師長者,人人都懷着愛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於是乎,孩子們變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無奈選手。

孩子上幼兒園,我給孩子報了繪畫班,足球班,希望通過畫畫來提高孩子的思維活躍、美的欣賞。通過足球來提高孩子的團隊合作以及與人交往。暑假給他讀了拼音班,數學班,怕孩子上學跟不上班,打擊孩子自信心,你看,家長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創造資本,希望他好。但沒有考慮到孩子,繪畫班沒有去幾次,就死活不想去了,拼音班有半個月每天下課回家都哭,早上不起牀,不想去拼音班。

不僅是我,我周圍的家長們,那個不是本着為孩子好的想法,演出着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看過這本書,是職,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差別,有時令之分。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我們應該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y2g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