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巴菲特傳》讀後感500字

《巴菲特傳》讀後感5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巴菲特傳》讀後感5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菲特傳》讀後感500字

《巴菲特傳》讀後感1

巴菲特説投資理財很重要,巴菲特很樸實,我們和巴菲特的不同在於有沒有堅持做自己愛做的事。重要的話一般都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但“有了想法就去行動是沃倫的準則”。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巴菲特的家人對巴菲特有什麼影響呢?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在證券公司工作過,影響了巴菲特的興趣愛好。他爸爸為人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熱衷政治。當巴菲特該交第一筆税金的時候,他拒絕了爸爸替他交的建議。他選擇獨自承擔自己的責任。他一生都將税收平等視為自己的第二事業。

巴菲特也繼承了父親愛思考的品質,有質疑精神,愛閲讀,但不盲信老師和書本的話。在上大學之前就通過閲讀和實踐有了豐富的金融方面的知識。

巴菲特的童年生活是壓抑的。因為媽媽利拉在生下他的那一年,因為她姐姐的去世,性情大變,對孩子動不動就嚴厲責罵。本來就性情温和的巴菲特花更多的時間讀書。成年後的巴菲特也還是躲着母親,不願意單獨與母親相處。

巴菲特缺失的母愛一定程度上在他姑姑那裏得到了彌補,當經濟學教授的姑姑對非常疼愛,也教授他許多知識。

一位心理諮詢師,説有愛的家庭,孩子可以完好地發展自己。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無論家庭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巴菲特的內心深處都住着一個孩童,聰慧,內向,敏感和勤奮,他像害怕成長一樣害怕改變”。

這裏的成長應該不是進步,而是衰老。世界首富的他最想長壽。書中説,“他是一位內心強大的先賢式人物”。

《巴菲特傳》讀後感2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熱衷於尋找那些便宜得幾乎沒有風險的公司來投資。巴菲特將這種行為升級為一種思想:別指望做大生意。如果價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獲利頗豐。

那如何去尋找價格低廉的.股票呢?

按巴菲特的做法,當他投資某家公司時,總是閲讀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報告,瞭解公司的發展狀況及策略。注重公司的成長性。而公司的成長性最能體現於每股真實價格與現時市價的比率,只要這個比率能夠大於一,這個公司就值得投資。

但前提是每股真實價格從何而來,那就必須利用數學的方法進行理論上並不縝密的計算,通過資產負債表或年度報表之類的公開信息,可以得出大致正確但不準確的公司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通過估算的無形資產),再除以該公司發行的總股票數量,就是公司的真實股票價格。

投資的祕訣就在於當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投資該公司之前,你可以想想這個公司值多少錢,如果你意圖收購這家公司,你對這家公司進行評估後,你可以出什麼價格。這個價格就是格雷厄姆所啟發的:這個企業售價多高?它用來衡量股票價值。它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但是(關鍵在於)一個人並不需要精確——他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甄別出那些偶爾出現的其作價遠低於其價值的公司和那些作價已經很高(遠高於公司價值)的公司。

《巴菲特傳》讀後感3

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才能的,即始終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這樣的才能。他們尋找和精選世界上被錯誤定價。

別人贊成也罷,反對也罷,都不應該成為你做對事或做錯事的理由,我們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數人的贊同而心安理得,也不因他們的反對而擔心。——沃倫·巴菲特。

這學期我們終於開了證券投資這門課程,將要接觸股票這種敏感而神祕的金融事物無疑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是興奮不已的。然而當我們真正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卻發現投資不僅需要敏鋭的眼光和果斷的判斷,更需要縝密的計算和深入的分析。而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和枯燥的數據打交道的過程。頓時,很多人的學習熱情減弱了不少。開課不久,老師就給我們推薦了有關金融和投資的幾本書,如《投資百年收益史》《巴菲特傳》《黑天鵝》等等,其中前兩本作為重點閲讀對象,還要交讀書筆記。當我懷着應付的態度讀《巴菲特》(作者,羅傑洛斯坦)傳時,慢慢的發現,投資好像也不是那麼數據化,因為投資的主體是人,人的心態和思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才感覺到,原來投資也是一門藝術。而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就是一個投資藝術大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n9w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