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11篇)

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11篇)

巴菲特傳讀後感

一、讀後感的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醖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脱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二、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11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菲特傳讀後感1

懷着敬仰與好奇的心態,我購買並拜讀了羅傑。洛温斯坦的經典著作《巴菲特傳》,在老師眾多的推薦中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對於心拙口夯的我來説,讀其他經管類的書籍讓我略感佶屈聱牙,而《巴菲特傳》以傳記的形式,通過對沃倫。巴菲特生活、學習、工作的生動描寫,得以使我們更加深入瞭解巴菲特本人,學習其投資技巧和一些金融知識。本書沒有充斥着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以巴菲特的所作所為及對他一些觀點的簡單分析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覺得妙趣橫生、簡單易懂,有時更有醍醐灌頂之感。

因為時間原因,整本傳記沒有讀完,但在前部分的閲讀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有很多。首先他立志很早,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祖父歐內斯特經營着一個雜貨店,父親霍華德在證券經濟公司工作,在這樣一個氛圍當中小巴菲特也難免從小打上未來股票經紀人的標籤,他更是在12歲時發誓要在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成不了百萬富翁,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看似童言無忌,卻不無根據,巴菲特從小天賦異稟,對數學充滿興趣,對數字非常敏感再加上其強烈的賺錢慾望,也造就了他內心的成熟;其次他樂於實踐,6歲時挨家挨户兜售可口可樂、加價賣出撿來的高爾夫球、13歲時送《華盛頓時代先驅報》、和好友成立舊彈子球公司、大一時成為管理者監督50個報童等等,其19歲時就已經有了13年經商經驗;最後,勤于思考也是他出人頭地的一個重要品質,善於從小事中發現問題,和同伴一起分析思考。在哥倫比亞大學時,他也是上課最活躍的,與恩師格雷厄姆交流最多。他堅持在自己看得懂的領域、用自己擅長的理論和方法、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巴菲特傳讀後感2

“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格雷厄姆説過“真正的投資是價值投資。”而沃倫。巴菲特緊跟老師的理念思想,其投資的核心法則便是專注公司的內在價值,決策對應內在價值的變化而變化。他推崇的是投資而不是投機。“當尋找股票去投資時,巴菲特會尋求具有良好成長前景的企業,會探尋公司過去的業績是否具有連續性?主業是否具有獨特的優勢?

利潤額額是否高?是否穩定可持續?如果這些探尋都有肯定的,而公司的股價又低於其未來增長預期,那麼這隻股票就有可能被巴菲特收入囊中。”如果你在股市裏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就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其次在充足的基本面分析之後要學會長線投資、耐心等待——這也是所有成功投資家所遵守的共同法則。等待不是所謂的置之不管、自暴自棄,而是守候和期待一個機遇,只有學會不離不棄,才能在這場心理博弈和金融戰爭中倖存下來。

在我看來,巴菲特的成功在於對市場理性的把握,在於對投資不懈的堅持。他對人,對事,對市場有着深刻的見解,總能把握最根本的東西,他能對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做出準確判斷,也使他在市場上進退自如、得心應手。“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要做到這樣的境界,不是簡單的感性博弈,而是需要理性地深入研究。而堅持則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堅持不一定獲得你所想要的,但只要將理性作為前提,堅持才會有意義、有價值。想想巴菲特,2008年,首次成為世界首富的他將近耄耋之年,而縱觀古今,又有幾個人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七十餘載,六歲時的童言無忌到八十歲的夢想成真,其間有多少的辛酸和付出,可能只有他老人家自己能體會。

從巴菲特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他沒有因為追求奢靡而放棄終身的理想,而是願意將自己85%的資產投入到公益事業中,沒有用金錢去毀掉子女的成長。相比於投機的索羅斯,他更願意投資,他不會傷害任何人,將富有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無疑是一位真正的大師,讓人敬佩、尊敬。我們學習巴菲特的目的並不全是為了賺錢,而是學習巴菲特做人、做事、做投資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體現了大師的智慧,還能幫助我們擺脱人生的困惑與迷茫。

巴菲特傳讀後感3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熱衷於尋找那些便宜得幾乎沒有風險的公司來投資。巴菲特將這種行為升級為一種思想:別指望做大生意。如果價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獲利頗豐。

那如何去尋找價格低廉的股票呢?

按巴菲特的做法,當他投資某家公司時,總是閲讀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報告,瞭解公司的發展狀況及策略。注重公司的成長性。

而公司的成長性最能體現於每股真實價格與現時市價的比率,只要這個比率能夠大於一,這個公司就值得投資。

但前提是每股真實價格從何而來,那就必須利用數學的方法進行理論上並不縝密的計算,通過資產負債表或年度報表之類的公開信息,可以得出大致正確但不準確的公司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通過估算的無形資產),再除以該公司發行的總股票數量,就是公司的真實股票價格。

投資的祕訣就在於當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投資該公司之前,你可以想想這個公司值多少錢,如果你意圖收購這家公司,你對這家公司進行評估後,你可以出什麼價格。這個價格就是格雷厄姆所啟發的:這個企業售價多高?它用來衡量股票價值。它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但是(關鍵在於)一個人並不需要精確——他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甄別出那些偶爾出現的其作價遠低於其價值的公司和那些作價已經很高(遠高於公司價值)的公司》。

巴菲特傳讀後感4

巴菲特是世界知名的人物,他的成功也經常被人們拿過來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我也對巴菲特非常感興趣,於是就打開了《巴菲特傳》。

巴菲特從小就被父母灌輸總價價值,巴菲特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他從小就喜歡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他五歲開始擺小攤賣口香糖,再賣檸檬汁。他還在賽馬場撿票根,當過高爾球童,買高爾夫球,並且兜售必勝馬仔系統。他對數字非常銘感和喜愛。

11歲時,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3股城市設施優先股,並且給姐姐多麗絲也買了三股,後來股價跌到27美元,之後又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邁出了股票賺到股市上的第一桶金。可是等他剛剛出售完,股價就一下子漲到200美元。這給小巴菲特好好上了一課。讓他明白在投資中一定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定力。

後來他的爸爸當選了議員,全家離開了奧馬哈,搬到了弗雷德裏克斯堡的弗吉尼亞鎮。幾個月後,巴菲特搬回奧馬哈。1943年13歲的巴菲特回到華盛頓開始送報的生意,這時他每月可以掙175美元。14歲時他由拿出自己積攢的1200美元,投資了一片40英畝的農場。到1950年時他已經攢下了9800美元。

1951年,他大學畢業,1952年結婚,1954年他去一家共同基金工作。個人投資了保險股票,從15美元不久就飛漲到70美元。在之後的人生中他不斷積累資產1956年的時候他的資產已經達到14萬美元。

後來,巴菲特看上了投資,在他投資的過程中,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1963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已達2200萬美元,個人淨資產達到近400萬美元。巴菲特儘量避免對股市進行盲目預測,尤其不會按照人們的預測來買賣股票。與之相反,他更願意逐一分析每家公司長期的盈利前景,因為他習慣於依靠自己的邏輯思維。1963年,巴菲特合夥公司成為伯克希爾公司最大的股東。1965年,34歲的巴菲特許諾48歲的蔡斯,讓他來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總裁。

1970年,伯克希爾公司從紡織業賺到的利潤只有4.5萬美元,但是從保險業卻賺到了210萬美元,從銀行業賺到260萬美元。但巴菲特沒有關閉紡織廠,而是在自己的良心、滿足感,以及金錢之間達成了一種妥協。

巴菲特一直信奉兩條原則,第一條就是不要虧損,第二條就是重複第一條。我們普通人可能難以到達巴菲特的程度,但我相信,讀了《巴菲特傳》以後我們應當懂得,面對財富的時候應該有什麼態度。中國有句俗話説: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實生活中雖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的公司其實並不是很多。面對財富保持冷靜的頭腦才能讓我們走的更遠。

巴菲特説過信譽比財富更重要,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忘了保持信譽。我覺得這正好符合中國人説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希望這些經驗能夠給我更好的啟示,在生活中要做一個冷靜的人。

巴菲特傳讀後感5

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才能的,即始終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這樣的才能。他們尋找和精選世界上被錯誤定價。

別人贊成也罷,反對也罷,都不應該成為你做對事或做錯事的理由,我們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數人的贊同而心安理得,也不因他們的反對而擔心。——沃倫·巴菲特

這學期我們終於開了證券投資這門課程,將要接觸股票這種敏感而神祕的金融事物無疑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是興奮不已的。然而當我們真正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卻發現投資不僅需要敏鋭的眼光和果斷的判斷,更需要縝密的計算和深入的分析。而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和枯燥的數據打交道的過程。頓時,很多人的學習熱情減弱了不少。開課不久,老師就給我們推薦了有關金融和投資的幾本書,如《投資百年收益史》《巴菲特傳》《黑天鵝》等等,其中前兩本作為重點閲讀對象,還要交讀書筆記。當我懷着應付的態度讀《巴菲特》(作者,羅傑洛斯坦)傳時,慢慢的發現,投資好像也不是那麼數據化,因為投資的主體是人,人的心態和思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才感覺到,原來投資也是一門藝術。而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就是一個投資藝術大師。

巴菲特傳讀後感6

《巴菲特傳》的主人公沃倫·巴菲特是美國最成功的集團企業的塑造者,2015年3月,他以727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三名。他以世界頂尖投資人和令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創造能力而贏得世人盛讚和追捧。巴菲特很小就樹立了人生目標,對數字有天生的敏感並且興趣濃厚,明確地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從沒有為尋找目標浪費過時間,不懈追求,獨立思考,誠實守信,堅守信念的處事方式和驚人的毅力相結合,成就了巴菲特的輝煌。巴菲特成長與財富積累的歷程,變化的只是財富數字的不斷累積,不變的是巴菲特獨特的投資智慧和人生信條。

“股神”沃倫·巴菲特今年就要年滿85歲了。這位老人至今仍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帶領這個超級賺錢機器高速運行着。而他的第一步則是從挨門挨户送報紙開始的。在他13歲時,為了能夠第二天凌晨早起送報,每天都要放棄玩耍,早早上牀睡覺。巴菲特14歲時,就掙夠了當年個人納税起徵點的錢。不過,精明的小巴菲特在税表的減免項目裏,列上了自己送報時所騎的自行車的折舊費用,第一次為自己合法免税。少年的巴菲特,就表現出了他的經商天賦。

巴菲特大學時代,遇到了讓他受益一生的證券投資導師——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名著《證券分析》中,提出了價值投資的理論,這些理論影響了巴菲特的一生。巴菲特把這些理論深深地融入到投資事業中,他對於自己投資股票的祕訣常解釋為: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他還有兩條寶貴的原則: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巴菲特的成功正在於他從不盲目從眾、從不道聽途説,而是用自己的獨立思考來作出判斷。他具有無與倫比的獨立思考能力,專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擾。他投資的許多公司,可能不被人們看好,但他執意買進。巴菲特如水一般總是流入低谷窪地,永遠追逐着價值的窪地。不與眾人強爭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懂得適時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獨闢奚徑,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

對於讀者而言,身處紛繁世界,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我們都應該從巴菲特傳奇的一生領悟到:一是樹立明確的目標,選擇做正確的事,併為了目標不懈奮鬥,堅忍不拔,認真對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二是學會獨立思考,不盲從,不人云亦云,勇於創新,充分論證、理智分析,抓住事物發展的邏輯性和本質規律。三是要有長遠的目光,看到人生與事業的長期價值,而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四是要有耐心等待,也許成功來得不是一帆風順,但永遠不要輕言放棄,學會堅守並做好一切準備,才能在機會到來時,果斷出手,一擊即中。五是不盲目追求金錢,金錢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符號。我們所追求的,不應是物質的奢華,而是人生的樂趣與人生的意義。

巴菲特傳讀後感7

總覺得自己了不起也不行,君不見,即使你是個帥哥,但乾的職業是撿破爛的,也不見那個美女相惜聞香而來,只得到掩鼻而過,匆匆而逃的下場;君不見,只要你腰纏萬貫,即使是暮年老矣,也招用年輕漂亮的女子入懷,引世人豔羨不已,是誰,咱也不多説了,全世界都知道就得了。言歸正傳,説説咱身邊的事。

最近我讀了《巴菲特傳》,結合實際,頗有感觸。“現在永遠是最難做出投資決定的時刻”。連續幾天的暴跌行情讓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和考驗。其中他的經驗,在當下的市場中尤其容易引起共鳴和我們的借鑑。投資者在失敗時體會的痛苦比掙錢是體會的幸福要多得多,因為下跌帶來焦慮,人天生容易被感情所左右,焦慮進一步造成投資者作出壞的決策,投資於是變成了一項精神折磨。每到這樣的時刻,一定要放鬆心態,將自己與好多紛至沓來的信息隔絕開來,靜靜的思考,以得出正確的判斷。

中國證卷市場正如投資學經典教義上描述的“市場先生”,有典型的狂躁症和抑鬱症,這放大了股市的波動幅度。在巴菲特的老師、投資大師格雷維姆的表述中,“市場先生”的情緒都在不停的變化,反覆無常。上漲時極度樂觀,下跌時非常沮喪,對於這樣一個喜怒無常的“人”,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是不是每天都要看着它的臉色行事呢?

事實上,暴跌之後,整體估值下降,風險得到一定的釋放,此時進場肯定比3000點以上更有優勢。這就是巴菲特所説的“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是我貪婪”。這真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他卻做到了。巴菲特就像美國很多經典傳説中描寫的那樣,以正義和品德打敗了大都市的爾虞我詐,以執著不變應對這瞬息萬變的現代化節奏。

巴菲特説:做一個好的分析者其實並不需要接受正式的培訓,也不需要高智商,最關鍵的是具備幾項素質:有活力、講原則、有悟性。不是説現在進場是最好的時機,但機會總是比那些時候要大些。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審時度勢了。我相信,在經濟總體向好的時代,壞也不會壞到哪裏去,這就要我們一定得堅持自己的理念,風雨過後見彩虹,共勉之。

巴菲特傳讀後感8

主人公巴菲特是美國最成功的集團企業塑造者,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資產總值超過六百二十億美金。是一個比韋爾奇更懂得管理的人,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以世界頂尖投資人和令人難以企及的能力創造財富而贏得世人的稱讚和追捧。巴菲特也是一個平凡人,因為他跟普通人一樣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可是他卻擁有一個普通人難以樹立也難以擁有的偉大目標和決心。他從小就樹立目標跟理想,長大後追逐自己的理想,中年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老年的他便成為世界的焦點。

巴菲特是成功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他天生便對數字有着濃厚的興趣,即使人們隨便説出某個城市的名字,他也能準確的報出人口數,死亡率,賽馬勝算等等。即便是老年的他也能説出某個城市或者公司五年甚至二十年的盈利狀況。由於對數字有天賦這一點,對於投資上是非常有利的。

有理想有目標的我們是快樂的,可是我們又要考慮如何實現我們的理想與目標。這時我們要注意即使有了理想有了目標卻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能成功的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那我們還考慮那麼多有什麼用呢?放膽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吧!

曾聽張愛玲説過這樣一句話:“成名要早。”,我腦袋突然閃過“成功不是等到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這一念頭。

是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從不認為我一定能成功,但我始終追求一個比昨天更棒更成功的自己。我也不認為自己有過人的才能,但我不相信只要是我努力換來的成果會不如別人。

我有我的理想我的'目標,我會用努力證明我也可以成為像巴菲特一樣棒的人。

巴菲特傳讀後感9

巴菲特在投資方面是個天才,在做人與生活態度上也是天才。青年時的他從不炫耀自己的學識,但是卻博得全班同學的崇拜,他不善與女性交往,所以每次派對時別人正和女伴跳舞時他總是一個人呆在一個角落裏,儘管這樣所有人仍向那靠攏問巴菲特各種各樣的經濟問題。由此可見他的做人是很值得學習的。

巴菲特生活就和普通人一樣,你可能會不相信,因為在你的腦子裏億萬富翁都是坐着自己的超豪華油輪、飛機、最好的酒店、魚子醬……但巴菲特恰恰相反,他的三餐很簡單,一塊三明治、最喜歡的可口可樂(加點櫻桃汁更好)和飯後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值得一提的是他喜歡吃的可口可樂、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喜詩糖果都是由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控股的。如果你走進巴菲特的辦公室除了凌亂的桌子就是成堆的可口可樂罐。他仍舊開他20多年的老林肯車,穿的也是順手連試都不試就從衣店衣架上拿下來的西服。令人稱奇的是巴菲特竟然不用電腦,而是用沒有電腦以前的愛迪生牌股價自動收錄機。就算使用也是偶爾在電腦上打打橋牌。

成為億萬富翁的確讓巴菲特很開心,他以不尋常的方式享受着這種幸福。就像他説的,金錢改變不了你的健康狀況,也無法讓別人愛上你,但“它會使你身處的環境更有意思”。巴菲特的交涉甚廣,包括眾多首席執行官、政治家以及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這樣的名人。1994年夏天,他與總統比爾?克林頓一起在馬撒葡萄園打了一場高爾夫球,之後一起去凱瑟琳?格雷厄姆家吃了一頓平靜的晚餐。

雖然巴菲特擁鉅額的財富但是,他不會留給自己的兒女,最多就是在聖誕節時送給孩子們每人一萬美元的伯克希爾的股票。巴菲特的兒子彼得想擁有一個農場成為一名準農民但是沒有錢又不想問巴菲特借,巴菲特知道此事後給兒子買下一個農場但要求兒子按月付給他租金。巴菲特的女兒蘇珊婚姻破裂沒有穩定收入獨自撫養孩子生了病也沒錢去治,即使這樣巴菲特也不聞不問,好在凱瑟琳女士順便拜訪,看見蘇珊的房間最好的電器莫過於20寸的黑白電視機,生氣地給巴菲特打電話要求他儘快送來一台大屏彩電,巴菲特只好答應。儘管如此巴菲特的兒女們仍然愛他們的父親,他們認為是父親給予他們堅強的意志和現在的幸福生活。

與人們熟悉的華爾街的陰險狡詐不同,巴菲特是為數不多的不傷害別人而獲得鉅額財富的資本家之一。用芒格的話説,他努力爭取不做一個“可憐的守財奴”,他把投資人和被投資人都當作夥伴,而且從不憑運氣取勝,也不給自己留退路。

現在巴菲特要超越金融界,獲取更大意義上的成功。他説他最喜歡持股時間是“永遠”,這也讓華爾街內外都大為吃驚。現代人的字典裏還沒有“永遠”這個詞,通常它只是小説或童話裏的字眼。

但是巴菲特確實兑現了他的承諾,在這個充滿貪婪和慾望的時代,巴菲特把投資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良性紐帶,而且幾乎成了社會契約。1969年他在寫給合夥人的信中提到伯克希爾?哈撒韋:

“我當然不會只為一個誘人的價格,就把某個由我喜歡和敬佩的人經營的好公司賣掉”

這樣有情有義的話在華爾街已經絕跡了。學者甚至把它當作妖言,而且在整個美國已難得耳聞。

而且到了今天,這類話更讓人吃驚,因為它更少了,它與多變的共同基金的風格格格不入,甚至與整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都顯得很不合拍。今天,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瘋狂交易成了社會嬗變的代言詞,之前人們與社會、職業、社區、家庭和社會團體之間緊密的聯繫現在已經慢慢消逝,而且這這種消逝的速度還在一天天加快。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預測我們每個人只能保留15分鐘的名譽,其實,在這個動盪年代,15分鐘內就消失的不僅是我們頭頂的光環,還有最可寶貴的過去和感情。各種職業的合作關係四分五裂,大牌運動員拋下自己的隊伍,老闆不停地解僱僱員,就連認為最該保持傳統的大學也急着重新發明已使用了千年的加農炮。在日常生活的各行各業中,“電車”上的人一夜之間相貌就會改變幾番投資者在尋找退路,但這麼做絕對不僅僅是投資者而已。從這點來看,華爾街瘋狂洗牌洽洽證明,最重要的是,他獲得巨大成功不是因為把承諾當成了交易,而是因為他信守諾言。

巴菲特傳讀後感10

巴菲特説投資理財很重要,巴菲特很樸實,我們和巴菲特的不同在於有沒有堅持做自己愛做的事。重要的話一般都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但“有了想法就去行動是沃倫的準則”。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巴菲特的家人對巴菲特有什麼影響呢?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在證券公司工作過,影響了巴菲特的興趣愛好。他爸爸為人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熱衷政治。當巴菲特該交第一筆税金的時候,他拒絕了爸爸替他交的建議。他選擇獨自承擔自己的責任。他一生都將税收平等視為自己的第二事業。

巴菲特也繼承了父親愛思考的品質,有質疑精神,愛閲讀,但不盲信老師和書本的話。在上大學之前就通過閲讀和實踐有了豐富的金融方面的知識。

巴菲特的童年生活是壓抑的。因為媽媽利拉在生下他的那一年,因為她姐姐的去世,性情大變,對孩子動不動就嚴厲責罵。本來就性情温和的巴菲特花更多的時間讀書。成年後的巴菲特也還是躲着母親,不願意單獨與母親相處。

巴菲特缺失的母愛一定程度上在他姑姑那裏得到了彌補,當經濟學教授的姑姑對非常疼愛,也教授他許多知識。

一位心理諮詢師,説有愛的家庭,孩子可以完好地發展自己。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無論家庭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巴菲特的內心深處都住着一個孩童,聰慧,內向,敏感和勤奮,他像害怕成長一樣害怕改變”。

這裏的成長應該不是進步,而是衰老。世界首富的他最想長壽。書中説,“他是一位內心強大的先賢式人物”。

巴菲特傳讀後感11

讀書為何?我説讀書為開窗。久閉的心門必定潮氣太重,空氣沉悶。這時若讀到一本好書,則真像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給你帶來明媚的陽光,帶來沾有雨後濕潤泥土氣息的新鮮空氣,甚至還帶來鳥語花香。心房裏的烏雲和沉悶被明淨、平和、快樂的氣氛驅逐得無影無蹤。而這時的靈魂就像遭遇多年牢獄之災的囚徒突然遇到大赦一般地暢快和輕鬆。

《巴菲特傳》正是這樣一本好書。然而它給我的心靈帶來的遠遠不止這些,它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久久的思考,它像智慧的河流衝擊着乾涸的土地,我的心變得濕潤而敏感。我一遍一遍不知疲倦地回想書中的內容,近乎神經質地思考巴菲特的傳奇一生。這時範偉那陰陽怪氣的聲音在我耳邊想起來:同樣是人,差別怎麼就那麼大呢?

是啊,同樣是人,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巴菲特他老人家説起。

巴菲特,何許人也?股神也!大家都知道炒股是非常瘋狂的投機行為,但它帶來的高收益卻往往像美色一樣魅惑無數或聰明絕頂或糊塗透頂的股民們,讓他們像飛蛾撲火般撲進股市。我舉兩個聰明絕頂的人的例子。牛頓和丘吉爾,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這兩位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在努力工作之餘,也想過把股民癮,順便測一下自己的幸運指數。沒成想股市這位神祕莫測的老人對待風雲人物和街上買菜的大媽是一樣的公平,他一點不考慮你的世俗地位,哪怕你是救世主耶穌他也一點不買賬。兩位風雲人物遭遇“滑鐵盧”以後迅速總結經驗教訓,意識到股市不是自己一相情願就能玩得轉的,於是發了一番感慨後迅速作出重大決策(一點兒不拖泥帶水的風格值得各地官員們學習,決絕的態度值得對股市一往情深卻總是很受傷的各路股民們學習)。這個重大決策就是:今日一別,永不相見(和股市)!看這個英明的決策多帥,足見偉人和庸人的差距。這個決策對世界的影響很大,因為世界為此少了兩個地位顯赫的股瘋子!

看到此,估計有人得罵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我也很無奈啊!若不是為了突出我未來的同行巴菲特的天才,我才懶得羅嗦這麼多呢!簡單一點説,天才巴菲特在11歲的時候就獨立自主地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3股城市設施優先股,刨去手續費淨賺5美元。這是巴菲特在股市上賺到的第一桶金。剛才我為什麼説“獨立自主”這個詞呢?如果您認為我為了執行中央文件精神,不顧客觀實際,非得生拉硬拽像某些幹部似得,您可冤枉死我了。我用這個詞確確實實有它的需要。因為買股票的錢是巴菲特自己的,買哪隻股票也是他自己決定的,他父母根本沒有參與這件事。那您不禁要問了:巴菲特那麼小哪來那麼多錢?還不是父母親戚給的,無非是以前給的唄!那我告訴你,你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錢是他自己掙得!也許你還有疑問:,巴菲特一十歲小毛孩怎麼就敢趟股市這趟渾水呢?而且不僅沒淹死他,反而讓他抓住了大魚,他的運氣可好啊!您甭説髒話也別發牢騷了,讓我告訴你吧!他並不是運氣比別人好,他只是不把買股票當作投機行為而是可預測的投資行為而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ze0q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