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紅屋騎士》讀後感-讀後感-高二

《紅屋騎士》讀後感-讀後感-高二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屋騎士》讀後感-讀後感-高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屋騎士》讀後感-讀後感-高二

《紅屋騎士》講的是越獄的故事,時代背景放在法國大革命(1793年)。大仲馬似乎非常愛寫越獄,你看他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著:《三個火槍手》——米萊狄越獄,《二十年後》——查理一世越獄,《布拉熱洛納子爵》——鐵面人越獄,當然最有名的是《基督山伯爵》裏的鄧蒂斯越獄。大仲馬可以算得上歷史小説家中的“越獄大王”了吧。

同是以1793年作為小説背景,同樣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同樣寫的是歷史小説,大仲馬與雨果(《九三年》)的差異真是很大。雨果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他的詩情與人道,其深刻之處在於他設下的理想主義悖論。大仲馬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他對勇氣愛情的`推崇,其高明之處在於總能讓歷史符合他的小説的需要。大仲馬也想把自己表現的深刻一些,偶爾也喜歡站在“大歷史”的高度對時代品評一番,只不過他每次這麼做的時候,就顯露出自己的稚嫩。好的小説家未必是好的學者,當年的大仲馬和我們的金庸先生都是例證。

《九三年》與《紅屋騎士》也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二者都持革命立場,但都對“恐怖政治”持批判態度。這一點又讓人想起狄更斯的《雙城記》。三位傑出作家的歷史觀雖然略有不同,但總的來説是一致的。而這三部小説中,都出現了相同的場景與主題——監獄與越獄。偉大的法國大革命,在同時代的三位文豪心中烙下的竟是同樣的文學命題,這不得不教後人扼腕唏噓。第二,兩部小説都塑造了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郭文與穆里斯都體現了作家的政治理想,只不過郭文所承擔的革命理想更宏大一些,而穆里斯的愛情更近於常人而已。這一點,狄更斯的卡登就略有不及了,這個人物充滿了英國式的騎士情操,但畢竟不是法國式的,他無法藴含法國人對於大革命的愛憎糾葛。

在《紅屋騎士》之後,大仲馬着手把原來激動人心但背景單薄的菲力普作為線索,繼續寫作大革命背景的歷史小説,他似乎感到性格單向型的青年人已經不適於寄託其理想,於是具有基督山伯爵般神祕色彩的約瑟夫·巴爾薩莫登場了。在此後的一系列小説裏,連菲力普的風頭都被巴爾薩莫壓倒(説實話,菲力普的形象後來越來越靠近穆里斯)。然而,比起基督山伯爵,巴爾薩莫徒有神祕感而缺乏邏輯性,其實只是得了伯爵的皮毛罷了。

標籤: 紅屋 讀後感 高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8e4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