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豐碑的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1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紅軍長征途中,軍需處長為了讓他人穿暖,自己只穿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站在雪中,自己卻被凍死了。

讀第一遍時,我不由得感到作者文筆之細膩,每一處都對接無暇。

讀第二遍時,我感慨於文章中的故事情節,起伏盪漾。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從這裏我不僅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同時,還對將軍十分敬佩。

文章中雖無一處直説軍需處長的偉大,卻從其他人身上的表現可以看出,軍需處長是一個捨己為人的好同志。

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就是軍需處長在風雪中與雲中山化為了一體,變成了一座豐碑。

他真的變成了豐碑嗎?當然不是。豐碑代表着他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漫天的雪花,將軍的淚水,單薄破舊的衣服,它們會告訴你答案。

嚴寒中,軍需處長將棉衣讓給了其他戰士。現在的生活好了,沒有人買不起棉衣,反而穿得過於奢華了,過於浪費了。

同學們,別忘了,是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太平,我們有何理由不節約,不珍惜?

軍需處長,乃至天底下所有同軍需處長一樣的好同志,我向你們致敬!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2

歷史長河中,有無數英雄,他們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無私或偉大,他們都是英雄。但是,在我心中,有一位無名英雄,他是《豐碑》裏那位軍需處長……

《豐碑》一文記敍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隊伍遇到了極端天氣,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士們,自己卻活活凍死的感人故事。

全文被定格的那個畫面,讓我難以忘懷:“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着一棵光禿禿的樹幹坐着,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雕像。他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神態安詳、鎮定;右手中指和食指間還夾着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這可是一位軍需處長啊!他本可以自己先拿或多拿棉衣的,可是他卻只穿了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啊!他非但沒有多拿一件衣服,還把自己的衣服給了別人,甘願自己被凍死。這位軍需處長死時的目光那麼安詳,那麼鎮定,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他沒有看到任何戰士受凍,他安心,他寬慰,他死而無憾!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的痛苦留給了自己;最後,他化為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一座受所有人尊敬的豐碑!可惜,他死前沒有看見祖國解放,他自己甚至連名字也沒留下。這樣的人,不是英雄是什麼?

軍需處長、英雄、豐碑,我向你致敬!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豐碑》這篇文章,反覆閲讀,受益非淺。文章通過寫紅軍過雪山,軍需處長因沒有穿棉衣而活活凍死。讚揚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品質。

當我讀到“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着光禿禿的樹幹坐着。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真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着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戰士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的貼在身上”時,我熱淚盈眶,為什麼呢?

因為軍需處長在大冬天只穿了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他沒發棉衣嗎?不,他不給自己發棉衣是因為他寧願凍死,也不願意讓戰士冷。令我想到:我在冬天穿的羽絨服,戴的是棉手套,穿的是皮靴子。哪能感到冬天的寒風刺骨呀!下雨了,雨衣、雨靴穿着,雨傘打着,和處長比起,我的生活多美好呀!

我接着向下讀,讀到“將軍找軍需處長,別人卻給他説那位被凍僵的人時,我深深地被感動了,他那先人後己的品質多麼令人學習呀!可現在當官的,他們那些官如果當軍需處長,肯定會把暖和的棉衣留給自己,如果不暖和了,破了,就還一件暖和的,他和軍需處長比是多麼渺小呀!

讀完此文,我感到,如果人人都像軍需處長一樣,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呀!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4

今天我閲讀了《豐碑》這篇短文,讀着讀着眼睛濕潤了。

這是一座特殊的“豐碑”: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幹坐着,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飛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像戰士們借火······怎麼?他的衣服這麼單薄、破舊?像樹葉,像錫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禦寒衣物呢?為什麼沒有發下來呢?

他就是軍需處長,身管全師“軍需”的`處長,為了保證部隊“軍需”的充足,寧可自己穿單薄、破舊的衣服,凍死在飛雪征途。他的神情是那樣鎮定、自然又欣慰!

為了抗日、為了保家衞國,紅軍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築成一條成功路,他們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來換戰友、同志們的生命,他們是我們的驕傲,他們將永垂不朽!

這位紅軍老戰士倚靠樹幹的塑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深知祖國今天能屹立在世界之林是那麼多像這位老戰士的犧牲換來的,我們今天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是許許多多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安定、團結、和諧又欣欣向榮的社會裏,沒有理由來浪費我們的青春,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盛!

豐碑的初中讀後感5

從1934年始10年間,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戰士們不得不走上漫漫的長征路。在長征路途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烈士在長征中犧牲了。

《豐碑》也是其中一個感人的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老軍需處長在冰天雪地中凍死了,他只穿着薄薄的破舊的衣裳,飛雪覆蓋了的臉龐,但他還是那麼安詳。

讀完《豐碑》這個故事,我的眼眶濕潤了。老軍需處長薄薄的單衣緊貼着他的身軀,顯得是那麼瘦小,是那麼虛弱,他難道不能吃得飽,穿得暖嗎?並不是,他把自己的大棉衣給了戰士們,把自己吃的糧食給了戰士們,老軍需處長用自己一個的生命,換得了幾個戰士能走出雪山的希望,這是多麼強烈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啊!老軍需處長,處處為他人着想,捨己為公,先人後己,為了能讓戰士有生還的希望,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老軍需處長就像一個晶瑩的豐碑,説他屹立在雪山上,還不如説他永遠屹立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讚揚過他們,為了讓戰士生還光榮殉職。

老軍需處長讓我聯想到了另一位戰士——趙一曼。趙一曼是東北軍政委委員中的一員。在一次戰役中一個小偵察兵找到了一個粗瓷大碗給趙一曼烈士乘了一碗高粱米飯,趙一曼烈士知道這碗飯是從病號那裏乘來的,把乘來的米飯,偷偷揹着偵察員把高粱白米飯換成了野菜粥,這是多麼的感人,讓我十分敬佩!

看完《豐碑》我熱血沸騰,讓我們把長征精神永遠銘記吧!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zy8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