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故事新編讀後感(通用10篇)

故事新編讀後感(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事新編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故事新編讀後感(通用10篇)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1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小説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據老故事改編而成。

魯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殺傷力強,歷來都是諷刺文學史上的經典,就像鋒利而且帶鈎刺的弓駑,直刺敵人的心臟。一直以來,魯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聳立在每一個年青學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從讀了這《故事新編》之後,我忽然有了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根據我國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寫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鑄劍》,便是改自《干將莫邪》,只是將故事背景、少數情節略作改動。評心而論,改寫是成功的。改寫後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動,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卻是令人(或許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會使讀者聯想到故事的本體——“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魯迅變得有些“惡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會打烏鴉的“窩囊廢”,把大美女嫦娥寫成嘮叨羅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潑勁十足的婦人——這完全顛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連情節也由“嫦娥偷仙丹是為了永葆青春而守護在愛人身邊”杜撰成“嫦娥嫌后羿無能而迫不及待想要離開”——讀到這裏,我真有一些鄙棄這位享譽幾十年的大文學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為何能流傳千古?只因它情節優美,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大膽而美好的願望。可魯迅先生的《奔月》卻完全背離了這個美好傳説的創作初衷。

這就是我對《故事新編》的膚淺認識。或許有人會對我大加鞭撻,指責我對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犢不怕虎”,我還是把心中的話説出來了,敬請前輩學人也以同樣的心態來討伐我。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2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説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説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這八篇小説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書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的最後的創新之作,裏面8篇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出於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脱。儘管骨子裏依舊藏着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遊戲筆墨”,這標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現或隱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着“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魯迅曾説,《故事新編》裏的全部作品“是神話,傳説及史實的演義”。其中,《補天》洋溢着讚美,亢奮,欣喜的調子,其畫面瑰麗而壯美,結構宏大。雖然女媧補天源於古籍,但在此的描繪中多了些許浪漫主義氛圍,創造了十分奇異動人的藝術畫面。而《奔月》《鑄劍》雖然也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但同時也有着壓抑的沉重感。《鑄劍》中關於眉間尺以頭與劍託付黑色人報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混入皇宮,施展計策的描寫,雖然不符合現實的邏輯,但也正因為這樣獲得了令人訝異的感染力,加強了浪漫主義色彩,卻又不缺乏沉重感。

比起《補天》、《奔月》、《鑄劍》來,魯迅後期所寫的《理水》等5篇歷史小説,從總體上説浪漫主義色彩稍有減弱。這主要表現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但是,在別的方面,主要是在穿插現代生活細節方面,卻又增強了浪漫主義氣息。《理水》、《非攻》、《出關》、《采薇》裏有現實中資產階級學者等類人物的影子,有現代生活的某些片斷。如《理水》對大員、學者們進行了古今雜揉的描寫,“文化山”使讀者想到了現實中所謂的“文化城”,而“好杜有圖”等外語詞彙的出現,在幽默中隱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洋奴;《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國”名義強行募捐這種欺騙、掠奪行徑的影射。此類例子,在《故事新編》裏除了《鑄劍》,其它各篇均有。而《起死》,由於題材採自《莊子》中的寓言故事,本身就帶有奇異性,經改編之後它的浪漫主義色彩愈益加濃,更見妙趣。這篇小説中,亦有“自殺是弱者的行為”這樣的“油滑”之處。相對而言,後期的幾篇中“油滑”之處較多。魯迅將他在歷史小説中採用的這種穿插現代生活細節的寫法,稱之為“油滑”。他自謂在《補天》中寫了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是從認真陷入油滑的開端。油滑是創作的大敵,我對於自己很不滿。”但後來各篇“仍不免有油滑之處,過了13年,依然並無長進。”這就表明,在歷史小説的創作中,魯迅對自己“油滑”的寫法,既有不滿的一面,又有有意無意繼續為之的一面。

一直運用了“油滑”的寫法,正説明這一寫法在魯迅的創作心理中有內在的根據,成了他創作心理整體結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側面。從大的方面講,從問題的實質講,這與魯迅雜文中的諷刺藝術,包括某些被批判人物的內心獨白(出以虛擬),漫畫化的人物速寫片斷(主要以人物的語言表現)等是相通的。在這一點上,魯迅的雜文與歷史小説,在創作心理上有着某些相同的依據:主體有一種內在的情感與意志張力,這種張力促使作家採用漫畫化的手法,表現被批判對象滑稽可笑的面目,以達到強烈的諷刺、批判現實的目的。以神話、傳説和歷史為題材的《故事新編》,在這方面得到了強化和突出的表現,這可以看作一旦離開現實題材時,主體的創作心理中一直居於次要地位和潛伏狀態的浪漫主義才情被有力地激揚了起來。其實,不論《故事新編》中穿插現代生活細節的具體聯想形式是哪種,它們都一無例外地是主體在長期的思維與寫作中建立了將歷史與現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動力定型的表現。我們認為,這是魯迅《故事新編》“油滑”問題在創作心理上的奧妙所在!將古今雜揉在一起,正是魯迅思維的宏觀性與清醒的現實戰鬥精神的體現,又是魯迅創作心理結構的一個重要側面,或稱之為魯迅創作心理深層的動力定型。

實際上,不僅《故事新編》貫穿着浪漫主義線索,而且魯迅的整個文學生涯,都貫穿着一條浪漫主久線索,只是它起伏變化,行跡不定而已。

通過此書,對於魯迅或多或少有了更多的認識,或許淺顯,但卻受益匪淺。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3

這個夏天貌似也是特別的熱過往年,照長輩們的説法,當是“現在條件好了有空調了”之類的緣故,獨自在家也多少有點閒得無聊,於是乎拿來魯迅全集翻了幾頁,看了其中的一章《故事新編》,覺得還挺不錯。

首先讓我感受到的是故事新編的幽默(幽默似乎是魯迅先生的作品的共性)。我覺得故事新編中的幽默主要來自於古今結合,有語言上的結合,也有內容上的結合,想必這正是“新編”的魅力所在。如《補天》一節中,女媧聽着那些小人兒的官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如《奔月》中,后羿與嫦娥天天吃着烏鴉炸醬麪。《采薇》中的鐘表彷彿早已全用烙餅的個數來代替,“約摸有烙十張餅的時候”,“約有烙三百五十二張大餅的工夫”,“大約過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張大餅的工夫”,忍俊不禁。

看了一遍《故事新編》,發現不少篇幅中出現了死亡的.描寫,分別是《補天》、《采薇》和《眉間尺》,佔了我看的六分之三(《起死》一篇為劇本模式,我沒看,《理水》一篇則未收入我所看的版本內)。而這三篇中,每一篇都有好人和壞人出現,《補天》中的女媧和愚昧無知的人類,《採集》中的伯夷叔齊與性惡的人們,《眉間尺》中的黑衣人、眉間尺與國王,都構成了對比。可能是魯迅用來諷刺他所在的時代的那些阻礙時代進步的人的吧。女媧拯救大地,到頭來卻是在被誤解的荒古的氣氛中默默死去了。眉間尺則是痛快地報了仇,但似乎新編的力度不甚大。《采薇》讀着感覺是最有深度的,“不食周粟”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早已是一對辯論的課題,當事人在左右為難之際,用最簡單也是最無助的死得到了兩全。如主角伯夷所説的,“近來的烙餅,一天一天地小下去了,看來確也像要出事。”最終也出了事。

《奔月》中讓人印象較深的一編,看到嫦娥奔月去了以後翻回前面看到嫦娥説的.一句話:“你不能走得更遠一點的麼?”讓人不禁猜測嫦娥美人是否早的預謀。看到最後后羿對着月亮射`了三箭,終於發現,這畢竟還是一個戰士,他的肉體裏還湧着戰士的血液。但他老了,“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墮落。”“這一瞬間,使人彷彿想見他當年射日的雄姿。”廉頗老矣,這歷來是讓人感到惆悵的,一種對時間的恐懼感。奔月奔到最後終於也來了點起伏,寫此文時尚在1926年十二月,離魯迅逝世還有十年。

《出關》寫的很有意思,老子的人物很鮮明。跟《補天》中一樣的,也出現了兩類人言語不通的情況。《非攻》感覺基本上就是翻譯了一下,看着沒什麼意思。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4

讀完故事新編,我感覺魯迅是一個頗有幽默感的人,他吧一些神話與現實結合起來,變得更接近民眾。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體現魯迅幽默感的是奔月中,烏鴉的炸醬麪,這一出現讓我想起了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當灰太狼抓不到楊時,灰太狼哄她的老婆,説抓了青蛙,做清蒸蛙肉吃,沒抓到羊,於是平底鍋就扔過來了,而奔月中烏鴉的炸醬麪是后羿射不到獵物,只收獲了一隻烏鴉而得到的迴應是自然是老婆嫦娥的不滿。后羿是有柔情,穩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説是后羿看到側卧在牀上的嫦娥,看着自己媳婦如此漂亮的眼睛眉毛,后羿不忍心讓媳婦受苦,心一橫,明天遠途跋涉找了無,讀到這裏,我感動於後羿的柔情,俠骨中充滿柔情,真好,先不討論結果怎樣,單是這份愛,就很重。但現實有時很殘酷的,最終嫦娥是離開了后羿,很令人惋惜的一個結局。曾經看過一個廣告,廣告的好像是韓國的礦泉水,男生追求理想的愛情,女生追求現實的愛情,最終來個男人在殘酷的現實中沒能在一起。我不清楚自己的愛情觀怎樣,追求理想的愛情還是現實的愛情。但我很清楚的是,愛情不是絕對的理想化,也不是絕對的現實化,真正的愛情需以理想的愛情心經營現實的愛情,以愛情頭腦用愛情手腳營造美滿家庭。

還有印象深刻的就是鑄劍了,鑄劍這一神話故事傳説是第一次聽説,讀過之後我很是害怕,也説不説上是特別害怕,就是可以説印象很深吧。眉間尺是一個心太軟的復仇者,為父報仇,卻一次次地錯時集匯,而一個突然冒出的人,暫時叫他怪人吧,怪人果斷地替他作決定,故事的結局是三人都頭落於沸水中,在沸水中的那段描寫挺讓人佩服魯迅的想象力的。

魯迅肯定了解並收集了很多關於古代的神話故事,不然他不會運用這下神話故事如此自如。魯迅曾建議民眾看中國以外的書籍,現代人大多都曲解了,而我恰恰認為這只是由於那時那地那情況所決定的,並不能普及到今天,普及到全民。古代的東西魯迅學精了,我們中文系的也要好好學。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5

因為讀《穆斯林的葬禮》時書中多次提到楚雁潮和新月在翻譯魯迅的《故事新編》,所以得暇就找到《故事新編》來讀(其實我讀的好多書都是這樣子開始的,讀這本書時書中提到了什麼書就找來讀)。

故事都比較短,找到稍微長一點的空閒時間就能讀一篇,到現在共讀了四篇:《起死》、《奔月》、《鑄劍》、《補天》。為魯迅先生幽默詼諧的文筆所折服(以前做學生時沒感覺到,對魯迅的文章有點牴觸,大概是因為要考試、要分析文章思想的緣故吧)。

先生將古人古事寫得風趣幽默,能夠彎弓射九日的后羿因為沒有打到嫦娥愛吃的野味而在妻子面前怯怯的,陪着笑臉;莊子行路途中非要弄清楚路邊骷髏是怎麼死的,叫司命大神為骷髏“復形、還肉、活轉來”,結果是已經死了五百年的了,搞得自己不得脱身,也不知讓那活轉來的骷髏該怎麼辦……

先生又將耳熟能詳的傳説寫得活靈活現,又匪夷所思。讀了先生的敍述才知女媧娘娘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女子,累了就將頭靠在高山上頭髮搭在山頂上;因補天(被共工撞不周山而裂的)耗盡所有精氣神而死,整支隊伍在其肚皮上紮寨;為了點燃蘆柴堆(用來融化補天用的石頭的)隨手從崑崙山上燃燒的森林大火中取了一株大樹做火種。

而脱離了身體幾日的頭仍能做出表情,會唱歌,在沸水中還會舞蹈,會攻擊自己仇敵的頭,讓人讀來感覺奇特荒誕,但又感覺有那麼點可信,就應該那樣。

在《鑄劍》中還寫了古時人與人之間單純的信任,所謂的一諾千金。眉間尺未能為父(干將)報仇即遭國王防備捉拿,一從未謀面的黑色人説“我能替你報仇”,眉間尺就將自己的頭顱親自割下和鋒利的雄劍一起交給了黑色人。可見當時的人之間的信任是超出我們今天的人的理解能力的,令今人汗顏。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6

暑假老師要我們讀一本中國神話故事,爸爸向我推薦了一本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爸爸説有點難,我正想挑戰一下,就認真地讀了起來。

書中一共有八個故事。《補天》講的是女媧造人和煉石補天的故事;《奔月》講的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理水》講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鑄劍》講的是眉間尺和黑色人殺死國王報仇的故事;《非攻》講的是墨子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故事……

書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最有意思的是《起死》這一篇,講的是莊子讓一個人起死回生的故事。這一天莊子正要去見楚王,在一片荒草地上發現了一個髑髏。莊子正無聊,就請司命大神讓他起死回生,司命大神就讓這髑髏復活,跳出來了一個一絲不掛的鄉下漢子。哪知道這個漢子一上來就找莊子要他的衣服,莊子好不容易問明白了,他是商紂王時候的人,他哪裏相信,只是不停的向莊子要他的衣服。莊子就跟他講生就是死,死就是生;衣服是可有可無的,也許是有衣服對,也許是沒有衣服對的道理。漢子哪裏聽得進去,大怒要揍死莊子。莊子慌忙摸出警笛狂吹。趕來的巡士幫他,才好不容易脱了身。

莊子是個大哲學家,如果只會講大道理,不切實際,遇到一個不講理的鄉下漢子,也只能落荒而逃。

《故事新編》裏的故事篇篇都既有趣又有意思。我的這次挑戰收穫真不少呀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7

魯迅先生的雜文裏,我對八篇《故事新編》情有獨鍾。覺得它們很耐讀,在欣賞過程中也無時無刻不感受着先生文筆的幽默與犀利,讀到後來,甚至想象着是一位閲歷豐富的伯伯在夏日傍晚的大樹底下給我講述着不僅僅是“故事”的故事。

在這以前,我不否認我是絕對內容主義的倡導者。因為認為作品的內容是唯一的,它所傳遞的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挖掘出的深刻的見地是其作為文學作品最重要的閃光點。同時,文學的另一組成部分——文學形式無非就是小説、散文、戲劇等幾種,除去古老的詩、詞、歌、賦,近現代的文學幾乎可以清一色的歸納進前者所舉的題材中去。而與此同時,至今被我們爭相傳閲的文學佳作都存在着互不雷同的思想主旨,這才是我們“為伊消得獨憔悴”的部分。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在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中,漸漸地就將它與作品內容徹底隔離,甚至時常將其在思考中忘卻。

是先生的《故事新編》將我從意識誤區中拉出,慢慢地又找回了辯證的思考。是的,正是這八篇説短不短,説長也不長的以拾取古代傳説為基礎,新構人物經歷以表達情感的雜文化引發我對文本形式作用的重新認識與肯定。這種非常有趣的,全新的以雜文為基礎的寫作手法,對於作品的意義,明顯已不再侷限於類似散文體裁使文章詩化,倒敍使作品充滿神祕感等類似的作用。應該説它是以一種全新的表達,展現着全新的思考。它產生的作用就像是通過對未來天氣的假設性預報來表達當下環保的重要性一樣,放大了説,是一種新的視角。

這種文本形式的存在,使《故事新編》獨具欣賞的價值。它將古人寫活了,以至於作品的主人公能在古今兩個時空中自由穿梭。如《奔月》中“烏鴉炸醬麪”等流行詞彙的插入,借羿之口説“我去年就有四十五歲了”反擊現實中以誹謗先生為能事的高長虹的誣衊,都是很好的例證。八篇中的《補天》、《奔月》等前期創作可能僅僅是這種創新寫法的練筆,但到《鑄劍》、《出關》、《非攻》、《起死》時,已是先生將其運用得爐火純青,自由自在的時候了。

另一方面,這種堪稱“古今雜糅”的手法將中國傳統中的聖人、英雄徹底“人化”,通俗地説,就是將偉人生活化。它已拋棄了對英雄作無盡謳歌的傳統,轉而揭露起高貴的人物被世俗牽絆的事實。在和傳統逆向的思考中,描繪頗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戲説衣冠楚楚者,一語道破作者所要表達的荒誕。比方説《奔月》中曾經的射日英雄對妻子百般聽從,不顧勞累,只為滿足時常無理取鬧的嫦娥對於肉食的渴望。從一個英雄式后羿,到俱內的丈夫,最後在被視如己出的徒弟背叛,往日疼愛有加的妻子的離棄後,又重新消逝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半傳説半想象的刻意安排,在荒誕中對現實中的種種進行了有力的嘲諷和深刻的揭露,像是訴説着昔日的“戰士”失去對手後的無可着落與逐漸沒落的趨勢。相信,“骨子裏仍藏着先生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遊戲筆墨’”是對於先生歷時13年的最後的創作的最恰當的評價。雖然先生自己在《序言》中説到對《補天》後半段油滑的寫作表示否定,但不得不指出作為試驗性的創作,這種誤區是很容易踏入的,因為對於“丑角”的插科打諢,“度”的把握實在重要的很,畢竟多一份則膩,少一份則無味。可惜在先生意識到時,上天卻決絕地帶走了一代文學巨豪,將這份永遠無法填補的遺憾作為為了忘卻先生的紀念。

其次,雖然知道先生極力否定中國傳統文學,認為那是戕害心靈的玩意,但若是沒有被先生視為污垢的傳統文學,像《故事新編》這樣優秀的作品應該也只是化於天地之無形了。所以當今國學的興起,看來也是歷史的必然。畢竟“存在即合理”,或糟粕,或精華,作為閲讀者的我們,只需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是可以站穩腳跟的,不至於像魯迅先生擔心的那樣被“黑洞”所吞噬,但這種能力的形成,可謂有待磨練,而像先生那樣將其活用,更是任重而道遠。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8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我相信同學們都聽過這句話吧,而且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是陳壽説的。是啊!讀書是多麼重要!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叫《故事新編》。我一看這本書就入迷了,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書中有許多故事,其中有一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它叫《理水》。這篇文章與眾不同,寫得栩栩如生,好像這個人就在你身邊。這個故事很感人,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理水》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貼近生活很值得我們學習。如“這殺千刀的!奔什麼喪!走過自家的門口,看也不進來看一個,就奔你的喪!做官做官,做官有什麼好處,仔細像你的老子做到充軍,還掉在池子裏變大王八!這沒良心的殺千刀!”這篇文章用了許多比喻句和擬人句,使得文章更生動形象,讓人讀了以後,眼前腦中就出現了當時的情景。如“他舉手向兩旁一指,白鬚發的,花鬚髮的,小白臉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員們,跟着他的指頭看過去,只見一排黑瘦的乞丐式的東西,不動,不言,不笑,像鐵鑄的一樣。”同時,把官員和乞丐作對比,突出官員的醜陋。擬人句如“終於太平了,連百獸都會跳舞,鳳凰也飛來湊熱鬧了。”寫出了人們高興的心情。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9

《鑄劍》是魯迅歷史小説的代表,根據幹寶的《搜神記》中的《三王墓》改寫,原載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兩期,題作《眉間尺》,副題是《新編的故事之一》。1936年1月,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新編》。

這些故事裏面,我最感興趣的一篇是《鑄劍》。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眉間尺的人,當時的皇上給了他父親一塊鐵,那種鐵很不一般。因為當時他的父親是最好的鑄劍師,所以皇上叫他來做劍。

眉間尺的父親用自己的汗水,經過多年才把劍做出來。一共有兩把劍:一把是雄劍。一把是雌劍。而他的父親拿着雌劍給皇上,他知道如果交給了皇上必定會把他殺死,因為這樣皇上就沒人能再造一把一模一樣厲害的劍了。

當天他的父親走了,走之前父親告訴眉間尺,你要拿這把青劍來給我報仇。他父親説的這把青劍就是雄劍。他長大以後知道了這個事情,就準備去報仇。

在途中他遇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説你是打不過皇上的,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幫你報仇,但是有兩樣東西必須要,那就是你的頭和青劍。

他信任了這個人,就把自己的頭和青劍給了他。之後那個人把頭給皇上看還説他要用煮屍,皇上同了。

第二天,那個人就把眉間尺的頭丟進去煮後,又叫皇上來看。在看的時候,那個人趁皇上不注意把皇上的頭也砍到了鍋裏。眉間尺和楚王兩顆頭在鼎中進行殊死搏鬥。

眉間尺年幼,不是楚王對手,被楚王的頭咬住不放。晏之敖見狀,拔劍自刎,頭顱掉入鼎中,加入戰局,終於把楚王頭咬得無聲無息。

三個頭都煮成了白骨,無法分出彼此,楚國王公大臣出於無奈,只好將三個頭顱均以王禮分而葬之。這就是三王冢的來歷。

故事新編讀後感 篇10

若不是老師推薦我們去看《故事新編》,我還真不知道以筆為刀槍與舊社會抗爭的魯迅一向行文嚴肅,竟然會有如此有趣的作品。

《奔月》的男主人公后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大英雄,他射日的史績至今被人傳誦,他和嫦娥的愛情故事也是人間最美麗的傳説,我們總相信英雄會被人永遠記住,后羿和嫦娥雖然是悲劇二人應該相互思念,至死不渝。然而在魯迅先生的《奔月》中,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英雄,不一樣的嫦娥奔月。我們看到,當九個太陽被射落後,英雄並沒有想象中的風光,他得到的是沒有人崇拜,沒有人關心。他的天生神力,它的精妙的箭法都沒了用武之地。此時的他早已不是什麼人人敬仰的天神,它只是一個擁有大莊園,擁有表面上的風光,而實際上為油鹽醬醋而煩惱的普通人。如果他的從前還有留給他什麼,那就是回憶,還有人們對於射日英雄的潛意識中的崇拜。但那崇拜是對天神的,不是對他的,人們早已忘記了天神的真正身份。我們的英雄不見了,因為我們不再需要這位英雄,那些他曾應以為傲的一切都沒有了用處,有些甚至成了他現在生活的阻礙。他的箭是他尋求食物的工具而非英雄的象徵,可是後來就連尋求食物的工具也變得勉強。他的弓太強,箭頭太大,所以將麻雀射碎了;他的箭法太準,百發百中,以至於漫山遍野的飛禽走獸都被他打完了。我們的英雄迷茫了。

這樣的后羿,讓我想起了某些國家體育運動員。許多國家體育運動員都是紅極一時的冠軍,曾經他們不僅給自己帶來的榮耀,也為國家增添了光芒,他們是普通民眾口中的英雄。特別是體操運動員,他們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被送去進行體操訓練,由於忙於訓練,許多運動員都沒有像普通孩子一樣接受過系統的文化教育,所以他們的文化程度很低。十多二十幾歲的時候,是他們體育事業最輝煌的時候,但是對於體操運動員來説,二十多歲已經算是老運動員而要選擇退役了。由於我們國家對於運動員退役的保障還不是很完整,很多運動員退役後就等於失業了。有些運動員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普通的公司不可能錄用他們,所以出現了前幾年的“曾經的世界冠軍,如今淪落為行竊小偷”的新聞事件。故事中的后羿,和這些運動員的經歷,沒啥不同。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時刻跟進時代的腳步,我們在一生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學習新技能,這樣不僅是為自己謀得生存的技能,更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靈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要老是沉淪於記憶,沉淪於過去的輝煌。即使你再擁有以前的金牌,即使你再擁有無敵的射箭技術,沒有了比賽的場地,沒有了漫天遍野的禽獸,你的金牌,你的箭術也就失去了光環或用武之地。

嫦娥偷吃了梳粧盒的仙丹奔了月,這形成了對后羿的背叛。上古神話裏端莊美麗的傾城美人嫦娥,不復見她的孤傲清冷,而她自然也沒有奔月後的幽怨與無奈,我們眼裏看到的,在這故事中,嫦娥成了現實的市井小民,她不滿足的現實生活,只是一個喜歡抱怨、很世俗、一點也不温柔體貼、貪圖享受的普通女人。故事中,我們很明顯地領會到,沒有物質為基礎的愛情,最終還是抵不過麪包。這則故事,不知道是魯迅先生的個人想法,還是隻是把這種社會現象以借喻的手法列舉,讓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是愛情重要,還是麪包重要,我想若這兩者都能兼顧,那麼幸福美滿不在話下。

看完了這篇文章,其實我還不是很懂魯迅先生為什麼要編寫這樣的故事,是因為沒素材可以寫而發揮所謂的想象力嗎?查了一些背景資料,才知道,先生還是以前那位先生,喜歡講這話説那理。后羿被遺忘以後,或者説落寞之後,乃至遭到嫦娥的遺棄之後,他的複雜的精神狀態。而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又與廈門時期的魯迅的心境產生了某種應和。實際上作品中后羿與逢蒙的對話,還有嫦娥、使女的議論很多都直接呈現了魯迅當時所受到的攻擊。因而魯迅正是以這種“油滑”表達了對於現實與落寞的嘲弄。

小小的一篇故事,在人生觀能給到我些許的啟發,使我進一步瞭解了魯迅先生。

標籤: 通用 新編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vvn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