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小班化教育》優秀讀後感

《小班化教育》優秀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化教育》優秀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化教育》優秀讀後感

《小班化教育》讀後感1

《小班化教育》一書為上海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毛放所著。本書共分6個章節,包括:

1、小班化課堂教學組織的微技術應用。

2、小班化教育需要重點開發的教學內容。

3、小班化教育中、高年級的探究性學習。

4、小班化教育的學生評價。

5、小班化教育的家校關係建設。

6、小班化教育的素養的自我提高的“第三條道路”。全書近20萬字。

一、讀了這本書,我明確了兩點:

1、什麼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為目標指向的教育。它的核心內涵包括三個層面:

(1)小班。

(2)小班教育。

(3)小班化教育。

小班指較少容量的教學班的學生數量,一般在20-24人規模的班級。小班教育即在20-24人規模的班級中開展教育活動的組織方式。小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支配下實施小班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運用適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技術等,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交流,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實現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過程。

2、為什麼要推行小班化教育。

推進小班化教學的原因:一是上海構建現代國際中心城市的需要。二是為了滿足廣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礎教育的需要。三是有助於深化小學教育環節,構建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四是符合當代發達教育的進步趨勢。五是可以充分保護、利用優化配置教育資源。

二、這本書有這樣三個特點:

(一)揭示透徹。

本書對小班化教育在備課、上課、作業考試等各個環節的特點都作了充分的闡述。比如在小班化教育上課的特點上,作者在小組學習和個別化教學所佔的時間上,提出了“四分之一”的系統;在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上,突出了興趣點,興趣面以及興趣的持續長度三個維度;在教學角色的多向轉換上以及活用教材資源上都能做到闡述充分,揭示明瞭,使讀者讀後有所悟,有所得。

(二)、圖例充分。

本書為揭示小班化教育特點,在闡述中運用了包括:折線、雙曲線、條形表格、扇形圖、流程圖等圖例共有30多處,這些圖例配合文字對作者揭示特點起到了很好的輔助和佐證作用。

(三)、案例翔實。

本書作者在前5章中大量地引用教育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共有40多個,而且都是來自教育教學的第一線。這些案例富有引證力、説服性很強。如:“誘導自悟法案例”、“唐老師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五步操作案例”、“學生自己評價作業案例”等無不引人入勝,都為我們提供了借鑑的作用。

三、從功能而言,我認為本書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引領作用。

讀了全書使我對小班化教育有了全新的瞭解,從理論上加深了對小班教育的理解和認可,為我在小班化的教學中找到了理論依據,同時也明白了小班化教學是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個體個性發展的教學。

(二)、借鑑作用。

本書本身可以作為工具書使用,有許多地方的內容、方法、技術可以直接加以應用。如:在對小班化教學的空間形式進行設計時,就可以參考書中所畫的圖表;在對小班化的教師環境設計時書的一開始彩頁上就有許多的可供借鑑的圖片。

(三)、輻射作用。

儘管本書的小班化教育理論和內容及操作是在大城市背景下闡述的,但它同樣適用於城郊一體化地區,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書的輻射作用將會日益凸現。

四、結合實際的思考

在我自己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也覺得自己很少能做到真正的小班化,儘管人數上已經是小班,但是小班所特有的各每一個學生充分學習的機會、以各種形式展現個性的方法以及富有實效積極多元的評價這些都還在探索中。對於我自己來説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已經開始重視小班化教學,已經有了小班化教學的基礎和氛圍,只要有系統的學習、實踐,相信會將小班化教育教學的實效發揮出來的。

《小班化教育》讀後感2

小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支配下實施小班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運用適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技術等,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交流,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實現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過程。

小班化教育可以滿足廣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礎教育的需要,有助於深化小學教育環節,構建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小班化教育符合當代發達教育的進步趨勢,可以充分保護、利用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小班化教學是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個體個性發展的教學。

什麼是個性?個性是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非隨心所欲。把任性,耍脾氣,和老師對着幹,跟同學爭爭搶搶都誤認為是個性,這是對個性的曲解。獨立性不排除團隊精神。在學習中善於和別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議,這樣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取長補短,拓寬思路,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的。而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基本形式。可變式課桌,活動式教學,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

首先,要注意科學的安排好小組成員。

每個小組的人員人數要基本上均等,優秀的學生和中等的學生,以及稍差一點兒的學生的比例也要基本上均等。這樣才有利於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合作學習中的每個組均為一個小集體。合作學習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個小集體發揮作用,完成探究任務。

其次,要科學地選好每個小組的領頭人。

這個領頭人要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務的前提下,組內不會的他應負責講解。同時他還應該檢查組內成員的完成情況。在小組學習中,他們一起朗讀、背誦、預習、複習、互相提問、會話、複述課文、講故事、研究並討論疑難問題,還相互評改作業、舉行小測驗或自我測試等等。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好同學帶動本組所有的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要科學地合理安排好合作學習的內容。

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也並非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採用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教學要求適時使用,而不可濫用。合作學習是學習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學內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學內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適合教師講解、演示。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現狀進行選擇是否該進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內容要難易適度,如果所佈置的問題太難,學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誤時間,而且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合作失去興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問題過於簡單,不加思索、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答案。這樣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合作交流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討論價值、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問題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萬不要過於簡單。否則,在沒有合作價值的情況下,合作就是一種重複的勞動。

第四,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要科學地給學生明確好。

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着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彙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第五,要科學地評價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的情況。

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每個小組的同學合作學習的熱情,使每個小組的同學知道今後應該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小班化教學需要有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努力,一定會把我們學校的小班化教學搞得如日中天的!

《小班化教育》讀後感3

我校已全面展開小班化教育,我翻閲了《小班化教育》這本書,小班化的許多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由浮現於眼前。現就小班化教育談談我個人的幾點讀書體會:

首先,小班化教育更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傳統教學偏重於注入式講授,突出教師的示範作用,而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啟發引導,注重兒童的主動探索及自身體驗,力求增加兒童直接經驗的積累。小班由於學生人數的減少,給教師提供了分組教育和個別輔導的時間和空間,使每個孩子受關注的程度提高,參與、交流的機會增多,避免了大班不能充分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的情況,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小班化教育”帶來的對學生個體的關注,更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能有效地幫助初進學校的孩子克服對學校的恐懼和抗拒。學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參與機會、被關注機會、交流機會,使學生在個性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上出現更加積極的傾向。“小班化教育”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班級學生數量的變化,隱藏在其後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變化,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和變革。“小班化教育”是以縮小班級規模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通過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發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

其次,小班化教育使師生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實踐證明,班級規模越大,師生之間情感紐帶就越弱;班內學生越多,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就越大,教師對班級的管理也就越難;班級規模越大,學生交往的頻率就越低,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就不容易進行。相反小班額的情況是:由於人數的減少,學生受教育的時間、條件得到改善,師生交往的時間、空間加大,交往機會增多,師生之間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時,班級規模的大小還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大班的學生教學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適合於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教學,而對於學生情感、交往乃至創造性素質的培養則有很大侷限。而當班級額度較小時,座位可排列成馬蹄形、圓形、V形、T形等。這大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情感更易交流。

再次,小班化教育是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相對於傳統的大班教學,在教學時間上,由於班額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減輕,能有大量時間來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作個別指導,在空間上,實行小班教學後,教師空間增大,能增加師生間、生生間交往的頻率,教師的“照顧面”明顯擴大,有更多的機會在教室內巡迴,尤其是在作業輔導方面,能夠“一對一”的進行面批,這有助於老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面向全體;在形式上,小班教學可以採取各種教學形式,照顧到班級中學生之間的差異,靈活掌握教學要求和進度,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回顧我校這幾年來小班化教育的歷程,我們深感小班化教育的深層內涵和深刻的意義,更意識到小班化教育的實施是機遇,也是挑戰。就讓我們的小班化教育給我們的學生帶來希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3jq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