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追問的讀後感(通用5篇)

追問的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追問的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追問的讀後感(通用5篇)

追問的讀後感1

我邊看這本書的時候邊在心裏默唸當成故事來看就好,較真會讓人覺得驚悚震驚甚至於壓抑窒息。就連作者都會在親歷:365個故事365里路寫道:當我太多地追問了他們的靈魂之後,我感覺自己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眾追之的。

對於我這種沒有見過太多世面的人來説,作者對他們靈魂的追問徹底變成了我對這個世界的疑問。

原來人的慾望可用愛情一詞來掩飾的,反正愛情本身就虛無飄,拿來背鍋是最合適不過了。

就拿危情記裏面的主人公副市長來説,他有三個家庭,並跟多名社會女性牽扯關係。一開篇就述説自己失敗的那段感情,説自己被女版的高加林給傷害了。在訴説自己的罪孽時,他似乎認為自己魅力良好,認為自己與她們的相遇是奮鬥過程中美麗的邂逅、認為自己與她們相處是有情有義且有恩、認為只是違背道德非常倫,只能説羞恥而不是可恥。

可以説當他拿自己妻子和情人的外貌戰勝那個傷害他的女版高加林的時候,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始變得比高加林還要不堪。

原來完美的愛情絕唱,都要有大情的付出與大義的回報,這兩個美好旋律共同構成。

在當今物質主義時代,年輕人不再相信同舟共濟的愛情和婚姻,而曾記否裏的美女書記和她的丈夫用相濡以沫的愛情和婚姻,支撐着人生信念,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可以説他們的故事勵志並且讓人羨慕。

可到最後,這些勵志神話沒能完美地保留下來。女書記為愛情犯了一次糊塗,她急切地想要回報丈夫,動用了自己的權利,讓丈夫有了高薪的工作,自己卻走上違紀的道路。在她一生清廉的人生中留下來灰色尾巴。

我構想出她在病牀上對着作者講述這一切的樣子,笑看風雲變幻,淡漠人生苦難,此境多在藝術品中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是為數不多的。而她的一生的確如此。

原來朋友也要不多不少剛剛好,多一個朋友多條路,多一個朋友多條禍。雖然這樣説,卻改變不了主觀因素決定客觀環境的事實。

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幫我成不少事,朋友雜,也壞了不少事。這是作者追問四海之內的交通廳副廳長所給的人生經驗和總結。

他居功自傲,敗壞墮落,整體在狐朋狗友之間竄來竄去,有錢做事,沒錢瞎混。最後在作者追問之下,難以掩蓋自己的荒唐回答。

其實在曲終人散裏那個以不正當利益拉班結派謀求巨資的國有董事長也有這樣的心理,在他同夥潰敗、落得曲終人散的結果後,從不主動追問自身原由,一味地感歎人走茶涼。

原來一切事物都是要分場合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用在與人相處上未必是好事,難得糊塗用在官場教條上只會更加不堪入目。

風雅殤裏的文化廳長,擁有一雙識別文物的火眼金睛,具有良好的文化行情修養。在職期間對下屬瘋狂造假、坑害藝術收藏者、破壞文化市場規則視而不見。

他用最會做事情敢於做事情的人,可他卻忽略了底線,正如他所説的,藝術品不能等同於工藝品。只是覺得現在的藝術界需要這樣賺錢,否則包括他在內的藝術家會永遠窮下去。

他既需要良好的修養高大的精神,又無法掩飾自己本是世間大多數的俗物。空有一雙好目光,實際何談修養。

裏面故事不算多,但要一一拷求不大現實,就只節選了幾個覺得深刻的幾個故事來寫寫自己的感受。

我們現實生活中絕對不止這些,還有更多令人髮指的事情我們未必知道。

追問的讀後感2

反腐敗是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命運、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我黨當前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之大、舉措之嚴、對形勢估計之嚴峻、扳倒大人物之多,令羣眾拍手稱快,國內外為之震撼。堅信在我黨領導下這場反腐行動必勝、民族復興可期、國家必繁榮昌盛、人民必安居樂業。

《追問》是一部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反腐敗紀實小説。作者以紀檢人特有的視角直面這些人物,截取他們人生旅途中最應該閃光卻又昏暗的一段歷程作為小説本身的主線,但作者不做先入為主的人為設定,不做居高臨下的道德判斷,不把他們當作歷史的罪人,而是把他們當做當下的"時代病人"這一視角,來一一走近貼心梳理,冷靜審視,為廣大讀者提供這些所謂"精英"的內心讀白和人生感悟。同時也提醒我們黨員、黨員幹部要牢記我黨的宗旨,提高黨性修養和道德素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做一名乾淨、擔當、忠誠的共產黨員,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時代檢驗。這一特殊的羣體,曾經是中國大地之上芸芸眾生中的"關鍵少數",如今堪可稱作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的"時代病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特別是我們的黨員、黨員幹部;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小説本身更像是一面鏡子,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塊警示版,時刻提醒我們在黨和人民提供的歷史舞台上不要做錯動作,更不要做錯事成為黨和人民的罪人,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人是環境的產物,但人也畢竟是一種主體的存在。《追問》感情濃烈、思考真切,就像現實備忘錄一樣。腐敗人人痛恨,但又有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難有切中肯綮的理性超越。《追問》中的人物,有省管幹部,有中管高官,地域遍佈大江南北,行業涉及五花八門。作者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和極大的精力、濃烈的感情對這些多被概念化、臉譜化、模式化的羣體一一進行解剖。面對這些曾經的"成功人士",作者不是故作高深地鄙夷不屑,也不是膚淺廉價的翻案獵奇,而是力求深入地把他們的人生悲劇一一羅列,錄以備忘,用心良苦。

時間不可以從來,但過往可以回憶;人生不可以複製,但教訓可以總結。《追問》的鞭撻拷問,貴在指出問題,引人思索。如此眾多的人就此身敗名裂,如此眾多的人就此歸零黯淡,曾經的"能人"、行業的"標杆"如此下場,為什麼?我們決不能停留在作為談資或冷眼旁觀的層面上。我認為《追問》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勇氣、責任,更以其切合當下社會重大命題的獨特文本價值向我們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作以警醒,警醒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要"正三觀,守底線"。同時也要注重個人素養,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全面提升黨性修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做一個無愧與黨、無愧與人民、無愧與時代的人。

追問的讀後感3

《追問》中的貪腐官員,都曾經主政一方,很多人亦是政績赫赫,他們也曾經謹慎言行,不曾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但是誘惑就像伊甸園的禁果,一旦打開縫隙,往往如崩潰的堤壩,一發而不可收拾。從有底線到毫無底線,從被迫接受到四處伸手,一個官員只要放縱了自己一次行為,很多都一發不可收拾。這也是貪官貪的過程中的破窗效應,值得任上任下,牆裏牆外所有官員的深思。

貪腐和清廉,勤政和懶政特別像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而懶政的官員清廉無為,貪腐而又勤政的官員治理有方。這往往給人造成一種心理上的衝擊,許多老百姓常無奈地想,能給老百姓辦點實事,貪點就貪點吧,總比懶政而又貪腐的官員強百倍。

生活腐化還是貪腐官員的另一層外衣。《追問》中的官員多和女性有糾葛,這也是近年反腐的共性問題,近年反腐中出現了小三反腐和小偷反腐的兩個奇葩的現象。當一個官員政治信仰喪失以後,放起來政治底線,精神信仰也隨之坍塌,道德底線亦不復存在。紙醉金迷和醉生夢死雖有些誇張,但家外有家的情況已成為貪腐官員的標配,許多官員三妻四妾,多個私生子女的事情也數見不鮮。

貪官往往過着兩面人生,人前扮人,人後扮鬼。一個官員貪腐以後,常常有一種危機感,尋求精神的寄託和及時行樂又成為官員業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追問》中的'許多貪腐官員都表現出這種特徵,他們一面高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一面問道大師,尋求庇護。《追問》中提到一位大師給某位官員開的藥方是在小卧室懸掛羣女裸像,並讓官員廣納情人,以抑過盛的陽氣,荒謬地不在於大師的良方,而在於官員虔誠地相信和踐行。而公開場合的官員往往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副人民公僕的形象,並且常常聲色嚴厲地抨擊不作為官員的醜惡行徑。

《追問》是直面貪腐官員內心的力作,當這些身處高牆,卸下榮耀與疲憊的外衣之後,往往能夠心平氣和地區回味和剖析自己的從政經歷和貪腐歷程。真實而又直抵內心,每個故事背後都是見刃不見血的教訓。每個官員失去自由之後,在對自己人生經歷回顧時,都有無限唏噓感慨,每次訴説也是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無情地鞭笞和拷問,只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追問的讀後感4

看完了《追問》剩下的五個故事。不得不説,“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故事裏的主人公,就能力來説,都不是平庸之輩,其中還有不少人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貢獻。看着他們一步步墮落的過程,心裏有一股鬱結的感覺。感覺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還真不好説。餘華説過,真正的作家寫作時能讓人看清自己真實得內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過程。而本書作者丁捷也寫到,寫這本書差點讓他崩潰,因為蒐集到的材料包含着大量人性的負面。我可以想象作者的感覺,因為我就算閲讀這本書,心情都受到影響,想要點上一支煙緩一下。

這些人墮落的原因五花八門,但是卻合情合理,有的因為感情創傷,有的因為懷才不遇,有的因為沉浸愛好,有的因為追求浪漫,有的因為晉升失敗,有的因為愛慕虛榮,有的只是顧及夫妻,有的沉浸權利。先不談愛慕虛榮的那位和沉浸權利的那位不談。另外六位,圍繞着事件發生的,是社會關係,也就是兄弟,夫妻,朋友關係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你的愛人追求物質,你難道就斷絕夫妻關係嗎?我國是非常注重人倫關係的社會,作為一個官員,難道要斬斷人倫,斷絕七情六慾,變得刀槍不入嗎?先國後家這種事,要求的是官員用看不見摸不着“精神”對抗。就算成聖的王陽明尚且處理不好家事,而官員只不過是普通人。不由感歎,個人對抗環境真是太難了,或許,需要什麼東西幫自己一把。

剩下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大學校長,一個是國有企業董事長,他們各自打造一個獨裁組織,卻以清廉勤勞的假象示人。按他們的原話來説,做到這個位置,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根本沒有人能管。甚至掌握控制權,稱為團隊的獨裁 者之後,紀委這個職位的人,是自保都自顧不暇的。分享一段大學校長的做事原則“對我沒有名沒有利的事不做,有名無利的事委託給別人做,有利無名的事親自參與做,有名有利的事發動資源號召做”。而國有企業董事長這個故事,令我感覺十分震撼,根據他的爭奪權利的手段,堪稱企業管理層的厚黑指南。

這本書還給我另一個想法,這些人雖然最後下場不好,但是其實都是很優秀的人,畢竟還是給國家帶來不少貢獻的。然而官場上,還有很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素位屍餐的“鄉愿”。他們並不犯錯,也不怎麼幹實事,往往對國家並沒有什麼傑出的貢獻。比如某位鐵路部的涉事領導,雖然因為貪腐下馬,但是我國鐵路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其中他的貢獻,功不可沒。真的很難説這種領導和碌碌無為的“混子”,哪個對國家利害更大。

追問的讀後感5

5月7日上午,由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丁捷反腐紀實文學《追問》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副社長崔憲濤,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章劍華,省社科聯原書記、常務副主席張顥瀚,省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省評協主席汪政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的專家王君、蔡鋭華、劉大先、叢治辰,以及省內專家學者魯敏、王振羽、李靜、姜建、丁曉原等受邀參加研討。

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劉旭東主持了研討會與會領導專家結合當前實際從不同的角度對《追問》進行了各自的評價和解讀。章劍華認為該部作品在處理紀實與虛構、自述與追問、暴露與哲思三組關係方面有突破,通過非虛構情節深刻地反映複雜的人性蜕變。張顥瀚高度評價《追問》,認為《追問》是對轉型社會的深刻“追問”,是將負能量轉變成正能量。劉大先、叢治辰、魯敏、王振羽、丁曉原、姜建、李靜、張紅軍、程建平、汪政等專家從不同的領域對作品進行了各自的詮釋。

本次研討會是一次高規格、高水準,暢所欲言的學術理論探討。與會領導專家一致認為《追問》不僅僅是一部反腐紀實文學作品,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其文學性也非常突出,是“非虛構文學”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追問》的作者丁捷是江蘇南通人,現為江蘇省省屬某文化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要著有長篇小説《亢奮》《依偎》以及大散文《約定》、紀實文學《追問》等19部作品。作品曾獲亞洲青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合作)、中國當代小説獎、紫金山文學獎、金陵文學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多個國際國內獎項。

《追問》是丁捷的新作,得到了著名作家二月河的推薦,有關領導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該作自今年4月初出版以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零售已突破50萬冊,躋身全國圖書界多個權威暢銷榜前10強,有千家媒體進行了宣傳與報道,目前的在線閲讀量超過了234萬人。

標籤: 追問 讀後感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q8z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