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一

特暴龍是在亞洲發現過最龐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相信跟暴龍一樣,是十分兇猛的巨型食肉恐龍,體型略瘦。典型的特暴龍身長較北美洲的暴龍稍為遜色,約10公尺長,最高可以去到12公尺。身高約4公尺,重6、7公噸, 嗅覺靈敏,相信跟暴龍一樣是靠嗅覺追蹤獵物的位置。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

這個品種在7500萬至6500萬年前,在今天的蒙古相信很常見。美國最受歡迎的恐龍其實很可能源自亞洲, 因為在白堊紀的晚期,亞洲和北美洲在今天的白令海峽處有陸橋連接。所以,亞洲的恐龍能夠徒步遷徙往北美洲在那個年代絕對不為奇。

特暴龍和暴龍的關係可以在古生物分類學上見到。在古生物分類學上兩者屬於同一個「族」, 分別只有很少。我們相信特暴龍可能是遷徙到美洲後再進化成暴龍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二

雖然已經發現許多特暴龍標本,在1986年以前很少已確定的明確資料,但特暴龍被推論與其他暴龍科恐龍有許多共同特徵。這些相近的特徵讓某些科學家提出當時的北美洲與歐亞大陸之間有可能的連結,也許是陸橋。

在1946年,一個蘇聯與蒙古挖掘團隊在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蓋特組發現一個大型頭顱骨與一些脊椎骨,屬於一個大型的獸腳類恐龍。在1955年,蘇聯古生物學家葉甫根尼馬列夫(EvgenyMaleev)將這正模標本(PIN551—1)建立為暴龍的一個種,勇士暴龍(Tyrannosaurusbataar)。種名在蒙古語中意為勇士,但被誤拼為。

同年,馬列夫將3個獸腳類的'化石敍述並命名,三者都是頭顱骨,外加部分身體,全是同一個挖掘團隊在1948到49年間發現的。第一個(編號PIN551—2)被建立為新屬,埃夫雷莫夫特暴龍,在希臘文文中意為恐怖的、敬畏的,而意為蜥蜴,種名是以蘇聯古生物學家兼科幻小説作者伊凡埃夫雷莫夫(IvanYefremov)為名。另外兩個(編號PIN553—1與PIN552—2)被歸類於北美洲的蛇發女怪龍,與。這三個標本都小於1946年發現的標本。

在1965年,蘇聯古生物學家阿納託利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特傑斯特文斯基(AnatolyKonstantinovichRozhdestvensky)認為馬列夫所發現的標本,其實是同種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而且不同於北美洲的暴龍。

特暴龍生死錄讀後感三

特暴龍在暴龍科中的分類位置仍未確定。有些科學家認為勇士特暴龍其實是北美洲暴龍的亞洲種。如果屬實,將使特暴龍成為無效的分類。即使特暴龍與暴龍不是同種動物,它們被認為有接近的親緣關係。有些科學家認為,同樣發現於蒙古的分支龍,是特暴龍的近親。如同大部分已知的暴龍科恐龍,特暴龍是種大型、二足掠食動物,重達數噸,擁有數十顆大型、鋭利的牙齒。特暴龍的下頜有特殊的接合構造。另外,就前肢/身體比例而言,特暴龍擁有暴龍科中最小型的前肢。

特暴龍過去生存於潮濕的泛濫平原,佈滿者河道。特暴龍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動物。

特暴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之一,但略小於暴龍。已知最大型的個體身長10到12米,頭部離地面約5米。截至2012年,還沒有完全成長個體的體重數值,但它們一般被認為略輕於暴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zqz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