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醒來》讀後感

《醒來》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醒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醒來》讀後感

《醒來》讀後感1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三知: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覺得看似是平行關係,其實更是遞進關係,一步接一步的,相互聯繫又相互作用。

過去我認為“致良知”的含義就是要講道德,遵循內心的良知,做一個善良的人。讀了《醒來》這本書以後,我對“致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對世界、人生、萬事萬物要有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

那麼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從何而來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反思、改正、再反思、領悟。比如在財務工作上,發現自己精神倦怠就應該意識到以這種狀態登記賬務會加大出錯的概率,要儘快調整好狀態。發現自己不善或不愛交流,就要去甄別是先天因素,還是心理因素、環境因素造成的?決不能維持負面現狀,要變要改。

我們都説知易行難。知行合一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王陽明提出“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八字箴言為後人借鑑。箴言裏最為重要的是要“立志”。秦朝的陳勝曾經回答別人的話説:“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是平凡的人哪裏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我覺得他這句話站在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立場來説無可厚非,可對於聽者而言有些難為人和狂妄自大了。

立志要立符合實際之志,不能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如果人人都想着做大人物,那誰做實事呢?後來的史實也證明秦朝農民起義的失敗與陳勝後期的狂妄自大,脱離幹部和羣眾有直接關係。志向越遠大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越要勤學苦幹,越要沉住氣。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和對社會有益的,志向平凡也未嘗不可。

立志了未必能勤學;勤學了未必能改過;改過了未必能責善。要做好這八字箴言首先還在於正心誠意,心不正意不誠則志不純,學不端,錯不改,甚至損人為己,勸勉他人從善更無從談起。

在工業社會,成為聖人很難,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卻很簡單,只要你想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當時的聖人對當時的社會很有用處,未必對當代還那麼有用處,時代標準不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與其為萬世師表,不如做時代先鋒。

《醒來》讀後感2

對於我來説,我讀的書不是很多,但我特別羨慕那些能靜靜拿起一本書安安靜靜讀書的人。因為在我的心裏,我也特別渴望自己能成為那樣的人,近幾年來,我越來越感覺不讀書不行。

為什麼我感覺不讀書不行呢?當韓曉培老師站在這裏出口成章時,我在想如果我也是這樣的老師的話,該多好呀!所以我越來越感覺有一種危機感,那就是不讀書不行。然後呢?我想説一下我的搭檔王睿霞老師,從她的口中,我知道了讀書可以從嬰兒時期開始,她的女兒四個月,就開始讀書了,她告訴了我讀書有很多很多的好處,聽故事可以鍛鍊孩子的語感,看書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我就想我自己我的女兒一歲多了,看了多少書呢?所以我再次感覺不讀書不行,郭老師在書中寫到“最好的閲讀是做,要求孩子做到,家長一定要做到”,所以我在今後我也要愛上讀書,讓讀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書中還寫到“通常情況下,人都會把財富傳給後代,這看似在關愛孩子,其實剝奪了他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的機會,人的第一需要是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你現在把錢直接給他,他就沒有這個機會了。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汗水一步一步地從生命銀行裏取出屬於自己的錢來,體會那種成就感,才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不要剝奪孩子勞動的機會。

當我讀到周國平老師的《論教育》時,我體會到了讀書真好,讓我在教學中的迷茫的問題,恍然大悟。從周老師的書中,我看到他對教育的看法,一個理想的教師的必備品質是愛他的學生,想想自己,做到了嗎?當我講一道題,孩子不會時,我會生氣,我會哭笑不得,我就會懷疑自己我是一個好老師嗎?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視別人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

郭文斌老師《醒來》一書中寫到,我錯了是一種巨大的'生產力,事實上,能説我錯了就是我愛你,當你把身上的刺拔掉,把手裏的武器放下,本身就是我愛你,當你把身上的刺拔掉,把手裏的武器放下,本身就是愛對方。第一個我錯了要給父母説,因為我們欠父母的太多,第二個我錯了要説給另一半,第三個我錯了要説給孩子,不要認為給孩子説我錯了會降低家長的權威,是一件的事情,恰恰相反,給孩子説我錯了,是直接給孩子謙德,孩子會更加尊敬你。第四個我錯了要説給自己,第五個我錯了要説給領導等,要學會説我錯了,讚美不嫌多,把讚美別人變成習慣,把看別人的長處、看自己的缺點結合起來。當讚美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就變了,一個人的念頭在讚美的時候,得到的反饋也是讚美。郭老師的書讓我對生活、工作中想不開的事,突然釋懷了,郭老師説“現在有很多人處在不康不寧的狀態,是因為不康寧的生活方式。”所有讓我們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康寧、心量大的人,愛父母,愛另一半,愛孩子,體會幸福的點點滴滴。

《醒來》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書,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許友彬温情懸疑係列的《消失在醒來後》。

這本書是《2055》年的續集。主要講的是“冰凍復活人”,12歲的徐若宣逃離大蘭島的黑心醫院,去找和自己失散47年的爸爸媽媽。他費盡周折終於回到了當年生活的地方,卻發現爸爸蒼老得像爺爺,媽媽已經在當年的雪崩中被埋。

與爸爸重逢的喜悦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淹沒:弟媳婦柔晴正在趕往達蘭島,要替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做“開竅手術”,他不知道,那就是危險的靈魂轉移術。

為了找到媽媽,拯救親人,他重新返回大蘭島。當他醒來時,他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自己的身體已經不知去向。而新聞報道顯示,自己的身體正在被人利用作案。

最後若宣通過大家的幫助將不法醫生繩之以法,同時找回自己的媽媽。

《醒來》讀後感4

剛剛讀完了《消失在醒來後》,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感覺,像什麼冰凍人、立體倒影、互換靈魂,讓我覺得他與現實生活差的那麼遠,邏輯思維和正常人不一樣。

我認為徐若宣(主人公)太自戀了!這本書徐若宣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徐若宣是最帥的,讓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但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很大,人要有自信!

我覺得人必須有幻想,要是沒有幻想,這個社會會變得落後、倒退,那時人類可能會滅亡!

我看了這本書,也有幻想,如果我冰凍了47年後,能再回到地球復活嗎?還有,今年夏天太熱了,就拿我們蘇州來説連續高温一個月,實在是太熱了,讓人受不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金雞湖湖底,建造地鐵、隧道、商城、旅館、遊樂園、醫院等公共設施。那麼我們一到夏天,我們就可以住到湖底避暑,再不用在地面上忍受40度的高温的罪了!

還有比如現在UFO頻頻降落地球,他們是不是在探測我們地球是不是適合居住,會不會幾百年後UFO正式登陸地球,和人類共居一室呢?英國也有一位學者説恐龍復活,我認為這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到那時候,科學家可以發明一種藥水,把化石浸泡一下,恐龍就能復活了,就會看到恐龍在你身邊慢悠悠的走過,電影裏的場景就在你面前。

雖然我們有幻想,但是都要用科學實現,這些發明要通過幾代人或者幾十代人的努力創造,幻想才能變成現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oqj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