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中國式思維》讀後感

《中國式思維》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式思維》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式思維》讀後感

隨着連續日更,感覺帶來的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減少了關注雜事思考雜事的時間,因為腦子裏裝着每天要寫點東西這件事,所以,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在思考:今天要寫點啥,為了要寫點東西,就必須要找點東西來看,於是,先從一些之前看了一些又沒全部看完的書着手,這本書就是今天日更的材料來源。

人的煩惱常常源於閒這個字,閒下來不忙的時候,就難免胡思亂想,最近用運動和寫文字來填補一些空閒時間後,煩惱少了特別多,整個人變得清朗起來。

整理今天的讀書摘要: 摘自曾仕強老師的《中國式思維》

中國人習慣於含含糊糊中找出明朗的答案。含糊只是起點,結果必須清楚,我們和西方人,同樣追求清清楚楚的.答案,但是在過程中,必須加上一種含含糊糊的氣氛。任何名位,不必一味紛爭,大概愈尊貴的名份,愈要用讓來爭,以半推半就的方式, 用大家樂於擁戴的聲望來獲得名位,才算實至名歸。

2. 中國人高手對陣,最合理的結局,但是“ 贏的裝沒贏,輸的裝沒輸”,到底誰贏誰輸,答案是:"你喜歡誰贏,便認定誰贏: 你喜歡誰輸,也可隨意認定誰輸”

兩人對陣,當然要分出高低,判出輸贏,但是中國人講求層次性,徒弟和徒弟相比,各盡全力非要比出勝負。而且勝者歡呼,敗者喪氣,原因為修養不夠,雙方都沉不住氣,高對相比,只求點到為止,勝負已知,立即罷手言和,不傷及對方,以免結成冤仇。

3. 喜歡錶現卻又害怕表現。

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最喜歡錶現,只要有能力,隨時要展現出來,這種作風,在中國人眼中,簡直是淺薄之至,絲毫不懂得含蓄之美,更不知道深藏不露的好處。

中國人並不是不喜歡錶現,只是我們明白,隨便表現,很可能招惹季度,有時候惹來橫禍,豈非自食惡果?人不表現則已,一有表現,明的暗的破壞力量,馬上隨之而來,表現之前,先打聽一番,試探一下,應該不應該表現?要表現到什麼地步大家才能夠接受?才不會遭受打擊和傷害?在什麼情況之下表現對自己最為有利?把這些問題充分解決之後,自然表現得合理而安全。

有能力,還要表現得對自己有利,如果有能力,表現了反而傷害自己,算什麼能力呢?

中國人不喜歡談能力,我們大多談“本事”,本事比能力更多了一層安全有力的保障。我們喜歡有本事的人,跟他在一起,安全而且沒有什麼壓力。我們不喜歡有能力的人,主要是因為跟他在一起,不但不安全,而且還經常有壓力。

4. 中國人主張“合理”就是好,而合理即為中庸,所以中國人喜歡中庸之 道,其實中庸就是合理主義,一切求合理,無一事不合理,便是中庸。

以上是今天看的一部份裏面比較有啟發的一些文字,每個民族都有一些刻在骨子裏的基因,這些是由於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世世代代的歷史文化傳承所帶來的,作為生活在其中的一份子,多去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思維特點,共有的價值觀,對事物一些共同的判斷標準,無疑對我們更好在這個社會立足,生存是有好處的,加上老師學貫中西,對管理學頗有造詣,從中西對比,去看我們中國人思維的獨特性,他的視角獨特而客觀。

最早接觸曾老師的書好像是他一本談易經的書,深入淺出,寫得特別好,今日因為寫此篇讀後感,在百度上搜索了老師介紹,才發現大師已經辭世,不免心中傷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kqr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