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6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6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人類簡史》作者認為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於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這種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個科學革命的回饋循環。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夠得到經費,多半是為了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目的,在過去500年間,科學、帝國和資本之間的回饋循環無疑正是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

農業革命,與其説是人類馴化了農作物,倒不如説是農作物利用了人類、馴化了人類,因為農作物可以離開人類而生存,而反過來,人類卻已經離不開農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樣,科技離開了人類還是否存在?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類已經離不開科技。所有農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經完全滲透到人類的生活,人類只有往前發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農作物那樣離開人類而存在。我會想,到底是農作物和科技利用人類佔領了這個星球,還是人類掌控了這個星球?

在一萬年前,小麥只不過是生在中東地區的籍籍無名一種野草,經過人類的傳播,在短短的一萬年,已經遍佈地球的每個角落,如果沒有人類的傳播,小麥的生長範圍不可能像今天那樣廣泛,同樣其他農作物也跟隨人類去到它們之前從沒到過的地方生根發芽。

科技也是一樣,每一個科技產品面世的時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沒有電的地方還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絕大多數有人類的居住地都已經有電,各種科技產品隨着人類走遍世界,你沒覺得這個現象和農作物很像麼?

他們都是利用人類,佔領了這個星球。

隨着科技的發展,未來人類的進化可能就會有賴於機器(這裏包含人工智能,神經控制機器,各種其他仿生設備等),也可能通過基因改造,讓人類的進化發展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當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能夠控制人類。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阻止科技進步的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同時要嚴加防範其可能為人類帶來毀滅性打擊的科技力量。

《人類簡史》讀後感2

《人類簡史》這本書閲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歎“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着看了些小説,由於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麼。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麼?”,

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覆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麼,就是講的歷史,然後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麼?為什麼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採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瞭解尤為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後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並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範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説”,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説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後感3

我很努力的記住了作者名字,然後開始認真地讀這本書。

智人從亞非大陸到席捲全球,一路上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作者把物種毀滅定罪給智人。

「對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動物來説,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倖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餚的家禽家畜。」

我承認在人類征服各種生物到達食物鏈頂端的過程中,很多生物因此滅亡。但是試想一個場景:一羣智人遷徙到了美洲大陸,這裏有很多巨型動物,有脖子很長的,有尾巴很大的,有腿很粗的。智人和這些動物一樣還不會創造資源,只能利用現有資源,資源有限,混吃等死的智人估計都不夠這些巨型動物塞牙縫。動物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巨型動物有,智人也有。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環境中智人勝利了。巨型動物死亡了。然而人類被作者形容為毀天滅地的洪水。我覺得對人類來説不公平。

有時候,我們為達到我們的目的,損害了別人的利益,然而這是我們未曾預料到的。認知革命下,智人有了意識,有了情感,有了生存的能力。智人嘗試馴化狗,養雞,殺大型動物,讓自己的孩子順利長大,讓自己的部落明天依然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隨之狗被馴化成寵物,雞進化的肥肥的,大型動物滅絕。顯然人類在進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是為了殺戮而殺戮,而是為了生存而做選擇。

後來人類不再需要和其他生物競爭資源了,那就轉為內鬥了。

首先,人有互信才產生金錢,有了金錢置換資源,人們就開始追逐財富。

其次,人類通過想象構建出階級,宗教構建出神,上層階級構建出國家,人們就開始追逐權力。

然後男性戰勝了女性,白人戰勝了黑人,富人戰勝了窮人。

人類在追逐財富與權力的過程中,歐洲人通過革新技術創造武器征服一個又一個新的大陸,並且順便改變了人類對地球的認知,還提高了航海技術等等。當然,上層階級的地位是不穩固的,被壓迫的人們不斷反抗,成功的下層階級會成為上層階級,帝國本質未變只是至高權力的椅子上換了一個人而已。在這樣不斷演變的過程中,人類為了鞏固和平現狀學會了設計制度、設計規範約束、設計法律。為了達到平衡制約,人類學會了博弈,讓利益雙方共同遵守約定。隨着技術的發展,人類發明了可怕的毀滅性武器。隨着戰爭成本提高,戰爭利潤下降,現在的地球出現了空前的和平狀態。

似乎當人類在做惡事的時候,也會伴隨着人類的進步,技術的提高,世界的`發展。

作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從無正義,在這場你死我活的人類演進過程中,感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鬥爭,然而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敬畏。

我們敬畏生命的短暫所以珍惜,智人為了子女和自己的生存敢於對抗強大的對手。

我們敬畏羣體的力量所以依附於羣體,建立秩序發明規範有了文明。

我們敬畏自然的神奇所以創新,我們利用資源,我們用熱能轉化動能,我們用人工智能替代自己,我們在改造自然。

或許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惡並不重要,從宇宙大爆炸產生原子到構成分子再到結合成有機體演化成智人發展成人,我們經歷了太多,無法追溯過去,無法想象未來。站在每一個岔路口,我們的每一次選擇沒有神力預測,我們也並不知道會帶來什麼,但我們走過,都留下痕跡,又都找不到邊際,但是這都是人類走過的路啊,都有意義。

《人類簡史》讀後感4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我從來沒想過的充滿想象力的觀點,這些有趣的觀點成為我把這本厚厚的書看下去的動力,所以我覺得這是一本不同於其他枯燥無味的專業科普書籍的科普類歷史哲學讀物。

書的架構非常的簡單,按照時間順序,用嚴謹專業的文字記錄了從有人類出現開始之後的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的歷史,其中插入一個作者自己關於人類融合趨勢的原因的探討,從金融、帝國、宗教的角度探討了這一問題,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向所有的讀者提出了這本書最終的問題:從7萬年前的智人發展到現在,我們人類確實已經逐漸成為這個地球上的主宰,但是人類不斷的發展最終我們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我之所以説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歷史書,是因為《人類簡史》是從人類辛福感的角度去看人類發展史,我們是否因為時代的前進、科學的進步而比以前更幸福?

解決歷史問題的現代方法就是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通過統計每一年各種疾病的人數年齡,去判斷人類的發展是否使得健康更有保障,然而到底統計什麼樣的數據可以體現出幸福感呢?

這個問題留待科學家們去研究解答,幸福感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甚至把這本書列入哲學的範疇。

書裏有提出許多我認為是存在爭議的觀點,比如到底是我們馴服了水稻還是水稻馴服了我們、正義只是我們人類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於大自然來説不存在正義、羅伯特?奧本海默才是人類和平的英雄。

對於這些觀點我不置可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引發了我的思考。讀完整本書,我有一個感覺,人類也許有一天真的能成神,但是在成神之前,請明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保持謙遜,善待這個世界也善待自己。最後引用比爾布萊森的話:幾萬億個遊離的的原子以某種方式聚集在一起,又以複雜的方式創造了你。所以我們與萬物融為一體。

總之這本書可讀性特別高,強烈推薦。瞭解人類發展的前世今生。沒有寫總結,就是因為一切總結都顯得很蒼白。做了很多標註,值得細細品讀。ps:漢源匯,還是蠻適合讀書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5

作者在第六章後半部分論述了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我們的各種法典條例是想象。

作者用標緻汽車公司的例子説明“公司”也是出自於想象,是虛構出來的概念,之所以能夠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為董事會這麼相信,公司請的律師也這麼相信,辦公室的同事這麼相信,銀行人員也這麼相信,所有人都這麼相信。想要解決到現有的想象,就必須想象出更強大的東西才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本章最後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脱離想象所構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當你真正地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錢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籃球遵守的規則是想象,你的親密的人是想象,就連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許你能感受到一點點不同?釋懷?自信?抑或感覺有趣?或者其他感覺?在高中的時候,自己也曾想到這些,也曾認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會是自由的,但卻不知覺已經忘卻自由的概念,為身邊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錮。

第八章,歷史從無正義,”不管是自由人/奴隸、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只是虛構的想象所建構出來的。然而歷史的鐵則告訴我們,每一種由想象建構出來的秩序,都絕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象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結果。舉例來説,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為,這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如果你問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為什麼贊成種族階級制度,他幾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絕地來場偽科學講座,告訴你不同種族之間本來就有生物學上的差異。

比如説,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麼特殊之處,讓他們天生更聰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奮“,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當別人試着給你灌輸思想的時候,你就當他們在放屁好了,聽個響就過了,最終要有自己的對於事實的理解與認知,堅定自己的立場。”正義“,這裏在我看來不如説是”公平“,歷史從無真正的公平,這點我始終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義部分,讓我對於生命的意義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簡單來説,生命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快樂,這個和我之前的認知符合。對於快樂,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領入了另一個層級。什麼是快樂呢?”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快樂還有重要的認知和道德成分。價值觀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覺得養小孩就像是個悲慘的奴隸,得侍候一個獨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覺得自己真是滿懷着愛,正在培育一個新的生命“,”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論是你想要實現什麼,最終你獲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錯覺。人類的生命從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我們常説的,誰死了地球還不是照樣轉?哪怕有一天人類滅絕了,宇宙還是該怎麼運行就怎麼運行。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謂的快樂,就是讓自己的價值觀被集體的價值觀所認同,換句話説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儘量和身邊的人的想法一致,這樣覺得得到了認可,覺得生命有意義,從中得到快樂。”這個結論聽起來似乎很叫人難過。難道快樂真的就只是種自我的欺騙嗎?“

我想現在是的,設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類了,沒有價值觀的束縛,沒有他人的輿論壓力,沒有法規的約束,你現在所能想到的快樂是不是完全都沒有意義了呢,因為在那時自我欺騙已經得不到快樂了,並沒有人在乎你,也不會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讓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沒提到的章節也很耐讀。本書能夠讓人重新審視人類,對生命的意義加以深入思考,對人類的發展也有所警戒,實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後感6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敍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敍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於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於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所帶來的並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着不該有的辛苦與過着比原始的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閒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儘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於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佔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於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祕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於希望的陽光之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egk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