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狗貓鼠》讀後感(通用15篇)

《狗貓鼠》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狗貓鼠》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狗貓鼠》讀後感(通用15篇)

《狗貓鼠》讀後感 篇1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鋒鋭的標槍,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卻用了大幅筆墨描述了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着讓人噁心的媚態,貓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會怎樣的狂妄。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醜惡嘴臉,入木三分。魯迅先生仇貓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只為了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這些貓,是因為他最愛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對鼠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特別是用老鼠數銅錢來描述老鼠遇到敵人的絕望和驚恐,體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閲歷和過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顯然是讓人厭惡的,它們有損無益,只會破壞和偷竊,而貓呢,雖是飼養着的,卻吃飯不管事,而且大多聲張虛勢,本事不足。隱鼠倒是個有趣無害的小東西,它弱小可愛,喜歡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卻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有關墨猴的遐想與快樂。儘管作者後來知道了隱鼠並不是被貓給吃了,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説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説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

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他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所謂的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後感 篇2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説現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説“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説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狗貓鼠》讀後感 篇3

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動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有力地鞭撻了假、惡、醜,宣揚了真、善、美,體現出了他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情懷。《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裏的一篇佳作。

作者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並總結了貓的幾點罪行: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它嗥叫時,令人心煩;它吃了作者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作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而且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從而表述了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嗷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其實作者闡述的不喜歡貓的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説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愛憎分明的胸懷,因此他才能毅然扔下筆,棄醫從文,他才知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由此看來,愛憎分明,可以説是立世之道,時代的發展源泉,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學習的。

愛憎分明,需要從現在做起。面對躺在車輪下的小悦悦無人救起,面對無人敢攙扶的老人,面對失蹤數天、編造被拐謊言的18歲女孩,你會採取怎樣的態度?也許,我們的世界正是缺少了愛憎分明,才會釀成一場場悲劇、騙局。智者明辨是非、不宜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以科學的知識和豐富的經歷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該做的事儘量做好,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與非,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持原則,做出正確選擇

愛憎分明,立世之道。時代在召喚着我們,讓我們高舉起青春旗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大愛大憎,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狗貓鼠》讀後感 篇4

中國有很多作家,在繁多的作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了。讀他的文章就像品一杯清茶,剛開始有點生澀難懂,但是慢慢品嚐回味你便會品悟到許多。聽説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你還記的在七年級中我們學的《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麼?它就是出自《朝花夕拾的》

在《朝花夕拾》十則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狗貓鼠》。初看題目,以為是三個動物的故事呢,正想着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讀着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都説罵人的最高境界是罵人不帶髒字,可見魯迅先生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境界了。先生就是先生啊,一隻貓讓先生如此地剖析得體無完膚,怎麼能不引起“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的痛恨呢?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裏,書訊先生闡述了他仇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説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

《狗貓鼠》讀後感 篇5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閲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説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説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説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狗貓鼠》讀後感 篇6

“從去年起,彷彿聽得有人説我是仇貓的……”語出《朝花夕拾》貓狗鼠。

這篇文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了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活畫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奴才那一幅可憎的像豬一樣的人的嘴臉和靈魂。

雖然並出處於那個時代,卻能感受到無盡的黑暗,揭露了其作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那些奴才的陰險而醜惡的真面目。當時老百姓無縛雞之力,任人宰割。而這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派受到通緝,還要與現代評論派進行長期的鏖戰。真的是一片黑暗呀!

文章絕對不僅僅是寫普通的《貓·狗·鼠》,而是多次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諷刺了那些虛偽的人,且文章多處的語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條理清晰,令人回味。此篇文字精煉、論點、論據供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還是一篇佳作!

再回想一番,身處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國家民主、共和、領導人全心為人們服務,祖國強大,繁榮安康,前程遠大。與當時的黑暗社會相比,我們就更應該珍惜這段安康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國之棟樑。我們現在,沒有那些“貓”,弱小的“鼠”也幸福了。感受那段黑暗的歷史,勿忘國恥,現在的幸福安康,努力奮鬥。歷史的長卷翻過了一頁,將由我們抒寫輝煌的詩篇!

《狗貓鼠》讀後感 篇7

魯迅,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思想家,他為了我們中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用筆作為武器,抨擊了帝國主義,其中《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部著作。

《朝花夕拾》有許多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我尤其愛《狗·貓·鼠》。這個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所飼養的隱鼠不幸被保姆阿長踩死,卻哄騙他説是被貓所害。這個題目乍一看以為是講關於動物的故事,正想着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

通過這個故事,他有力的抨擊了當時社會那些做錯事卻不承認,將錯誤陷害給一些無力辯解的人的人,就如那些動物,雖然它們不會説話,但在動物界中,沒有打着正義的旗號,卻做出陰險的事的動物,它們都是正面較量,從不背後傷人。人能夠直立,是一件奇蹟;能夠説話,更是一大奇蹟;人能夠寫字了,又是一大奇蹟。但人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墮落了,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説空話。説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説着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這種事情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們都為了自己的貪婪慾望,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如此地嬉笑怒罵,讓“人”怎麼還站得住,無怪先生説:“俯首甘為孺子牛”了。

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我為魯迅先生的愛國精神而感動。

《狗貓鼠》讀後感 篇8

從小學起,我就聽説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翻開這本含着濃濃的文學之藴的書。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從小勤奮好學,後因家庭一次變故,飽嘗了世人的冷漠和蔑視。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當他目睹國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時,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文筆來喚醒國人的靈魂。回國後,先後在北京、杭州的幾所大學任教。1981年,第一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從此開始了輝煌的寫作生涯。

《狗。貓。鼠》這篇文章講了自己不喜歡貓的原因。作者先用一大串道理寫出了貓的可恨,又寫理童年時貓吃掉自己心愛的小隱鼠的故事。説明自己從那時起見貓就打,最後又轉了一下,寫自己現在不打貓了,只是呵斥,又藉機比喻了中國的官兵,批判了現實。

魯迅仇貓的原因文章中説了很多方面:他幼年養的隱鼠,據説是被貓吃了的,雖然後來知道是長媽媽踩死的,但是仇恨貓的感情已經建立;貓在吃老鼠的時候,總是盡情地玩弄,類似人類的幸宰樂禍、折磨弱者。而且貓的媚態是作者最為深惡痛絕的。魯迅利用對貓的這種媚態的蔑視,嘲諷了反動派的醜惡嘴臉。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深厚的知識積累讓人欽佩,滲透其中的對現實的批判更使文章充滿鬥爭性,讓人回味無窮。

《狗貓鼠》讀後感 篇9

《狗·貓·鼠》這篇文章透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述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説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文中: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一樣,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麼?但是有這麼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此刻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樣一種態度。”這段話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寫出了反動文人的殘忍和媚態,不禁人拍案叫絕,使我感受到作者對貓以及和貓有着同樣品質的人的煩感。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胸懷。:至於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但是是追趕,襲擊,之後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集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裏面,打得它垂頭喪氣,文章層層深入,把“推廣”手法活化,語言十分巧妙。“此刻我已經記不清當時是怎樣一個感想,但和貓的感情卻最後沒有融合,到了北京,還正因她們傷害了兔的兒女們,便舊隙夾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貓”的話柄,也從此傳揚開來。這幾句話用詞準確,讓讀者也一目瞭然。

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十清晰,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挾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也用不一樣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國家的士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狗貓鼠》讀後感 篇10

這個週末我的語文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並寫出讀後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一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後,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一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兇殘的肉食動物同為一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一副嬌寵可愛的姿態;第三,它總在嚎叫,讓人心煩。讀到這裏,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歎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讚歎!先生就是先生,連寫一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一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一隻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一樣有醜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狗貓鼠》讀後感 篇11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狗貓鼠主要內容。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鋭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狗貓鼠》代表了魯迅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慨,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狗貓鼠》的寓意非凡,同時也可以看出魯迅小時候就是愛憎分明的,為其今後成為文壇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質基礎。

《狗·貓·鼠》是一篇在現實問題的直接激發下近似雜文的作品,這是針對“現代評論派”那些紳士們而寫的,着重在給“媚態的貓”畫像。魯迅一向對“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惡痛絕,用辛辣的筆調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這是文章有明確的針對性,論戰性很濃。

《狗貓鼠》讀後感 篇12

翻開這位文學巨匠多少年前揮毫寫下的篇章,恍如穿梭了光年,來到了那個國人都不願回到的迂腐舊年代,這位文學巨匠就是眾所周知的愛國忠士---魯迅。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狗.貓.鼠》就震懾住了我。犀利直接的措辭筆鋒,話中有話。這小動物彷彿就是人一樣,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

欣賞先生的寫作手法,更欣賞他的獨到眼光。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體現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折磨弱者,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書上看到一句話:魯迅的文章,只適於品味而不是瀏覽。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為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迴裏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

對於我,可能我沒有足夠的資格與底藴來鑽研這位高於世俗而又不脱離世俗的革命家,但我有一份崇敬的心來瞻仰這位革命英雄!

《狗貓鼠》一篇值得品讀的革命篇章!

《狗貓鼠》讀後感 篇13

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也帶給小小少年無窮的想象,及與弱者和平相處的滿足:作者想象它是傳説中的黑猴,對隱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託,而“當我失掉了所愛之時,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想這就是作者仇貓的原因吧!其實不以為然,更多的與貓的本性相似,他總是捕食了雀鼠,卻又不肯一口咬死;不是和獅虎同族,卻有這麼一副媚態。想想看,難道這不是人們的真實寫照嗎?他頗如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頗與人們的拍馬屁相似,在弱者面前表現得如此傲嬌,可在強者面前瞬間鞠躬盡瘁,這樣的貓能不令人厭惡嗎?也許作者寫仇貓的緣由就是為了讓有些人明白,產生羞愧之心,從而改正!

這樣一來,我們不得不説魯迅的文采極其高超!他沒有直接的説明人性的醜惡,而是以貓為喻體,就好比小故事的諷刺手法寫的生動形象,讓人通俗易懂,從而讓某些人產生羞愧而改正。

我們還不得不説魯迅的方法十分精巧!凡是遇到貓們搗亂之時,魯迅便站出去,在門口大聲叱道:“噓,滾!”小小平靜即回書房,這樣他就長保着禦侮保家的資格。那為什麼説是好呢?首先,知道貓的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的行為,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魯迅出而為人們驅除這憎惡,打傷或傷害了它,它便立刻變為可憐那憎惡便倒在魯迅身上了。對比後的懂得,我們便會發現、會覺得魯迅的悟性極強。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不好用了,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為這麼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於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但是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用,魯迅大概也可也總渴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吧!

《狗貓鼠》讀後感 篇14

魯迅的寫作風格一直很犀利,就像一把鋒利的標槍,總能準確地刺穿當時無能統治者的喉嚨,《狗·貓·鼠》就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章中對“狗”的描寫並不多,影射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的人,而是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貓和鼠。貓的性情殘忍,喜歡捉弄弱者,雖然和獅子老虎一樣,但帶着讓人厭惡的眼神,貓自己如果身材再高一些,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傲慢。

這種比喻影射了當時反動文人的醜惡嘴臉。起初,魯迅恨貓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貓的是他最喜歡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在文章中對老鼠的描寫也很有趣。特別是“老鼠數銅錢”,描述了老鼠遇到敵人時的絕望和恐慌,體現了作者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非凡的洞察力。

那些大老鼠顯然是令人討厭的,它們愛破壞和偷竊,而那些貓,雖然有教養,卻對自己的事毫不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愛擺架子,不稱職。

隱鼠是一種有趣而無害的小東西,它弱小而可愛,就像“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但是“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墨猴”的幻想和幸福。

雖然作者後來得知隱鼠沒有被貓吃掉,但他仍然討厭貓。與其説魯迅討厭貓,不如用“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反動政客的殘忍、無恥行徑的仇恨和蔑視。

魯迅為人正直,但他生活在一個黑暗、腐敗和不平等的時代。他把筆當作標槍,猛撲在黑暗、腐朽和麻木的現實中。《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又富有深刻的意義,足以使當年所謂的“狗、貓、鼠”無處可遁。

《狗貓鼠》讀後感 篇15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對狗、貓、鼠三種動物的看法。他仇貓,也要打“落水狗”,喜歡的是家中吃墨的隱鼠。

魯迅也不喜歡貓,覺得它以大欺小,還慢慢折磨弱者,覺得他因能力而故作媚態,還發出讓人厭惡的嚎叫。魯迅這樣一説,也確實讓人厭惡。

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對狗、貓、鼠卻有不同的看法。我一向認為狗調皮、機靈、忠誠、可靠。雖然有時看着有點兒傻氣,卻是人類的好夥伴。貓呢,她靈活、可愛、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雖然有時有點兒調皮、愛鬥、卻不至於暴力。老鼠呢,我對它充滿着心理陰影。有一次我上閣樓時,它正好爬過我的腳,我給嚇了個半死。老鼠對我來説特別神祕。

標籤: 讀後感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0nl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