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漢帝國風雲錄》讀後感

《漢帝國風雲錄》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漢帝國風雲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帝國風雲錄》讀後感

近兩星期,我讀了張嘉驊叔叔的作品《少年讀史記》,他是1963年生的,屈指一算,已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了。他為什麼要寫這套書呢?原因就在他想讓更多的少年兒童深入地讀《史記》。

這本書從制定朝儀的叔孫通,到號稱“飛將軍”的李廣,從衞青和霍去病的故事,到隱居在朝廷裏的狂人—東方朔的.故事,張叔叔都一一地把這些事像看電影一樣地擺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盡情地去觀賞,去體會。

在我們現在的文化裏,經常“遇得到”一些漢代人。討論司法的公正性,我們會舉張釋之執法的例子;描述一個人的勇猛,我們可以説他像“李廣射虎”;形容一個人時運不濟,會説他“李廣難封”;見到一對恩愛的夫妻,則會將他們喻為“文君司馬”。至於張騫通西域的壯舉,如今已是學生們課堂上繞不開講的歷史了。這些遙遠的漢代人,他們的事蹟沒有隨着兩千多年的時間流轉而消失;相反,透過史記的記載和民間傳説,他們都一如當年那般活着,甚至活出各類“生命的典型”。太史公司馬遷寫《史記》,採用“紀傳體”,以生動的敍事呈現了歷史人物在每個時代的事蹟。這是一種形塑,目的在於藉由形象的塑造,挖掘歷史人物的內在精神,對他們的作為賦予意義和價值,從而給後人以借鑑。張釋之執法剛正不阿,自我期許為天下的一把尺。文帝認為該判重罪的,他依法只判罰金;文帝認為該誅三族的,他依法只判死刑。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與樑王經過皇宮外門而不下車行禮,張釋之依法彈劾,因此與景帝、樑王結下怨。景帝繼位後,張釋之終究因當年得罪景帝而被降調。太史公對景帝的一些作為有些微詞,這不僅見於張釋之被降調的事,也見於晁錯被殺的事。漢初大封同姓為王,致使藩國坐大。到了景帝時,為了鞏固皇權而削弱藩國,引起了吳、楚等七國反叛。

太史公用畢生的經歷撰寫《史記》,通過他的書寫,那些漢代人的事蹟提供了一連串的“生命典型”,他們的精神至今還活在我們的文化裏。

那些漢代人真的離我們不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nrr2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