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美術讀後感

美術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美術讀後感

美術讀後感1

這周去送印學美術,一進教室,老師就對我説:“小印畫畫用色很大膽,別看她文文靜靜的,畫起畫來可潑辣了,畫得很大氣”。

其實這話,印爸也對我説過,但是我沒太在意,也許我不愛好畫畫吧,這次又聽老師説了一遍,我還是不是太上心,難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嗎?

其實給她報畫畫,我不是很情願的,因為我帶她去看了跳舞、鋼琴,但是她不愛學,就是愛識字,結果給她報名了,現在學的還行,至於畫畫,是鄰居推薦的,我想反正不能讓她閒着,報就報吧,先畫着吧,就這樣學了起來。

去年元旦的時候,我進去聽老師講解學生的作業,當時畫的是一個聖誕老人,班級裏十來個孩子,老師講完了,有個爸爸説:“我家孩子怎麼不如別人家孩子畫得好呢?”。

老師愣了一下説:“那你覺得哪個畫的好?”。

那個爸爸指着印的作業説:“她畫得挺好,挺大氣的,挺飽滿的”。

當時印畫得聖誕老人佈滿了整個畫面,其餘的什麼都沒有。但是在我看來,我也和那個爸爸説的一模一樣,總覺的別人家孩子畫得好。

現在想起這話還記憶優新,我認為,幹什麼都需要天賦,如果你腦子裏沒有畫面,就畫不出來畫,正因為想的不一樣,每個孩子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畫面的佈局,顏色的搭配等,都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印對這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她想想力很豐富,對色彩有獨特的見解。

有一次作業是畫花,她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是,她用了紅色的砂紙,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花芯,無論是佈局還是用色都很特別,畫面很協調,我覺得還畫得挺好的呢。但是她在家是不畫畫的,只靠老師教得一個半小時,因為她不怎麼喜歡畫畫,我也不強求,但是每次她的作業都在中等以上,至少我這麼認為。

也許這就是她自己的天賦吧。

美術讀後感2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幾本新書,有一本是豐子愷寫的《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我當初只是隨意翻了翻,就放下了,看起了別的書。兩天後,我把其他的書讀完,就拿起了豐子愷的這本書。

剛翻開第一篇,那個題目就吸引了我,題目是《獨覽梅花掃臘雪》。作者的弟弟如金活潑幽默。他們的爸爸收留了孤獨的老人王老公公,並聲明“養死他”(作者的家鄉話,即:養他直到老死)。當小男孩聽到時覺得可怕,好像是“打死他”,“殺死他”的行為,到後來明白了是好意才安心。讀完這篇文章後,才發現題目原來也是“do,re,mi,fa,so,la,si”,是一種記憶音階的有趣方式。小男孩如金,把自己的一家人看成一個個音符,我感覺如金這種做法很有創意。家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猶如音樂中的轉調,演奏出一家人和諧的樂章。我想我有機會也要學學如金,給家裏平常的生活增添樂趣。

如金的姐姐逢春更喜歡美術,從她學習美術的一些經歷中我讀到了許多有趣的美術知識。逢春一有不會的美術知識就去問爸爸或老師,我敬佩她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因此,她也積累了好多知識。

這本書將枯燥的藝術基本常識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講述風趣,情味悠然。我當初真是小瞧了這本書。

美術讀後感3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這本書,一看題目就知道是分為音樂故事和美術故事,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我,真想用一個詞來形容——受益匪淺。

就説音樂的故事吧:豐子愷看見爸爸小時候用語文漢字來記住,"獨攬梅花掃臘雪",顧名思義,就是 do re mi fa sol la si, 一看感覺很好玩,所以就愛上了音樂。豐子愷叫爸爸找了一位教音樂的老師,名叫"華先生".學着學着,豐子愷説音階就好像家庭中的七個人物, do 是最重要的主人,故稱"主音", sol 是主婦, 就這樣依次排列。後來呢,我又在書裏學到的口琴是怎樣吹得,風琴是怎樣彈的。有知道了 violin 原來是小提琴的意思……而且,豐子愷只要一聽説有新的樂器,就向爸爸要錢買新的樂器。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學書法的經歷:我上了大班,就是因為看到了姐姐有學書法,而且看了姐姐拿毛筆的方式,還有姐姐用筆的寫法,就像畫畫一樣,感覺好玩極了。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學毛筆了,也就開始喜歡上毛筆了。我在林老學了書法以後,我每節課都上的津津有味,所以,自從,我就愛上了書法。在學書法期間,我經歷了許多的字體,先是楷書,寫久了,看到了隸書,一看隸書的字很大氣,就換了隸書;後來媽媽帶我去了博物館,看到了行書,因為看到了行書是連筆字,所以就叫了林老師給我換了行書;接着我看到了我朋友寫了篆書,因為篆書寫起來想畫畫,就換了篆書……最後,我學到了草書,草書就一直練了下去。在 20xx 年上半年,藝術節學校第一名,就因為我沒有專心練好一種字體,在學區裏得了個三等獎,後來,我努力練好一種字體,在瑞安市得了一等獎。就這樣,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做事要專心,不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不然,一件事也成不了。這件事做一點,那件事做一點,就會哪件事也做不成的。

美術讀後感4

為了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落實新課程,我認真品讀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一書,重點學習了“教學評價”和“學習方式”兩部分內容。

首先,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指引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向。評價這根“指揮棒”自身的座標很關鍵,一旦方向錯誤,就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學,決定着教學的方向。由此可見為學生指引評價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引領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然後結合平時的教學與實踐逐步欣賞大師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風采,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美的,怎樣的作品就算優秀作品,這些學生、大師的作品好在什麼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兒童繪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評價:1、構圖是否飽滿2、線條是否流暢3、造型是否準確4、色彩是否豐富 5、創意是否新穎獨特等。手工作品可以從:1、造型 2、表現手法3、材料選擇4、製作的技法5、創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慮。

其次,要拓寬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合理巧妙地運用能促進學生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潛能:對於美術方面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從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評價,比如:“這幅畫畫得很認真”、“這位同學這堂課很專心”、“這位同學的每次作業都能及時完成”、“這位同學很大方,和其他同學合作時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學很樂意與這位同學合作,並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對於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先讓那些“差生”説説“這些同學的作品中你最欣賞它什麼”, “你覺得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後再讓這些優秀學生自己説説作品中有那些不滿意的地方,準備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新課程中提出的發展性評價對於教學的作用,多元評價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學評價指導下學習方式的變革方向。記憶尤為深刻的是書中提出了6條對於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建議:

一、我講課佔多長時間?學生參與美術活動和完成美術作業有多少時間?學生情緒怎樣?

二、、我上課的情緒和態度得當嗎?我提供了多少討論的話題?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怎樣?

三、我提供的資料和圖片對學生有用嗎?我的提示對學生有指導意義嗎?

四、我的課前準備充分嗎?哪些問題我沒涉及而學生提出來了?我處理得當嗎?

五、教學效果能更好一些嗎?如果再上一次,我會怎樣做?

六、我在教學中學到了哪些東西?我給自己打多少分?

我覺得這6條建議太好了,對我反思教學不斷提升自己太有幫助了。於是,我把這6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裏。每節課後,都依照這6個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教學中的成與敗。

我發現自己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調控自己的教學情緒方面做得很不夠。總是因為學生的紀律不好、用具準備不好,而影響自己的教學情緒。有時甚至當堂數落學生,這樣又反過來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下降,這樣不斷的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對此十分困惑。

從學習中我知道了新課程的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於是我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因為沒帶美術用具而四處借,雖然他破壞紀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為對美術學習有極大興趣,對完成作業有極大願望而導致的這一錯誤行為。誰能保證不忘記事情、不犯錯誤呢,孩子更是難免。犯錯誤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諒解和機會。想明白這些,我便轉變了自己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態度。再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就以温和的引導取代嚴厲的批評。先是表揚他們的認真態度,再肯定他們作品中的優點,最後提出要求:每學期只有三次忘帶用具向同學借的機會。這樣一來,我的諒解換來了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在我的寬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們在慢慢改變。

在讀書過程中我還感悟到:要以學生的獲得為教學準則。

每一節課,我都留心觀察上課愛溜號的學生。我漸漸的發現,他們愛與人爭論,而且爭論時的思維特別敏捷。於是,我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爭論的話題。每次討論時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慢慢地,這些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由一兩分鐘延長到四五分鐘、十幾分鍾,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也明顯的提高了。

面對新課程,作為美術教師的我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只有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和反思的效率。

美術讀後感5

在前不久,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叫《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這本書講的是音樂和美術,但我更加喜歡音樂的故事,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音階的故事,就是獨攬梅花掃臘雪這一篇文章,它講得是爸爸收養了王老公公,對他唱起了音階,意思是讓"我"去雪臘掃花梅攬獨,然後"我"又將爸爸説的那樣給家人們分音階,爸爸是do,姆媽是sol,以此類推。

在其中寫法比較好的就是"養死他",我們看表面會覺得是把王老公公給養死,實際上是想把他養到死為止。還有單單一個音階,他就可以讓家裏每個人都成為音階當中的一員。

但是看了後面幾個故事,我覺得對豐子愷很是好奇,他是在學習方面堅持不懈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學口琴,又學風琴,又學小提琴,特別是在學小提琴的時候,姨丈訓練他怎樣拉小提琴的時候,他全部通過,在平常的練習當中,他的身體也有多處傷痕。

我們一定要像豐子愷一樣堅持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終。

美術讀後感6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最近,一本孫起英的《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讀這本書感覺不像在閲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着我心靈。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我曾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拿着筆不知所措;有的無目的地在紙上胡亂塗畫;有的東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畫什麼便畫什麼……幼兒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都是由於學前幼兒具有目的性不強、構思能力不完善並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造成。本書在實施操作篇中給了我幾條很好地建議:首先應選擇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幼兒感興趣的題材作為創作題材。其次,創作開始前,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提問或者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明確創作主題、與創作相聯繫的繪畫內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現等。再次,應為幼兒提供簡單易學但具有變化性的繪畫材料。最後,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當發現幼兒停筆不動或左顧右盼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儘可能多地瞭解幼兒的意圖、心態,多給幼兒正面迴應,找出幼兒成功地方加以鼓勵,並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建議的提出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如:“剛才想畫什麼的?”“哪裏不會畫了?”“看看旁邊小朋友畫了什麼,對你有啟發嗎?”……通過言語上的`提示、問題的啟發,幫助幼兒找到創作的方向繼續下去。

還有在美術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活動結束了,仍有些幼兒因種種原因還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麼這時教師該不該進行活動評價呢?怎麼評價?很有幸在本書的發展評價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師要觀察還沒有畫完的幼兒有多少,如大多數沒完成,不必着急評價:如只有少數幾個就可以進入評價環節。其次,教師要將這些沒有畫完的幼兒作品與畫完的展示在一起,並與未完成的幼兒説:“等有時間你們還可以畫!”評價過程中不要回避這些作品,因為他們只是沒有時間繼續畫,並不是畫得不好。最後,老師要分析沒有畫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在構思、構圖上比較複雜,所需時間長,教師只需為他們提供再次作畫的時間就可以了;如果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與幼兒交流:“今天在畫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下次需要老師幫助嗎?並對其作品給與肯定,以增強幼兒下次創作的信心;如果是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環境干擾而延長時間,則有必要對其進行行為習慣上的培養。

如此好的建議還有很多,推薦大家有空時賞析。

讀完這本書後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户,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美術讀後感7

近日,我拜讀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發行的疑難問題解決叢書之《美術教學36策》,這本書,書中用生動的案例,淺顯的語言對《美術新課程標準》做了詳盡的詮釋與解讀,使我收穫頗多。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藝術與生活聯繫。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下面我結合《美術教學36策》對這四個學習領域的理解説説我的感想。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在新課程中佔有很大一部分,它是指運用多種媒材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型樂趣,逐步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特徵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手段;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是對美術教育觀念,教學目標及方式的一種突破。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思維定勢,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接點,設計出豐富多彩並突出美術學科特點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這一領域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合作學習指導法,合作學習是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會表達個人想法、尊重他人觀點;學會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將個人融入集體中、齊心合力、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是問題發現與探究指導法,即學生主動學習,由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書本的間接經驗來獲取知識,而是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知識技能。教學不僅侷限於課堂,而是從封閉走向開放,由課內聯繫課外。比如上海市東荷小學美術教師用探究式指導法進行寫生教學。首先,為學生創設了分析、理解寫生對象的過程。如在寫生蔬菜時,引導他們親自掰下菜葉,瞭解菜葉的排列規律和造型特徵;親自切開菜心,瞭解菜心結構。其次,引導學生自己擺放靜物、組合景物,讓學生主動探索疏密、節奏等形式美的規律。通過激烈的爭論,小組間的比較以及優秀作品的欣賞後,雖然教師沒有任何示範,但學生們對構圖的方式也有了基本瞭解。

其實,新課標帶給我們的遠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更是一次課程的改革,一次觀念的革新,這些革新後的理念和教學方式,都要依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貫徹和實現。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起新的教育觀,瞭解新理念,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真正將新課程標準落實到我們的美術課堂中。

美術讀後感8

學術,是一個很嚴肅的概念。小學教師雖身在一線,但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教師們對專業的科學、客觀、理性的思考得以通過規範的學術文章呈現出來,形成了頗具系統性的基礎教育研究,尤其是有效教學的研究,讓教師們更加關注自己教學目標的達成和目標達成的效益。於是,“有效教學”就成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基礎教育學術研究的核心之一,也成為新一代教師們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提高的積極因素。

“有效教學”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針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和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人們試圖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考察教學的最大效益,從目前前人的研究結果來看,有五個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

1、教師所掌握的實際課程領域的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知識;

2、教師使用教學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3、教師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批評的能力以及自身專業化的品質;

4、教師的移情能力與尊重他人的品德;

5、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

《有效教學---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將有效教學研

究關注的重點放在了3個方面——

1、教學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2、教學是否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3、教學是否有效發展教師的教學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即從學生的學習視角來反思教學是否有效

此書雖是針對小學美術專業,且讀者就是教師,但他的切入點

是以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入手,無論教師採用哪個教學版本,均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普遍現象加以剖析,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每一個問題都從學生的視角提出,再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去反思,讓讀者(教師)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對照分析解決問題途徑的不同與差距。

此書的理念是建立在新課標的基礎之上,分別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教學領域的教學中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用7個章節來系統地闡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以及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深入淺出,讓人不禁有茅塞頓開之感!的確讓我從中找到許多課堂教學中不曾發現的問題癥結所在,並感歎於他人的智慧與能力,讓我受益匪淺!

書有細看、粗看之分,對於這類學術書籍,我認為應該細看,不僅要細看,還要對照着看,從而能更好更快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僅要對照着看,還要不侷限於書本,因為問題產生的方式不可能會按照書上的情景出現,解決問題的途徑也不止一條,所以解決問題不必“按圖索驥”,而要“推陳出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過書後真正將自己的教學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要用自己的智慧、方法、能力,給孩子們裝上“慧眼”,讓他們能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評價美!

謝謝此書給我以動力!所以,設定一個目標,朝着它努力吧——為自己,也為孩子們!

美術讀後感9

美術活動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手腦並用,不僅發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時還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對於幼兒智力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時,怎樣的引導幼兒大膽的繪畫?以及教師怎樣運用好美術活動中的範例?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我重點閲讀了書中實時操作篇中的幾篇文章,在書中我得到了一些收穫。

書中講到要讓幼兒大膽的作畫,就要給幼兒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如要信任幼兒,用和藹的態度與幼兒交流,尊重幼兒有不同尋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還要給幼兒提供適合的、多樣的繪畫材料。如提供給幼兒的紙不能過小,幼兒在繪畫時會放不開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會弄髒而不提供,要讓幼兒在多種材料的吸引中有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儘量的用情境、遊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這一點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很明顯,活動中用念兒歌、或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幼兒參與的興趣就會很高,反之,興趣就會有所減少。根據不同的美術活動,怎樣創設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情境,還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儘量採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要努力的去讀懂幼兒的畫,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評價幼兒作品,對於個別幼兒講不出畫的是什麼,教師不要着急,要引導幼兒,肯定孩子的優點,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賞將逐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對幼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的。

在引導幼兒學習繪畫的時候,繪畫的範例是我們經常運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運用它,什麼時候用?怎樣用?用什麼樣的範例?在書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範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賞,幼兒從中得到收穫,而不美的範例就不能為幼兒樹立很好的榜樣,讓幼兒的觀察機會喪失、觀察能力得不到發展。,思維得到禁錮,創造能力也受到發展的限制。其次,範例的描繪方法應該是適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是他們能夠合理接受的,積極健康的,太成人範畫不適合幼兒來欣賞。其三,範例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態,可以啟發幼兒的思路。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還是收穫很多的,書中講到關於美術方面的理念,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都可以運用到,對自己的業務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美術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豐子愷的《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受益匪淺。

書中主要講述了豐子愷小時候關於音樂故事和美術故事的事情。其中有幾篇很好看,讓我給你們説一説吧:音樂故事中的《獨攬梅花掃臘雪》我很感興趣。故事中以:獨、攬、梅、花、掃、臘、雪,代替音符1、2、3、4、5、6、7,讀起來還朗朗上口,又特別像詩句,太有意思了。

我對美術故事就更感興趣了,誰讓咱的特長是畫畫了呢?美術故事中的《初步》講的是分子愷的表弟鎮東學走路,他學走路的樣子很像畫家米勒的名畫《初步》,於是豐子愷就照了一張像,洗出來還真挺像,這一洗,倒惹的他們美術老師的兒子一個勁要看。

一個故事《洋蠟燭油》也很有意思,講的是:豐子愷和她姐姐準備點蠟燭看書,他卻無意中發現用蠟淚可以印出圖案。於是他們把蠟淚按在洋娃娃的臉上,在把黏土往裏面一塞,最後取出來,就可以印出來一個圖案了。

以前我只知道有國畫,可我卻不知道國畫又分為工筆、寫意和速寫。這本書我對音樂和美術知識瞭解了更多。這本書讓我更加的喜歡藝術的殿堂了。

標籤: 美術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yjm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