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的讀後感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的讀後感

這本書是經濟學家茅於軾教授所著的,在書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談論道德,帶給我的感受頗深,特別是有的觀點於我而言是新的,從經濟的角度來談論道德問題是豐富多彩的,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善,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是怎麼的,讀完此書以後,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我們的生活中,學雷鋒做好事是值得被讚頌的,並且這樣的精神是需要去發揚光大的。但是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有一個人願意學雷鋒做好事免費的'幫其他人補鍋,那麼結果會發現,出了一個雷鋒,但是卻出了十幾個懶蟲,這從社會經濟效益來看,義務的為別人做好事是不值得被推廣的。我覺得作者的觀點很獨特也很全面,樂於助人雖説是一個“善”的舉動,但是利己利他的行為才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對社會產生有益的影響。 説到“善”,人們試圖為“善”下一個定義,但是最終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在哲學上“善”是簡單的,是不可定義的。而“善”與“道德”之間,是存在有區別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善的內涵比道德更廣,但是,還是有的事情它不符合於善,而合乎於道德,就比如對罪犯的處罰。

書中提到的這個觀點該如何理解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善的內涵是寬容,這就需要我們對一切事物持一種包容的態度,但是道德呢,它有明確的是非曲直之分,相比較而言,道德比“善”要顯得理性的多,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關於一個人道德觀念的形成,也就是判斷善惡的能力,它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形成過程,而在樹立這些道德準則的時候,社會普遍都遵守着“上行下效”的原則,就正如俗話説的那樣,父母是孩子行動的榜樣。每個人既是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別人,我們在社會中會扮演很多的角色,無意之間會產生很多道德方面的影響,所以在我看來,律己是很重要的。 在關於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書中説到“道德是鼓勵人們向上的積極力量,它促使人們去關心別人,而法律則是對侵犯別人利益的消極制裁”,當然,社會的進步發展即需要道德手段,也需要法律手段。不過,以一個悲觀的態度看來,法律手段的實施是為了彌補道德上的缺陷,若是人人都能在道德上做一個巨人,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一個充滿道德的社會,無疑是美好的社會,因為道德比起法律更具有約束力,更有效率,對社會的影響也是持久和深遠的。

標籤: 道德 前景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ydg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