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李家大院》讀後感

《李家大院》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家大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家大院》讀後感

靜月清荷所作散文《李家大院》,是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不經意間讀下來,卻留在心頭久久不去。這個年本過得平淡,正月初九讀了靜月的文。戊戌年裏才有了些滋味。作者筆下《李家大院》的幾個鏡頭,好似時下精緻的微電影。雖短暫得讓人不忍,堪稱洗練精粹。如同幾縷亮光忽閃:幾聲玉石輕釦。讓人眼前明媚,心泉湧動。文字的力量正在這裏。寫出了畫面,聽得到聲音,卻又令繪畫和音樂所望塵。留給人無限想象。

《李家大院》打動我,促使我提起筆想要寫下點什麼。於是,心中摸索着描着個輪廓,冒昧擬了若干小標題。但願不會因我的拙笨歪曲了上等的好文。

一、質樸、純真、鮮活

“生身之地是一幢早已消失得渣也不見的,用碎磚土坯壘起的房.......”這是《李家大院》開始句子。文字似平淡而起,卻是功力所在。讀下去使人彷彿忘記是在看文章。越過了文字的限制而與作者一起回到了她的童年和過去,一起審視和品評大院磚石草木。經歷那個頑皮活潑的女孩子昔日剪影。

“渣也不見的,用磚壘成的房......”這是多少人記憶中的童年和過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年齡和時間該使多少人壓扁淡化和遺忘了自己的過去。成年乃至中年都是從童年走來。誰不善回憶和懷舊!人到中年,越到往後,回憶越多。生命的美好,時光的可貴,更讓人們的回憶打上些許感傷和惜惋,或者是美妙與明媚。大院的日子便是後者。我們看到的是竟連感冒發燒在那個昔日的小女孩記憶裏都是快活的。

“病了發高燒了,指着土牆上凸起的泥巴直嚷嚷:爺,把星星給我摘下來,我要星星。”

童年的快樂是無所畏懼的。“粗布做被做褥,還要熬一大鍋米湯槳一漿,大冬天往被窩裏鑽着實是個考驗,身子哧溜鑽進去,一股涼勁從腳竄到臉。”這樣的生活我也有過的。但從腳竄到臉的涼勁有算什麼呢!孩子就是神仙一樣的,快樂便忘記一切。

這些鮮活的描述,貫穿全文。如一一舉例,只好全篇搬過來了。

靜月的短文,沒有弄筆人的生硬造句,刻意排鋪。所以才更加生動感人。是一種真粹的美。

二、短小、精粹、自然

短文章往往更難寫,因為小,便不好大肆鋪陳。要在有限的文字裏表現場景的真切,表達感覺的清新,刻畫人物的靈魂。不具文字的功力與生活體悟的深刻和豐富,是絕做不到的。然而,靜月做到並且做得好!文章通過“小格木窗”“秋天木葉”“藍白粗布”及“從腳竄到臉”等形象描寫,將大院特定的生活場景生動展現在讀者面前。喚起讀者對大院的深深眷戀與嚮往。“摘星星......發高燒”,還有因為淘氣而在“鼻上留下疤痕”等讓人看到當年那個大院裏的妹子該是何等天真,何等頑皮。

“爹爹在放糧食的屋子裏,給我隔了個小屋”寫出了這個親“閨女”的得意與嬌嗔。這些十分真切和暖人的描寫。把個小文調弄得漣漪微起,久久地遠遠地擴散去。

“這一隔開,便是二十多年”之後便是老屋的衰敗。時光不給人留下什麼情分,當年那個讓小女孩留下美好童年的老屋和大院,隨着作者的長大和離開,不見了昔日的風光。人長,物舊。物是全非。過去的再也不會回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這樣的過程。沒有例外。即便場景依舊而人已新貌。那感受同樣是複雜與難以敍説的吧。

結尾,作者引古人詞,並加以改編的拓展。以半玩笑的口吻,突出一個“好”字。表達了對童年時光的美好紀念和回憶。

文章用筆極少,效果卻甚佳。堪為短文之範。

三、美的眼睛心靈和文字

談到寫作風格,不好去和什麼格式和規制去亂套。但同是文字,總可以有些東西可作比較。老舍的作品,是鮮明的京味。聽得出得京話的特點。卻又是經過作者對的語言精熟,加以提煉與凝聚得更好更美的敍事話語。靜月的語言清新自然洗煉,富有一個成熟寫字人的特有魅力。這也是我非常喜歡《李家大院》的原因。讀靜月的文字,很頑固地以為她是一個可以用筆寫書的人。

一顆美好,温暖,仙子一般純潔充滿人生愛戀的心靈。一雙敏感,十分細仔,能夠讓文字傳達人類情感不一般的眼睛。透過靜月的文字把她對生活,自然和人生的體悟鮮活地帶給了我們。

若將靜月的文字拿來與古典文學比較。同是女性作者。沒有了過去女性的閨中小家女的痕跡。卻是我們現代人所共同感受世界看待生活的情感態度和方式。作為職場女性,作者的眼界,心胸,文學素養,堪為現代人所嬌傲。我們願作者以她的筆,寫出更多讓人感動,因而更加美妙的文字。

靜月的文字本少,我的贅筆卻無法精簡而臃長。但願我的感想沒有太過偏離《李家大院》的美韻,若稍稍貼邊,不勝至喜。不妥處敬請作者原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re2e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