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李唐莊的沈家大院》閲讀練習題

《李唐莊的沈家大院》閲讀練習題

原以為李唐莊必然以李、唐兩大姓為主,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從縣誌上看,“李唐”二字只代表着這個古老村莊的悠久歷史,村莊的名字來源於唐代最為炫目的李氏大姓。到底是唐王的什麼人流寓至此,在一種什麼樣的背景下創立了李唐莊,為什麼李唐莊到現在卻沒有李姓族人居住,縣誌語焉不詳。

《李唐莊的沈家大院》閲讀練習題

李唐莊依山傍水,村莊背後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像綢緞般在天邊飄舞,幻化成一道道柔美的線條。村南是一條由東西轉而趨西北的唐王河,河水柔靜,夾岸林木翁翁鬱郁,堤岸綠草如茵,一派祥和靜謐的景象。村莊的主道是青石板鋪就的蜿蜒的路徑,愈走愈深,愈深愈幽,愈幽愈奇,一直延伸到村中最末端的沈家大院。

沈家大院三排東西走向的紅磚綠瓦的通房,再朝後是隨地陡起的一座三層小樓,上端閣樓峭立,有點類似西方的哥特式建築。西垮院兩座廂房,房前櫻樹、銀杏雜列,清幽雅緻。東垮院不類中土建築模式,房屋圓頂,紅釉黑襯,遠望森然。

這麼大的院落縣誌上卻沒有記載,似覺可惜。不過,從古稀老人記憶中還能約略知道一些沈家的來歷。沈姓原為大族,有明一代為官京城,因性情耿直觸杵君王。眼看惹火燒身,沈氏立即上書乞骸骨。皇帝也落得順水推舟,恩賜若干銀兩讓其遠離京師,轉道來到李唐莊。沈家從此便在這兒定居下來,代代相傳,煙火不絕。至民國之初,沈家二十八代孫沈東華為學京城,學識淵博,名震中華,沈家得以福星高照,大院得以重整修繕。再後來,北伐戰爭打響,大院屢遭兵燹,殘落散敗,斷壁殘垣,令人心悸。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沈東華命喪京師,沈家再次陷入敗落。連年的戰爭讓李唐莊風雨飄搖,沈家大院更是如水中飄萍。春天來臨,一場瘟役,沈氏閤家十餘人口不治而亡。沈家老太悲天搶地,踮着小腳拄着枴棍前院後院亂轉,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好在春過夏來,瘟疫很快過去。沈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愁雲慘霧仍籠罩着沈家人心頭。若干年後,鄉公所進駐沈家大院,沈氏一干人等被趕至西垮院內,不準隨便出入。自此,沈家氣斷聲吞,如殘霞落日,再有沒有了往昔的烈火烹油之勢。

沈家東垮院的那些西式建築,是在破四舊時被推倒的。眾人響應號召,在一個春風殆蕩的午後,無數憤青摩拳擦掌,奮力向前,排除萬難,把這些個圓頂的建築推倒在地,踏上一隻腳,算是完成了一項傑作。這時,轉眼四周看看,哪兒還有沈家人的蹤影?

青山依舊,碧水長流。前不久,應邀前去李唐莊,東道主是該縣的宣傳部和文化局。進了李唐莊,映入眼簾的便是沈家大院的標誌性建築。主辦方詳細介紹了近幾年縣委縣府兩院花費巨資重修沈家大院的情況;還向我們透露,該縣已向省級主管部門申報,欲將沈家大院列入省級文化遺產行列。

走進沈家大院,綠樹成蔭,屋舍儼然;青磚鋪地,碧瓦映日。前院後院恢復了舊觀,東西兩院有一條甬道相連,道旁百花爭豔,奼紫嫣紅,羣蝶留連時時飛舞。轉入後院,雜花生樹,馨香撲鼻。在一個角落處,看到一位穿着布衣拿着掃帚的中年人,他正一下一下緩慢地若有所思地掃着本已整潔的地面,頭低低地,像個世外的得道高僧。我避開眾人,走過去,輕聲向他打探沈家後人的情況。那中年人的眼中似乎閃着捉摸不定的光,淡淡的,幽幽的。他長長地歎口氣,央求我永遠不要再提沈家後人,沈家人早已遠走高飛。

出了大院,坐上車,向主辦方説起此事。有位年輕人聽後哈哈大笑,告訴我先前見到的那個人就是沈家的後人!我心中一陣悲酸,心想:也許那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心中此時也打破了五味瓶,正和我一樣。

回頭望,正是夕陽西下之時。羣山蒼翠,茫茫一片;沈家大院在蒼茫中愈發顯得森然肅穆。山巒疊嶂正離我遠去,古樸典雅的沈家大院正離我而去,悠悠蒼然的李唐莊正離我遠去,日夜不息的唐王河正離我遠去……可那個三十多年的中年人捉摸不定的眼光,卻越來越清晰。

(選自《北方新報·國家地理》,有刪節)

1、文章第1段和第3段反覆提到縣誌對李唐莊的'記載,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答:

2、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語句的含意。

(1)村南是一條由東西轉而趨西北的唐王河,河水柔靜,學習計劃,夾岸林木翁翁鬱郁,堤岸綠草如茵,一派祥和靜謐的景象。

答:

(2)那中年人的眼中似乎閃着捉摸不定的光,淡淡的,幽幽的。

答:

3、從全文看,“李唐莊的沈家大院”發生了哪些變故?請分點概括。

答:

4、文章最後一段,包含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你對文章的理解談談你的看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yzp7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