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話,講的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怎麼贏?才算是真正的贏在起點,又贏在終點呢?

一般孩子開始上學後,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家庭作業,而這個作業的問題,在上海,或者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就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孩子的作業可以用浮雲來解釋,可是,就孩子而言,作業簡直就是惡魔,他們能花2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玩,卻只能在寫作業上堅持五分鐘之久,五分鐘後,無論作業有無完成,孩子肯定會做一些和作業無關的事,比如玩玩筆,折下飛機,看看窗外,發發呆,或者出來找找媽媽在幹什麼……

這種走神,對於孩子來説,是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美國的孩子花1個多小時寫作業,日本的孩子話3個多小時,中國的孩子呢?8個小時……即使我們有多大健忘症,忘記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關於不願意寫作業這件事,或多或少多應該還有點印象的吧。自己當年有多麼不願意寫作業,自己又是如何面對老師的質問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贏在起點,或者以這種方式來贏,輸一點點又如何呢?

早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政策,因為當時的大背景,父母總希望我們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們好,不論我們是不是做得到,那時,我們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驕傲,唯一的談資,唯一的希望……那麼,才走過那段路的我們,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願意走的路呢?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我們是父母,是權利和權威的象徵,但是我們也和他們一樣,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直面孩子的教育問題,第一次看到他們得優,也第一次看到他們得不合格,我們需要的不是責怪,哪怕一個眼神都不要,這不是父母……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定要安安把最後一行作業寫好,因為安安已經很久沒有拿到A了,可是安安不願意,他哭着質問媽媽,為什麼你總要我得到A?我也有權利得到C……

是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更何況孩子,最後媽媽讓安安去玩了,安安在出門前,卻又説了這樣的話,其實,有時候,我也可以拿A的。看看,孩子們的心事明白的,他們是孩子,他們有玩心,但是他們一樣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能力。

不用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會輸在起點,因為他們一定不會輸在終點。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2

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是感悟女兒漸漸長大,自己的力不從心;也許是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温暖的感覺。自己讀過,也向身邊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薦這本書,皆因為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着“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週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於是,有一天她帶着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説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看了這本書後,我時時自省。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鬆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於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自己嘗試和兒子像朋友般聊天,學用他的語言聊他關心的瞭解的話題,也就漸漸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慢慢來!估計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現在的孩子正忙着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家長們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可是,可曾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3

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麼的温馨。從他生下安安,記錄的有關安安的一點一滴到生下了弟弟華飛,記錄下安安因為母親對華飛的愛而出現不平衡心裏的種種表現,直至最後安安接受了華飛後與朋友間的小故事。裏面都包含了龍應台女士對安安、對華飛的愛。

而其中,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安安與華飛爭寵的小故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妹妹寄住在我家,媽媽總因為我沒看好妹妹、因為我和妹妹爭一個漂亮的碗、爭一把小小的勺子而對我發脾氣的樣子。那時候我的媽媽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做姐姐,要讓着妹妹一點。”可是,也才6、7歲我怎麼會有這麼大度的想法呢?我只知道,妹妹出現以後,爸爸媽媽也總是抱她卻不抱我;每個晚上媽媽總是抱着妹妹入睡,而我卻只能和奶奶擠一張牀,最後甚至連奶奶我都要跟妹妹分享;就連每次吃好吃的我也不再享有優先權了。這時的我總是覺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愛妹妹勝過愛我。於是,我討厭妹妹、我討厭她住到我家裏、討厭要跟她分享一切屬於我的東西、更討厭每次大家都因為她的哭鬧而指責我。直到我長大後,我才發現原來妹妹有的這些我也曾擁有過,原來我也有這麼幼稚的時候,原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最愛我的,只是醒悟這一點時我已不再需要什麼都跟妹妹爭、什麼都跟妹妹搶了。

當然龍應台女士也發現了安安這一個心結,她從另一個角度讓安安知道“安安現在有的,弟弟卻沒有;而弟弟現在有的,安安在小時候也曾享有過。”與其喝止安安不許對弟弟這樣、不許對弟弟那樣,不如讓安安換位思考,引導他知道每個人每個時期的需要和經歷都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也不會因為多抱弟弟、多親弟弟就不愛自己。可能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會讓大人氣的跳腳,以至於大聲喝令孩子。但是如果真這樣做了,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孤獨、更加悲傷,若我們大人也能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用我們温暖的懷抱去讓他感受我們是愛他的、我們是包容他,在理解孩子的行為的基礎上去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孩子就能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更容易接受一些現實,從而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我們成人之間的交往也一樣,往往總是會從人的某個行為去判定某個人的好壞,但是卻從不想想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為什麼會這麼想,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聽聽對方的真實想法、多點耐心和寬容,可能你就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在乎自己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4

龍應台的大名早有聽説,最近的關注源於朋友圈裏看到的她在大學的演講,主旨大約是講和“人文素養”有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客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她也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多讀點“文哲史”方面的書;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講,也談中國夢,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並希望下一代的中國人不再有恐懼,而享有充分的自由。作為一個獨立學者和“馬政府”的前文化部長,我有理由相信龍應台顯然是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帶有鮮明的現實批判主義的文化人。

讀到龍應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大跌眼睛,這是一個霸氣的,有強烈批判主義的作者嗎?就像書的扉頁所介紹的那樣:“作為華人世界的一支筆,龍應台的文章有着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這本書是龍應台從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娓娓道來,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出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也再次讓我覺得不管一個外表再強悍的女漢子,作為母親,她也唯有柔軟。

這本書並不厚,或許是因為我尚沒有孩子的緣故,卻讀得比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後所表達出來的含義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種畫面感,如嬰兒般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書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嬰兒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測,去想象。讀此書我似乎也有種在努力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從小多由奶奶帶大,母親也並非如龍應台那般有文化,或因為兒時記憶斷線的緣故,我已記不起什麼蝴蝶結,也想不起多少兒時的故事,還有什麼洋娃娃,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依然健康快樂的長大,依然具有獨立人格,依然愛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龍應枱筆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從小接觸到三四種語言,可以聽一個有文化的媽媽講各種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態和媽媽對話。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裏,這個媽媽既聰明嚴厲,又有一個母親柔情般的呵護,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內的每位家長也都儘自己所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了我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5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陽台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着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龍應台的文章,表達了細細柔柔的母愛,我反覆地讀,感動不已。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由心而生,沒有要求回報的愛。這世上還有誰,會傻傻地愛着你,不求回報?確實,只有父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武漢的暴走媽媽是現實的母愛。汶川地震中,一位母親被發現時,身體已被壓得變形,懷裏的孩子卻在熟睡;為了孩子有好的學習環境,孟母三遷。如果在現代,因為地段問題,那要付多少房款啊!

母愛是偉大的,父愛是深沉的。在一個娛樂節目中,父親被主持人問到,如果地震了怎麼辦。父親答:“快跑……”現場一片唏噓。父親繼續答道:“孩子,快跑,快跑,不要回頭。”現場一片寂靜,隨後雷鳴般的掌聲響起。在最危險的時候,父親還是第一時間想到孩子,我們在父母的眼裏永遠長不大。所以有了父母親的嘮叨,不要嫌煩,那全是愛你。

記得有天早上,父親瞞着母親和我一起吃泡麪,然後“毀屍滅跡”。看着母親一臉疑惑的樣子,我們在旁哈哈大笑。這是父愛。而當我偷懶厭學時,他會揮起強有力的手打我,那種嚴肅的表情讓我疑惑,這是愛我的父親嗎?多少年後我才明白,父母是永遠愛我們的。在《我這樣長大中》這篇文章裏,龍應台仔細描寫了孩子過馬路的情形。它讓我明白,哪怕是長大過程中一點點的經歷,父母也會記得,因為那是父母對我們最珍貴的愛。

慢慢地,我們長大一點。慢慢地,我們想要出去外面闖闖,不想在父母的保護下。《放手》中寫道:“你可以説,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的放手或許是必要的。但這很難,很難。”父親頭上有了白髮,母親也有點斑白的鬢角,他們嘴裏仍然是十幾年如一日地對我們的擔心和嘮叨。

我們想要長大,也不得不長大。當我們背起行囊,請不要忘記,身後還有雙親為我們的擔心。無論你走多遠,在外面受傷了,父母永遠會是你最強大的後盾。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6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台的書,那是作者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樸的愛,她不是傳統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作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7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小學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小學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8

作家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早在一年級(上)時,我就看過了一遍。

我很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媽媽是台北人説漢語,爸爸是德國人説德語,爸爸媽媽相互交流用英語。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現住在瑞士,華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兒園。在不知不覺中,安安從學會聽到學會説,在不同的場合説不同的語言,漢語、德語、瑞士語、英語應用自如。真是太可愛、太搞笑了!

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充滿耐心的好媽媽。在《序》中,龍應台寫下了這麼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慢慢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三個字呀!

而我可以説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的。早晨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快一點起牀,否則要來不及了”的叫聲。我穿好衣服,正想順便看一下桌上的書,媽媽又催我快一點刷牙、洗臉。接着就是催我快一點吃飯,在狼吞虎嚥、食物還未完全到胃的時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點,否則要遲到了”的催促聲中走上了上學的路。一到學校,又是在老師“快一點坐好、快一點交作業、快一點排隊……”的指揮下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放學了,奶奶來接我,回到家後奶奶的第一句話是“快一點洗手”,第二句“快一點吃點心”,接着是“快一點做作業”。直到晚上,在“快一點洗腳”、“快一點睡覺”的催促聲中,才度過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歡填鴨式、功利的學習方式,而是喜歡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龍應台那樣的教育方式。我做過一個夢,夢中龍應台一會兒變成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我的老師。

真的,“慢慢來”有時候並不是壞事。由於氣候的原因,東北大米生長週期長於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飼養40天就可宰殺的速成雞,它的鮮度和營養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農家養一年才食用的土雞。

“慢慢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慢慢來”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9

著名作者龍應台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知道龍應台這個人就是因為她給兒子寫的這一段話。這次我們選擇看外籍書籍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的後,我內心無比的柔軟和感動。有的地方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我能感覺作者那種內心是多麼温柔情懷和無限的愛,才會寫出這麼細膩的文字,我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龍應台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台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值得讀一讀。特別是我們做母親的。

因為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喜悦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龍應台在專心育兒時,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説: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及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這一衝突的訴説,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對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為母親,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温柔的堅持。

我們看待孩子,孩子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慢慢的來。對於孩子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0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枱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裏,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説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説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台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着它説:“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説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説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台説,當一位母親低着頭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着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説:“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1

龍應台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沒有……可能是因為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説……

孩子,你慢慢來,是朋友推薦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壓根就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一樣,週四在噹噹下訂單,週五收到書,或許是因為“樂學會”,所以我花了3小時不到,就把這本書看完,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就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散文或記事文?

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遊,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説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彷彿似跟你説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其實很薄,內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歎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後穩健的攙扶着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後來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後,站在媽媽曾經最愛的廚房裏做飯……曾經的第一次,到後來的無數次,曾經的手把手,到後來他帶着曾經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於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繫鞋帶,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着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於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龍應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讀完後,我的心靈深深地被觸動了,我不禁淚流滿面。

在書中,龍應台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細心地將她的寶貝華安和華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實地記錄了下來。這本書中令我現在仍記憶猶新的是這樣一幕——龍應台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5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龍應台對待孩子總是那麼寬容、和藹可親,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他,用最大的愛心去呵護他,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他,讓我不由得感歎:龍應台真是一位慈祥和偉大的母親!

每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的媽媽也許不像龍應台那麼的温柔、細心,不會看着我扎蝴蝶結,但她卻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無私的愛。她每天都會準時接我上下學,放學後會問我晚飯想吃什麼。當媽媽做好飯菜時,飯桌上又總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慚愧,因為那一聲聲“兒子,快點來吃飯”偶爾會讓我煩躁,有時候會對媽媽不理不睬或是發脾氣,現在我知道了,那就是媽媽的愛。而每當吃飯時,媽媽又總在一旁為我夾菜,勸我多吃一點,才能長高長胖,還總問我吃飽了沒有,我懂得了這就是媽媽的愛;寫作業時,媽媽連最喜歡看的電視劇都不看了,總是默默坐在一旁看我是不是認真學習,我碰到難題了媽媽會耐心地指導我,寫完作業後媽媽細心地為我檢查作業,如果有錯,就和我一起討論訂正。有時覺得有些“煩人”,有時覺得有些“嘮叨”,可每一句話都印在我的心坎裏……

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儘自己的努力去學習,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在家裏要及時鞏固複習知識,多做課外練習,爭取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在學校裏做一個認真學習的學生,在家庭裏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守法的公民。不要讓父母失望,長大以後回報他們,但我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以為報的,滴水之恩都要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對我的恩情,他們總能對我無私的付出,讓我過着無憂的生活,就讓我好好孝順你們,報答你們,讓你們過上幸福的日子。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3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母親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切!

這本書是龍應台寫的,在我的腦海裏,龍應台的文章有着萬丈豪氣的一筆。然而,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卻令人驚歎!她的文章竟可以這樣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書中,龍應台作為一位母親,無時無刻氾濫着母愛,就像她在書裏説得那樣:“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幫他穿小衣服時、喂他吃麥片時、為他洗澡時、牽起他手學走路時,無時無刻不在吻着娃娃的頭髮、臉頰、脖子、肩膀、腿、腳趾頭......”這些也都是我們曾擁有過的。

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媽媽把我和哥哥養這麼大是多麼不容易啊。在“開學第一課”裏,撒老師説:“父母是教會我們扣第一顆鈕釦的人。”的確,小時候,媽媽每天都要用雙座嬰兒車推我們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們就要哭鬧,媽媽就會哄我們,直到我們睡着了,然後自已就去打掃衞生,每天媽媽要給我們換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記憶中,我們的媽媽為了我們,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關於母愛的歌?比如媽媽的吻、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等,無不在讚美着母親。因為是偉大的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沒有母親,也就沒有我們。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當我們用啼哭來表達初到世界的那種歡喜雀躍時,我們的母親正承受着常人無法承受的疼痛!然而當媽媽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時,完全忘記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們是上帝帶給媽媽的小天使!”是啊,哪個嬰兒不是上帝送給母親們最好的禮物呢!

如果要表達媽媽對我的愛,就是説上三天三夜也説不完!每天清晨5點多,媽媽拖着睏倦的身軀,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顧不上和剛剛從夢境中醒來的我們打招呼,急忙奔向陽台,將昨日換洗的衣服丟進洗衣機裏。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豐盛的早餐盛起來。最後,才匆匆地去上班。

這就是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愛!這更像是雨露對於小草一樣,無時無刻地在滋潤着我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4

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則用沉默的背影告訴你不要追。

——題記

無論是温一壺熱酒,還是輕酌的品茗。連老人口中的煙捲的也在闡述一個國人無法避免的話題。對,就是這次徵文的目的——感恩。我們潛意識中都承載了這些,時光依舊的下滴,論述這我們的情愫。此中的感情是要我們去品讀的。

孩子,你慢慢來。本是台灣作家龍應台的一部集子的。當中的一些文字不斷地回憶了她的生命。以及她對自己孩子的前所為有的陌生。這樣的感情似乎在《目送》中有些人沒有讀出來。但還是存在了。這些對她永遠鮮活永遠遺憾因而不會消逝的瞬間。充斥了她的生活。每每説到這裏,一種情感漫上心頭。彷彿我能讀懂這些亙古不變的點滴。世間的變奏旁如無人地奏起,一路上的行人落了淚。

我的父親一直很孝順。儘管他"百事孝為先"的理念會被媽媽嘲笑。但他堅持着,一人在自己的路上踽踽獨行。奶奶常説要為父親留些東西。但他説"我不會要一分。"文字中的情感或有些不真實請相信我的心靈之河。"嘩嘩"的響着很好聽。我爸爸不希望兩位老人將走之時,躺在牀上眼裏流着淚有話説不出。這會很折磨我的爸爸。其中的痛楚我能明白。爸爸的花兒還沒落,長輩的山早已屹立。他們的眼神不會帶有期待,只是祈福着:孩子,你慢慢來。

曹文軒先生筆下這樣寫道"厄運中的相扶,困難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温馨和殷殷情愛,也是當代孩子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感謝我們的親朋。他們的抉擇或許很艱難,甚至為我們做出了犧牲。愚鈍的我們感知不了那臉色下或許蒼白,或許純真,或許糾結的心靈……

人有比鳥飛的更遠的夢想,人有比鳥更華麗的衣飾,人也有比鳥更純熟的思想。卻少了烏鴉反哺時的温情,墮入慾望的淵藪。他們忘了:終點有這麼個人,拂起面龐的白髮,分明地説道"孩子……你慢……慢……來!"

他們忘了,你忘了嗎?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_800字15

暑假裏躺在沙發上,吹着空調風,看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温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温柔。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中的卷首語。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幾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其實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如書中小華安、小華飛地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面對着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同。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説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作為老師,作為母親,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jev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