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要給“我”三天光明?或許是黑暗世界的祈禱吧。這是我沒有翻開這本書之前的想象,它可能是一本童話吧,可當我真的把它打開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本藴含着人生哲理的好讀物。

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又聾又啞的殘疾人,這本書就是記錄她一生的故事

因為一歲左右的一次高燒,使海倫凱勒的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她睜開眼的時候,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周圍黑乎乎的一片,就跟世界末日似的。但她面對黑暗,卻堅強樂觀,毫不示弱於常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人,看身邊每個善良温厚的人;第二天,我要迎接壯麗的曙光,迎接白晝和黑夜的到來;第三天,我會再次的擁抱黎明,擁抱陽光。如果讓海倫介紹自己,她一定會説自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她用寬容化解了憤怒,用堅強戰勝了病殘,用執着實現了夢想,用博愛幫助了他人。

是啊!她是個又聾又啞的人,但她的毅力高於常人,她的堅強勝於常人,海倫的一生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她對生活的態度和世界的寬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難道一個正常的人會比殘疾人弱?讓我們用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不要被一點點的小困難和小挫折擊倒,站起來,抬起頭,甩掉憂傷,走向光明與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那天,我閲讀了高一的課本,發現海倫·凱勒的文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最出名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紹了她想用這三天做的事,我閲讀後,潸然淚下。

一位雙耳失聰、雙眼失明又不會説話的她渴望得到三天的復明時間,而且這三天她是安排的如此妥當,讓我感受到三天後的她肯定把這次失明當做永久的記憶。

第一天,她要看人,她希望看到她老師的面旁。因為她的老師為她打開了世界,希望珍藏在她的記憶中。在每個人心中,老師永遠是偉大的!不僅僅只有老師,還有她的朋友,她要長久地望着他們的臉,銘記在她心中。在所有人的記憶裏,朋友永遠形影不離!看看小狗們的忠實眼睛,使她獲得安慰。她忘不了去森林。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好美好美。她不停地感歎這。時光匆匆,第一天過去了。

眼睛,能給她的安慰。她觀看了自己的房間後,去了森林。她渴望已久的情景終於可以出現在她的眼前了。新鮮的空氣、路途的風景好美好美!這是她的感歎。她陶醉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在最近的寒假裏,我閲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另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聾又啞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卻在黑暗中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用愛心擁抱世界找到光明。她在安妮莎莉文以及其他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最終成為了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她的世界中只有無光、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温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看黎明的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的每一天的事中去度過平凡的一天。

海倫的三天每天都過得充實有趣,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有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説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我們來説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我讀完這本書,我想説的是:“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我們從今天起,一定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想海倫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被主人公海倫凱勒的精神所感動,她與命運頑強搏鬥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她本是一個可愛活潑的小女孩,我會向我們一樣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病魔奪走了她的所有的快樂,她看不見也聽不見了,她像一個失去了翅膀的天使,無力更無助。

她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教她如何感受風的存在,如何觸摸雨滴的聲音,她在不斷地感知中認識了這個世界,她學會了交流,她甚至考上了哈弗大學,她是多麼棒的一個人啊!她經歷的困難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她對生活的熱愛讓自己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有時,我會不自覺地把眼睛閉上,抬起腳試着走幾步,我感到了很暗的恐懼,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那麼,海倫凱勒呢?她的一生都是在黑暗中度過,可她卻擁有了自己心靈上那道最閃耀的光芒,相比之下,我們又是多麼地慚愧和自責啊!

其實,眼睛看不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心靈變得黑暗了,如果我們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所賜予我們的所有,那就閉上眼睛學習走路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本書的作者給深深震撼了! “盲聾啞”光是這三個字,我都從心底佩服着這位偉大的女性。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我們只是耳朵聽不見,或者是眼睛看不見,就已經感覺到生活很不方便了!更何況是她這種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呢?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去拜訪一下海倫凱勒,想看看她到底是怎麼生活的,到底是有多大的毅力才能使她積極樂觀的面對困難!

我曾經幻想過如果自己是海倫凱勒的話,早就自暴自棄了。我根本沒有她這麼頑強不屈,不肯向命運低頭!我暗自慶幸自己有一個健全的身體,但也很討厭自己的怯懦。人家海倫凱勒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都不屈不撓!自己一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都不敢再繼續往前一步。

我很幸運自己可以知道海倫凱勒的故事,我告訴自己:如果以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想想海倫凱勒!只要心中想着海倫凱勒,那麼我就有勇氣面對任何困難了!

我希望海倫凱勒的故事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知道曾經有這麼一位偉大的女性在世間“生活”過,那麼每一個人都是勇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最近,我閲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合上書本,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被海倫凱勒頑強的精神震撼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一歲的那場大病,原本活潑開朗的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脾氣暴躁,幾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直到蘇立文老師來到她家,她才慢慢體會到快樂,並在老師的教導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了家喻户曉的名人。

海倫凱勒雖然失明瞭,但她的內心永遠光明,她的心中有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那就是她渴望光明、走出黑暗的堅定信念。她用心體會生活,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與她相比,我真是幸福無比。每天清晨一睜開眼,我就能看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聽到悦耳動聽的鳥鳴聲,而她卻只能生活在一個無聲漆黑的世界中。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雙眼,從現在起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用我的這雙慧眼探索大自然的祕密,做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讓我們都點亮心中的燈,放飛理想,相信自己,擁有堅定的信念,夢想一定會實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人活着有什麼意義呢?翻開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你的靈魂會得到一次洗禮。這是一本巔峯之作,它記錄了海倫凱勒這個身殘志堅的聾啞人。憑藉自己驚人的努力去綻放生命之花。

這本書的開頭就對作者自己的命運感到不幸,有筆鋒一轉,回想曾經的光明和聲音。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人呀!她雖然是幾乎生不如死,可是她還是回憶曾經的美好,沒有一絲的膽怯,勇於挑戰生命的極限。

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她是一位十分堅強的老師,能夠教一個又聾又啞的學生,該是何等的不容易呀!

海倫是一個堅忍不拔的人,只能用雙手去感知這個這個充滿幻想的世界,手就是她唯一的通往這個世界的小洞,而海倫卻從這個黑暗的小洞走向世界、走向光明,向世人宣誓:聾啞人不是廢人!

她的世界只能通過觸摸來感知,可是她還是頑強的相信上帝一定會給她三天光明,而且,她樂觀的想好了三天她要幹些什麼:第一天,要去看所有幫助過她的人的面孔,讓他們的形象永遠的留在她的記憶裏;第二天,在黎明起身,去觀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再一次迎接黎明,去觀看全世界的美景,讓它們成為自己永恆的記憶。

讀了她的故事,我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真是太幸運了,擁有一切美好———健全的身體,美好的世界,讓我們好好珍惜這美好的世界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

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與聽覺,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現實啊!讀到這裏,我不禁對小海倫產生了同情心。一個幼小的孩子在這樣一個無聲、無光、無語的世界裏,只有無盡的黑暗,那他會多麼的孤單、害怕呀!

可出乎意料的是,小海倫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對她的折磨,她勇敢地站起來,和病魔作鬥爭。後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與教育下,海倫。凱勒掌握了五種文字,並且在她的不斷堅持與努力之下,她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

海倫·凱勒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盲聾人造福。

讀完這本書,海倫。凱勒這個有着一顆堅強不屈的心靈的女子,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其實,沒有人不向往光明,沒有人不向往幸福,更何況是一個盲、聾、啞的女子。海倫。凱勒雖是一位殘疾人,但我認為她比健全的人更健全!她用行動告訴了人們:擁有光明是多麼可貴,我們應該珍惜光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海倫·凱勒曾問過我們一個問題:“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光明,你會用你的眼睛看些什麼?你會把你的目光停留在那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一天,我在《人與自然》中看到了這樣一組鏡頭:無邊無際的沙漠像黃色的大海,一股股旋風把黃沙高高地舉起,好似平地冒起的狼煙,打着轉在沙漠上飛奔。這時,鏡頭聚焦到了一株傲對黃沙、昂首挺胸的仙人掌上。在它那墨綠色扁平呈掌狀的頂端,開着一朵粉色的小花,如同一個身着粉色蓬蓬裙的小女孩在碧綠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更似仙人掌與狂風、黃沙作鬥爭並取得勝利後綻開的笑臉。

我不禁想到了前幾天閲讀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海倫有着與仙人掌一樣的命運。厄運與災難接連來到海倫身邊,她雙目失明,再也看不到窗外的美景、父母慈祥的面龐;她雙耳失聰,再也聽不見悦耳的鳥鳴、美妙的音樂;她不能説話,再也不能與好朋友促膝交談、傾訴心中的快樂與悲傷……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學習單詞時,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着單詞和句子。她是那樣地如飢似渴,以至於手指都摸出了血。學習發音時,她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地朗讀,有時甚至要讀好幾個小時,喉嚨沙啞也不停,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她每天堅持着練習、練習、再練習……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海倫終於用優美的文字寫下14部鉅著,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不屈不撓的海倫凱勒,不正如沙漠中不畏艱難的仙人掌嗎?她取得的偉大成就也好似風沙過後那開出的絢麗的仙人掌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被書名深深吸引了。決定好好的,認真得讀完。

書的作者是美國大作家海倫·凱勒。她可是一個盲人。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十九個大的時候,因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從此陷入了盲聾啞的黑暗。她六歲開始學習説話和盲文讀寫。她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後來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成了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殘疾人。我無比的敬佩她。

我們作為四肢健全,生活條件又特別優越的人,卻不能好好學習,認真讀書,真是慚愧啊!海倫雖然是盲人,卻那麼熱愛生活,興趣又廣泛,喜歡旅行,騎馬,戲劇演出等等,還遊歷世界。再看看我們自己,整天想着玩,看電視,就連上課那短短的四十分鐘都不能專心聽講,真是難為情。海倫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別人難以想象的成功。其實有時間的話我們也可以經常去博物館,名勝古蹟去看看,也許能讓我們獲得空前多的信息。也會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它嚇倒,從此放棄希望。就像學習,遇到不會做的就一定要弄懂,你怕它,它就越強,然後越來越怕,到最後更不想學了。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行。同學們,時間不等人,讓我們好好抓住現在的分分秒秒,勤奮學習吧!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都會成功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這一天是暑假中的週末,也是烈日炎炎的一天,趁今天,媽媽帶我去寶山圖書館借書,圖書館內人山人海,書籍琳琅滿目、種類繁多,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來到四樓,左挑右選,找到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並借了下來。

這本書寫了海倫--一個盲聾啞人,憑藉自己驚人的努力改變了她苦難命運經歷的故事,同時也告誡人們應該珍惜生命與生活。海倫自從成為盲聾啞人後,就一直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認真學習,後來還學會了説話。長大後上了哈佛大學,幫助了許多盲人。

這本書告訴了大家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遇到困難不能善罷甘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要敢於直麪人生的各種折磨,要有勇氣與命運抗爭,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如果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不應該選擇放棄,而應該像海倫一樣勇敢面對,就總會有取得成功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剛開始學游泳,由於沒有掌握要領,怎麼也學不會,眼睛、鼻子和喉嚨裏,都吸進了游泳池的水,衝得我像吃了芥末一樣,難受極了,頓時不想再學下去。可這時,有一股力量激發我,要堅持、要有信心。於是,我堅持每週三次來游泳池訓練,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最終學會了游泳。現在,我已經是一名游泳健將了,可以在游泳池裏像魚兒一樣來去自如地游泳,這就是我堅持努力的結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她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患上了“猩紅熱”之後,就永遠的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成為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但是她並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用她超出常人想象的意志力,學習盲文和多國語言,最終考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成為了一個舉世聞名的人。

海倫凱勒的故事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啟發。

我學習騎自行車的時候,總是摔跟頭,身上擦破了好多皮,還有好多青的紫的,我有些氣餒,想放棄了,就在我癱坐在地上的時候,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海倫凱勒的形象,想到她那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都能取得那麼舉世矚目的成就,我這樣一個正常人,連騎自行車這樣的小事都搞不定,豈不是太無能了?想到這裏,我又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上車練習,慢慢地,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但我們千萬不要氣餒,多想想海倫凱勒,她會給你信心和勇氣的!加油吧!同學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上個星期,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之後,我被海倫·凱勒的那種面對一切困難不屈不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坎坷而堅強的一生。她很不幸,在十九個月大時就因為一場大病而失聰失明。但她在父母、朋友的幫助下,特別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悉心教育下,她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頑強地拼搏和學習。

最終,她還考上了哈佛大學,並開始寫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現了她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渴望。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海倫説過:健全的人往往會對眼前的一切感覺亳無意義,不會去珍惜眼前所看到的。

我從海倫的故事裏學到了人要學會自立、自強,什麼事都不能完全依靠別人來幫你做。不但要從讀書中明白生活的道理,還要勇敢地面對身邊的一切困難。海倫自己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是她卻非常有愛心,她還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了全世界,盡力幫助那些和她一樣的殘疾人,為他們捐錢,使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作為健全人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海倫那種忘我的奉獻精神。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向她學習如何戰勝自我,碰到困難時不退縮,失敗時不放棄。關愛和幫助身邊的殘疾人,做一個造福社會的人,讓世界像一條愛心項鍊,永遠充滿着關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在我上二年級時就聽媽媽説過海倫。凱勒這個名字,三年級時一次逛書店,看見了她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急切地想了解海倫這個了不起的人,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下了這本書。

回到家,我就開始讀起來。讀着讀着,淚水就模糊了我的眼睛,海倫真是太不幸了。僅僅十九個月大的海倫,因為一場可怕的疾病關閉了她與同齡孩子一起享受陽光、鮮花的權利,她掉進了無聲、無光的世界,成了一個既聾又啞的孩子,上天對她實在太殘酷了。我的心好像被什麼給堵住了,眼睛脹脹的,酸酸的。

就在這時,一位家庭教師走進了海倫的生活,她就是沙莉文老師。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師,她手把手地叫海倫認字,不厭其煩地教她算術、説話,帶她走出了黑暗、無助的世界,海倫在老師的幫助下,以驚人的毅力學習,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了自己。爸爸媽媽給了我一個健康的身體,為我創設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我有自己漂亮的房間,一個大大的寫字枱,平時只要我學習上需要什麼,媽媽再忙,都會幫我買來書籍、電子詞典,教我學習上的困難。每天只要我在學習,爸爸媽媽電視機的音量總是開得小小的,我都知道,在這麼好的環境下,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我暗暗下定決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她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南部,她並不像別的作家一樣,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失去視力以及聽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了海倫十九個月大時發高燒不退,醫生診斷出是得了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她被燒得稀裏糊塗,在親人們都在準備喪事時,高燒居 然奇蹟般退了,但還是因此失去了視覺和聽力,從那以後,海倫陷入了無邊的黑暗,整整四年時間,直到六歲,有一個名叫莎莉文的女老師,把她領進了知識的殿 堂,喚醒了海倫那一雙比任何肉眼還要明亮的心靈,獲得了全新的光明,就在十六歲時,父親突然逝世了,這是海倫第一次嚐到生離死別的滋味兒。

海倫的眼睛會看到飛蟲震顫的翅膀,鼻子會聞出花朵與花朵不同的芬芳,耳朵辨別得出雨打在石頭上還是樹葉上......她感知到她的世界比別人更加精彩,“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海倫有一種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她生活中有過挫折,但她擁有這種信念,用希望之光驅散了絕望之雲,因為有了這種信念,才引領她走進了知識的殿堂。馬克.吐温説過,十九世紀有二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還有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標籤: 光明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jen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