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人生》讀後感1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着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説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説,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人生》讀後感2

《人生》這本書,是爸爸送我的十五歲生日禮物。鵝黃的封面上,寥寥幾筆畫出一輪夕陽、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與一抹孤寂的背影,“人生”二字遒勁有力。接過書,我像着了魔似的,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夏日傍晚,悶雷滾滾,彷彿有怒不敢言似的,讓人心裏又悶又濕,不痛快。主人公高加林光着身子,汗流浹背,向我奔來。我隱隱感覺不妙。老兩口看見兒子,笑了;而他,卻一頭倒在牀邊。這是怎麼了?老兩口替我問出了答案——原來,他高中畢業後,回村裏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不料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不得不重新回到黃土地上勞動。讀到此處,我為高加林感到不甘,可有什麼辦法?生活彷彿從來就是如此不盡如人意。

此後,高加林每天拼命幹活,卻絲毫沒減輕心中的憤懣。快陷入絕望之際,他遇到了巧珍。在巧珍眼裏,高加林是完美的,她以滿腔熱情換得了高加林的注意;而在高加林看來,巧珍只不過是一個他在跌倒時可以與他分擔痛苦的人。他心性高,自然看不上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姑娘,儘管他倆在草垛上賞月,在別離時相擁而泣……或許他流露過真情,但那隻不過是感動而已。

終於,高加林等來了機會。他進城時遇見了老同學黃亞萍,兩人有太多相似點,一拍即合。很快,他在巧珍來送狗皮褥子時,向她表明了心跡。他選擇了黃亞萍,並依靠她的關係進城工作。巧珍在落寞之餘嫁了人,與高加林再無瓜葛。可惜好景不長,高加林依賴裙帶關係進城的事情敗露,他再次回到了那片一直想逃離的黃土地。一切又回到原點,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話: “萬物走到盡頭皆是迴歸,而我還在自己的軌跡上追尋着遠方。”

合上書,淡淡的黃土氣息彷彿還在鼻尖縈繞。讀完高加林的人生,我開始相信宇宙中或許真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像老人常説的,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我不止一次地想:人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意義何在?人生帶給我的困惑纏繞在我心底,剪不斷,理還亂。隨着時間流逝,我才慢慢明白一些。

初春,我去鄉間田地裏寫生。線條自筆端緩緩流出,我恣意描繪着一幅幅藴含勃勃生機的畫面。田間有一條小溪,淺淺吟唱,緩緩流淌。拂面而來的風中夾雜着泥土的芬芳,好聞得很。遠處跑來一個小女孩兒,她用稚嫩的眼神打量着我。她身後跟着一位老人,滿頭華髮,精神矍鑠。小女孩兒掬起一捧溪水,看着水中映出自己的影子,綻放笑容。她指着小溪問:“爺爺,溪水為什麼會流啊?”老人沒給出回答。“那溪水流到哪兒去了?”她又問。老人笑笑,蹲下身子,掐了一片綠葉,葉片上滾動着幾滴水珠;又折下一朵野花,那花尖兒上頂着一顆亮晶晶的露珠。“這溪水呀,就像人生一樣,會一直向前流動,你長大就明白了。快走吧,你奶奶要擔心了……”老人一邊將綠葉與野花放在小女孩兒手中,一邊和藹地説。我不知道她聽懂這番話沒有,我好像懂了——人生就像溪水一樣,雖不知它為什麼流動,它要流向何處,看似沒有意義,卻一直存在。當我們老了,追逐過名利之後,心閒淡下來,再來田間散步,或許會發現這條溪流很細,流得可能不遠,盡頭就在岸邊的樹葉上、花尖上。

盡頭還可能在哪兒呢?冥冥之中,我被這樣一個聲音促使着放下畫筆,去找尋。

《人生》讀後感3

張克男的媽媽一紙檢舉信便把還在雲端飄飄然的高加林拉到了地面,處理的結果是: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這真是的猶如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黃亞萍呢,她喜歡高加林但又怕他當農民,所以她矛盾的痛苦。

生活對於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定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不選擇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脱它。

高加林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離他遠去,黃亞萍的生活更是退出了他的生活之中,如今該怎麼辦呢?

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

曾經失意的時候,有巧珍在自己的身邊安撫自己,而如今呢,巧珍已經嫁與別人了,命運讓他品嚐了一下甜美的滋味就重重的把他拍打在地上,這一次還能站得起來嗎?

或許,生活就是想要讓他明白,所有的悲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為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如果不是生活給他重擊讓他止步,虛榮只會把他帶入更加無可挽回的深淵。

只是,現在是否太遲了,事業沒有了,珍愛的人也丟棄了,生活還要怎麼繼續呢?

《人生》讀後感4

人生是什麼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就是你站在十字路口時,你是會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人生就是你每一次的選擇。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因高考失利而在農村任教的年輕農村人,後因高明樓的兒子走後門頂替了他的教師職業,他只能被迫繼續當農民。後來又和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的叔父從部隊轉業回鄉當官,高加林就通過“走後門”當上了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又遇到了對自己有好感的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而劉巧珍是一個善良淳樸的農村女孩,高加林在糾結中放棄了巧珍,選擇了亞萍。最後劉巧珍選擇嫁給了老實人馬栓,而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離開了黃亞萍,再次回到了農村,只是痴心的'女孩劉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

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人生就是如此。面對人生的岔道,我們可能會迷茫,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讓人充滿着希望。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他為了選擇更好的出路,而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最終屈服於現實的重壓。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對錯,即使有,錯了再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一旦一個人背叛了自己的良心,那麼即使你的人生走得再風光無限,那你也不再是你了,你終究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所以我們要保留好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不能被環境所改變,遵循自己的本心去選擇。人生的美麗與珍貴就在於他的無邪與無暇,在於他的可遇而不可求,在於他的永不重回。

《人生》讀後感5

初次讀《人生》這本書是在高中,那個時期接觸的書比較多,《人生》這本書不同於那個時候我讀的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書籍,因此,印象深刻,初讀時不知人生何意義,再讀是心中滿是感慨,或許經歷的多了,道理便油然而生。

小説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徵,高加林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不過對待感情卻是模稜兩可,讓人很是不解,轉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經轉幾次,可最後卻是聽從於命運,回到了最初想成功的地方—農村,或許城市的爾虞我詐根本不適合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高加林不僅耽誤了自己,也辜負了身邊愛他的人。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選擇,我們做到三思而後行了嗎?做出的選擇讓自己後悔了嗎?

誰的人生又是一帆風順?在人生的各個分叉口,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誘惑着我們,到底是堅守自我,還是隨心所欲,真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綜合考慮來判定,因此我們就需時時刻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去認真對待這殘酷的現實世界,對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頑強的個人意志,堅持不懈的去奮鬥、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轉移我們的目標,相信最後我們一定能越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人生》讀後感6

人生既漫長又短暫,在路途中所遇見或享受的金錢與名利都是過眼浮雲,不值得留戀與牽掛。其實真正珍貴,無價的事物往往是最初的信念與高潔傲岸的品質。這些道理直到我鑑賞《人生》這本書之後才有所感悟。

《人生》的作者是王衞國,此書的內容主要講述一個落後,封建,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中,一位胸懷大志的民辦教師高加林因村書記濫用職權被撤去工作,想要控告村書記卻因封建思想放棄。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委屈求全變成農民,又陰差陽錯與村中大户的女兒談戀愛。因為一次巧合,他被馬佔勝調到縣裏工作。之後,他一路風生水起,如履平地,在縣中成為郝郝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為有好前途,狠心拋棄深愛自己的女人,與另一個家財萬貫的小姐結合。但因被檢舉揭發,一夜間從縣中的名人淪落成一個身無分文的農民。回到農村後,眾叛親離。他才明白最寶貴的事物其實是最初的信念。

讀完這部小説後,我深切的感受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有的事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條難以回返的路,當自已失去一切,歷經人生的風風雨雨後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才會明白最珍貴的東西是自已的初心與信念。但人生同樣是無止盡的,只要始終懷着心中的信念,永往直前,就可以創造璀璨人生。

人生就像黑暗中的指路燈,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人生也像無盡頭的長巷,你永遠也無法猜測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只要保持一顆永恆不變的心,人生自然就會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x04g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