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城南舊事》有感15篇

讀《城南舊事》有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城南舊事》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城南舊事》有感1

暑假裏,我又把《城南舊事》看了一遍。書中,林海音的文字和那些插圖很完美地配合在一起,和諧、素雅。她的文字帶着一股茉莉花的清香,圖畫與文字的交融,讓人眼前出現了活靈活現的畫面。

《城南舊事》中的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的完美結合。

以前,我感觸於作者童年的有趣,這次我注重作品中的人物,更為因童年的逝去而感懷。這本書中,描寫了許多人物:別人眼中的瘋子——秀貞,能説善道的蘭姨娘,躲在草堆裏,還有宋媽、妞兒……林海音一家與街坊鄰居的悲歡離合最令我牽腸掛肚。

看着,看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曲讓人難以忘懷的離別歌曲,不經意間在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輕輕哼出。

駱駝隊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成了英子童年最美好的牽掛;在惠安館,英子認識了瘋子秀貞,其實她並不是瘋子,而是一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孩子的母親;還有漂亮的妞兒,英子永遠也想不到她就是秀貞的女兒;英子還認識了一個小偷,卻不知情的與他一起去看海;蘭姨娘被她的丈夫趕走了,遇到了德先叔,他們相愛了,卻又離去了;宋媽的孩子死了,她帶着英子尋找另一個小孩;英子畢業了,而她爸爸的花落了,他也去世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也是充滿無數疑問的。

童年是快樂的,也是短暫的,更是一去不復返的!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善待童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讀《城南舊事》有感2

童年時代的我們,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同時又擁有着一些青澀卻又朦朧的回憶,一些無法懂得卻又很深刻的東西。它們讓我們的童年變得豐富,變得無法忘卻。

我讀完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一書,這是本感人卻又毫不做作的書。《城南舊事》記敍了小女孩英子從兒時到小學畢業期間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中有苦澀的,有悲傷的,也有快活的……故事並不傳奇,只不過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可卻又是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刻骨銘心,那麼催人淚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二章《惠安館》和第六章《爸爸的花兒落了》。

《惠安館》敍述了惠安館的一位名叫“秀貞”的姑娘,由於失去了孩子而被大家説成是“瘋子”,大人們都不讓英子看她。可英子卻感受到秀貞是個很友善的人,不是瘋子。在秀貞找到自己的女兒後,英子生了一場大病,只能隱隱約約記起以前的一些事……

而《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書中的最後一篇,講了英子爸爸因為一件事而卧牀不起,無法去看小學畢業典禮上英子的演講。雖然無法親自過去,爸爸還是在病牀上叮囑着英子,這讓英子想起了爸爸給她的磨練,對她無微不至的愛。不久,爸爸離去了,英子也在這一瞬間長大了……

我不知道大人是怎麼賞析這本書的,但我在這本書中讀到了主人公對童年一切的不捨,可卻還是放下了。她放下了童年的無憂無慮,放下了童年的不辨是非對錯……英子童年時是快樂的,她和她的媽媽總有鬧不盡的笑話;英子童年時是有憂愁的,她眼睜睜看着自己的一位“大朋友”被自己無意間出賣了;英子童年是苦澀的,她看着好朋友被養父母逼着去賺錢,卻還要捱打……雖説童年也有傷心的時候,可還是讓人不捨。一切的一切,都隨着小學畢業,爸爸的離去沒有了,童年一去不復返。

也許有一天,我們老了,當我們躺在搖椅中,看着像冊裏自己那燦爛的笑容,會不會想起童年時那無話不談的好夥伴,想起那藍天上悠悠的白雲帶給我們的無窮遐想,想起那為了一個冰淇淋而大哭大鬧的場面……

現在,我寫下這篇文章。回想起當時的辛苦,當時的抱怨,好像灑下的汗水也是挺值得的。本來我寫這篇文章是想發泄一下,可寫着寫着,心倒平靜了下來。馬上要步入六年級,不管迎接我的是什麼,我都會努力。“加油!”我在心中對自己説。就像歌中所唱:“哪怕會受傷,哪怕有風浪,風雨之後才會有迷人陽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3

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課本選取了《冬陽·童年·駱駝隊》和《爸爸的花兒落了》兩篇,當時並不懂得其中的深意,只對裏面提到的驪歌《送別》印象深刻: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如今再讀這一本書,感慨萬千,初讀不識書中意,再讀已是卷中人。

《城南舊事》是一幅亂世小城人生百態的羣像,也是一首唱給童年的驪歌。

全書以小英子的視角展開敍述,以一個兒童的口吻講述,往往是最真實的。沒有慷慨激昂的戰爭,也沒有百轉千回的愛情,以帶有悲慼的樸實文字描述了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

在英子眼裏,很多事很多人都顯示出了它的另一種真實。

《惠安館》裏那個等待着負心的情人歸來的秀貞,她曾懷上了那個男子的骨肉,然而生下來後被狠心的母親拋棄,經受雙重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唸叨着舊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作為旁觀者的英子對秀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轉。她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好友——被狠心的養父母毒打的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的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為盤纏,並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男子,然而天意弄人,母女雙雙葬身於火車之下;《我們去看海》裏那個為了供養弟弟完成學業不得不偷竊的大哥哥,曾在英子朗誦着奇怪的詩歌時,答應帶她去看海,就在他弟弟漂洋過海去念書時,然而英子沒能等到他履行諾言,只能望着夕陽下他被警察帶走的身影;《蘭姨娘》裏私奔的蘭姨娘和德先、《驢打滾兒》裏喪兒失女的宋媽、《爸爸的花兒落了》裏面的那朵掉落的石榴花……

故事最後,落幕的不只是這本書,還有英子的童年。她如願以償地作為畢業生代表上台頒獎,這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驪歌響起的那一瞬間,她才發現,原來離別近在眼前。當她回家時,弟弟妹妹還在院子裏玩耍,爸爸的花兒卻落了一地,廚子老高讓她去醫院勸勸媽媽。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這不是一本情節曲折的小説,相比於小説,我更想稱它為“童年紀實錄”,儘管經歷不盡相同,但是書中的點點滴滴卻讓人感同身受。

我們每個人都是“英子”,都有着埋藏在自己心裏的城南舊事,也許關於這些舊事的回憶已經模糊,但那些過往早已溶於骨血之中,組成了現在的我們,這不是小小的遺忘就能丟失的。

時光永遠不能倒流,在無休止的前進成長中,告別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儀式。

而告別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告別童年、告別青春期、告別父母舊友……最後告別這世間……

你好,舊時光;再見,舊時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4

午睡過後,倍感無趣,便取出《城南舊事》,翻開那飽含書香的封面,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話説這本《城南舊事》,乃林海音所作,主要講了主人公英子童年時所經歷的故事,透過英子這雙童稚的雙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讀完這本書,我被英子的沉着、冷靜深深感動了。特別是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當英子面臨父親去世的噩耗時,她沉着冷靜,並不慌張。因為英子父親曾説過:“英子,不要怕,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沉着冷靜,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確實,英子遇到困難,都會想盡辦法闖過去。這要是換做我,我恐怕早已痛哭流涕、傷心欲絕呀!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聯想到少年時代的我們。在家裏,我們個個都是“小皇帝”,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時候,我們得反思了。當早上起牀後,奶奶想要餵我們早飯時,我們通常都是張開嘴等着飯送進嘴裏,可現在我們應該説“不”;當我們要上學時,媽媽都會替我們拿書包,我們也應當説“不”。

英子的故事時刻鞭策着我,提醒自己無論如何都不當“小皇帝”,而要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看了《城南舊事》,我受益匪淺。

讀《城南舊事》有感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

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人們的美好心靈。

今年暑假《城南舊事》這本書豐富了我的情感,它像一滴清水折射出了我心中的陽光。《城南舊事》這本書讓我在淡淡的書香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時光的一去不復返。

“舊”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記號,半扇院門型的插門,還有屋頂上的花盆及落在皇城牆上的冬雪……童年,是記憶的開始,它是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戀。

有人説,童年是回憶中含淚的微笑,讀着《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進了書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幸福的童年,那段歲月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播放着:緩緩的駱駝隊 、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以及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

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裏的男孩、俏麗的蘭姨娘、不理英子的德先叔、與英子朝夕相處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而去世的英子爸……這些人都與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築成的,而他們都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的美夢,頓然而破。

我的心也隨着美夢破碎了,這時,我強迫自己平靜下來。

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後,我又重新細讀了這本書。當我讀到英子和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來,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小夥伴就是秀貞的女兒時,不僅幫助她們母女倆重逢,還親自將自己的生日禮物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秀貞母女倆當盤纏。

此時,我不禁為英子驕傲。讀着讀着,我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自在。看到最後,我才明白:英子的童年如此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正因為她有了這樣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多彩、豐富、淡然、純真、快樂。

這本《城南舊事》猶如夏日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要珍惜童年。

因為花謝了還會開,太陽落山了,明日依舊還會升起。

而我的童年會一去不返,最終會成為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經歷。

讀《城南舊事》有感6

總以為記憶中的童年,沒有外祖母的歌謠,沒有門前的小溪,沒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沒有夏日老槐樹的廕庇,甚至沒有呼朋引伴採蝶去,應該是忘卻了吧,直到讀了《城南舊事》。

總想守望着這片土地,不染一塵風沙,如撒哈拉憂愁着,流着尼羅河的淚。現實讓我不願去回憶過去的種種,直到讀了《城南舊事》。

以為忘卻的東西,以為忘卻的那些事那些人,卻原來一直潛藏在心的某個角落裏,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湧來;以為了無印象的童年,以為早已消褪殆盡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臉,此刻竟又鮮活起來,彷彿就在眼前。其實每個人記性都一樣好,只是芸芸如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失落了那把鑰匙,無從開啟罷了。--慶幸有《城南舊事》。一個孩子的眼眸,純淨得溶不下任何塵埃,給這世界蒙上一層夢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掙扎與苦痛,在孩子的眼裏濾去了浮世悲歡,還原成生命本來的模樣。瘋子也好,賊也罷,貧窮也好,富庶也罷,在孩子的眼裏,絲毫不帶有任何人間烙印,她的眼裏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間的。

小説《城南舊事》,寫的不過是宋媽、小偷、瘋女秀貞,蘭姨娘、父親等人的生活命運。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海音卻能“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因此,她透過宋媽喪失一雙兒女卻仍然善待東家孩子,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透過瘋女的表面看到她本質上的可愛可親可憐;透過小偷的“可恨”,看到他的無奈和可敬,因為太窮,他得讓母親吃飽和讓弟弟讀書;透過蘭姨娘的現在看到她苦難的童年;也透過父親接濟革命青年和導致父親身亡的事實,看到父親的所愛所憎。作者正是從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人和事中,發掘出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但是,這麼美的人,這樣令人難忘的事,這樣令人懷念的地方,都離“我”而去了,作者對祖國故土的思念之情,也就躍然紙上。作品的深刻主題正是通過這些平凡的題材表現出來的,而且正以它的豐富內藴,它的含蓄,它的深邃而撥動讀者的'心絃。

看《城南舊事》的時候,我一直在驚異:作者和編者何以能葆有這樣清澈的眼眸?他們在現實中是否也這般率真,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壽的,儘管其中的一部分發出過耀眼的光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童年的回憶大多是片段,因為不懂人世離合,因為無力探究世事紛擾,只能聽任一切隨緣而來,又隨風而去。仔細想想,又有幾個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瞭他們的今昔。這樣的別離,比起成年之後,猶更痛切,因為多數只能留作一生的回憶。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温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這樣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這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這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看《城南舊事》,慵懶地坐在地板上,舒張開手腳,偶爾啜一口野菊,細細地品,那菊花不帶絲毫修飾的清香,正如故事中的那物,那人,那事。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説它自己。

看《城南舊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親的懷抱了……你想要的,她會給你。如果你願意,還可以做一個有關童年的玫瑰色的夢。

讀《城南舊事》有感7

這本神奇的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精彩。合上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久久無法散去......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到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敍述將我領進20世紀20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聽的真摯敍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人間温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湧現。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的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看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觀她發生的生活的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人自由進出,所以她和被人們以為成是瘋子的秀珍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他和在“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媽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本書的第一篇到結局,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想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去看海的那個小偷,媽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他才小學畢業呢!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掉落,也為本文畫上句號。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可是他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親情和有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側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極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裏的小偷,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着小驢回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小英子,組成了作者的寫作世界,在這世界裏,帶着人間温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温暖,因為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的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紹自己,那樣的不緊不慢,温厚醇和,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温馨,那樣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讀《城南舊事》有感8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它是林海音童年時代的生活寫照,讀着《城同舊事》,裏面的人物:德先叔,瘋女人秀貞,宋媽這些人物他們都和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英子記憶裏深刻的人物。但是,隨着童年的流逝,這些人物匆匆離去,在長大後,成為了英子最好的回憶。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回味,小英子是一個有正義感,一個童真,善良,單純。向世人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人世間複雜的情感糾紛。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人生的第一次。《我們看海去》是我最喜歡的章節,一位朋友對英子很好,他讓英子自己辯認好人與壞人,看完這本書,我更多的是想,不是回味。

時光流逝,一切總會過去,唯一不變的只有回憶,我們要珍惜眼前,珍惜自己擁有的美麗時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9

今天,我與媽媽同讀一本書——《城南舊事》,並且約定讀完後相互評價,看看誰讀的好。

開始,我與媽媽一塊讀,練練嗓子,讀的時候,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讀了一會兒,緊張感消失了。

“咱們開始讀吧,比比誰讀的聲色並茂有感情。”媽媽説。

於是,我們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戰”

媽媽先讀,她讀的是這一部分:“他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腳,從牀上打到牀下……”媽媽讀的有聲有色,牽動了我的心靈,隨着媽媽的聲音,我的表情時喜、時歡、時悲的變化着。

媽媽讀完了,我的評價是:“媽媽,您讀的很好,很有感情。”

該我讀了,我朗聲誦讀:“不回去了,死也不回去了……”並且帶上憤怒的表情,好像在津津有味地品嚐着營養豐富的菜,但是,不知怎麼了,這種 品嚐總是有點緊張。終於讀完了,我鬆了一口氣。

“嗯,讀得不錯,如果再憤怒一些,再加上動作和變化極端的表情就更好。”媽媽説。

看來,我還是讀得不錯嗎,不過還要繼續努力,加油!相信我會讀得更好!

同讀名著的經歷

今天,我和媽媽共同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城南舊事》。我和媽媽一人讀一段,讀完之後讓爸爸點評,看看我和媽媽誰讀的最好。

吃完飯後,我和媽媽開始共同讀一本書了。我心想:哈哈,媽媽的普通話説得不太好,這次肯定是我贏了。

媽媽先讀書。果然不出我所料,媽媽讀錯了幾個字,但是她讀的感情很好,這令我非常佩服。接着輪到我讀了,我專門挑了一個我最熟悉的、最不容易讀錯的一段,讀得非常好。爸爸説媽媽讀得不好,但是感情很好;説我讀得聲音有點小,缺少頓挫抑揚,但是挺順暢的,所以這一局我贏了。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媽媽卻很不服氣,説分明我的錯誤比她多,但是我卻贏了,她要再比一次。

第二次比賽開始了,這一次爸爸給我們選讀哪一段。這次還是媽媽先讀。我覺得媽媽這次又贏不了,但是我想錯了,媽媽這次讀得有感情,並且沒有錯字。但是我讀得卻很不好,有許多地方都讀錯了。我想,為什麼媽媽和我讀得都是同一段,而我讀得卻不好呢?想來想去,我知道了原來媽媽都改正錯誤了,而我卻很驕傲,所有讀得不好。這一次,媽媽贏了。

通過這次讀書,我知道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驕傲,因為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啊!

讀《城南舊事》有感10

翻開一頁頁的油墨馨香,思考一個個的人生哲理,相比之下,我的童年顯得更無憂無慮,更活潑動人.這本神奇而美妙的書,讓我感悟出真實的世界,為我呈出絕美的風景。翻過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幽的古城牆的味兒,老北京的畫面,久久無法在我的腦海中散去……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着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京華古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着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媽、愛花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悽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日子,深深地印在她的記憶裏,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着我。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讀着《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大家與英子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長吧!讀着讀着,我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靈,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麼快樂。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反面的烘托,把人物的樣子寫的淋漓盡致,性格表漏無疑,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在眼前,作者的寫作世界,帶着人間温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着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悟出許多道理。

讀《城南舊事》有感11

我的眼停駐《城南舊事》的封面,入眼依舊是略帶肅穆的灰色,但我此刻卻覺得這個樣子像極了小鎮人家的銅門,彷彿隨着我的打開,一段蒙塵的往事就會被人念起。如同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一樣,我安靜站在亮光處,手指摩挲冰涼的紙張,捏起扉頁上的黃繩,就這樣走進林所描述的城南舊事。

乾淨的書頁惹的人不經把目光放柔幾分,林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像坐在廊檐下看細水長流的婦人,她撩發的動作在説,她就在那兒,吟誦她自己的人生。翻頁之間,似舊電影那昏黃的圖片流水般滑過眼前。

那是夜,下着豆大的雨。那生疼的字眼告訴我們,那場雨模糊不只是追着車的小英子的視線,還有秀貞和妞兒湮滅在鐵軌上的身影。

那個躲在草垛裏,對英子説一起看海去的人在那一天被警察捆走了。

長的一排整齊的白牙,會做西瓜燈的蘭姨娘坐着黃包車隨四眼狗揚塵而去了。

宋媽也不會再在冬日的早晨揮着雞毛撣子催促作者起牀。

最終在六月,爸爸的花兒落了,紅絲帶繫着的白紙筒獨在抽屜裏感傷。

深深吐出一口氣,只覺莫名壓抑。我不知作者停筆時是何心情,那段留聲機唱過的歲月所含的滋味也許只有也只能作者一人獨嘗。一個人站在時光的末端回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萬般滄桑也不過是煙花碎。沉重的歎氣聲輪迴久了,無可奈何之下,一切或喜或悲就都顯得不重要了。

能回憶的總是沉重的,也許,我該説是時光。流光掠影飛濺,這些物是人非,這都是我的筆所不能描繪的。

就像我曾經以為我會痴迷那甜的粘牙冰糖葫蘆一輩子,但後來隨着課業時間的緊張,校門口的糖葫蘆我卻不再光顧了。每當我在放學的人流中與那些小販擦肩而過,都會下意識加快腳步,我不敢對上他們的目光,肩上的重量提醒着我,我已經不能做太多事情。

我也還記得我小學畢業時的大雨,與摯友手牽手在雨中狂奔。那場雨沖走了我稚嫩的時光,連説再見的機會也沒有留給我。

誰會告訴我幼年種在牆角的含羞草是否安好?

你們可聽到我舊時唱的不成調的歌謠?

又可曾看到我死拉着父親的手撒嬌的樣子?

還是説我臉上肆意的淚水打濕過你們的手?

真是此去經年人獨悲。

語頓,你們聽到了麼?那是小英子口袋裏的小石子劃過磚牆的聲音,她沿着牆根走過的腳步在我們的目送裏漸行漸遠。當記憶模糊成詩,只盼得我也有那個機會,坐在漏光樹葉下,悠悠喝晚茶,任那熱氣氤氲過白衫,對路人説時光的故事。

讀《城南舊事》有感12

讀完這本書,英子的故事在我腦海中浮現,使我深受啟發。英子是善良的,她與一位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珍結為朋友,並答應為秀珍找女兒;宋媽的兒子被水淹死,女兒也送給別人,不久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宋媽,英子深表傷感。英子又是不幸的,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她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回想自己: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身邊有父母的陪伴,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然而我卻一點兒都不知足。記得那次,我學奧數一回家,就和媽媽要手機玩“吃雞”遊戲,經過再三央求,媽媽都不同意。於是我約朋友在院子裏玩耍去了,在玩樂中,我漸漸地淡忘了有關手機的事。可是回家後就控制不住自己,又向媽媽要手機,媽媽的態度堅決,我的想法未能得逞,非常沮喪。“如果你不給我,我要離家出走。”我脱口而出,衝出家門,找了一個偏僻的角落蹲下來,靜靜地望着天空……手機真的能讓我感受到快樂嗎?手機真的能彌補我和媽媽之間的感情嗎?英子和朋友的不幸的遭遇又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後悔了,我不應該玩遊戲,更不應該和媽媽賭氣,選擇離開。我決定回家向媽媽道歉,希望媽媽能原諒我!

在以後的日子裏,每天清晨起牀後,我都會捧起經典大聲朗讀。我漸漸地明白:讀書可以充實自己,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童年是短暫,童年是易逝的,美好的時光將會一去不復返,別讓幸福的時光在我手心悄悄溜走,我要好好珍惜。每當我再次翻開《城南舊事》這本書,英子的形象仍讓我記憶猶新,希望它能給我帶來更多更大的收穫!

讀《城南舊事》有感13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書中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過主人公英子稚氣的雙眼,向人們展現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這本書是我剛上學時,媽媽買給我的。從一開始的睡前聽讀到後來的自主閲讀,這期間不知看了多少遍,書中的人物都限制,有可憐的秀貞母女、苦命的宋媽……但最令我難忘的是那個善良的小偷。他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弟弟,因為自己沒文化的原故,他很想讓弟弟一直在學堂唸書,但家裏很窮,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他又什麼能耐也沒有,只好去當小偷,可最終還是被警察給逮住了。假如給我一次穿越的機會,讓我變成英子,我一定不會去撿那個小銅佛,更不會將它交給那位便衣,這樣那個小偷就不會被捕啦,我們就能一起去看海了!

文字是多麼的奇妙,它能讓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近百年前的事。從現在開始,我要用自己的雙眼認真地觀察周圍的世界,等我長大以後,我也要把它們寫成故事,留給以後的小朋友閲讀。

讀《城南舊事》有感14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我手頭就有這樣的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她是以年少的視角描述了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的一些瑣事。書中還配有一些精美而有些晦暗的黑白圖案,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舊”這個字的含義。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她從不給自己心靈上“鎖”。紛擾困惑的事,就這樣穿梭在她的童年裏。童年的英子,記憶的開始,也是就是一個夢的符號。讀着城南舊事,我漸漸走入了書中,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童年,字句就象是一股涓涓暖流,慢慢沁潤着我的心田,慢慢的滲入到我的腦海……

當都到“我們看海去”這一章時,我真覺得英子童年的天真,天真到有那麼一點兒“傻”。她最頭疼的事,就是別人問她這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怪吧!連好人壞人也分不清?確實,在那個晦暗的年代,誰又能分得誰是清好人和壞人呢?她就有那麼一次經歷,他碰到了一個小偷,小偷正準備偷了東西往回走,卻被她發現了,但是,壞人竟然被她的天真,可愛,善良而打動了。把自己的家世……都原原本本的告訴了英子,英子理解了他,勸他去自首。小偷被英子純潔的心靈感染了,並聽了她的話。我看了之後,心裏原本為英子的命運而擔心的石頭落了地。還無奈的搖了搖頭,就是小偷,面對一雙無暇的眼睛,一顆純淨的心靈,一個善良的女童,罪惡也是可以轉向,奔向康莊大道的呀!

看完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她的童年在那個時代,遠沒有今天來得幸福,甚至在這本書中,幾乎沒有陽光的味道,死亡的陰影貫穿了全書,秀珍和妞兒,宋媽的兒子,爸爸也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但是,是因為有了她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也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有了些幸福亮點。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所謂的名譽。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讀《城南舊事》有感15

最近重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小時候也看過,只記得裏面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不明白,這次重讀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城南舊事》是作者林海音對童年往事的回憶用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的世界,講述了送別秀貞和妞兒,送別那個為了供弟弟讀書當了小偷的人,送別蘭姨娘,送別宋媽,送別爸爸,送別自己的童年,然後小女孩長大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看海去》裏面的一段對話,小偷問英子:“你説我是好人?還是壞人?”英子説;“我不懂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人太多了,很難分,你分得清海與天嗎?我分不出海與天。”小時候看見這段話時覺得你都是小偷了,為什麼還要問英子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很不明白。英子説:“分不清天和海”天和海怎麼可能分不清,天那麼高,海在地上,相隔那麼遠,好人和壞人,自小父母和老師就告訴我們有好人和壞人,又怎能分不清。

長大了在看這段話,你會明白這是一段長大的人與兒童的對話,長大的人他對生活充滿悔恨和無奈,他在偷盜的同時承受着巨大精神折磨,所以他才問單純善良的英子我是好人還是壞人,英子給不了他想要的答案,但英子在與他幾次接觸後,直覺告訴英子,他可能不是一個壞人,天真的英子還和他成了好朋友,約定一起去看海。

孩子分不出天與海,好人和壞人,長大了的人也不一定是能分清哪裏是海,哪裏是天的,好人與壞人有時候也不一定分得清,在母親和弟弟眼裏小偷是好兒子和好哥哥,因為為了能讓母親生活,能讓弟弟上學,生活所迫才當了小偷,在被偷盜的人眼裏他是壞人,因為他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造成了損失。對於社會來説小偷是犯了錯誤的人,長大了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不能為你犯下的錯找藉口,生活的無奈、壓力、種種的不順每個長大的人都在承受,所以最後小偷被警察帶走,英子很難過。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還沒在她童稚、純真、善良的心靈上投下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這首歌是英子唱了五年的驪歌,但在她畢業典禮上同學們唱給他們的送別,英子哭了,小時候不理解畢業了為什麼要哭,小學畢業了應該高興啊,可以去新的學校,見新的老師,認識新的朋友。長大後才明白那時候最想逃離的地方,是現在最想念的地方,可再也回不去了,那一年分別説後説的“再見”到了現在也未曾再見……生了重病的父親讓她去歷練,她害怕,父親變告訴她:“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讓英子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書的最後一頁,最後一句是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個小孩子,看到這句話我流淚了,現在多希望我還是不懂這句話,可是經歷過了就會懂,因為你已經長大了。

我們的童年也許不一樣,但要長大一定都要經歷過無奈、送別,願所有的孩子們都慢一點長大,慢一點懂得長大後連哭都不敢帶聲音,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告別了童年,就長大了。

標籤: 有感 舊事 城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70v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