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1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是陶繼新老師的教育演講錄,讀後感觸很深。也曾經親耳聆聽過他的演講,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學的習慣以及他敬業的精神所感動。在這本書中他講了三個話題:一是讀書與教師成長的關係;二是幸福人生的打點;三是品讀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訴我們:“這種持久的快樂,就是一種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經典誦讀之後,男士更有風度,女士更加美麗,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我們要在以後教育教學生活不斷地學習誦讀,在經典中尋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師在書中還給我們講述了很多和我們一樣奮鬥在教學一線的平凡卻不平庸的同行們。不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博導,他們出色的課堂駕馭能力與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讀書寫作為基礎。陶老將他們由於誦讀經典所以快樂所以成功的幸福歷程展現出來,充分證明了“經典”的妙用,並且讓我們能從中悟出:在經典閲讀中使自己充實、豐厚,在寫作實踐中使自己昇華、提高。若沒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識容量,他們怎能將課文講解得如此簡練、精到?只有堅持誦讀,並形成習慣,性格才能變得平和,心靈才能漸漸澄澈,才能在幸福與快樂中徜徉。

陶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他主張大量的經典誦讀,則是另一種存款,稱之為文化存款。只是沒有存到銀行裏,而是存到自己的心靈了,而文化一旦在心靈裏安頓,就成為人一生幸福的儲蓄。讀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堅持。真要改變自己,就必須從經典誦讀開始,且一定要堅持下去。第二個層次是形成習慣。如果有一個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日有收穫,天天進步。第三個層次是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就在審美層面。陶老師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有書在豐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就是“在49歲的時候,我從《論語》選出85%以上的篇章背誦。”多麼聰明好學的陶老師,時刻為自己儲蓄文化,為心靈增加營養。讓我深感慚愧!陶老師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書中的每一個事例都讓我心潮澎湃,每一個人物的故事都給了我深刻的啟迪。的確,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師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塑造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讓我們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教育更加美麗。

陶老師告訴我們,讀與寫是教師生命成長的翅膀,沒有經典文本的大量閲讀,甚至是背誦,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紛湧迭出,但同時只讀不寫也不不行,大量的寫,對讀書又是一個促進,而且多寫多練才能熟能生巧。寫作也一樣,你如果天天寫,就會越來越從容。如果把寫作和讀書一樣,當作自己生命歷程中一種精神文本收藏的話,寫作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與幸福。讀得多了,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而寫的多了,因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來越快樂。

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內在和諧”“寬容大度”。陶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對衝撞自己的人諒解,對批評自己的人感恩,對嫉妒自己的人寬恕。”從文革時被批鬥到為官時被誣衊,從人生的低谷到事業的興盛,陶老師始終以平和的心態,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做到陶老師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話,那我們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諦。

陶先生説:“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識,那你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看到一粒沙子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擁有了智慧,就可以從一塊石頭裏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中感悟靈魂的律動。”

“看庭前花開花落,見天上雲捲雲舒”,“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真的是我喜歡的境界,現實生活總會有很多無奈,怎樣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瑣碎與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種心態,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舉起心燈照亮自己,走出傷感的自我,走向陽光的自我。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用陽光的人性來啟迪陽光的人性。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一旦我們與孩子相遇,我們就要把內心的陽光傳達給他們,從而啟發他們陽光一樣的心靈世界,給他們奠定陽光人生的基礎。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懂得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學生是在不斷錯誤中成長的。張愛玲説: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在學生犯錯時,教師學會寬容的等等。從而拾撿到那份家有兒女般的幸福。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不是一個帶病上課,起早貪黑,不顧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業餘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滿,享受孩子的歡樂,享受父母的嘮叨,享受節假日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一直記得安南説過一句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光明”。我們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時,更應該釋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們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詛咒,而是建設。好比田裏的禾苗,不是罵雜草長得多麼茂盛,而是讓苗長起來。點燃我們的心燈,點燃我們人性的力量,我們就能在,當我們這麼做時,感受到這種幸福時,更別人的評價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每天辛勤勞作,也許沒有誰會在意我們,但我們自己在意,我們生命的力量來自我們的內心。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用温潤的心靈交融稚嫩的心靈。文化素養也許就是那滋潤心靈的`甘泉。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2

讀了荊志強老師的《幸福地做教師》這本書,我也對他的思想入迷了,也給我帶了教學的春天。我國當代知名教育家、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對荊老師中肯的評價,這也説出了我的心聲。

記得以前最頭疼的事是遇到調皮,違反堂紀律,偏執的學生。自己的想法是做思想工作,還有從老教師那習得的經驗是吵,吵完了再哄。自己本都不會吵人,也得拿出架子,裝着發怒的樣子去吵學生。學生正處於叛逆期,你越説他就越不聽你的。自己還時常委屈,感覺我自己也全心全意投入了,付出了。但是他們也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好好學習,但收穫並不大,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是教過的一個學生。我上時講到088…循環時,我重複唸了幾遍,那學生竟然答應。我當時都氣炸了,我作為老師的尊嚴一掃而空,我摸着良心説善待我的每一位學生,無論好壞,但是他卻如此對我。我有點想不開了,精神有點抑鬱。老頭暈還跑去安陽看病,跟醫生説我不能看學生,一進教室就頭暈,這是我有史以最大的困境。

自己以前也經常嘗試各種讓學生學習快樂的方法,但由於沒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並不成功。荊老師"生本教育"中具體闡述了開展生本堂的方法,思想,為我注入了科學的理念,我也不在為那些淘氣包犯愁了。其中介紹了一個方法,拍學生的馬屁——好感效應,與學生打成一片。站在學生立場説話,研究學生關心什麼,喜歡什麼,讓學生上了賊船下不。尋找與學生們的共同語言,儘量在對事物的認識上答成一致,面帶微笑進堂。但是自從我讀了《幸福地做教師》這本書之後,我就開始對自我進行反思了。時常念起荊老師的那句話:給學生一個欣賞的目光,一個欣賞的動作,一句讚賞的話語,給學生一份關懷,一次肯定,一種信任。新學期開始我告訴學生我喜歡花草樹木,並給班裏買了幾盆花。我讓學生幫我養花,樹立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在數學上開始了我最喜愛的數學實驗,手工製作教具,讓他們對數學充滿興趣。

我現在經常對學生説:"以前你的老師愛你們,但是不會愛的方法。現在你的老師學會了愛你們的方法,尊重、讚賞你們。"由此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前幾天曾發生這樣一事:上時一個偏執的男孩在做小動作,不聽,讓改錯題不寫。當我看到這種情況時,壓住心中的不滿把他叫出。我沒吵他,沒講大道理,只問他為什麼不寫。那孩子見我沒生氣,沒批評,跟我説老師咱以後別這樣寫錯題,我覺得太無聊了。我接着問他想怎樣寫。學生説想讓同桌把錯題中的數變變,然後再寫,舊題換新題。我當時欣慰的説他的建議非常好,以後我們可以按你的想法試試,但是這次先按我的要求做。(fsir)學生滿臉興奮,高興的把作業寫啦。通過這事我體會到,與學生交往真是門藝術,方法確實重要,孩子需要用讚賞,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打開他心靈的那扇窗,你將給他一片藍天。這可真得感謝荊老師支的招。

還有,荊老師的"生本教育"理念給我的啟示是教育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沒有原則性。開展生本教育也要有公平公正的獎勵制度,評價制度,畢竟是孩子,要規範他們,規範堂。要讓學生明白,任何人做任何事,認真做好都有獎勵,做的不到位都有處罰。只要有要求就要有評價,評價就是引領,久而久之,效果自然會好起。

在我看,任何一個人只要到荊老師的堂都會被喚醒激情喚醒,看到學生的精彩,體會到做老師可以這樣神奇,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像經歷了一場頭腦和心靈的洗禮,即使是傳統教學思維的頭腦會掀起巨大的風暴。最後我想説的是:生本教育給我的啟示很多,也符合我一直以想要快樂教學的理念。謝謝荊老師的書給了我方向,解決了我的困惑。

做幸福教師讀後感範文3

《這樣做,教師更幸福》編輯了各個老師的教學案例闡述不同的道理,這本書給我帶來新的啟發。如果早點閲讀,我會在處理個別學生的問題上就會成熟些。我將留在腦海中的感悟結合書本付諸筆端:

1.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的功夫不能停留在表面。

2.教師的作用在於喚醒,觸摸學生的心靈。

3.怎樣和學生談話是有效的?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問題癥結在哪裏,然後對症下藥。思考調查學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有來自家庭。

4.家訪讓老師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建立家校的聯繫,結合學生成長背景就更能理解學生在校表現。再忙再累也要家訪,它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5.怎樣做到讓家訪更能瞭解學生?一定不要錯過帶着尊重地眼光來看孩子成長的小天地。孩子的擺設和孩子的愛好都可以在孩子的起居生活中體現處理。

6.原來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可以多樣的,可以是週記,文本形式,故事等。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採用的溝通方式比較多的是與學生面談,對於內向的同學或者不願説出來的同學而言,這效果並不好。班主任原來是可以通過文本故事與學生對話的。

7.對於青春期的戀愛指導,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能近取譬”,可以是系列主題,學生的初戀或者暗戀這份情感一定要給予疏導,疏導比堵要絕對有效。

8.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9.對於思想有偏激的學生,一定要疏導,他們是可以被改變的。對於思想有偏激的同學,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不知怎樣才好,及至放棄。但是,看了裏面的案例,我明白他們是可以被轉化的。偏激者若存在着自傲的一面,就需要進行“打擊”,讓其看到自己的侷限,而不是錯了還不知道。

10.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智慧和工作的藝術。簡單地處理問題,往往會沒有徹底地解決問題。

11.教育的目的不能功利化,需要單純化。教師的核心角色是教書育人。

12.幫助困難生,要尊重他,使幫助順理成章地完成,不留痕跡。爭取多幫助學生。

13.對於學生的獎勵,亦需別有用心,不一定在於有多貴重。而是使這個被獎勵的東西賦予內涵。

標籤: 範文 教師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pkq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