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勵志書籍讀後感1

讀了《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介紹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介紹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

《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着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敍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介紹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剩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介紹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説,《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

讀罷《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為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着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明天,將開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閲讀。

勵志書籍讀後感2

《繁星·春水》,是一部詩歌集。《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繁星·春水》一共346首詩,其中《繁星》有164首詩,《春水》有182首詩,《繁星·春水》便是由這些充滿哲理的零碎小詩組成的。其中《繁星》裏的這首小詩,我很喜歡: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淚雨。

《繁星·春水》讓我感覺到無限的希望;無限的愛;還有那無限的童真與快樂。《繁星》裏藏了無限的愛,讓我們感到愛的偉大;愛的無私;讓我們感到愛的博大,愛的美好;讓我感到愛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繁星》中,她歌頌了很多,讓我感到世界的美好,世界的多樣;冰心主要就是圍繞三個主題:母愛,兒童和奮鬥向上。可見冰心多麼偉大啊!寫到這兒,我不由的就想介紹一下冰心姐姐,她本名叫做謝婉瑩,她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作家和兒童文學家。她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説:《兩個家庭》,《去國》,《櫻花贊》等,當然也有《繁星·春水》了!

我喜歡冰心,喜歡她那神奇的筆,寫出那麼好的文章;我喜歡《繁星。春雨》,喜歡他的純真,喜歡它的自然。我喜歡讀這樣的好書!

勵志書籍讀後感3

前幾天,我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二部——《在人間》。這一部是寫阿廖沙到人間的一段生活,揭示了人間的善與惡、美與醜。

這一部主要講了:阿廖沙的母親去世了,外公家道中落,他只好離開外婆家,走向社會,獨立謀生。在人間,阿廖沙換過幾次工作,飽嘗了各種痛苦。他在鞋店當店員,在聖象作坊當學徒,在繪畫師家幫忙,在輪船上做雜工等。雖然阿廖沙受盡了苦難,但他還是結識了一些可愛可敬的人,比如:正直的廚師斯穆雷,美麗善良的“瑪戈爾皇后”,樸實英爽的裁縫妻子……並在他們的幫助下開始讀書。雖然並沒有掙到多少錢,也沒有學習到多少技術,可是他也有非常大的收穫,那就是博覽羣書。五年後,阿廖沙進大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佩服高爾基的恆心和毅力,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然手不釋卷。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但他始終有一顆善良、堅強的心,樂觀地面對生活,不被困難擊倒。書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如果沒有書,人類就要回到原始的生活,只有書才能帶你來到文明的世界。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熱愛讀書的人,讓我們一起在書的世界裏遨遊吧!

勵志書籍讀後感4

法國著名的散文家蒙田説過:“書籍可以帶給人們愉悦,那是含蓄而漸進的。”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載體,一本好書,可以讓人終生受益。在我所讀的各種名著中,唯《名人傳》給我的感觸最深,以致於使我每次閲讀後心潮總不能馬上恢復平靜。

《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組成。其中《貝多芬傳》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最佳書”之一。書中的主人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説是在希望與失望、痛苦與折磨中度過的。別人的童年是無憂無慮,少年是無限憧憬的,但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困苦,還經常遭到父親的打罵。八歲時不幸喪母,因此他便要獨自一個人承擔着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生活本來對貝多芬就是不公的。但老天並不給他一點憐憫仍要繼續折磨他。他曾有過兩次愛情,但每一次都是被愛情所拋棄,他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時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中去。後來他又不幸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承受着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的重壓的貝多芬選擇了堅強,最終為世界留下了不朽的樂章。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但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

勵志書籍讀後感5

晚清的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興名臣,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把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運動撲滅了,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譽為“古今完人”。

後世人稱他謀略之學共有十三部,我看到過兩部,一部是講相人之術的《冰鑑》,還有一部就是他的《家書》。

這部《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有講做人道理的,有談古今詩文的,有教育弟姊兒女的。讓我看到了治軍苛嚴的曾大帥温情的一面。

他的《家書》中,還用許多筆墨來寫一些家庭瑣事和田園之事。比如怎樣弄好雞窩,怎樣整理菜園,要遵守星岡公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等,書中的插圖也都是一些菜園、花園、雞鴨之類的東西。所以有人不禁要問:“志存高遠的曾大帥,就是把這些東西流傳給後人?”

我認為這種説法過於膚淺,其實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尤其是老莊之道,就藴含其中。

我們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無比的榮耀,是清軍入關以來權勢最重的漢臣。一個大臣,擁有的榮耀越多,所面對的'危險也就越大。有人説:“明清多小人。”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風光的人,總會心生嫉妒,出來罵幾句,踩幾腳,甚至於誣告陷害。再加上當時掌政的慈禧太后又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對曾國藩也心存疑慮,説不定哪天就把他給宰了。所以説曾國藩在家書中寫一些種菜、養雞之類的事,無非説自己是個求田問舍,無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領罷了。

這就是《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而歷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種、漢代的韓信、明代的藍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飽讀詩書的曾大帥又豈會不知?“人生最佳之時就是花未開全月未滿。”曾大帥如是説。

所以説,真正的偉人不僅懂得激流勇進,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顯”更重要。

寫到這兒,我又聯想到天京城破之際,曾國藩説的兩句詩:“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讀,十年征衣,榮譽、誹謗、朋友、信任、懷疑……真的只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

勵志書籍讀後感6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這本書,通過作者對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的講述,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你不禁會為這位天生沒手沒腳的傢伙而深深折服,他從一無所有、畏縮自卑,迸發出無窮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創造出了一個不受限制的精彩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軀幹外,唯一的工具就是隻有兩個腳趾的小左腳。可以想象,生活對他而言是多麼不公平啊!出生時,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的媽媽甚至拒絕抱抱自己的孩子。這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和難以癒合的傷口。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放棄,慢慢開始接受和麪對現實。

童年時期的力克可以説無憂無慮,隨着年齡增長他開始面對無數的挑戰,而他都努力地克服了。長到了上學的年紀,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體的缺陷和對生活的絕望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是最終他放棄了這種愚蠢而不負責任的想法。他想到了給他安慰和幫助的父母,鼓勵和支持他的家人,覺得這樣做對不起他們。於是力克決定好好活下去。他開始在自己身上尋找值得引以為傲的東西來提高信心。他試着交一些朋友,試着融入周圍。雖然常常被同學排斥、嘲弄、或被稱為“外星人”,但他主動並真誠地和同學交談,同學們逐漸瞭解了他,都和他成為了朋友。他從朋友那裏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動力。最終力克戰勝了困難成為了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斷拜訪各地的學校、教會、貧民窟和監獄甚至垃圾城,與那裏的人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散播希望與愛。告訴人們他的經驗,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動的重要,鼓勵他們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億人,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了他的充滿勇氣的人生。他的事蹟已經深入心地激勵了很多人。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勵志書籍讀後感7

一篇《答顧東橋書》斷斷續續看了近半個月,中間還夾雜着重温了下《萬曆十五年》。忽然有個念頭冒出來:《傳習錄》是終極勵志書啊!

近期工作反思,想得很多,做得不夠。想得太多了,想着一開始做,就要直接做得很周全,便覺得困難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這項工作本來屬於我比較瞭解的,且一直關注,卻行動遲緩,缺乏實際行動。近期牛刀小試,便有效果反饋。哎,慚愧慚愧,早幹嘛去了。

歸根結底,還是認識上不夠到位。我還是把知與行,分作了兩樣,總想着完成了比較全面的知識儲備和技術積累,再進行行動,卻沒認識到,知與行本是一體。只有在行動中摸索成長,才能完善認知,只有在行動中積累經驗後才能進一步指導行動。

看來,《傳習錄》真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在“知”與“行”中逐漸融入自己的心性的。

近來,隱約感覺有一股動力,這股動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認知自己的心性,這股動力督促我即刻行動,投入實踐,我想,這股動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

這股力量是《傳習錄》給我的,也許從這個層面看,稱《傳習錄》是終極勵志書,也不為過。

我能夠越發感受到心學與佛家禪宗的區別了,雖然心學與禪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認知為主體,以修行者的領悟為成長之路,但,心學與佛釋有着本質區別,心學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修習落於最細微的實踐行動之處,而窮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間的大道天理。

也許,心學與禪宗的終極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輩凡俗,常常為佛家的一些慧心頓悟的細枝末節而矇蔽。與此相比,心學的研習,哪怕只是初窺門徑,也對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終極勵志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d0m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