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1

在這一段時間,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天真可愛的小英子和她周圍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小英子很善良。

小英子雖然小,可她卻一點兒也不怕瘋子秀貞,反而還堅持不懈地幫秀貞找親生女兒,當她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大吃一驚,還幫着母女倆逃跑,讓我知道了英子的善良。

小英子的心靈很純潔。

小英子搬了新家後,新朋友走進了她的生活,就在家附近的草叢裏,與一個陌生的男子成了朋友,在小英子天真無邪的眼睛裏,他是一個敦厚老實的人,也是慈愛的哥哥,小英子非常喜歡聽男子講故事,並和他約定“看海去”,可是,這個約定擁有不會實現了,當英子知道男子是個小偷時,很傷心。

小英子很堅強。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英子已經12歲了,童年慢慢離她遠去,病弱的爸爸有一天撐不住了,告訴英子不管什麼事兒都要硬着頭皮闖,總能闖過去。從此,英子的內心非常矛盾:“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英子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從這以後,也變得更加堅強了。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了很多,童年是人生的開始,失去了就再也無法返回,現在,我們做什麼事總愛聽取家長的建議,這意味着我們還沒長大,還沒有完全自主自立。

我們都很想長大,但長大成人也存在很多煩惱,在《城南舊事》這本書裏,我就看到了小英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但是,不管我們怎麼想,我們還是會一天一天地告別童年,慢慢地長大,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幸福地過好每一天。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2

暑假裏我看了一部叫《城南舊事》的電影,它講述了英子非富多彩的童年,而這部電影深深的震撼了我。

它滿含着懷舊的曲調,將其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電影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就像一首淡雅詩。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着爸爸媽媽從台灣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着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經常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裏,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着我。看《城南舊事》,心頭盪漾起一絲絲的温暖,因為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説它自己。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它就像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它就像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它就像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歲月都不一樣,酸甜苦辣,就像一個五味瓶,灌滿我們的童年生活。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3

這一次,我看的是《城南舊事》,一聽名字就很有想看的衝動,於是我便面帶笑容的看起書來!

説起童年,每個人都有各色各樣的童年生活,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難忘的回憶,他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旅程。

在小英子的童年中,讓我體會到了小英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在英子的爸爸去世後,英子意識到自己的童年已經悄然離去自己已經長大了,自己應該思考爸爸在離去前的一句話:只要硬着頭皮,就能闖過去!我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只要敢於去冒險,再大的困難也都只是浮雲!

給我的啟示是:這就像一個轉折點,是成長的轉折點,告訴我們應該學着成熟,學着堅強,學着微笑 。

英子在惠安館裏認識了秀貞,大家都説她是“瘋子”,但是英子卻不這樣認為,秀貞是因為丈夫的離去,孩子的離別,才變得悲痛欲絕,這使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每天都覺得他們就在跨院裏,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給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衣服,彷彿他們都沒有離開自己。

在北京城南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其中她認識了:蘭姨娘、德先叔、神祕人、黃板牙……

讓他知道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如果沒有英子的爸爸,我想也沒現在的英子。

現在我們將從青澀一步步走向成熟。直到我們真正完全長大的那一天。就會發現,童年的回憶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回放在我們的心裏。

《城南舊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4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是一本自傳體小説,這本書分成五篇文章,它描寫了上世紀20 年代北京城南的故事,它以一個小女孩的視野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書中故事的發展循着林海音的觀點轉變,使書更加具有轉折性,也使書顯得更能扣人心絃。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就是林海音,故事雖然是全書的骨骼,林海音的觀察卻給它血肉,林海音原來是一個懵懂好奇的旁觀者,觀察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人生的的段落切割的如此倉促,更襯托出無憂無慮的童年快樂和短暫可貴。

我最喜歡、受啟發也是最大的是最後一章《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描寫了林海音早年喪父的悲傷與幹練,在父親去世的情況下,林海音勇敢而主動的擔當家庭重任,使我發自內心的佩服,這種擔當家庭的孩子,在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事情由父母承擔,孩子們養尊處優。我要向林海音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有空閒,可以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喜歡這篇文章還有個原因,是因為林海音在聽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後,那種冷靜處事的態度,很令我震驚。俗話説得好,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可是,父親去世時,林海音一點都不慌亂。林海音這種不慌亂,要是換了一般的人,早就哭得淚流成河了,哭天喊地,所以,單單憑這一點,我就打心眼裏佩服林海音的冷靜處事。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勇敢擔當、冷靜處事,遇事不慌,要有平常心,要認清事物的本質,這些道理能使我們受益終生。這本書交給我們做人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不會上當受騙。

《城南舊事》初一讀後感600字5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部系列小説集,包括了五個短篇小説《惠安館》《我們去看海去》《蘭姑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它們分開來是各自獨立的故事,各有自己的主要人物,相互獨立,但又是以主人公英子的敍事觀點寫成的。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和《我們去看海去》。《惠安館》描述了住在北京城惠安館附近一個衚衕裏的英子的童年生活和兩個朋友:一個是衚衕裏的惠安館裏的瘋子秀貞,一個是在油鹽店裏結識的小朋友妞兒。原來這兩人是親母女,為尋找小桂子的生父,母女倆人雙雙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卻隱隱知道自己無憂無慮的幼年,隨着它們的消逝而消失了。

《我們看海去》記述了一個藏在草叢中的小偷,這個小偷為了供自己的弟弟讀書,無奈選擇了偷竊這條路,在小偷被抓走後,英子似懂非懂的明白了為生計所迫的窘困,大部分窮苦百姓的無奈。

讀完後,我的感受很多,英子的童年可謂有悲有喜,不過,我覺得英子很可憐,因為每一個故事的結局都是很悲慘,總有一個人離她而去,最後連英子的爸爸也走了,英子要幫助媽媽扛起這個家。總體來説,我的童年生活和英子差不多,都是豐衣足食。不過,我還是很羨慕英子的,因為在她的童年裏有“宋媽”、“蘭阿姨”,而在我身邊沒有,也沒那麼好玩,英子通過這些事也悟出了一些道理,使得她以後的人生更加精彩。

林海音的小説真的吸引人,我以後還要再找來一些來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wy7kr.html
專題